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品牌督导工作经验总结【五篇】(2023年)

品牌督导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为深入开展质量主体责任年活动,深化实施名牌战略,发挥名牌企业在科学发展、走质量效益型发展路径方面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名牌企业和经济健康发展,经市局研究决定,今年在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品牌督导工作经验总结【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品牌督导工作经验总结【五篇】

品牌督导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为深入开展“质量主体责任年”活动,深化实施名牌战略,发挥名牌企业在科学发展、走质量效益型发展路径方面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名牌企业和经济健康发展,经市局研究决定,今年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开展“擦亮名牌行动”,特制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质量兴市和名牌战略为宗旨,促进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规范、提升,充分发挥名牌企业的引导作用和示范效应,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带动行业质量提高和区域产业的科学发展。通过加强对全市名牌生产企业的督促,坚持扶优扶强,打造并维护名牌企业的品牌形象,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创建,快速提升我市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的竞争活力。

二、行动范围

“擦亮名牌行动”主要是在全市获得中国名牌、名牌产品及服务名牌称号的单位中进行。

三、实施步骤

(一)落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1、名牌企业要将名牌战略进行策划、组织和实施,要有明确的领导具体负责领导组织,并有长期规划、具体计划和工作要求。要有保障名牌战略顺利实施制度和措施,并有明确的战略目标。

2、名牌企业要具有保持名牌争创评价条件的能力,并具有不断完善和提升内部素质质量保证体系,积极推行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质量管理方法,并取得明显成效。

3、企业要认真履行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责任,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恪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社会责任意识强。注重品牌文化和企业素养的提高,重视品牌形象,有忠诚的顾客群,有良好的市场信誉和市场占有率,并有严格的名牌保护措施。

4、企业应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法》、《计量法》、《标准化法》和《食品安全法》、《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及《名牌产品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不断创新管理,严格质量控制,生产优质产品。

5、企业要积极推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并在管理中引用,不断改善管理绩效。要将质量兴企工作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制定详细的《质量兴企实施方案》,确定具体的目标及落实措施。

6、企业要根据《中国名牌产品标志管理办法》和《名牌产品标志管理办法》的要求,正确规范使用名牌标志,

7、要注重统计和总结名牌产品对企业的贡献率及企业形象的提升作用,名牌企业要按照省局的统一要求,每季度1月份、4月份、7月份、10月份的5日-15日登陆“省产品质量状况统计暨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生产经营信息采集分析系统”,按时填报相关信息,要确保数据翔实、准确。以便省、市局对产品质量状况进行分析,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二)履行监督和服务职能

1、各县(区)局要认真组织实施“质量兴市”和“名牌战略”,加大对名牌企业的宣传力度,鼓励组织名牌企业参加各种名牌产品展示会及推介宣传活动,扩大我市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引导企业在实施名牌战略中,逐步实现由名牌产品到名牌企业的转变。

2、各县(区)局要履行好扶优扶强和保护名优的职责,切实维护名牌企业的合法权益,要积极主动与企业联手,对冒用我市名牌企业产品的违法行为要给予严肃查处。

3、各县(区)局要依法对名牌企业进行监督管理,指导帮助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标准,为辖区内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建立质量诚信档案,加快诚信体系建设步伐。同时,也要加大对辖区内名牌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存在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等严重质量问题的企业,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立案查处。

4、各县(区)局要组织名牌企业积极参加中国质量协会和省质量协会等培训机构组织的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等各种质量管理知识培训。

5、各县(区)局要认真总结实施名牌战略的典型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对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要用相关的数字来进行说明,要有典型的案例来说明获得名牌前和获得名牌后在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自主创新、品牌建设、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变化,形成总结材料。

6、各县(区)局要认真组织本辖区内有关企业填写“省产品质量状况统计暨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生产经营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并按照规定的进度完成季度填报工作。对未完成填报工作的各县(区)要督促其完成。市局将对此项工作纳入对各县(区)的年度考核范围。

