XX县绿道总体规划文本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总则

 ................................ ...................

 1 1

 第二章

 X XX 县域绿道网总体布局

 ................................ ......

 2 2

 第三章

 中心城区绿道网 规划

 ................................ ........

 10

 第四章

 绿道建设指引

 ................................ ..............

 19

 第五章

 多功能开发与旅游线路规划

 ................................ ..

 23

 第六章

 绿道实施机制和保障措施

 ................................ ....

 24

 X XX 县绿道总体规划

 文本

 第一章

 规划总则

 第一条

 规划背景与目的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 XX 县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XX 县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构建全县生态安全新格局,为全县人民提供安全、舒适的户外活动平台,特编制 XX 县绿道网总体规划。本规划适用于 XX 县的行政区范围,在县域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均应与本规划相衔接。

  第二条

 规划深度与规划层次

 结合《XX 县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本次规划的研究范围包括 XX 县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本规划以绿道线网规划为主,确定 XX 县绿道网的规划原则、总体布局、建设指引和专项配套规划等内容。各乡镇应以本规划为指导编制相应的镇域绿道详细规划。

 第三条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期限为 2013—2020 年。

 近期为 2013-2016 年;远期为 2017-2020 年。

 第四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 1 月 1 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二次修正); (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6)《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2006)

 (7)《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8)《XX 省城乡规划条例》 (9)《XX 省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2012-2020); (10)《XX 省绿道总体规划纲要》(2012-2020); (11)《XX 省城市绿道设计技术导则》; (12)《XX 省城市绿道规划编制指南》; (13)《XX 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14)《XX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5)《XX 县“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 (16)《XX 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5); (17)XX 县农林水利环保等其他相关规划; (18)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

  第五条

 规划主要内容

 本次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县域绿道网总体规划、中心城区绿道网规划、绿道规划建设导则、绿道示范段概念规划等四项内容。

 县域绿道网总体规划的重点包括,XX 县域绿道的总体布局,服务驿站总体布局、服务驿站的选址与规划布局。

 中心城区绿道网规划的重点包括明确城市绿道网的结构与空间布局(含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网)、绿道与城市道路衔接方式、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绿道网与公共交通接驳,以及分类分级道路断面控制等。

 绿道规划建设导则主要是针对风景道和慢行道的建设内容提出管理的指标和要求。

 绿道示范段概念规划的重点是选出可行度高的近期建设项目作概念性方案设计,用于指导绿道详细规划和施工图的方案设计。

 第六条

 规划建设原则

 城市绿道规划建设遵循生态性、特色化、多样化、人性化、共享性、安全性、便捷性、可操作性和经济性。

 第七条

 规划目标

 从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 XX 的目标出发,突出绿道网的生态和旅游休闲功能,达到绿量和布局的优化。将 XX 县内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通过绿带连接起来,形成点、线、面、环相结合的整体空间形态。充分发挥 XX 县的资源优势,打造生态休闲、宜游宜行的绿色廊道,创造最佳的人居环境。

 (1 1 )近期( 2013- -6 2016 年)

 落实绿道示范段建设,推进省级绿道花亭湖东线段建设,构建中心城区绿道的主体框架。

 XX 县绿道总体规划

 文本 2013.06 2 按照 1 年启动,4 年建成的进度安排,在 XX 建成总长约 51.8 公里的省级绿道,并完成沿线重要的服务驿站和绿道标识的建设。

 使人们认识绿道、了解绿道、使用绿道。为居民提供休闲锻炼、绿色出行旅游的场所。

 初步建构起连接中心城区“一湖两心”(

 规划中的晋湖公园、文化教育博览中心、商业行政办公中心 )的绿道网络,建成城市绿道 9.5km ,一是形成连接居住区与办公用地,为居民提供日常自行车与步行通勤的城市慢行系统;二是以绿化为特征,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串接主要的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等休闲游憩节点,形成的供行人和非机动交通工具进入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

 (2)中远期(2017-2020 年)

 形成覆盖 XX 的绿道网络,建设集生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绿道。

 全面完成县域境内 8 301.8 公里的县域风景道、绿道的建设工作,形成连接 XX 县域各乡、镇和主要的自然、人文风景资源的绿道网络,建构起中心城区完善绿道出行系统。并与省级、区域及风景道衔接互通,共同构成完善、系统的 XX 绿道网,使绿道形成初步网状,更加便捷通达。完善县域绿道网各类配套服务设施,其功能由单一游憩功能向生态、游憩及社会文化三大功能综合发展延伸,其类型由风景道向专用慢行道以及生态步道的增补建设和发散衍生。加强宣传力度,使绿道观念深入人心;绿道沿线的商贸服务业更加成熟,对乡村经济起到带动促进作用;创建属于 XX 独特的旅游品牌,将 XX 打造成为皖西南旅游的新亮点。

 绿道网络覆盖 XX 县域各旅游景点;绿道网络覆盖 XX 县域重要的自然、人文要素;绿道网络覆盖 XX 县域的重要交通节点;绿道网络覆盖 XX“一城九镇”的主要城镇建成区域。

  第二章

 X XX 县域绿道总体布局

 第八条

 绿道选线原则

 绿道网的选线原则应遵循以下六大原则:

 (1)景观性原则:线路两侧自然景观条件较好,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 (2)生态性原则:充分结合现有地形、地貌、山体、水系、风向以及生态承载力特征,保护生态系统稳定、维护生物多样性; (3)文化性原则: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注重文化的传承和整体协调统一; (4)连接性原则:串联最有特色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村落、旅游点,与主要居民点以及高等级道路便捷连接; (5)安全性原则:具有完善的道路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提示标志以及紧急救护设施。

