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五篇】

为实现国际图联(IFLA)的宗旨,自60年代中期起,每届国际大会均由主办国和国际图联共同商定一个主题和若干副主题。大会学术活动围绕主题与副主题展开。为了迎接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在北京召开,笔者对近三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五篇】,供大家参考。

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五篇】

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为实现国际图联(IFLA)的宗旨,自60年代中期起,每届国际大会均由主办国和国际图联共同商定一个主题和若干副主题。大会学术活动围绕主题与副主题展开。为了迎接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在北京召开,笔者对近三十年来会议题做了初步分析。通过分析历届主题的研究变化,结合国际图书馆界各时期的工作重点,可以看出世界图书馆界各时期的工作重点,可以看出世界图书馆事业的研究及发展趋势。现将其中三个较明显的趋势试述如下:

趋势之一:实现世界性的资源共享

实现资源共享是70年代以来世界图书馆界共同研究的课题。IFLA大会从1973年第39届至1983年第49届的年会议题几乎都是围绕世界书目管理、馆际协作、国际协作、世界出版物的收集利用、图书馆新技术及网络等有关资源共享话题。实现世界性的资源共享之所以会成为70年代以来世界图书馆事业的研究及发展趋势,首先应从国际图联的定题核心计划谈起。

1、UAP和UBC为资源共享提供了一个具体框架。

为实现全球性的资源共享这一目标,从70年代起国际图联就拟定了几个定题核心计划。UAP(世界出版物的收集利用)是国际图联在1973年所倡导的一项核心计划,它指出:各国有责任提供本国出版物以供给馆际与国际互借使用,满足本国及国外读者需求。作为一个目标,最终要做到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在最大程度上向读者提供他所需要的出版物。

UBC(世界书目控制)是IFLA倡导的另一项计划。书目控制是指对每本书、每份文件、每篇文章甚至对每个写出来的思想所在进行系统的完整的记录。该计划试图建立一个从事书目交换管理的国际信息系统,其目的是“对世界各国发表的主要出版物,以一种国际上可接受的方式、全面而迅速地作出基本目录。”建立这样一个交换系统难度是相当大的。因此,IFLA的UBC办公室后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NBC(国家书目控制)的实现上,1986年国际图联执委会决定将UBC和IM计划合并为UBCIM计划(世界书目管理和国际机读目录)。

UAP与UBC计划的制定,为世界图书馆资源共享提供了一个具体框架。UBC是实现UAP的先决条件,UAP是UBC的出发点和目的。UAP重在文献的获得,UBC重在记录和检索。UAP和UBC都是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

2、图书馆自动化与网络化为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根本措施和技术保障。

图书馆是一个储存知识的地方。储存是在一个便于识别和检索所需资料的系统下进行的。各种文献出版物的骤增,需要处理以便应用,促使图书馆必须实行自动化。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

图书馆自动化的种种方案,在60年代初期就开始萌芽了。为了提供一个机器可读目录资料的格式,美国国会图书馆创制了MARC方案,这种格式可以成为一项国家标准,可以通用于任何型号的计算机。IFLA看准MARC在技术方面的可能性,便号召全世界的图书馆把MARC作为手段,1973年提出了以MARC为核心的UBC运动。MARC方案的成功为图书馆自动化的进展奠定了基础。

图书馆自动化的趋势是网络化的形成,即不仅是一个图书馆的自动化,而是若干图书馆联合起来的自动化。由此而言,计算机网络化是图书馆自动化的必然产物,而且也是自动化计划近年来发展的结果。

网络是一种组织结构。1967年以图书馆联机计算中心(OCLC)形式问世,从而创造了图书馆网络这个新词。从1967年至1971年期间陆续出现了美国的RCIN和WLN,加拿大的UTLAS以及英国的BLCMP和SWALCAP等图书馆网络。80年代后,日本及其它一些国家也都进行图书馆网络的设想及实践。1982年IFLA在加拿大召开第48届年会,就是以“图书馆网络”为年会议题。图书馆网络建设的状况标志着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的水平。新技术的发展给网络的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图书馆自动化和网络化的主要目标都是为了加速文献信息的传递,为资源共享提供了根本措施和技术保障。

从上述IFLA倡导的UAP和UBC计划及图书馆自动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出全球性的文献资源共享已成为一种世界图书馆界的研究目标。

趋势之二:图书情报(信息)一体化

图书情报(信息)一体化是当代的发展趋势。许多有识之士早就意识到这一点。1974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有86个国家政府代表参加的“政府间国家文献、图书馆、档案馆基础结构规划会议”,提出了建立“国家情报系统”(NATLB)的计划。与此同时,世界许多国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图书情报(信息)一体化的发展。

我国从70年代末期开始,就出现了图书情报(信息)一体化的雏形。80年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85年12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改名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体制。

IFLA年会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议题均把图书和情报(信息)服务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各项业务的研究。这是与图书情报(信息)的本质以及图书情报(信息)发展的必然性是分不开的。

一、图书情报(信息)本质的一致,为图书情报(信息)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图书情报都是既属于精神和意识的,又是属于物质的。它们只有通过人体外物质载体进行存贮,才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广泛的流传,广泛地为人们所利用和开发。图书情报的本质是一致的。从其构成要素来看,都是以信息、知识为内容,以一定的物质为载体,以信息符号为记录方式,运用一定的生产手段,形成一定的物质形态;
以其目的作用来看,都是为存贮和传播信息知识,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从其管理方法手段来看,也基本相同。尤其是现代技术完全相同。图书情报本质一致,为图书情报(信息)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二、图书情报(信息)一体化是图书情报(信息)发展的必然结果。

任何事物和系统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文献信息系统及其组织管理也有自身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文献信息机构的发展也经历了古代原始的“一体”、“分流”,目前又正在开始新的“一体化”进程。

图书情报(信息)本是一体,在古代是难以分离的。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本世纪40年代情报从图书中分离出来,各自进行纵向发展。它们各自在不同的时期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的需要。6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逐步应用于图书馆,资源共享成为人类追求的目标。图书情报(信息)事业要满足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进行新的综合。在当代,性质相似的图书情报,如果仍以纵向发展为主,不进行综合,就会阻碍自身的发展,难以有效地为社会服务,甚至造成极大的浪费。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在现代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情报(信息)服务也越来越为大家所关注,世界图书馆界也把研究的重点以图书逐渐向情报(信息)服务转移。当代图书馆的特点之一,就是图书资料和情报(信息)一体化。这是图书馆内涵扩大和外延伸展的必然趋势。