四、实施方法和进度要求

1、各名牌企业要对照落实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的内容进行自查,并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完善,于5月31日前,向县(区)局上报自查工作总结。

2、各县(区)局要为名牌企业建立档案,建立名牌企业年度报告制度,记录企业的质量信用情况,特别是国家局、省局监督抽查的检验结果和日常监管记录。

3、各县(区)局要于6月1日以后,组织对辖区内各名牌企业进行全面检查,检查覆盖面要达100%,要求于9月30日前完成,形成书面材料

五、对发现问题的处理

1、若发现企业不按规定使用标志或擅自扩大标志使用范围的,要责令其改正,并依据《产品质量法》有关条款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2、若企业不重视名牌保护和维护名牌形象的,或者弄虚作假获得名牌的,向省名推委办公室建议暂停或者撤销其名牌称号。

3、在国家总局、省局组织的监督抽查中,名牌产品出现不合格的或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媒体曝光情况的,要依据监督检查后处理规定限期整改,给予相应的处罚,并报请省局撤销其名牌称号。

4、此次行动查出的情况将作为名牌复评时的参考依据。

六、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责任到位。各县(区)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责任分工,将“擦亮名牌行动”的具体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品牌督导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实现新跨越”为工作要求,高举“以质取胜”旗帜,坚持改革创新,通过实施质量提升战略,进一步优化企业公平竞争环境、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优化职能部门监督与服务环境,推动和促进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完善企业质量自律机制,落实产品质量长效监管体系,确保全县工业产品不发生区域性质量问题,引导工业企业向循环经济方向发展,提升全县产品质量。

二、工作目标

通过质量提升活动的开展,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引导、激励、保障、服务、预警、退出六大机制,努力形成政府积极推动、部门依法监管、社会广泛监督、检测严格把关、企业自律负责的工作新格局。力争在两年内实现主要工业产品省级以上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合格率达到95%以上,重点骨干企业自律机制形成,产品质量的可信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产品在标准、计量和质量稳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制定“十一五”期间名牌产品培育规划,2010年—2012年,培育6个名牌和6个市级名牌,并力争培育1个中国名牌。

三、工作重点

(一)摸清底数,建档立库。建立全县工业企业信息库,实现一企一档。信息资料包括各类产品生产、销售情况、执行标准情况、申证取证情况、近三年质量抽检情况、企业实验室建设情况等,为提高质量监管工作的有效性提供可靠依据和基础保障。

(二)强化基础,完善体系。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重点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标准备案、出厂检验、工艺保证、人员培训等质量保证体系,全力推进企业标准化、计量等基础管理工作,在列入“十一五”期间各级名牌培育规划和规模以上企业中广泛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和建立计量检测体系以及质量赶超工作,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生产的要求,全力推进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认证活动。

(三)分类监管,加强监督。根据产业、产品特点,对全县工业企业实施培育、帮扶、整治、分类动态监管,建立和完善质量抽检、监督巡查、打假治劣等制度。在不加重企业负担的前提下,形成国家监督抽查、省级定期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的质量检查体系,提高质量抽检覆盖面。

(四)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明确乡镇、部门责任,形成质监部门总抓、乡镇政府主抓、相关部门齐抓的产品质量监管体系。通过乡镇、部门的正确引导和监管,及时发现企业的突出质量问题并帮助解决。同时,建立对企业、乡镇相关的质量评比、考核和奖励办法,使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五)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选择水产行业为质量提升的重点,通过在该行业开展质量提升活动,积极引导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品,进一步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消除不良影响,全力推进品牌战略,重振行业雄风。在抓好该行业试点的同时,实现面上的整体推进。

四、方法步骤

质量提升活动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省、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直接指导下,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县经贸局、县工商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环保局、县卫生局、县农林局、县财政局等部门和各有关乡镇具体组织实施,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时间从2010年8月初至8月中旬。

1、成立县推进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该项活动的开展。

2、出台县开展推进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及活动计划安排表(见附件)。

3、召开全县推进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动员大会,由县领导作动员报告,明确该项工作的目的意义,全面布置质量提升工程各项工作。