 (6)舒适性原则:路面状况良好、交通流量小同时提供完善的标识和配套服务。

 第九条

 规划思路

 按照“三生交融、游龙串珠、放射渗透、绿满城廓”的思路建构 XX 县绿道网体系。

 重点考虑居民游憩休闲方式的改变和城市结构的优化提升,突出“融合、民享、生态、低碳”的理念。

 第十条

 等级结构与空间布局

 1 1 、等级结构

 XX 绿道可将其分为区域绿道、县域绿道、城市绿道三个等级。

 区域绿道起“引”的作用,包括 TC01 线、TC02 线,是 XX 市域区域绿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绿道起“联”的作用,包括 TC03 线、TC04 线、TC05 线、TC06、TC07 线。完善分片区内的网络建立,是县域内绿道主干网络;城市绿道:起“达”的作用,包括中心城区绿道网,方便居民使用绿道,体现民享。依据城市(镇)人口分布情况,为居民提供便捷地慢行道路。

 2 2 、空间布局

 XX 县县域绿道网规划综合考虑自然生态、人文、交通和城镇布局等资源本底要素以及相关规划等政策要素,结合乡镇的实际情况叠加分析,综合优化形成 XX 县绿道共 16 条(其中县域 7条,共计 264.6 公里;中心城区 9 条,共计 37.2 公里),全长 301.8 公里,规划了 9 处县际交界面,并划定了一定范围的绿化控制区,共同构成 XX 县域绿道网总体布局。

 县域绿道命名编号以 TC 打头,如 TC01 为 XX 县域 1 号线。

 (1 1 )规划结构

 规划 XX 县域绿道网总体结构概括为“一心一环、三横四纵”:

 XX 县绿道总体规划

 文本 2013.06 3 “三横”指:

 省域绿道支线长河花亭湖线,沿长河、花亭湖东线,经寺前、汤泉、牛镇,转 X061 县道,经弥陀,至湖北檀林,规划为县域 1 号线,编号为 TC01; 花亭湖西线,规划为县域 3 号线,编号为 TC03; 潜(山)太(湖)宿(松)线,从宿松趾凤出发,沿乡村道路,经永平、方洲水库、城西、XX 县城,沿 105 国道防护绿带经小池至潜山桃铺,规划为县域 5 号线,编号为 TC05。

 “四纵”指:

 市域绿道支线岳(西)太(湖)宿(松)线,沿 X054 县道,经百里、牛镇,转沿 X057,经刘畈,至天华大山,转沿乡村道路,经大岭,至宿松趾凤,规划为县域 2 号线,编号为 TC02; 花(亭湖)天(柱山)线,从寺前出发,经寺五公路,至潜山五庙,规划为县域 4 号线,编号为 TC04; 太(湖)望(江)线,自长河,沿 S211 省道,经江塘、徐桥、大石,至望江,规划为县域6 号线,编号为 TC06; 北中望天线,自百里(前埠河),经金堂湾,沿 X055 县道,过北中、望天,至湖北三门河,规划为县域 7 号线,编号为 TC07。

 “一心”指的是花亭湖发展核心。

 “一环”指沿花亭湖东线、西线形成的环花亭湖绿色通道。

 第十一条

 分线路规划

 1 1 、线路主题与特色

 (1 1 )县域 1 1 号绿道(1 TC01 线)

 —— 宗教文化休闲体验(宗教朝拜,文化休闲)

 省域绿道支线长河花亭湖线,沿长河、花亭湖东线,经寺前、汤泉、牛镇,转 X061 县道,经弥陀,至湖北檀林,规划为县域 1 号线,编号为 TC01,线路全长约 90.6 公里。

 主打“禅宗”品牌,以“中国第一禅湖——花亭湖”为核心竞争力。

 线路特色:宗教朝拜,文化休闲

 (2 2 )县域 2 2 号绿道(2 TC02 线)

 —— 问禅山水休闲度假(问禅山水,魅力 XX )

 岳(西)太(湖)宿(松)线,沿 X054 县道,顺前埠河,经百里、牛镇,转沿 X057,经刘畈,至天华大山,转沿乡村道路,经大岭,至宿松趾凤,规划为县域 2 号线,编号为 TC02,线路全长约 42.6 公里。

 依托资源花亭湖景区、狮子山二祖禅堂、前埠河、大山等得天独厚的风景资源优势,以周边大中城市的高收入者为主要目标市场,将休闲度假产品开发成各自区域的主打产品。

 线路特色:问禅山水,魅力 XX

 (3 3 )县域 3 3 号绿道(3 TC03 线)

 —— 湖光山色休闲体验(花亭山水,禅湖人家)

 花亭湖西线,沿乡村道路,经辛冲、天华,转沿 211 省道,经李杜、梅岭,至 105 国道,规划为县域 3 号线,编号为 TC03,线路全长约 28.3 公里。

 主打“花亭湖”品牌,以“水上人家居地”为核心竞争力。

 线路特色:花亭山水,禅湖人家

 (4 4 )县域 4 4 号绿道(4 TC04 线)

 —— 山乡特色风情体验(名人故里,山乡风情)

 花(亭湖)天(柱山)线,从寺前出发,沿寺五公路,经王畈、刘冲,至潜山五庙,规划为县域 4 号线,编号为 TC04,线路全长 10.8 公里。

 依托朴初故居、佛图寺、刘冲溪谷等风景、文化资源,打好佛图寺宗教牌,推出名人故里文化游专线,扩大 XX 旅游的国内国际影响力。以“吃农家菜、住农家房、干农家活”为开发模式。

 线路特色:名人故里,山乡风情

 (5 5 )县域 5 5 号绿道(5 TC05 线)

 —— 生态农业观光体验(现代农业,绿色生活)

 潜(山)太(湖)宿(松)线,从宿松趾凤出发,沿乡村道路,经永平、方洲水库、城西、XX 县城,沿 105 国道防护绿带经小池至潜山桃铺,规划为县域 5 号线,编号为 TC05,线路全长约 40.3 公里。

 依托城西现代农业产业园、方洲水库、小池海会寺等风景旅游资源,打好现代农业牌,建设集农业现代化、观光、旅游、商贸、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 G105 国道沿线现代农业观光带和城西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

 线路特色:现代农业,绿色生活。

 (6 6 )县域 6 6 号绿道(6 TC06 线)

 —— 美好乡村生活体验(秀美 乡村 ,魅力 田园 )