趋势之三:图书馆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图书馆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图书馆履行了一定的社会功能。从国内外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看,在不同的阶段,图书馆履行的社会职能的范围与方式显然不同。在古代农耕时代,图书馆履行的社会职能就是保存文献资源,即“封闭式”。在近代,图书馆职能不仅仅是保存,而且扩大到传播文献信息,才能跟上时代,进入“开放式”。在现代,图书馆的功能从保存、传播职能向开发文献信息职能延伸,走向“开发式”。图书馆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不断从内容到形式的向图书馆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图书馆面向社会,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IFLA年会议题自90年代以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图书馆界近几年对图书馆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研究更为重视。1994年第60届在古巴召开的年会议题“图书馆与社会发展”以及即将在我国的第62届年会议题“变革的挑战:图书馆与经济发展”则都是考虑到图书情报(信息)一体化的进程中,图书馆学及图书馆事业在世界各国发展状况,对图书馆事业的未来作出预测,体现了世界图书馆学术研究水平,反映了世界图书馆事业研究及发展趋势。

1、图书情报(信息)一体化,为图书馆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供有利条件。

信息是现代社会三大支柱之一。信息产业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专家测定,现达国家的信息产业在社会生产总量中的比重日益增大。美国信息产业占国民经济总值的百分之五十,日本占百分之二十五点四,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接近了这个数字。在我国,信息产业的崛起和增长也十分引人瞩目。

信息在现代社会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书馆作为提供信息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在当今社会经济建设及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在图书情报(信息)一体化的进程中,图书馆是信息流通过程中的一个交换站,是社会信息的优胜者。它把浩瀚的知识信息资源集中在一起,构成庞大的知识信息库,使无形的财富变成有形的产品,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发达国家的信息系统中,图书馆占有重要位置,如美国图书馆是全美五大信息系统之一;
英国的图书馆事业与英国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日本的主要大学图书馆成为日本全国信息网络中心。从发达国家图书馆发展的道路,我们不难看出,图书馆事业的信息化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图书情报(信息)一体化为图书馆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提供了良好条件。

2、面对挑战和机遇,迫使图书馆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世界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不仅使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正在影响并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一切领域。对以知识、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为主要功能的图书馆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向图书馆提出了挑战,同时也给图书馆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从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受资本主义经济全面衰退和世界石油危机的打击,各国政府对图书馆的公共开支也出现了减缓势头。与此同时,世界图书馆出版的品种和数量大增,国际上出现了图书垄断市场和垄断价格,书刊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世界各国图书馆都陷入经费严重短缺困境,出现了图书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正如美国北卡罗纳州大学的图书馆专家G·伯德所指出的那样,“几百年来形成令人尊敬的学术出版物与研究图书馆藏书建设之间的传统制度,现在已到了十分危险的境地。”面对危机,如不积极采取措施,那么图书馆不仅不会顺利发展,甚至连存在权利也会丧失掉的。我们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应有紧迫感和危机感。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当代社会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为图书馆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首先,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必然大大增加对人才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从整体上有力地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其次,信息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动力,必然大大促进图书情报(信息)一体化的进程,从而促进图书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振作精神,抓住机遇,摆脱危机,努力寻求自我发展的道路。

如何解决世界性的图书馆经济危机,图书馆界的许多仁人志士都曾进行探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诸如,增加图书馆的财政(务)拨款,敦促政府采取控制书刊价格上涨的措施等等。不可否认,图书馆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也是摆脱危机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新的形势下,图书馆应把握机遇,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关注经济建设的进程,研究和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这已成为国际图书馆界的共识,是世界图书馆事业研究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之,笔者认为,世界图书馆事业的研究及发展趋势已从原来研究图书馆业务处理技术以及这些技术方法的理论基础的微观图书馆学转向从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去研究各项业务的社会化及图书馆与社会关系与文献信息系统关系的宏观图书馆学研究。

参考文献

1、丘东江,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参考资料,《江苏图书馆学报》专刊,1993.8

2、黄宗忠.文献信息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4

3、陈源蒸.宏观图书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9

4、(日)坂本彻朗著,金风吉、孙蓓欣评,图书馆和计算机。1986(12)

5、刘廷元,世界性的图书馆经济危机及其原因与出路,四川图书馆学报,1994(3)

6、宋力等,图书馆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最佳模式,四川图书馆学报,1994(1)

附录

1966~1996年历届IFLA大会主题

时间届次会议地点

1966年32荷兰海牙

1967年33加拿大多伦多

1968年34德国法兰克福

1969年35丹麦哥本哈根

1970年36苏联莫斯科

1971年37英国利物浦

1972年38匈牙利布达佩斯

1973年39法国格勒诺布尔

1974年40美国华盛顿

1975年41挪威奥斯陆

1976年42瑞士洛桑

1977年43比利时布鲁塞尔

1978年44捷克马丁

1979年45丹麦普列素哥本哈根

1980年46菲律宾马尼拉

1981年47德国莱比锡

1982年48加拿大蒙特利尔

1983年49德国幕尼黑

1984年50肯尼亚内罗华

1985年51美国芝加哥

1986年52日本东京

1987年53英国布莱敦

1988年54澳大利亚悉尼

1989年55法国巴黎

1990年56瑞典斯德哥尔摩

1991年57苏联莫斯科

1992年58印度德里

1993年59西班牙巴塞罗纳

1994年60古巴哈瓦那

1995年61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1996年62中国北京

时间主题

1966年图书馆和文献工作

1967年幅员辽阔国家的图书馆服务工作

1968年工业社会的图书和图书馆

1969年图书馆教育和图书馆研究

1970年列宁与图书馆

1971年图书馆专业的组织

1972年在变化着的世界中的阅读

1973年世界书目管理

1974年全国和国际图书馆计划

1975年国际图书馆协作的发展

1976年国际图联

1977年图书馆为一切人服务:一个情报、文化和学习的世界

1978年世界出版物的收集利用

1979年图书馆法

1980年图书馆与情报系统的发展

1981年国家中心在国家图书馆发展及世界图书馆合作中的作用

1982年图书馆网络

1983年当今技术世界中的图书馆

1984年图书馆与情报服务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1985年图书情报的普遍可获性