4、加大宣传力度,使全县企业了解和掌握质量提升工程工作目标、意义及工作计划。

(二)调查摸底阶段。时间从2010年8月中旬至9月底。

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负责到企业走访调查,深入了解企业的基础管理现状、执行标准情况、计量保证状况、强制和自愿认证状况、申报取证情况和质量抽检、特种设备管理、产品质量保障等情况,全面掌握全县企业的质量管理现状,建立企业产品质量基础信息库。

(三)培育提升阶段。时间从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

1、分类指导,共同提高,根据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分行业开展质量帮扶和质量管理培训,与企业负责人互相沟通,达成质量提升共识。指导企业完善质量基础工作体系,引导企业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建立计量检测体系,大力推进质量体系认证、环境体系认证,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认证,帮助企业分析产品质量情况,建立完善质量保证各项制度。

2、实施县2010年—2012年三年名牌培育滚动发展计划和质量基础工作推进计划,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推动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工作,培育一批,推动一批,一家一家地帮助督促企业做好质量基础工作:

(1)2010年争取2家名牌培育企业和1家名牌培育企业通过市级计量检测体系考核和认定市级标准化良好行为;

(2)2011年争取2家名牌复审企业、1家名牌培育企业和1家名牌复审企业通过市级计量检测体系考核和认定市级标准化良好行为;

(3)2012年争取所有剩余的列入名牌培育滚动发展计划的企业全部通过市级计量检测体系考核和认定市级标准化良好行为。

3、发挥龙头企业辐射作用,推动其它企业开展质量基础工作。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在全县形成狠抓质量基础工作的氛围,促进全县企业重视这项工作。通过培育一批规模大、管理好、技术新、实力强且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发挥其龙头辐射作用,推动其它企业重视名牌培育和基础管理。对尚未列入名牌培育工程的中小企业,要督促其开展质量基础工作,逐步规范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为今后全县所有生产企业全部做好质量基础工作打下基础。

(四)总结提高阶段。时间为2012年6月底前。

品牌督导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质量技术监督 队伍整体素质 共同发展

当前,国际、国内对产品质量特别是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质监部门承担着很重的监管责任和巨大的风险压力。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解决长远问题结合起来,把转变思想观念与创新体制机制结合起来,把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与增强基础建设结合起来,把自身发展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实现质监事业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创新机制和方式提高监管水平和有效性

根据质量安全监管职能的分工,质监部门主要负责生产领域这一源头环节的监督管理。认真总结“三聚氰胺”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必须把监管的着力点前移,建立新的以全过程监管为特征的监管方式。通过这一创新的机制,把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所有要素和环节全部纳入监管的视野和范围,形成应对严峻的质量安全形势,提高监管有效性的新机制、新方式、新举措。要认真总结应对“三聚氰胺”事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机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建立明察暗访制度,落实举报奖励制度,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对于违法违规生产导致的质量安全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通过新的监管机制早发现、早预警、早打击、早处置,有效地防止危害健康安全的质量安全事件大范围发生和大面积扩散。要在食品小作坊、小企业整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对小作坊、小企业明确质量责任、承诺质量安全、巡查制作过程、限定区域销售的监管新机制,努力提高这部分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安全程度。

要严格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运用生产许可、强制认证、注册备案等手段,严把市场准入关。对高风险产品,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严格资格审查。要建立生产许可后续监管制度,实现与发证审查制度的对接和互动,形成完整的生产许可监管链条。要加大对关系健康安全、公共安全、国计民生、农民利益产品的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建立质监部门与相关执法部门联席机制,定期通报情况,加强沟通协调,形成执法合力。

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增强服务经济建设的贡献率

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进程中,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有不可替代的职责。质监工作应当融入当地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之中,从三个方面准确切入,紧密结合,强力推进。