 太(湖)望(江)线,自长河,沿 S211 省道,经江塘、徐桥、大石,至望江,规划为县域6 号线(太(湖)望(江)线),编号为 TC06,线路全长约 27.2 公里。

 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配套、文化传承深厚、产业特色鲜明、乡村旅游活跃、农民增收致富的“活力 XX,秀美乡村”。

 线路特色:秀美 乡村 ,魅力 田园

 (7 7 )县域 7 7 号绿道7 (TC07 线) ) —— 山乡特色风情体验(秀美山乡,生态 XX )

 北中望天线,自百里(前埠河),经金堂湾,沿 X055 县道,过北中、望天,至湖北三门河,规划为县域 7 号线,编号为 TC07,线路全长约 24.8 公里。

 秀美山乡,生态 XX 为主题,依托赵文凯墓、黄花岭明代古凉亭、高山茶场等文化、生态资源,打好高山生态牌,推出秀美山乡生态文化旅游专线。

 线路特色:秀美山乡,生态 XX

 XX 县绿道总体规划

 文本 2013.06 4

 2 2 、分线路规划指引

 (1 1 )1 TC01 绿道 (省域绿道支线长河花亭湖线)

 规划建设控制指引

 分项

 控制内容

 线路走向

 沿长河、花亭湖东线,经寺前、汤泉、牛镇,转 X061 县道,经弥陀,至湖北檀林,线路全长约 90.6 公里。

 绿道类型

 山林野趣型 65.9km,滨水休闲型 22.3km,城市型 2.4km。

 发展节点

 发展节点 6 处:新仓、花亭湖景区主入口、寺前、汤泉、牛镇、弥陀 配套服务设施

 (1)标识系统:设置信息标志、指路标志、规章标志、警示标志、安全标志和教育标志等标志; (2)服务设施:结合主要发展节点和沿线城镇布局,该绿道设置 4 个一级驿站(花亭湖景区主入口、寺前、牛镇、弥陀),2 个二级驿站(分别位于新仓、汤泉)。规划一级驿站配套游客中心、医疗点、信息咨询亭、治安点、机动车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等;二级驿站配套信息咨询亭、机动车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等。

 (3)交通换乘点:结合沿途主要城镇及景区入口设置 6 个交通衔接点及换乘点,提供自行车租赁、停车服务等。在经过城乡公交停靠站的路段设置换乘点。

 (4)基础设施:设置应急通讯、照明、安保等。

 交界面衔接

 (1)与城镇布局衔接: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与城镇用地布局规划相衔接,预留城镇次一等级绿道接入点。

 (2)与发展节点衔接:预留与各发展节点接入点,实现各等级绿道无缝衔接。

 (3)与河流、桥梁衔接:与绿道交会的河流通过借用现有桥梁或修建栈道进行沟通;与绿道交会的桥梁应预留宽度不小于 3 米、高度不小于 2.5 米的桥孔。

 (4)与道路交通衔接:借道长度控制在 2 公里以内,做好交通转换设施配套;与 105 国道相交时按规划桥洞控制其设置通道。

 补充说明

 该绿道是县域东西向的主要旅游通道,也是 XX 省皖西地区重要的绿道支线,重点需结合花亭湖景区开发建设成宗教文化休闲体验风景道。

  (2 2 )2 TC02 绿道 【岳(西)太(湖)宿(松)线】

 规划建设控制指引

 分项

 控制内容

 线路走向

 沿 X054 县道,顺前埠河,经百里、牛镇,转沿 X057,经刘畈,至天华大山,转沿乡村道路,经大岭,至宿松趾凤,线路全长约 42.6 公里。

 绿道类型

 山林野趣型 21.4 公里,滨水休闲型 21.2 公里。

 发展节点

 发展节点 3 处:百里、牛镇、刘畈。

 配套服务设施

 (1)标识系统:设置信息标志、指路标志、规章标志、警示标志、安全标志和教育标志等标志; (2)服务设施:结合主要发展节点布局,设置 1 个一级驿站(位于牛镇镇区),2 个二级驿站(分别位于百里、刘畈),规划一级驿站配套游客中心、医疗点、信息咨询亭、治安点、机动车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等;二级驿站配套信息咨询亭、机动车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等。

 (3)交通换乘点:结合沿途主要城镇、景区入口设置 3 个交通换乘点,提供自行车租赁、停车服务等。在经过城乡公交停靠站的路段设置换乘点。

 分项

 控制内容

 (4)基础设施:设置应急通讯、照明、安保等。

 交界面衔接

 (1)与城镇布局衔接: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与城镇用地布局规划相衔接,预留城镇次一等级绿道接入点。

 (2)与发展节点衔接:预留与各发展节点接入点,实现各等级绿道无缝衔接。

 (3)与河流、桥梁衔接:与绿道交会的河流通过借用现有桥梁或修建栈道进行沟通;与绿道交会的桥梁应预留宽度不小于 3 米、高度不小于 2.5 米的桥孔。

 (4)与道路交通衔接:借道长度控制在 2 公里以内,做好交通转换设施配套;与城镇主要道路相交时借用现有桥洞或控制其设置通道,可使实际情况设置借道路段。

 补充说明

 该绿道是 XX 县域西北生态发展区南北向向的主要通道,做好交界面的衔接,最大限度带动西北山区的旅游发展。

  (3 3 )3 TC03 绿道(花亭湖西线)规划建设控制指引

 分项

 控制内容

 线路走向

 沿乡村道路,经辛冲、天华,转沿 211 省道,经李杜、梅岭,至 105 国道,线路全长约 28.3 公里。

 绿道类型

 山林野趣型绿道 21.2km,田园郊野型绿道 7.1km。

 发展节点

 发展节点 2 处:天华、李杜 配套服务设施

 (1)标识系统:设置信息标志、指路标志、规章标志、警示标志、安全标志和教育标志等标志; (2)服务设施:结合主要发展节点布局,设置 1 个一级驿站(位于天华镇区),1 个二级驿站(位于李杜),规划一级驿站配套游客中心、医疗点、信息咨询亭、治安点、机动车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等;二级驿站配套信息咨询亭、机动车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等。