1986年21世纪图书馆新水平

1987年变化中世界的图书馆与情报服务

1988年共同生存——人民、图书馆、信息

1989年昨天、今天和明天经济中的图书馆与信息

1990年图书馆、为知识服务的信息

1991年图书馆与文化——它们之间的关系

1992年图书馆与情报政策展望

1993年全球图书馆:图书馆作为世界可利用的信息中心

1994年图书馆与社会发展

1995年未来的图书馆

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医学图书馆员再教育的紧迫性

随着医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医学文献量急剧增长, 各学科之间交叉重复且高度分化, 如何科学地收集、系统地整理、及时有效地提供医学文献信息的重担就落在了医学图书馆员的肩上。而当前医学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现状导致其很难挑起重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馆员自己对角色的认识存在偏差, 缺乏忧患意识。部分馆员认为图书馆员就是负责借借还还, 没有什么新东西, 也不需要主动服务。当然也看不到或者不愿看到新技术革命对图书馆带来的深刻变化, 因此不接受新事物, 不学习新知识, 不能认识到新时期医学图书馆员的新使命。

2.缺乏复合型人才且学历偏低。目前的现状是很多医学图书馆员虽然是图书情报专业毕业, 但对医学知识了解甚少; 有的人毕业于医学院校, 但又不懂得图书情报学知识; 有的是“半路出家”, 基本不具备专业知识; 最令人担心的是馆员里本科以上学历尤其是研究生学历所占比重小, 专科以下学历仍占相当部分, 本科学历中图书情报及医学专业的人数离要求相差较大, 并且具有高级职称的偏少。严重缺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人才和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3.科研能力差, 没有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因为图书馆员整体学历偏低, 导致馆员科研能力差, 主要表现在: 一是部分馆员尚缺乏科研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甚至不会科研; 二是馆员整体发表和出版的高质量的论文、论著少; 三是很少有馆员承担省( 部) 级以上的研究课题。可以说, 距离知识型、研究型馆员的要求尚远, 没有形成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研究队伍。

综上所述, 医学高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 既是图书馆现代化及医学科学发展的要求, 又是由当前馆员队伍的现状决定的; 既具有必要性,又具有紧迫性。因此, 必须抓好医学图书馆队伍的建设, 进行必要的继续教育, 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二、医学图书馆员再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
馆员激励;
问题;
激励方式

激励是现代管理中常用的重要策略,它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馆员是图书馆的核心和灵魂,对馆员进行激励是图书馆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日益扩大、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负荷越来越重,其状态、情绪、积极性大打折扣,其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得不到有效保障,如何提升馆员的需求层次,如何调动馆员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如何使馆员的活力和状态达到最佳,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图书馆的业绩和形象,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领导和图书馆管理者面前的重要难题,运用激励破解难题不失为一种好的解决办法,在当前情形下,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激励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高职院校对图书馆重视不够,经费投入、制度建设、文献与数据库等多方面不足,管理者不善于对馆员进行激励,对馆员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重视硬件建设和读者服务,软件建设方面比较欠缺,在馆员激励中存在许多问题。

(一)图书馆以粗放管理为主,一岗多职、一职多能现象依然存在

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规模一般较小,其图书藏书量和各类数据库相对较少,馆员人员较少,分工不明确,各部门、岗位设置交叉较多,各部门、岗位大多是一岗多职、一职多能,多数馆员身兼数职,疲于应付,馆员满意感、幸福指数与尊重、自我发展需求较低,对馆员考核平均主义相对严重,无法体现馆员差异,无法调动馆员工作积极性,此种粗放式管理与馆员激励不相适应,严重阻碍了图书馆的创新发展、馆员自身的发展。

(二)管理者存在误区,激励缺乏针对性和差异性

许多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者对激励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忽视馆员的个体差异、需求特征,缺乏与馆员的深入了解沟通,对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职务馆员的需求了解很少,对馆员以物质激励为主,精神激励、培训激励、参与激励等深层次激励采用不够,激励方式单一,差异性不明显,效果不显著,公平性、透明性不足。

(三)馆员结构、素质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

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中教工家属占有相当比例,馆员总体年龄偏大,学历、职称高的馆员较少,馆员的整体结构、素质不高,而且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对馆员的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馆员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创新素质、信息处理素质不高,差距较大,影响和制约着图书馆的持续发展。

(四)氛围营造较差,职业发展规划、培训等机会欠缺

伴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张,图书馆也在硬件、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等方面快速发展,然而图书馆的文化氛围营造、软件建设却没有跟上来,图书馆的环境、服务、制度、文化生活仍处于传统管理模式中,环境缺乏特色、新意,读者服务质量、效率不高,一系列规章制度不健全,规范约束性差,馆员的积极性较差,学习氛围薄弱,文化生活较少,馆员的认同感、归属感、使命感、成就感不强,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尚需进一步提高。同时,图书馆缺乏对馆员的长期发展规划,没有对馆员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行系统设计,“没有根据馆员的特点进行合适的工作任务设计,没有对馆员的特长、性格特点及专业能力做过任何分析,只是依据传统模式分派工作”,[1]最后使多数馆员的培训、晋升机会很少,即使有培训机会,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够,培训工作零散、随意,缺乏连续性和相关性。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激励方式探析

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激励方式相对单一,激励效果不佳,激励制度不健全,已不能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已不能有效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有必要对其激励方式进行分析,改进激励方式,增强激励的内生动力与外延空间。

(一)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员工工作,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和福利等方式。[2]它是调动馆员积极性的重要方式,目前已在许多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始实施,但其公平性、透明性受到质疑,因此有必要建立公平、公开的薪酬体系,明确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职务馆员的绩效津贴、岗位津贴及年度薪酬增长方案,设立研究基金,鼓励支持馆员开展学术研究,辅以灵活的奖金福利制度,对工作能力强、考核优秀、创新意识强的馆员进行物质奖励和业务补助,增强激励效果。

(二)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主要包括情感激励、荣誉激励、榜样激励、表率激励等。情感激励是指管理者以平等、关心的姿态与馆员相处沟通,了解馆员的不同需求,解决馆员在工作、生活、学习和发展上的困难,信任馆员的能力和态度,运用赞扬等方式鼓励馆员,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工作氛围。荣誉激励是管理者以多种形式对馆员的努力、贡献和态度进行表彰奖励,如发放荣誉证书、张贴光荣榜、推荐参选校级及以上社会荣誉、在校内外媒体上宣传馆员的突出事迹等,并对工作能力强、考核优秀、创新意识强的馆员给予晋升前景激励。榜样激励是通过各类评优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宣传报道先进典型的事迹,为其他馆员树立榜样。表率激励是指管理者以身作则,从工作能力、管理方法、职业意识等方面赢得馆员的尊重,善于接受馆员的合理建议,公平公正地对待馆员、处理事务。