一是分层次地实施标准化战略,全面提升当地标准化水平。为要提升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必须根据当地经济结构,分层次提升标准水平。第一层是以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具有深度发展潜力、体现经济技术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产品为重点。第二层是在寻找差距,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对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主导产品、优势产品现行的技术标准进行有力度的修订和改造,使标准水平得到明显的和大幅度的提升。第三层是以大宗和特色农产品为重点,以无公害、绿色、有机为目标,以农业示范区为运作方式,抓紧制定包括产品品质、安全、生产技术、环境条件等标准在内的完整的系列化的农业标准体系,带动农业在优质、高效、安全基础上的产业化、集约化进程,整体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第四层是鼓励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积极按照国际标准或出口指向国的技术标准组织生产,以消除贸易技术壁垒,扩大对外贸易。

二是坚持以质取胜的基本方针,着力培育和创造名牌产品。实行质量效益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就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以名牌效应体现和发挥经济优势和经济强势,带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要调整好名牌产品的结构,坚持以主导产品、优势产品、特色产品以及市场占有率高,发展空间大的产品作为创立名牌的主要对象,把提高科技含量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作为创立名牌的基本条件,激励创牌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名牌产品的科技含量;
创立名牌产品,关键在于培育。要制定不同层次的名牌产品培育和创立规划、计划,围绕创立名牌,从产品的研发、创新、标准的制定、工艺和设备的改造、质量管理、市场开拓、产品宣传等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和整体运作,落实责任和效果,对难点重点应组织攻关突破,实现由地方名牌、省名牌、中国名牌到国际名牌的滚动发展。

三是增强服务功能,夯实企业技术基础。计量和检验检测是企业的重要技术基础,也是提升企业整体素质的重要方面。应当根据我省企业的规模和特点,在增强企业技术基础建设方面实行分类指导,提供积极有效的技术服务。对大型规模企业,主要是指导其根据产品开发、升级的需要,进一步提高量值溯源的精度和检验检测水平;
对中小型企业,应当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工艺、技术特点,帮助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计量器具及检测设备的配备方案,培训计量检定和检验检测人员,制定计量和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和管理水平。

促进经济发展着重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好规范与发展的关系。依法规范企业行为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对企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企业一旦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生产,其发展速度必将是空前的,发展前景必将广阔无限。

品牌督导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一、工作目标

认真履行工商部门职责,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严格猪肉“两证两章”检验检疫上市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猪肉市场准入管理制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构建长效监管机制,确保猪肉质量安全,维护市场秩序稳定。

二、整治的内容和任务

按照“立足职能、加强监管、健全制度、注重实效”的原则,和“监管前移、源头治理,标本兼治、注重实效,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针对猪肉市场特别是农村集贸市场存在的问题开展集中整治,突出解决流通领域猪肉商品质量监管问题。

(一)严格市场准入,把好市场入市关口。

严格市场主体准入,严格执行猪肉检验检疫上市制度,上市猪肉必须是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定点屠宰厂(场)生产,经检疫、检验合格,两证(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两章(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针刺章、动物产品检疫合格章)齐全的肉品,严禁无“两证两章”猪肉、不合格猪肉上市经营。

(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实现可追溯管理。

1、追溯管理制度。监督各市场、超市内猪肉经营者落实经营者责任制,必须全面建立健全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帐、购销票据等制度,如实记录肉品来源和流向;实行“挂牌经营”,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设置公示牌,标明猪肉的来源、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内容。

2、入市管理制度。监督从事猪肉经营的市场、超市等经营场所的开办方,落实“协议准入”、“厂场挂钩”制度,建立并严格执行不合格猪肉市场清退制度,必须与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签订供货协议,必须从合法、规范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进货,否则一律不准入场经营。

3、责任管理制度。监督猪肉市场、超市等开办单位落实开办单位责任制,加大对其履责情况的检查和巡查力度,督促、指导开办单位全面履行“审查入场经营者资格,定期对入场经营者的经营产品是否符合法定要求进行检查并负责督导场内经营者落实购销台帐、索证索票等制度”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三)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猪肉市场秩序。