 (3)交通换乘点:结合沿途主要城镇、景区入口设置 2 个交通换乘点,提供自行车租赁、停车服务等。在经过城乡公交停靠站的路段设置换乘点。

 (4)基础设施:设置应急通讯、照明、安保等。

 交界面衔接

 (1)与城镇布局衔接: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与城镇用地布局规划相衔接,预留城镇次一等级绿道接入点。

 (2)与发展节点衔接:预留与各发展节点接入点,实现各等级绿道无缝衔接。

 (3)与河流、桥梁衔接:与绿道交会的河流通过借用现有桥梁或修建栈道进行沟通;与绿道交会的桥梁应预留宽度不小于 3 米、高度不小于 2.5 米的桥孔。

 (4)与道路交通衔接:借道长度控制在 2 公里以内,做好交通转换设施配套;与公路、城镇主要道路相交时借用现有桥洞或控制其设置通道,可使实际情况设置借道路段。

 补充说明

 该绿道是环花亭湖游线的主要组成部分,做好交界面的衔接,最大限度地将环花亭湖景区的风景旅游资源利用起来。

  (4 4 )4 TC04 绿道【花(亭湖)天(柱山)线】规划建设控制指引

 分项

 控制内容

 线路走向

 从寺前出发,沿寺五公路,经王畈、刘冲,至潜山五庙,线路全长约 10.8 公

 XX 县绿道总体规划

 文本 2013.06 5 分项

 控制内容

 里。

 绿道类型

 全程均为山林野趣型绿道,

 发展节点

 发展节点 2 处:寺前镇、佛图寺景区 配套服务设施

 (1)标识系统:设置信息标志、指路标志、规章标志、警示标志、安全标志和教育标志等标志; (2)服务设施:结合主要发展节点布局,设置 1 一级驿站(位于寺前镇区),1 个二级驿站(位于佛图寺景区);规划一级驿站配套游客中心、医疗点、信息咨询亭、治安点、机动车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等;二级驿站配套信息咨询亭、机动车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等。

 (3)交通换乘点:结合沿途主要城镇、景区入口设置 2 个交通换乘点,提供自行车租赁、停车服务等。在经过城乡公交停靠站的路段设置换乘点。

 (4)基础设施:设置应急通讯、照明、安保等。

 交界面衔接

 (1)与城镇布局衔接: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与城镇用地布局规划相衔接,预留城镇次一等级绿道接入点。

 (2)与发展节点衔接:预留与各发展节点接入点,实现各等级绿道无缝衔接。

 (3)与河流、桥梁衔接:与绿道交会的河流通过借用现有桥梁或修建栈道进行沟通;与绿道交会的桥梁应预留宽度不小于 3 米、高度不小于 2.5 米的桥孔。

 (4)与道路交通衔接:借道长度控制在 2 公里以内,做好交通转换设施配套;与公路、城镇主要道路相交时借用现有桥洞或控制其设置通道,可使实际情况设置借道路段。

 补充说明

 该绿道是联系花亭湖景区与天柱山景区的主要通道,做好交界面的衔接,最大限度地实现花亭湖景区与天柱山景区的资源共享。

 (5 5 )5 TC05 绿道( 潜太宿线 )规划建设控制指引

 分项

 控制内容

 线路走向

 从宿松趾凤出发,沿乡村道路,经永平、方洲水库、城西、XX 县城,沿 105国道防护绿带经小池至潜山桃铺,线路全长约 40.3 公里。

 绿道类型

 山林野趣型绿道 12.3km,田园郊野型绿道 15.5km,城市型绿道 12.5km。

 发展节点 发展节点 3 处:狮子崖景区、方洲水库景区、小池镇 配套服务设施

 (1)标识系统:设置信息标志、指路标志、规章标志、警示标志、安全标志和教育标志等标志; (2)服务设施:结合主要发展节点布局,设置 3 个二级驿站(分别位于狮子崖景区、方洲水库景区、小池镇);同时配套游客中心、医疗点、信息咨询亭、治安点、机动车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等。

 (3)交通换乘点:结合景区及城镇入口设置 4 个交通换乘点,提供自行车租赁、停车服务等。在经过乡村公交停靠站的路段设置换乘点。

 (4)基础设施:设置应急通讯、照明、安保等。

 交界面衔接

 (1)与城镇布局衔接: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与城镇用地布局规划相衔接,预留城镇次一等级绿道接入点。

 (2)与发展节点衔接:预留与各发展节点接入点,实现各等级绿道无缝衔接。

 (3)与河流、桥梁衔接:与绿道交会的河流通过借用现有桥梁或修建栈道进行沟通;与绿道交会的桥梁应预留宽度不小于 3 米、高度不小于 2.5 米的桥孔。

 分项

 控制内容

 (4)与道路交通衔接:借道长度控制在 2 公里以内,做好交通转换设施配套;与公路、城镇主要道路相交时借用现有桥洞或控制其设置通道,可使实际情况设置借道路段。

 补充说明

 该绿道是 XX 县域东西向的主要绿色通道,联系潜山、XX 与宿松白崖寨、九井沟景区,做好交界面的衔接,实现与潜山县、宿松白崖寨景区旅游资源的联动开发。

  (6 6 )6 TC06 绿道【太(湖)望(江)线】规划建设控制指引

 分项

 控制内容

 线路走向

 自长河,沿 S211 省道,经江塘、徐桥、大石,至望江,线路全长约 27.2 公里。

 绿道类型

 全程均为田园郊野型绿道 发展节点

 发展节点 2 处:江塘、徐桥 配套服务设施

 (1)标识系统:设置信息标志、指路标志、规章标志、警示标志、安全标志和教育标志等标志; (2)服务设施:结合主要发展节点布局,设置 2 个二级驿站(分别位于江塘、徐桥);同时配套游客中心、医疗点、信息咨询亭、治安点、机动车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等。

 (3)交通换乘点:结合沿途主要城镇设置 2 个交通换乘点,提供自行车租赁、停车服务等。在经过城乡公交停靠站的路段设置换乘点。

 (4)基础设施:设置应急通讯、照明、安保等。

 交界面衔接

 (1)与城镇布局衔接: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与城镇用地布局规划相衔接,预留城镇次一等级绿道接入点。

