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醴陵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1 年醴陵市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2月2日在醴陵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王利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 、2020 年和“ 十三五” 时期取得辉煌成就

  2020 年,是极不寻常、极具挑战、砥砺奋进的一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一年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少有困难局面,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抓好“一活动一行动”,各项经济指标“由负转正”,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3.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5.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4.8%、7.1%。综合实力、基本竞争力位列全国百强第 45

  位、第 64 位,跻身全国工业百强第 77 位、创新百强第 88位。获评“中国陶瓷之都”、全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市。

  (一)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工业稳固发展。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3.7%,陶瓷产业集群入选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五彩陶瓷小镇入选全国精品特色小镇。省陶研所成建制划归醴陵,陶瓷博物馆改造升级有序推进。与安化、石门等地达成战略合作,实现瓷茶跨界融合。促进烟花爆竹安全绿色发展,落实“四个一批”举措,花炮企业整合至 180 家。成功举办职业服装展示对接会,服饰产业获评“职业服装活力集群”。旗滨电子玻璃、节能玻璃生产线建成投产,碲化镉发电玻璃项目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开工建设。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4 家,省级上云标杆企业增至 7家,高新技术企业达 138 家。农业提质升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种植结构调整 25.1 万亩,播种粮食 105.1 万亩,产粮 50.2 万吨。培育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43 家,7 个农产品获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获评全国先进。油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成功入围全省综合油料大县和茶油大县。服务业持续攀升。成功举办陶瓷博览会、房地产博览会、花炮产销对接会。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左家老屋对外开放,芋园文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 4A 景区,全年接待游客 760.3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77.5 亿元。全省第一家县级出口信任统保平台、

  续贷受理中心落户醴陵。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28.9 亿元、316.1 亿元。

  (二)“三大攻坚战”纵深开展。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3312 名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四类对象”“边缘户”住房保障任务 997 户,贫困人口和档外“五类人员”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脱贫质量稳步提升。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 358 天。完成东岸河、西山渠等黑臭水体治理。重点水域畜禽全面退养、网箱养鱼全部取缔,渌江水质稳定保持II 类。修复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地 1 万亩,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 100%。金融风险有效防控。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债务率进一步下降。推进平台公司改革,渌江集团信用评级提升至 AA+。严厉打击涉众型非法经营活动,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三)“一活动一行动”扎实推进。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新签约项目 136 个,合同引资 440.4 亿元,其中 10 亿元以上项目 12 个,50 亿元以上项目 3 个,三类“500强”项目 9 个。实施重点项目 192 个,华联华瓷汇总部等 176个项目开工建设,中盐美福等 68 个项目竣工投产。大力开展“净地”行动,完成 60 个项目“清零”交地,征地 6347亩,拆迁房屋 823 栋(套),动态储备土地 2000 亩。深化温暖企业“三百”行动,为企业减负 3.1 亿元,投放支持企业

  复工复产贷款17.7亿元。新增市场主体7844家,总数达57981家。持续推进园区攻坚三年行动,完成调区扩园,在全省园区综合排名中前进 23 位、位列第 11 位,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70 亿元,增长 10%。陶子湖、渌江新城、东富工业园、横店产业园等片区开发项目加速推进。醴瓷电商产业园投入运营。新开工标准厂房 21 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厂房 16 万平方米。

  (四)城乡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开展“三创四化”,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青云桥建成通行,礼品街正式开放。新妇幼、五彩广场等项目加快推进。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1 个,开工棚户区改造项目 3 个,新改扩建农贸市场 36 个。新建城市污水管网 20 公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 95%。强力控违治违,拆除各类违法建设 120 处。完成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 80 公里,S104、S204、S330 等道路路基拓宽全面开工,平汝高速隆兴坳互通加快推进。醴茶铁路恢复客运运营。开展“四治一改”,新改建卫生厕所 2 万座、农村公厕 23 座。完成 14 个镇垃圾中转站主体建设,启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创建垃圾分类示范镇(街)2 个、村(社区)24 个,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100%。启动 18 个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 86.6%。新建整修大小水利工程 1103 处,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22 座。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24 个、村级实践站 270 个、文明实践

  广场 21 个。

  (五)民生福祉有效改善。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 1.9 亿元,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 95%。社区日照中心覆盖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 100%。新增城镇就业 6900 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率 100%。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湖师大附属学校、新三中建设有序推进。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 35 所,增加学位 2600 个、公办园位1.2 万个。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列为国家试点,“湘雅乡情·专家醴陵行”常态化开展。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醴陵医院正式挂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遏制各类违法犯罪,“社区警务+楼栋守护”模式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开展信访维稳“三无创建”,切实将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初始。顺利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全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获评全省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市。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征兵工作获评全省先进。