加大对猪肉交易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市场、社区超市和小经销点的监管力度,紧紧抓住重点地区和重点经营者,加大市场巡查的密度和频率,严厉查处销售注水猪肉、病死猪肉、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猪肉的不法行为;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和“一会两站”的作用,及时有效地打击违法经营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鼓励质量优、信誉好、品牌知名度高的肉类产品不断扩大流通范围,开展连锁经营;加强“品牌肉”的监管力度,建立“品牌肉”销售备案制度,督促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其经营行为,发挥品牌带动作用。

三、工作步骤

整治工作从年月日开始,至年月日结束。共分为三个阶段。

(一)自查自纠阶段(年月日—月日)。各工商所要按照区域监管服务责任制的要求,一是对辖区内所有经销猪肉的业户进行彻底的、全面的调查摸底,并逐一登记,建立健全档案;二是及时与市场开办单位签订市场管理责任书,督促监督其建立和落实“协议准入”、“厂场挂钩”、购销台帐、索证索票、不合格商品退市等制度;三是按照市局《关于建立和完善集贸市场巡查监管机制的意见》,合理制定巡查周期,加强市场巡查监管,切实推进监管到位;四是找出当前猪肉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给市场合同科和当地政府,并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立足职能,积极配合开展猪肉市场整治工作。

(二)集中整治阶段(年月日—年月日)。各工商所要根据分局《方案》要求,按照职能分工,结合自查自纠重点问题,坚持“打击和防范相结合,重点治理与规范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抽调得力人员迅速展开专项整治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分局和当地政府汇报,并逐一向市场开办单位或经营者提出整改意见,同时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予以留存。对据不改正的,要坚决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三)总结验收阶段(年月日—月日)各工商所要对这次专项整治工作成果和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并吸取整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推广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不断巩固提高,逐步建立猪肉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分局将不定期对各所的整治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各工商所要及时报送各个阶段的整治情况,并将整治工作总结及《工商分局猪肉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情况统计表》,于年月日前报市场合同科。

五、工作要求

(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猪肉市场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做好猪肉市场监管工作。

(二)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分局成立“工商分局猪肉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场合同科,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汇总上报工作。要健全完善领导责任制,分局负责组织督导,各所负责落实监管,实行单位负责人负责制,层层抓好落实。对失职渎职、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作为等行为,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的责任,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要按照“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各方齐抓共管”工作机制要求,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及时沟通相关信息,形成执法合力,提高工作效能。

品牌督导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切实开展“转型发展攻坚年”活动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市局党组关于开展“效能建设推进年”的工作要求,努力打造“服务型质监、科技型质监、法制型质监、效能型质监、和谐型质监”,以更加优良的作风,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有效的履职,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主要内容

(一)坚持“以质取胜”,着力提升区域经济质量竞争力

(1)加大名牌培育创建工作力度。摸清规模以上企业底数,调整和修订名牌培育规划,加强对企业创建品牌工作的指导和帮助,优先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围绕六大支柱产业开展区域名牌培育和创建,促进产业集聚。积极开展服务业知名品牌创建工作,提升城市整体服务水平。积极争创中国名牌产品、名牌产品(3-5个)、知名产品(5-10个)。

(2)推进块状产业质量提升。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分类服务县、区工业园区,促进块状产业产品质量提升。围绕濉溪县经济开发区铝制品产业集聚发展的特点,突出抓好铝制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服务园区产业发展;
围绕相山区食品经济开发区食品工业和主城区服务业发展的特点,重点服务凤凰山食品工业园创建国家知名品牌示范区、合作建设食品检测中心、积极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工作;
围绕烈山区的特色农业,着力做好塔山石榴争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服务工作;
围绕杜集区经济开发区的煤矿机械设备制造业集聚的特点,强力推进省级煤机装备优质产品示范区创建工作;
围绕工业园和经济开发区新区建设,突出品牌创建和项目产业政策准入咨询指导服务工作;
围绕临涣工业园煤化工基地建设,突出抓好能源计量管理、锅炉能效测试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助推节能减排增效。