 (2)与发展节点衔接:预留与各发展节点接入点,实现各等级绿道无缝衔接。

 (3)与河流、桥梁衔接:与绿道交会的河流通过借用现有桥梁或修建栈道进行沟通;与绿道交会的桥梁应预留宽度不小于 3 米、高度不小于 2.5 米的桥孔。

 (4)与道路交通衔接:借道长度控制在 2 公里以内,做好交通转换设施配套;与公路、城镇主要道路相交时借用现有桥洞或控制其设置通道,可使实际情况设置借道路段。

 补充说明

 该绿道是联系县城与泊湖、望江的主要绿色通道,做好交界面的衔接,实现泊湖旅游资源高效利用和与望江的衔接。

 (7 7 )7 TC07 绿道 (北中望天线)规划建设控制指引

 分项

 控制内容

 线路走向

 自百里(前埠河),经金堂湾,沿 X055 县道,过北中、望天,至湖北三门河,线路全长约 24.8 公里。

 绿道类型

 全程均为山林野趣型绿道 发展节点

 发展节点 2 处:百里、北中 配套服务设施

 (1)标识系统:设置信息标志、指路标志、规章标志、警示标志、安全标志和教育标志等标志; (2)服务设施:结合主要发展节点布局,设置 2 个二级驿站(分别位于百里、

 XX 县绿道总体规划

 文本 2013.06 6 分项

 控制内容

 北中);同时配套游客中心、医疗点、信息咨询亭、治安点、机动车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等。

 (3)交通换乘点:结合沿途主要城镇设置 2 个交通换乘点,提供自行车租赁、停车服务等。在经过城乡公交停靠站的路段设置换乘点。

 (4)基础设施:设置应急通讯、照明、安保等。

 交界面衔接

 (1)与城镇布局衔接: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与城镇用地布局规划相衔接,预留城镇次一等级绿道接入点。

 (2)与发展节点衔接:预留与各发展节点接入点,实现各等级绿道无缝衔接。

 (3)与河流、桥梁衔接:与绿道交会的河流通过借用现有桥梁或修建栈道进行沟通;与绿道交会的桥梁应预留宽度不小于 3 米、高度不小于 2.5 米的桥孔。

 (4)与道路交通衔接:借道长度控制在 2 公里以内,做好交通转换设施配套;与公路、城镇主要道路相交时借用现有桥洞或控制其设置通道,可使实际情况设置借道路段。

 补充说明

 该绿道是联系县域北部山区与花亭湖景区、湖北英山县三门河的主要绿色通道,做好交界面的衔接,实现北部山区与花亭湖景区旅游资源高效利用和与岳武高速(湖北英山三门河出入口)的衔接。

  第十二条

 绿道控制区及绿廊生态建设

 1 1 、绿道控制区宽度控制标准

 绿道控制区宽度结合绿道系统类型确定,针对各类型绿道依托的资源要素特征和建设条件进行灵活设置,具体控制标准见下表:

 县域绿道控制区宽度控制标准 县域绿道类型

 绿道控制区宽度

 备注

 滨水 休闲型 滨水型绿道控制区根据《XX 县城市总体规划》作出控制。城区滨水休闲型绿道控制区宽度一般不小于 50米,郊区和边远乡村绿道控制区不小于 200 米。

 主要包括TC01的TC02线以东的大部分区段, TC02 的 TC01 线以北的区段, TC03 的大部分区段。

 田园 郊野型 田园郊野型绿道控制区宽度一般不小于 100 米。

 包括县域 TC05、TC06 的部分段。

 山林 野趣型 山林野趣型绿道控制区宽度一般不小于 200 米。

 主要包括 TC01 的 TC02 线以西区段,TC02 的 TC01 线以南的区段,TC04 线,TC07 线。

 2 2 、绿道控制区空间管制要求

 (1)绿道控制区各类用地比例 为保证绿道控制区内绿化用地,对控制区内各类用地比例进行规定。

 绿道控制区各类用地比例(%)

 用地类别 绿道类型 备注 滨水休闲型 田园郊野型 山林野趣型

 园路及铺装场地 5-10 2-5 1-3 含慢行道、园路和各类铺装场地 建筑用地 <1.0 <1.0 <0.5 含管理、商业、游憩、科教、安全、环卫等服务设施 绿化用地 >85 >95 >97 自然和人工绿地(陆域)

 (2)绿道控制区空间管制要求 绿道控制区范围内应强化对原生环境、自然历史人文资源的维护、保育和恢复,禁止破坏控制区内地形地貌、水体、土壤、地带性植物群落、自然历史人文资源等要素和房地产开发等开发类项目的进入。

 ① 绿道控制区实行严格的空间管制策略,对控制区范围、各类活动行为(开发建设行为、生产生活行为、休闲游憩行为等)分类、分级进行管制。

 ② 绿道控制区应按照相关规定、指引,划定具体控制区范围,勘定边界坐标,设立统一的控制标志,由相关管理部门进行严格管理。

 ③ 遵循“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绿道控制范围内重点对生态环境、历史人文资源进行保护,绿道控制区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应大力加强对原生环境、历史人文资源的恢复、维护和保育,努力维持现状原生态状态,禁止改变控制区内地形地貌、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自然要素。

 ④ 绿道控制区内的除最基本的绿道配套设施、必要的辅助设施外,不得进行其它开发建设行为。

 绿道控制区空间管制要求 设施类型 允许建设项目 禁止建设 项目和活动 基本建设项目 其它允许建设项目 衔接设施 非机动车桥梁、码头等;

 (1)开发类项目:如房地产开发、大型商业设施、宾馆、工厂、仓储等。

 (2)污染绿道环境的项目,如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农家乐、餐饮服务设施、油库及堆场等。

 (3)对绿道环境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如砍伐树木、伤害动物、拦河截溪、采土取石停车设施 公共停车场、出租车停靠点、公交站点等;

 管理设施 管理中心、游客服务中心;