  各位代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委、市政府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响应、组建应急体系,按照“一案一专班、一类一对策、一日一督查、一事一调度”要求,做到全覆盖排查、全方位防控、全过程管理。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防疫策略,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严格落实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防控措施,建成 5 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实现居民健康卡注册使用全覆盖。在广大医护人员、基层干部、公安干警和社会志愿者等全市干群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战略性成果,全年没有出现死亡病例和医务人员感染,是全省最早的低风险县市之一。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坚持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作为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梳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3496 项,完成“一件事一次办”事项 6.2 万件。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与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承办人大代表建议 85 件,政协委员提案 95 件,办复率均为 100%。做到开门问策、汇聚民智,如期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实行月度重点工作预安落实销号制度,推广运用智能办公系统,行政效率显著提高。高质量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教育、文旅、财政等多项工作获省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做到有保有压,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强化审计、统计等监督,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机关事务、海关、消防、气象、水文、住房公积金、档案史志、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科协、

  文联、侨联、残联、民族宗教、水库移民等工作均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2020 年主要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十三五”画上了圆满句号。“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历史上十分重要、充满风险挑战、经受重大考验的五年,醴陵取得了让人民满意、可载入史册的成就。

  这五年,我们加快建设“富强醴 陵”,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是 2015 年的 1.4 倍、2 倍、1.5 倍,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 5 亿美元关口。综合实力百强排名跃升 37 位,稳居全省县域第一方阵。园区技工贸收入是 2015 年的 2.2 倍,东富工业园入驻企业从 1 家增长至 22 家,年产值从 10 亿元增长至45 亿元。推广智能制造,先后引进安装 1000 余台陶瓷智能生产设备,建成 8 条烟花爆竹、7 条服饰自动化生产线。玻璃产业发展强劲,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来势见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 49 家。全域旅游蓬勃发展,共接待游客 3482.7 万人次,获评中国文旅产业最具开发价值县。三次产业结构比由 9.1:64:26.9 优化为 9.7:52:38.3。

  这五年,我们加快建设“美丽醴陵”,城乡面貌显著改观。持续开展“三创四化”,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建成区面积由 29 平方公里增加至 42 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 25

  万增加到 30 万。累计改造大街小巷 129 条,建成 26 个、4.2万平方米“口袋公园”,新增停车位 1 万余个。“一江两岸”文化休闲带建成开放,千年遗迹“醴陵门”原址重现,酒吧街人气火爆。全市森林覆盖率 56%,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4%,空气优良率上升至 97.8%,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获评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市、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市。好山好水好风光成为厚重的城市底色。

  这五年,我们加快建设“幸福醴 陵”,民生保障显著加强。彻底消灭了绝对贫困,提前三年实现整体脱贫、同步全面小康。民生支出占比连续五年超过 7 成。五项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增长至 108 万。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率保持 10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是 2015 年的 1.4 倍、1.5 倍。醴陵陶瓷学院建成开学,连续 10 年获评株洲市高中教育质量建设先进单位。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改善,建制镇卫生院“三大设备”全部配齐,本地就诊率提高至 93.8%。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达 97%,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醴陵教育、医疗、文化逐步形成品牌。

  这五年,我们加快建设“文明醴陵”,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高。深入开展文明创建,连续三年获评株洲市文明建设先进市,孙家湾镇、东岗村等获评“全国文明村镇”,沩山村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黄小玲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赵石毛等入围“中国好人榜”。网格化服务管理经验被全国推介,获评全省创新社会治理试点县(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得到中央督导组充分肯定,禁毒工作成效明显,安全生产、社会综治两项工作分别连续 4 年、3 年荣获全省先进,获评全省平安县(市)。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和谐氛围进一步浓厚,醴陵处处都有靓丽的风景、市民个个争做文明的使者。

  各位代表!奋斗充满艰辛,收获来之不易。“十三五”时期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广大干部群众,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民兵预备役官兵、武警部队、消防人员、政法干警,向医护人员、人民教师和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关心支持醴陵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盘点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大幅萎缩,国际贸易壁垒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面临不少难题;二是发展风险叠加,政府债务、生态环境、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方面隐患不容忽视;三是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够多,发展不充分、不彻底、不全面、不持

  续问题比较突出;四是公共服务供给保障能力还需加强,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出行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群众“急难盼愁”问题;五是政府效能有待提高,专业化治理能力和水平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差距,个别干部担当落实本领还有待增强,营商环境有待优化。对此,我们将下定决心、下大力气,切实加以解决。

  二、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大变局演进,带来产业链供应链深度重构调整,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从国内看,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湖南“三高四新”发展新使命,加快推进长株潭一体化、湘赣边区域合作和“一谷三区”等省市战略,为醴陵建设国际陶瓷之都和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实支撑。

 从醴陵看,经过近几年的持续较快发展,全市顶层设计深入人心,产...

相关热词搜索: 醴陵市 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