(三)理想、目标激励

图书馆管理者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激励的重要手段,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系列活动,如专题报告、实地走访、主题演讲等,使馆员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把个人人生理想与图书馆发展、中国梦结合起来,使理想落实到个人自觉行动中,保持高昂饱满的工作热情,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同时,管理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短期和长期、个人和集体的目标,在馆员中推行目标责任制,把目标和任务结合,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每个馆员,在塑造共同愿景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各个目标,增强馆员实现目标的成就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实现个人、图书馆、学校的共赢。

(四)决策参与激励

图书馆管理者应让馆员积极的参与图书馆的决策管理,建立馆员参与、建议与反馈制度,重视并善于采纳馆员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决策前充分征求馆员意见,给予各部门、各岗位充分授权,通过召开座谈会、馆员代表大会等方式,增强馆员对图书馆的凝聚力、向心力,提高馆员的主人翁意识。

(五)人才培养激励

人才培养激励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图书馆必须“针对工作战略、内外环境变化,对中长期人才需求进行连续且系统化的规划,并适时选拔、招聘人才”[3];
在了解馆员的学历背景、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制定图书馆中长期人才培养发展规划,管理者在馆员认可、实施中长期人才培养发展规划中,帮助引导馆员自身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关注、支持馆员个人成长发展,使馆员个人发展与图书馆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根据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制定年度培训方案与中长期培训计划,定期举行培训班,进行业务培训、学术讲座、素质提升培训,分批、分部门、分层派核心馆员参加国内外图书馆学术会议,鼓励年轻馆员进行深造,实行轮岗制度,到其它图书馆进行参观学习调研,并把培训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中,与馆员晋升、奖惩、薪酬等结合起来。同时,加大考核力度,实行岗位聘任制,实施各部门、各岗位的量化竞赛,增强馆员的危机感、紧迫感,“积极营造一个宽松协调的竞争环境,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工作氛围和空间”[4]。

(六)差别激励

当前,图书馆馆员个体需要日益多样化,个体差异较大,个人发展路径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管理者要高度关注馆员的需求、差异和发展路径。针对不同年龄的馆员,管理者要对青年馆员、中年馆员、50岁以上馆员分类对待,支持青年馆员的自我发展,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多肯定和信任他们,多外派他们参加会议、参观考察;
对中年馆员实行弹性工作制,对其晋升职称、职务提供便利,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对50岁以上馆员注重工作的稳定性,在休假方面增加灵活性。针对不同学历、职称的馆员,对低学历、职称的馆员满足其基本物质需求、成长需求,并鼓励其深造,安排高学历、职称人员指导,而对高学历、职称馆员,给予充分的权力,给予成长的空间和机会,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认可,多为其提供进修、培训机会,满足其发展、精神方面的需要。针对不同部门馆员,对采编部馆员注重其工作条件改善、社会需求和自我发展,对阅览部馆员注重阅览环境、时间作息规律改善,对流通部馆员侧重改善工作环境和效率,在赢得读者尊重、理解上下功夫。

(七)文化氛围激励

图书馆管理者要深入挖掘建馆以来的图书馆精神、理念内容,建设符合学校和图书馆实际的特色图书馆文化,使其成为馆员的行动指南,转变为馆员的自觉行动。在改善环境上下功夫,图书馆的布局、设施、绿化和馆员的言行、态度、习惯等都对改善环境有重要作用,营造一种优雅舒适的自然环境和团结协作、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
在提高管理上下功夫,结合图书馆特点,提供特色服务,建立专业数据库、学校学科特色馆藏,提高馆员的素质和职业形象,营造一种浓厚强烈的管理服务氛围;
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梳理图书馆现有制度,借鉴国内外高校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符合图书馆实际的规章制度,打造一种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氛围;
在文化活动上下功夫,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图书馆气氛,构造一种团结和谐友爱的文化活动氛围。

总之,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者要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创新工作方式,分类管理不同馆员,以需求为导向实施全面激励,才能满足馆员的不同层次需求,调动馆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激发馆员的活力和状态,推动图书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英奎等.高校复合图书馆馆员激励问题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王鲜萍.试论图书馆激励机制的建设原则[J].图书馆学研究,2004(8):19.

[3]张福涛.高校图书馆激励模式构建分析[J].图书馆,2007(4):81.

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2011年5月26日,俄罗斯图书馆协会(RLA-Russian Library Association )第十六届年会通过了《2011-2015年RLA发展的优先方向》[1]规划既(简称RLA发展规划)全面规划了RLA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该文件由RLA主席В.Р.Фирсов领导的工作组研究制定,阐明了RLA的社会地位、社会使命、基本价值观、综合性的整体发展构思,同时又明确了RLA工作活动的具体方向及首要任务[2],不仅为RLA各分支部门制定工作计划提供指南,也为俄罗斯其他图书馆职业组织制定类似计划和开展活动提供了参考。

1 RLA发展规划制定的背景

1.1 RLA未来发展的需要

2005年5月,RLA第十届年会批准通过了《2005-2010年RLA发展的优先方向》[3],这是RLA制定的第一个全面发展的五年规划,到2010年,按有关专家的统计,该规划确立的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了70%[4],有成绩也有不足,很多活动工作的完成是阶段性的,因此需要制定下一个五年规划,以保持RLA工作活动的继承性、延续性,保证RLA未来长远、稳定、健康发展,更好地为俄罗斯图书馆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此外,俄罗斯图书馆职业领域发生的变化――网络信息技术更加广泛应用于图书馆与图书馆职业思想变化,也需要RLA及时给予关注研究。于是,2010年5月召开的RLA第十五届年会提出要研究制定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以便更好的引领俄罗斯图书馆事业发展。

1.2 国家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

这些年俄罗斯一直在进行各项事业的改革,社会发展面临着国家向创新发展之路转变、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日趋完善、加快经济建设现代化、建立强大的社会信息基础设施等许多重大任务目标。这些目标对俄罗斯图书馆事业的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包括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职业交往、图书馆与管理机构的关系、图书馆职业道德基础等。面对这种复杂的环境,RLA需要以主动的姿态全新审视和定位自己的使命、地位、活动的战略方向、组织结构等问题,以适应信息社会、公民社会发展的需要,融入改革的社会之中,发挥对国家各项事业建设的支持作用。