 商业服务设施 售卖点、自行车租赁点、饮食点; 流动售卖、露天茶座、户外运动用品租售点等; 游憩设施 文体活动场地(儿童游憩场地、群众健身场地、篮球场等)、休憩点; 公园、露营设施、烧烤场、垂钓点、高尔夫练习场、滑草场、骑马场、马术表演场、休闲运动中心、运动俱乐部; 科普教育设施 科普宣教设施、解说设施、展示设施; 宣教栏、纪念馆、展览馆、鸟类及野生动物观测点、天文气象观测点、特殊地质地貌考察点、生态景观观赏点、古树名木及珍稀植物观赏等;

 XX 县绿道总体规划

 文本 2013.06 7 设施类型 允许建设项目 禁止建设 项目和活动 基本建设项目 其它允许建设项目 安全保障设施 治安消防点、医疗急救点、安全防护设施、无障碍设施; 医疗保障点、水上救援站、救生岗塔等; 等。

 环境卫生设施 公厕、垃圾箱、污水收集设施; 生态环保型污水处理设施、定点拦截设施; 其它基础设施

 保障绿道使用的其它市政公用设施,如照明、给水、排水、电讯设施等; 国家、省、市的重大道路交通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等。

  第十三条

 慢行系统规划

 慢行系统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和综合慢行道,其设置应遵循最低生态影响原则,不应在生态敏感区开辟慢行道,避免干扰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应充分合理利用现有道路,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尽量做到两侧有景可观,步移景异;满足旅游、护林防火、环境保护及生产、管理等多方面的需要。

 XX 慢行道建设以综合慢行道为主,综合慢性道根据步行道与自行车道的结合方式,可分为分离式、并行式和混合式。在景观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地段,建议采用分离式慢行道;在用地条件有限的地方,宜采用并行式或者混合式慢行道。中心城区范围内慢行道结合道路改造,主要采用分离式建设;环城路和城市外延道路结合现状道路情况,划分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主要采用并行式;乡镇和山林之间等通达性条件较差的路段,慢行道通过道路的改造和整治进行设置,主要采用混合式。

 慢行道路面铺装在满足使用强度的基础上,鼓励采用环保活性材料,多采用软性铺装。要保证所选材料能与绿道及其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并能代表当地特色或文化特征。针对不同类型绿道的使用功能和地区,慢行道的宽度应有所差异,体标准为:

 各类慢行道的参考宽度标准 慢行道类型 山林野趣型 田园郊野型 滨河休闲型 步行道 1.2-1.5 1.5-2.0 1.5-2.0 自行车道 1.5-2.0 1.5-2.0 2.0-3.0 综合慢行道 2.0-3.0 2.0-3.0 4.0-6.0

  第十四条

 服务系统规划

 XX 绿道服务系统包括管理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游憩设施、科普教育设施和安全保障设施,规划结合 XX 县特点,主要采用服务节点(驿站)方式布局。县域服务节点(驿站)主要依托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发展节点或绿道沿线城镇及较大型村庄的服务设施进行建设;县城内的服务节点(驿站)主要依托绿道沿线公园、广场服务设施进行建设。驿站建设应综合研究绿道功能,通过设施功能设置、建设形式和景观环境塑造,突出 XX 县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特色。

 1 1 、分级

 根据服务节点(驿站)的规模和服务范围,规划将 XX 县域绿道网络中服务节点(驿站)分为三级:

 一级驿站是根据绿道网规划确定的“区域级服务区”,主要承担绿道管理、综合服务、交通换乘等方面功能,是绿道的管理和服务中心。主要承担绿道管理、综合服务、交通换乘等方面功能,是绿道的管理和服务中心。宜依托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发展节点或绿道沿线城镇及较大型村庄进行建设。可设置旅店、医疗、保安、自行车租赁、维修、餐饮、厕所、淋浴、更衣、小卖部、休憩、停车(可停放 10-20 小汽车、5 辆大巴车)。

 二级服务节点(驿站)主要承担售卖、租赁、休憩和交通换乘等方面功能,宜依托绿道沿线村庄、公园进行建设。可设置自行车租赁、维修、餐饮、小卖部、厕所、休憩、停车(可停放 5-10 小汽车)。

 三级服务节点(驿站)是绿道沿线社区级服务点,主要提供售卖、休憩、自行车租赁等基础服务设施,三级驿站按实际需求设置。

 2 2 、空间分布

 绿道服务节点(驿站)设置间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绿道服务节点(驿站)设置间距标准 服务节点(驿站)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间距(公里)

 20~30 10~15 —— 根据 XX 县实际情况及驿站设置要求,本次绿道规划共设驿站 17 个,其中一级驿站 5 个,二级驿站 12 个(不含中心城区驿站)。

 县域一、二服务节点(驿站)一览表 序号 所在乡(镇)

 服务节点(驿站)

 备注 1 晋熙镇 花亭湖景区服务区驿站 一级 2 寺前镇 寺前驿站 一级 3 牛镇镇 牛镇驿站 一级 4 天华镇 天华驿站 一级 5 弥陀镇 弥陀驿站 一级 6 北中镇 北中驿站 二级 7 百里镇 百里驿站 二级 8 汤泉乡 汤泉驿站 二级 9 刘畈乡 刘畈驿站 二级 10 寺前镇 佛图驿站 二级 11 天华镇 狮子崖驿站 二级

 XX 县绿道总体规划

 文本 2013.06 8 12 天华镇 李杜驿站 二级 13 城西乡 方洲水库驿站 二级 14 小池镇 小池驿站 二级 15 江塘乡 江塘驿站 二级 16 新仓镇 新仓驿站 二级 17 徐桥镇 徐桥驿站 二级 3 3 、服务节点(驿站)建设规模控制

 既保障驿站的基本服务功能,又防止规模过大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驿站规模进行控制,具体如下表:

 驿站建设规模控制 类型 一级驿站 二级驿站 三级驿站 建筑面积(㎡)

 200~300 50~100 20~30 4 4 、驿站建设设施要求

 驿站的设置应因地制宜,利用已有资源,通过改造或其他方式,尽量避免大量土木工程。

 绿道驿站要体现人性化生态化艺术化,在满足人的服务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体现出美感。