1.3 RLA参与图书馆事业管理的需要

RLA作为社会力量,与国家分享管理图书馆事业的权能,是RLA渴望的目标,当然也是俄罗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近些年,RLA逐渐成长为俄罗斯文化领域最重要的社会职业团体之一,积累了从事图书馆职业活动的丰富经验,拥有众多的专家智力资源,在图书馆职业界和国家权力机关心目中的地位与威信日益增强,在俄罗斯新法律和经济环境下,在非国家机构参与国家政策决议制定和通过的新的法律机制形成阶段,RLA有必要通过制定未来发展规划并付诸行动,以提高和巩固在国家图书馆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实现更全面深入参与图书馆事业管理的目标愿望。

1.4 融入世界图书馆界的需要

针对互联网、知识的数字化及在线社会网络工具的不断发展,图书馆角色和地位正在发生迅速的转变。为更好地发挥全球图书馆和信息界值得信赖的喉舌作用,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制定了《2010-2015年IFLA战略规划》,以牢固确立IFLA作为国际组织在现代知识社会中的领导地位,不断加强图书馆和信息界的作用,促进信息和知识在全社会的平等获取。[5]可以说,该规划对《2011-2015年RLA发展的优先方向》的制定起到促进作用,也成为其重要的参考。事实上,2010年11月,IFLA和RLA在俄罗斯国家图书馆联合举行了RLA发展战略国际会议, IFLA派代表参会,介绍IFLA未来战略规划,参与RLA发展战略讨论[6]。制定《2011-2015年RLA发展的优先方向》无疑将有利于RLA参与IFLA事务,并与国际图书馆事业发展相同步、相接轨,提升俄罗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速度。

2 RLA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2.1 RLA的社会定位

面对变化了的社会环境以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现实,重申和进一步明确充实RLA的社会地位、社会使命、职业价值观等成为RLA未来开展各项职业活动的基础,表明RLA的态度、立场,也是RLA向社会的一种宣誓与承诺,意义和作用重大。

(1)RLA的地位:RLA是非国家性、非商业性的具有法人地位的图书馆、图书馆职业团体及其他组织的自愿性联合,旨在在共同目标和价值观基础上促进俄罗斯图书馆事业发展。这给予RLA在全国和国际层面上代表俄罗斯图书馆界的法律权利和道德权利。

(2)RLA的使命:RLA吸纳图书馆界最积极的力量,并将其团结在一起,在国家机关和社会面前表现和捍卫图书馆作为社会机构的利益。RLA努力成为俄罗斯图书馆界忠实可靠的代表。

(3)RLA的基本价值观:俄罗斯图书馆是俄罗斯国家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永恒财富。RLA捍卫俄罗斯图书馆界的职业观点,即图书馆是具有文化、信息、教育(自学)等全方位功能的机构,是俄罗斯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重要且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人文主义是俄罗斯图书馆界工作活动的世界观基础,人作为最高价值是这个价值和原则体系的核心。RLA促进俄罗斯图书馆界完成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①给予民主社会中人的生存发展以信息和社会文化保障;
②建设、保存并向社会提供使用图书馆信息资源;
③平等地向所有图书馆用户提供信息;
④倡导社会阅读,培养全民信息文化素养;
⑤参与国家和世界文化珍品的建设与保存,确保公民获取国家文化,支持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
⑥推进作为社会文化机构和技术性信息系统图书馆的全面现代化发展;
⑦开展职业教育和研究,开发图书馆界的科学潜力。

RLA意识到自己是国际图书馆界的组成部分,赞同2000年第66界IFLA大会提出的职业优先活动:保护信息自由原则;
促进识字、阅读和教育发展;
保护知识产权;
完善图书馆员职业培养;
支持图书馆组织的信息基础设施。

2.2 RLA与社会、国家的关系

服务社会、与国家建立伙伴关系是RLA的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为此,RLA将开展如下方面工作:(1)参与国家图书馆政策的研制和实施,研究涉及图书馆利益的国家计划纲要;
(2)代表图书馆界明确俄罗斯图书馆的社会作用、目标和任务,研究图书馆发展的优先领域和构想;
(3)参加国家立法活动,为图书馆有效实现社会使命创造必要条件;
(4)力争使涉及到图书馆为居民服务的联邦和地方的法律条款符合宪法规定的每个人有权“以任何合法形式自由查找、获取、传递、生产和传播信息”(《俄罗斯宪法》第29条);
(5)争取社会对图书馆的社会意义价值的认同,提高图书馆员工资水平;
(6)争取拥有部分管理权(参与决定图书馆的关闭、撤销和法律地位改变等问题),逐渐在全国形成“社会-国家”的图书馆管理制度;
(7)扩大与文化机构、信息机构、教育部门、科研机构、大众传媒、商业组织等的交往联系,包括签订关系协议;
(8)支持建立附属于图书馆的监护委员会、读者委员会、志愿者委员会等社会性组织,使居民能参与图书馆活动;
(9)支持图书馆、图书馆职业团体参与地方社会生活,支持图书馆专家参与政府机关、社会机构的工作以及竞选职位。

为此,RLA首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是:(1)力争修改阻碍图书馆履行社会任务的法令(如《政府机关商品采购及服务招标法》、《俄罗斯民法典》(Ⅳ知识产权)等);
(2)力争在《文化法》起草制定中能兼顾图书馆利益(RLA已提交了对该法的意见建议);
(3)从科学研究和组织管理的角度,督促图书馆在实际工作中遵规守法;
(4)捍卫有健康生理缺陷的用户使用无障碍图书馆信息环境包括在图书馆外获取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权利;
(5)力争依靠《政府信息获取保障法》及相关决议,使所有图书馆在2011-2012年接入互联网。

2.3 RLA参与图书馆实践、教育和科学研究活动

RLA必须参与到图书馆实践工作及图书馆教育活动和科学研究之中,方能体现其职业性和对图书馆职业的指导作用。为此,RLA未来需要做好如下方面工作:(1)研究并使用推荐性职业规范(宣言、指南、标准、规程等),以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
(2)支持并参与克里木国际大会及具有重大意义的俄罗斯图书馆信息化计划;
(3)支持并传播先进经验、创新、科学研究成果;
(4)独立鉴定评价图书馆的居民服务工作;
(5)促进各部门图书馆活动的协调;
(6)研究对策措施,吸引、留住年轻图书馆员,促进其职业发展及社会对他们的认可;
(7)研究并建立图书馆及个别图书馆活动的认证制度;
(8)与图书馆、科研中心、高校共同研究确定哪些图书馆问题需要进行科学研究,提出图书馆学、目录学、图书学领域研究课题目录,包括博士论文研究选题;
(9)与图书馆、科研中心、高校共同开展图书馆现实问题研究;
(10)支持并参与实施2011-2020年全俄图书馆信息网“Libnet”计划(该计划旨在建立服务全民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使每个公民都可以免费获取俄罗斯任何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和2011-2020年全俄图书馆馆藏文献保护计划;
(11)支持研究制定中高等图书馆信息教育的专业标准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给予鉴定评价;
(12)发起对教育计划大纲的社会职业性自愿认证活动;
(13)根据图书馆信息活动发展趋势和前景,确定职业继续教育机构(如技能提高和干部培训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思路、方式,促进相关活动的协调。

在这方面,RLA同样有需要完成的首要基本任务:(1)宣传2011年新版俄罗斯图书馆员道德准则并应用于图书馆实践;
(2)与高校建立协议关系,自愿地认证教学计划和图书馆信息教学大纲;
(3)与出版社共建学术研究出版物的专家鉴定制度,确立图书馆信息类出版物的“RLA推荐”地位。

2.4 RLA的组织发展

RLA现有的42个分会、圆桌会,基本涵盖了图书馆事业的各方面及领域,这些分支机构联合构成了RLA,RLA的发展实际上依靠的正是这些分支机构的工作活动,此外,RLA还要对外发挥代表俄罗斯图书馆界的作用。为此,RLA还将需要做好内部组织管理工作及对外交流合作工作,具体说来包括:(1)扩大和巩固成员构成,吸纳非图书馆领域的新成员,促进图书馆社会地位提升、工资水平提高;
(2)促进建立并支持地方性(跨地区)及部门性图书馆社会团体组织的活动;
(3)研究吸纳个人参加RLA活动的有关程序规定;
(4)设立RLA荣誉成员;
(4)发展与俄罗斯文化部、促进俄罗斯图书馆发展社会委员会、国家杜马、联邦委员会及其他国家机关和自我管理机构的相互关系,签订相关协议;
(5)改善RLA的经费状况,加强经费机制建设: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慈善组织提出项目计划基金申请,开展有利于RLA的资金募捐活动;
(6)扩大在IFLA等国际组织的代表规模;
(7)在IFLA “建设强大的图书馆协会”计划(BSLA-Building Strong Library Associations)框架内与IFLA发展相互关系。

为此,RLA首要做好如下工作:(1)研究RLA新的奖励表彰形式(奖章、荣誉证书、嘉奖等);
(2)研究制定内部规章――《RLA工作活动的程序、方式、规程》;
(3)研究制定完善RLA机构组成的建议,协调RLA职业活动;
(4)实施旨在承认RLA作为社会性非商业组织的必要的法律活动;
(5)论证在联邦主体建立RLA地方分部的必要性;
(6)加强RLA网站现代化建设,使其内容、状况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及电子信息传媒的设计相一致;
(7)组建RLA驻IFLA代表委员会作为RLA的工作机构,与欧亚图书馆大会共同研究举办联邦主体大会,确定每年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参加世界图书馆信息大会的代表选举方式。

3 RLA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的意义

3.1 有利于俄罗斯图书馆界实现职业自我管理

RLA作为俄罗斯图书馆界在平等、自愿基础上成立的社会性图书馆职业团体,其成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参与图书馆事业的管理,实现图书馆职业的自我管理,为此需要建立一种职业自我管理机制。RLA制定发展规划,将图书馆界参与俄罗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思想观点、计划措施、行动方案一一明确,这既是对图书馆界内部工作的规划,也是对国家和社会的一种职业宣告,将极大促进图书馆职业自我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实现。

3.2 有利于全俄图书馆工作活动的统一协调

俄罗斯图书馆数量众多、分布分散、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加强图书馆工作活动的统一协调至关重要,但俄罗斯图书馆存在着部门和地域分割的问题,影响俄罗斯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俄罗斯实行新的联邦制和地方自治制后,没有一个国家机构有权对全俄图书馆事业进行统一的规划协调,RLA作为俄罗斯各级各类型图书馆的联合填补了这一空白。RLA将加强图书馆间的相互联系、协作,统一思想认识与行动作为根本任务和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实施各项职业活动,并带动各类图书馆的参与,实现对全俄图书馆工作活动的统一协调,从而促进俄罗斯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建设与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发展规划本身的内容就具有较强的跨部门性和跨地区性。

3.3 有利于俄罗斯图书馆界的团结统一

正如RLA主席В.Р.Фирсов所言,RLA发展规划是职业团结的象征[7] 。RLA发展规划的制定是俄罗斯图书馆界集思广益的集体研究成果[8],凝聚着俄罗斯图书馆界的共识与力量,有利于统一俄罗斯图书馆界对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的认识和采取协同一致的行动,发展规划的实施有赖于全俄图书馆的共同参与,在RLA统一的组织协调和带领下,全俄图书馆围绕着发展规划的内容与目标方向,开展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职业活动,进一步促进俄罗斯图书馆界的职业团结,形成一种职业集体的力量,为社会服务。

3.4 有利于俄罗斯图书馆界参与国际图书馆事务

在IFLA机构任职、组织和参与IFLA事务是RLA对外合作的目标和主要内容,一方面是重树俄罗斯图书馆大国的形象,一方面是借鉴世界经验,加快俄罗斯图书馆事业发展,缩小与世界水平差距。发展规划是在《2010-2015年IFLA战略规划》的国际背景下制定的,并且参考了该规划的内容,因此可以说,在未来五年,RLA的发展规划与IFLA的发展规划保持一致性,这有利于俄罗斯图书馆界更全面更主动地参与国际图书馆事务,与国际图书馆事业接轨,融入国际图书馆发展空间。

3.5 有利于俄罗斯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RLA是全俄性的图书馆职业组织,在俄罗斯图书馆界占据重要地位,《2011-2015年RLA发展的优先方向》虽只是RLA机构的发展规划,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从职业角度对俄罗斯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的一种规划。RLA作为俄罗斯文化部重要的社会伙伴,其工作活动得到俄罗斯文化部大力支持,俄罗斯文化部视RLA为图书馆事业管理的重要社会力量,并有意逐步将更多的管理职能交给RLA。因此,RLA的发展规划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俄罗斯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成为国家图书馆政策的组成内容。

4 中俄图书馆学(协)会发展规划纲要的比较思考

2011年8月,中国图书馆学会八届八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图书馆学会“十二五”规划纲要》[9](下简称《中图学会纲要》)。中俄两国图书馆学(协)会在相同的时间点上(2011年)制定了具有相同实施周期(2011-2015年)的发展规划纲要,这表面上看似的巧合,在实质内容上是否具有某种相近性,不妨比对一下。