 驿站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要突出地方特色和绿色生态理念,注重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用材尽可能减少钢筋混凝土,多选用木材作结构主体,或者在外观内饰上多用木质材料装饰。

 服务设施的建筑层数一般以不超过林木高度为宜;兼顾观览和点景作用的建筑物高度和层数服从景观需要。

 相对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合理确定服务系统的布局,确保方便绿道使用者,同时便于经营管理与减少干扰,发挥设施效益。

 应有利于保护景观,方便旅游观光,为游客提供畅通、便捷、安全、舒适、经济的服务条件。

 应满足不同文化层次、职业类型、年龄结构和消费层次游人的需要,使游客各得其所。

 亭、廊、花架、敞厅等供游人坐憩之处,不采用粗糙饰面材料,也不采用易刮伤肌肤和衣物的构造。

 绿廊系统中的生态敏感区内不得设置集中的服务设施。

 可因地制宜设立露营点、烧烤点、垂钓点等,以满足公众亲近自然的需要。

 地形险要的慢行道和水岸边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护栏或防护绿带),以保证游人的安全。

 安全护拦设施的高度宜不低于 1.05m,在竖向高差较大处可适当提高,但不宜高于 1.2m。

 防护绿带的宽度宜不小于 1.5m,建议乔、灌、草相结合,以保证较好的防护效果。

 各项服务系统设施应靠近交通便捷的地区,但应避免在有碍景观和影响环境质量的地段设置。

 为绿道配置的机动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应尽量利用现有资源,避免大规模修建新的各类停车场。

 为严格防止污水和各种生活垃圾对绿道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应配备完善的环境卫生设施,包括固体废弃物收集、污水收集处理、公共厕所等各种设施。

 驿站建设设置标准 类别

 项目

 一级驿站

 二级驿站

 三级驿站

 设置要求及服务内容

  停车设施 公共停车场 ● ● ○

 1、驿站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设施,严格控制新建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规模。

 3、自行车租赁点可包含户外运动用品等设施的租赁。

 4、在观鸟点、古树名木及珍稀植物观赏点应设置科普及环境保护宣教设施;在历史文化遗迹、纪念地、古村落等处应设置相应的解说设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设施。

 5、主要景点应设置观景平台等设施。

 6、垃圾收集应纳入绿道附近城区、镇、乡的垃圾收集系统。

 出租车停靠点 ● ● ○ 公交站点 ● ○ ○ 管理设施 管理中心 ● — — 游客服务中心 ● — ○ 商业服 务设施 售卖点 ● ● ● 自行车租赁点 ● ● ● 饮食点 ● ○ — 游憩设施 文体活动场地 ● ● ○ 休憩点 ● ● ● 科普教 育设施 科普宣教设施 ● ○ ○ 解说设施 ● ○ ○ 展示设施 ● ○ ○ 安全保 障设施 治安消防点 ● ○ ○ 医疗急救点 ● ○ ○ 安全防护设施 ● ● ● 无障碍设施 ● ● ● 环境卫 生设施 公厕 ● ● ● 垃圾箱 ● ● ● 污水收集设施 ● ● ● 注:

 “●” 表示必须设置,“○”表示可设,“—”表示不考虑设置。

  第十五条

 交通衔接与城际交界面

 1 1 、交通衔接

 交通衔接系统包括绿道与区域交通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的衔接。通过开辟绿道出入口、完善停车设施配套、设置交通换乘点等措施,提高绿道的可达性。

 (1 1 )绿道与常规交通的交叉

 1)绿道与铁路交通相交时,宜采用立体交叉方式,如涵洞、高架廊道等。

 2)绿道与国道、省道、县道、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交叉时,宜优先采取安全的立交方式,如涵洞和高架廊道等,以保证绿道的安全性和连续性。

 3)与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乡镇道路交叉时,宜采用较经济的平交方式,通过设置斑马线、过街信号灯、限速设施、安全护栏、自行车盒子、安全岛或斜道口等设施,确保绿道安全通行。

 4)绿道与河流水道相交时,结合现有的桥梁或新建桥梁跨过河流水面,或利用水上交通的方式通过水面,实现水上交通与绿道的无缝衔接。

 XX 县绿道总体规划

 文本 2013.06 9 (2 2 )绿道与常规交通的衔接

 1)结合已有客运站点设立 通过在客运站场周边提供自行车租赁、城乡公交接驳、绿道专线接驳巴士等服务,实现绿道与公路客运交通的衔接。

 2)新建或利用周围公共停车场设立 在绿道驿站、出入口新建或利用周围的公共停车场,解决与常规交通的衔接问题。

 3)调整、新建或结合附近公交站点设立 通过公交站点与出租车停靠点换乘公交车或出租车,新建公交站点或调整公交站点位置,保证绿道与常规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

 4)相关要求 以自行车交通出行速度 8-14km/h 计算,绿道应根据出行入口和出行距离,结合绿道节点系统,每隔 6km-10km 设置自行车停车场。鼓励开展自行车租赁业务。

 为绿道配置的机动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应尽量利用现有资源,避免大规模修建新的各类停车场。

 机动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宜采用软性铺装改造或新建,以实现完全绿化、生态化和透水化。

 绿道经过城市客运站点、公交站点及渡口时,应设置换乘点,实现绿道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有效衔接。

 2 2 、城际交界面

 交界面是指绿道跨县(市)的衔接面,本次规划中 XX 绿道分别与岳西、潜山、怀宁、望江、宿松,以及湖北蕲春、英山等绿道衔接,衔接点共有 9 个。具体如下:

 XX 县域绿道县交界面衔接情况表 绿道名称

 交界面

 位置

 衔接方式

 县域 1 1 号绿道 XX 弥陀镇——蕲春县檀林镇 XX 县新仓镇——怀宁县腊树镇 XX 弥陀镇界岭 新仓镇塔山 道路周边绿化防护带 长河防护带 县域 2 2 号绿道 XX 县百里镇——岳西县冶溪镇 XX 县天华镇——宿松县趾凤乡 X054 县道(百里镇叶榜)