形式上,《RLA发展规划》在重申RLA社会使命、任务、价值基础上,以与国家、社会、图书馆的关系为框架和思路规划未来发展,以处理好这些对外关系为主要任务和工作内容的,辅之以内部组织管理支持上述工作内容的实现,《中图学会纲要》采取的是指导方针、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主要工作的框架结构。内容上,中图学会“十二五”时期的主要工作是:(1)发挥决策咨询作用,协助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推动图书馆事业法治化和规范化进程:(2)发挥行业联络与协调作用,通过策划或参与重大项目促进我国图书馆业界整体协作与发展;
(3)提升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
(4)强化图书馆导读和社会教育功能,引导业界在科普宣传与全民阅读上发挥作用;
(5)加强对外(对台港澳)交流合作,扩大我国图书馆在国际图书馆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6)以服务会员为中心,加强学会自身组织建设和内部机制建设;
(7)提升宣传推广能力,塑造图书馆良好形象,增强图书馆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
(8)为新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平台,改善图书馆服务能力,加速图书馆现代化步伐;
(9)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图书馆员职业化水平,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细致对比后不难发现,两个规划纲要在内容设计方面有一定相近性:工作内容不仅全面而且近似,都涉及到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诸多相同领域。此外,中图学会制定有《“十一五”期间工作规划》(2006-2010年),RLA制定有《2005-2010年发展的优先方向》,表明两个学(协)会对未来发展的规划都有长远性、连续性。《中图学会纲要》和《RLA发展规划》又各具特色,比如《RLA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声明性,开篇即对RLA的使命、社会地位、价值观全面阐述,向社会宣告和证明图书馆及本规划所具的社会意义与时代价值,《中图学会纲要》则既有宏观层面的规划也有具体明确的措施项目支撑。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孰优孰劣,而是有必要相互学习和借鉴。笔者认为,《RLA发展规划》蕴含和折射的理念精神及部分内容或许更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首先,加强图书馆界的社会伙伴建设。RLA作为非商业性、非政府性的社会组织,十分重视社会伙伴关系建设,这些伙伴不仅包括国家杜马、俄罗斯文化部等国家机关,还有促进俄罗斯图书馆发展社会委员会(国家杜马主席倡议成立的、旨在支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社会性机构)、出版社、大众传媒、商业机构等各类机构和社会组织。图书馆界必须广泛地与政府、社会建立联系和互动机制,为图书馆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赢得各种资源支持。这项工作坐等不来,需要图书馆主动走出去。RLA经过不懈努力,如今已成为俄罗斯文化部在图书馆领域最为重要和值得信赖的伙伴。

其次,加强图书馆职业规范的研究制定。研究制定图书馆职业规范是RLA每年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工作活动之一,自1994年成立至今,RLA制定了将近二十个具有全俄性的图书馆职业规范,包括《俄罗斯图书馆员道德准则》、《公共图书馆宣言》、《公共图书馆活动标准》、《自治地方公共图书馆网组建及资源保障基本标准》、《俄罗斯儿童图书馆指南》、《俄罗斯联邦主体盲人图书馆工作标准》、《俄罗斯公共图书馆青年人服务指南》、《图书馆地方志工作指南》等,形成一个基本涵盖多类型图书馆的多方面工作、较为完善的图书馆职业规范体系,有力地贯彻了《俄罗斯图书馆事业法》,促进了俄罗斯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我国在图书馆法制建设方面还有所欠缺,在没有专门图书馆法的情况下,更应尽快研究制定图书馆职业规范,并使之成为日臻完善的保障体系,使图书馆工作有章可循。

再次,加强图书馆界的职业自我管理。俄罗斯图书馆界自我职业管理的意愿强烈,RLA所做的每项工作都在为构建立图书馆事业的“社会-国家”管理机制而努力,希望更多参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图书馆界的职业自我管理有利于培养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积极性、增进职业团结、树立职业自我精神。发展图书馆事业诚然是政府的责任,但离不开图书馆职业自我管理的推动, 它一方面填补政府管理不能也不应涉及的领域层面,另一方面有助于督促政府履行应尽义务责任。俄罗斯图书馆界的思路很明确,就是要与政府共同管理图书馆事业。

最后,图书馆界参与图书馆政策法律的研究制定。RLA第一任主席В.Н.Зайцев曾说过:我们未来主要目标是增强图书馆界在国家政治、社会和职业方面的“分量”,RLA积极参与国家图书馆政策的研究和实施,促进俄罗斯图书馆事业发展”[10]。RLA作为俄罗斯图书馆政策的重要主体,许多全俄性图书馆领域的计划正是在RLA的最积极参与下研究制定和实施的[11] 。RLA参与图书馆政策立法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得到了国家杜马和俄罗斯文化部的肯定。[12]在图书馆事业法制化建设方面,俄罗斯图书馆界参与的法律涉及很多方面,不仅仅是图书馆法,还包括文献呈缴法、地方自治法、采购法、著作权法、文化法、信息法、非商业机构法、教育法等联邦法律,目的是全方位地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打造坚实而适宜的法律基础。

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建筑;
建设理念;
以人为本

近年来,国内高校在新馆建设中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业界共识。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区图书馆在建设及建成使用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新馆的功能、布局、设施安排及内外环境的营造、服务模式的选择,都充分考虑到人的意愿与习惯,并以人的需求为中心,努力营造一个富有亲和力的、舒适方便的人性化环境。

1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建设理念

“以人为本”,即一切要围绕人的需求而展开。读者是图书馆真正的主人,图书馆建筑的规划设计、设施装备与服务运营,均以读者的要求为中心,同时兼顾馆员而不应是以书为本,或以管理或技术为中心,也不应以领导的意志为转移。

1.1功能布局体现以人为本

现代图书馆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即以读者为本、以馆员为本。图书馆功能区域的划分应该以方便读者为原则,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进行平面布局,提供多种形态的阅览空间。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在平面布局时,不仅重视读者的阅览环境,也充分考虑读者交流、活动和休闲的需求。因此在新馆布局时,读者阅览空间大都设在朝阳、通风、采光、风景俱佳的位置,同时在各楼层都设计了不同的休闲空间。新馆采用了无障碍设计,所有的阅览区域对全体读者开放,充分体现了为所有读者提供平等服务的图书馆思想。

图书馆内实行人本管理,强调对馆员的关心与尊重。不但要尊重馆员的个性,关心馆员的事业发展,还应该为馆员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新馆的行政办公区、业务工作区的设计体现了以馆员为本的理念。工作人员较多并且人员流动少的书刊采访、编目、计算机网络中心的工作间均面向南,阳光充足、通风良好。而工作人员少或人员流动性强的,如期刊送装等工作间设在西侧,中心机房、基藏书库位于北侧。中心机房和馆员工作间有一定间隔,避免噪音对馆员的影响。考虑到新校区距市区较远,新馆还设计了两个馆员休息室,有单独使用的卫生间和楼梯。

1.2环境设计体现以人为本

新馆追求自然、馆舍和人三者的和谐。图书馆采用自然光,以自然通风为主。窗户的大小高矮设计适宜,便于工作人员、读者开启关闭。阅览区除自然通风外,还辅助采用大型换气设备进行换气,确保馆内的空气清新。动静区分开,阅览区置于无噪声区一侧,阅览区外部设专门的交流空间,有颜色清新、样式迥异的桌椅、沙发,给读者以家的感觉。在书架密集区域的适当位置安放圆形沙发,方便读者就近阅览。

现代图书馆建设注重绿色生态环境设计,体现人文关怀。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已从单纯强调效率性的物用功能,逐渐转向关注读者情绪与心理需求。除了必备的实用功能外,读者阅览环境的舒适性、室内外布局的艺术性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绿色、生态、环保的图书馆环境设计不仅给予读者舒适优美的阅读环境,更能起到规范和引导读者行为、净化心灵的作用。

绿化不仅能美化环境,衬托建筑物,增加艺术效果,而且可以净化室内空气,调节气温。读者在长时间阅览、学习后观赏植物,可以缓解疲劳,得到放松,消除阅读学习中的枯燥和单调感。工作人员还专门设计了漂亮的标签挂在花木上,介绍花木的品种、习性和观赏特征,集养花、赏花、小憩于一体,为读者营造一个舒适、温馨、优美、健康的学习氛围。

背景音乐在图书馆环境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舒缓的音乐可以为读者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同时得到美的享受。新馆启用后,工作人员精心挑选了优美的乐曲,在闭馆前15分钟播放,提醒读者在闭馆前完成借书手续。在下午上课前20分钟播放,以便提醒读者上课的时间。在紧急情况下馆内广播系统可通知和报警。

1.3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模式

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与图书馆建筑有密切的关系。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不仅是建筑和环境的设计,更是对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选择和设计。藏、借、阅、查询一体化的大开放管理服务模式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自由、宽敞明亮、人性化的读书学习空间。其思想基础和逻辑基础是尊重读者的客观需求,尊重读者公平使用图书馆的权益,提高书刊利用率。这也是新建图书馆的共同选择。而大开间、大平面的设计是这种管理服务模式对图书馆建筑的基本要求。读者阅览空间没有房间的分隔,只有不同阅览区的划分,各阅览区域通过地面的颜色与不同的家具摆放来划分。大平面的布局使图书馆能够将文献的典藏、读者阅览、信息查阅和咨询检索集中在一起,形成信息共享服务的空间。读者通过图书馆设在大门的门禁监控系统,进行身份认证后,可以携带自己的学习资料和物品自由进入各个阅览区,自主地阅览或自习。在一楼大厅设置了总服务台和总咨询台,办理图书借还手续和进行咨询服务。在各服务区也设置了咨询台,随时给予读者帮助。图书馆的电子阅览设备采用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布置,除了在总服务台附近设置了20台公共目录检索终端,还在各阅览区域内分散放置了计算机,供读者进行目录检索和信息查询。图书馆实现了每天连续开放13小时的读者服务,自助借还系统提供全天候的文献借阅服务。

2新馆设计理念与服务模式实现的基础

新馆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取得满意的效果需要多方面合作。图书馆的建设需要设计师与图书馆沟通与合作,需要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理解与支持。图书馆建成后的管理与服务模式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全体馆员对图书馆建设理念的充分理解和认可。

2.1图书馆的参与是基础

大连医科大学自2002年启动新校区建设计划,图书馆就积极行动起来,通过文献和网络调研、了解图书馆建筑的有关知识。馆领导积极参加图书馆建筑、图书馆环境设计和家具方面的研讨会和学习班,汲取先进图书馆建筑的理念和经验。同时利用一切机会参观国内外各类图书馆,学习科学的管理经验,深刻理解现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通过学习和参观,馆领导在图书馆建筑理念、未来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选择上产生共识,从而形成了目标清晰、内容明确的图书馆建设规划,最后形成内容完善的新馆建筑工程设计任务书。

2.2与设计师的融洽合作是保证

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区设计采取了国际招标的方式,最后由日本三井住友建筑公司完成新校园的整体设计和全部建筑单体的建筑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虽然设计师没有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经验,但他们仔细研究图书馆设计任务书,与图书馆充分沟通,了解图书馆的功能需求,同时实地考察和参观国内外图书馆建设成功范例。图书馆与设计师密切合作,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提出建设的设想。设计师在平面布局和室内环境设计上尊重和满足图书馆功能需求的同时,对建筑风格进行整体把握。特别是在室内环境设计和家具的配置上,图书馆从功能需要上提出设想,由设计师对整体风格和色彩搭配进行把关,共同选定家具的颜色、式样,从而保证图书馆内部环境整体风格的协调一致。

2.3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支持至为关键一些高校图书馆在建设的过程中自始至终由校领导说了算,基建办一手操办,不听图书馆方面的意见要求,不让图书馆员参与。闭门造车的结果往往是功能不到位,不适用,不好管理,遗留一大堆问题。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该馆在规划之初就主动参与,积极提建议,并邀请主管新校园建设的学校领导参加图书馆建筑学习班,从而赢得领导的信任与理解。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积极与学校基建部门协调,和设计师共同讨论图书馆的设计方案。并邀请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的领导参加图书馆环境设计和家具的研讨会,让他们了解现代图书馆家具设备的发展趋势,从而理解图书馆提出的家具设备的要求。

2.4馆员是最终的实践者

新馆的建成为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了机遇,为图书馆采取开放式管理与服务模式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图书馆新服务管理模式真正有效的实施,离不开全体馆员对图书馆建设新理念的理解和认同。因此新馆建设决不仅仅是馆领导的事情,全体馆员也要参与。

相关热词搜索: 工作计划 图书馆 物业 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五篇】 图书馆物业工作计划(精选5篇) 图书馆物业服务方案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