 天华镇马庙(大岭)乡村道路 道路周边绿化防护带 道路周边绿化防护带 县域 4 4 号绿道

 XX 县寺前镇——潜山县五庙乡 寺五公路 道路周边绿化防护带 县域 5 5 号绿道 XX 县天华镇——宿松县趾凤乡 XX 县小池镇——潜山县黄铺镇 天华镇马庙(永平)乡村道路 黄铺镇桃铺村 道路周边绿化防护带 道路周边绿化防护带 县域 6 6 号绿道 XX 县大石乡——望江县长岭镇 S211 省道(大石文桥)

 道路周边绿化防护带 县域 7 7 号绿道

 XX 县北中镇——湖北英山县 杨柳湾镇 X055 县道(北中隘岭)

 道路周边绿化防护带

  第十六条

 标识指示系统

 1 1 、标识系统

 绿道标识系统由标识载体设施和标识组成。标识载体设施由信息墙、信息条和信息块构成,标识包括 设施标识、指向标识、规章标识、警示标识、活动标识、安全标识和教育标识等七大类。绿道标识应结合 XX 特点,形成自身特色,能明显区别于道路交通标识及其它标识。XX 绿道网标识系统类型主要包括 信息标志、指路标志、规章标志、警告标志四大类。

 (1)信息标志 信息标志是用于标明游客所在位置,绿道设施、项目、活动,以及游览线路与时间等信息。

 信息标志应设置在靠近道路交叉口、出入口、人流集散区和连续距离超过 1000m 无交叉路口的路段,设置在使用者行进方向道路右侧或分隔带上。滨湖湿地型、滨河休闲型绿道设置间距不应大于 800m,田园郊野型绿道和山林野趣绿道不应大于 1000m。

 (2)指路标志 指路标志用于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等信息。指路标志应设置在路面、交叉路口,以及关键入口处。田园郊野型、山林野趣型绿道应在路线转折处加设指路标志,设置间隔不大于2km。

 (3)规章标志 规章标志用于传递绿道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规章标志设置间隔不应大于 2km。

 (4)警告标志 警告标志用于提醒人们各种危险,应设置在例如弯道、涵洞、陡坡、缺少标志的交叉路口、路况变化处等。

 (5)其他要求  绿道的各类标识牌必须清晰、简洁,统一规范,按照引导、解说、指示、命名、警示标识严格进行设置,满足对绿道使用者的指引需求。

  有文字说明的应配以汉语拼音。在大型设施和站场处设置的标志应当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表示。

  绿道标识应就地取材,经济、节能、耐用、并防潮、防腐。绿道标识应简朴,并考虑可长久保存。

  同一地点需设两种以上标识时,可合并安装在同一标识柱上,但最多不应超过四种,标识内容不应矛盾、重复,且不得设置广告,不得被遮挡。

  各类标识设置位置要求及用途

 标识

 类型

 设施

 标识

 指向

 标识

 规章

 标识

 警示

 标识

 活动

 标识

 安全

 标识

 教育

 标识

 位置

 入口、交叉口、停车场、公共集聚的地方

 邻 近 的 公交站点、入口、主要交叉口处 按实际需要

 至 少 要在 危 险路 段 前50m 设置

 按实际需要

 各 级 绿 道必须设置,且 间 距 不大于 800m

 按实际需要

 XX 县绿道总体规划

 文本 2013.06 10 标识

 类型

 设施

 标识

 指向

 标识

 规章

 标识

 警示

 标识

 活动

 标识

 安全

 标识

 教育

 标识

 用途 提供绿道相关设施、项目、服务和时间的总体信息 标 明 游 览方 向 和 路线信息,并引 导 人 群进入绿道

 标明绿道法律、规方面的信息以及政府有关绿道网的政策

 标 明 可能 存 在的 危 险及 其 程度

 标明绿道提供的相关活动信 息 明 确 标 注使 用 者 所处位置, 以 便 为 应急 救 助 提供指导 标明绿道所在地的独特品质或自然与文化特征,作为向普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普及自然科学、历史文化、生态环保、野外生存等知识的载体。

  2 2 、地面标识、标线设计

 地面标识、标线包括标志牌、自行车道地面标志及沿路标线。

 绿道网各类标志牌必须清晰、简洁,并进行统一规范,按照规定进行严格设置,应满足绿道网使用者的指引功能。

 绿道自行车道标线为白色实线,参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制定,线宽为 15cm。自行车道地面标识用于区分绿道自行车道与其它车道、人行道,标识应鲜明易认,为使绿道骑车者能清楚辨认绿道走向,每隔 100‐200 米设置。

  第三章

 中心城区绿道网规划

  第十七条

 选线原则

 综合来看,绿道选线要串联城区主要的公共活动节点、公园绿地及其他自然、人文景观节点;需要与核心景观点,绿地,公共设施用地,交通枢纽,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相吻合。具体遵循:

 1、充分利用核心景观资源 2、选择可实施的用地 3、沿线较多公共设施 4、串联旅游景点

 第十八条

 中心城区绿道网规划

 1 1 、空间结构与布局

 中心城区绿道网的由包括县域绿道城区段在内的 3 主 6 次(不含县域绿道城区段)9 条绿道与县域绿道 TC01、TC05 线城区段在中心城区形成“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构成“环形放射+网络”绿道网主骨架,总体呈现由绿心、绿廊形成向外延伸。

 中心城区绿道网总体呈现由绿心、绿廊形成“大环套小环”向外延伸的“五横六纵”绿道网结构,总长度约 37.2 公里(不含县域绿道 TC01、TC05 城区段 17.2km)。城市绿道主线依托城市绿心和城区内主要河流、水系、城市外环路设置,全长约 26.9 公里;城市绿道支线全长约 10.3公里。中心城区绿道网主要沿河、沿路分布,以方便居民出入为出发点,生活区适度加大密度,使居民可以便捷地出入。

 中心城区绿道命名编号以 TU 打头,如 TU...

相关热词搜索: 总体规划 文本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