(3)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质量诚信体系,

开展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根据企业质量信用等级,扶优治劣,进行分类监管。加大与工商、经信、发改、金融等部门合作,对质量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在质量奖项评选、品牌认定、技术服务、项目申报、融资等方面予以倾斜。对违规企业实施“黑名单”制度,依法向社会公布其违法、违规情节,促使优质资源向规范生产经营企业集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4)开展质量状况分析。对去年全市的产(商)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市2012年质量状况白皮书》、《市2012年食品生产加工领域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和《市2012年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白皮书》,为政府推动提升全市质量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二)坚持“标准引领”,着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5)加快工业企业技术标准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帮扶和引导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主导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积极推行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重点推进和指导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品牌培育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力争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3家。

(6)积极争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力争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

(7)拓展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拓宽服务业标准化覆盖范围,健全生产性、生活业标准化体系,加快制定金融服务、物流服务、商贸服务、通信服务等标准,着力提升城市服务质量和档次。力争创建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2个。

(三)坚持“夯实基础”,着力加强质量管理水平

(8)帮助企业实施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继续开展“质量讲堂”进企业活动,引导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企业导入国际领先的卓越绩效质量管理模式,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以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指导企业争创省政府质量奖、省卓越绩效奖(3—5个)、市市长质量奖(2家)。

(9)开展重点行业产品质量攻关。针对产品质量监督抽

查中出现的较集中的区域性、行业性产品质量问题,组织质量技术专家深入企业现场,帮助分析产品质量状况,开展质量问题攻关,提高质量监督有效性。必要时,由技术机构牵头组成质量课题攻关小组,帮助企业解决共性的质量问题。并以质量分析会的形式,召集相关企业进行培训,帮助企业找准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其原因,从而采取对应的改进方法或预防措施。

(10)强化计量技术指导。积极指导企业开展计量保证能力合格确认,全面提高企业计量检测水平;深入重点能耗企业开展能源计量服务,指导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检测设备,加强能耗标准和能源计量的监督检查,推进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和企业节能增效。

(11)实施“千人培训”工程。以增强企业质量安全责任意识、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为目标,实施“千人培训”工程。同时,制作食品生产、质量基础、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特种设备管理等实用质量管理光盘,免费赠送给企业。

(四)坚持“以企为本”,着力优化服务环境

(12)开展免费服务。除涉及安全生产以外,对新办企业实验室建设、开展节能降耗技术咨询提供免费服务;
为下岗职工开办的企业、困难企业提供质量管理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标准查询提供免费服务;
对投资规模2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和小、微型企业首次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免收工本费;
免收办理气瓶充装许可、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等行政许可工本费。

(13)实行限时服务。产品标准备案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短为7个工作日;
产品质量委托检验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
计量器具检定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
一般情况下,出具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报告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12365质监举报投诉中心对接到举报投诉在5天内作出结果回复,并保证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对申办《组织机构代码证》由7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内发证。在市局职能范围内对企业紧急需求的特事特办,当场受理、当天发证;
对申办《全国工业产品许可证》和《食品生产许可证》,根据企业的需求,24小时内赴项目工地或企业现场提供指导服务,在具备条件后及时协调省局和总局考核发证;
对产品质量申诉、争议调解符合条件的即时办理。

(14)推行特色服务。将工作关口前移,变被动式监管为主动式服务,变事后查处为事前提醒。提前介入全市的重点工程和招商引资企业,免费开展质量、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安全等质监法律法规宣传;
对企业生产场所布局、生产加工设备安装、质量管理、职工素质培训、实验室配置等方面给予技术指导;
从原料进厂、生产过程加工、检验检测、仓储运输、出厂质量把关、争创名牌等过程实行全方位的质量跟踪服务。

(15)完善结对服务。认真落实“百名干部帮扶百家企业”活动。结合块状产业的服务需求,组织市局和县(分)局机关中层以上干部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行结对帮扶,为结对企业提品质量诊断、质量改进、标准提升、法律法规宣贯等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质量难题。

(五)坚持“能力提升”,着力强化技术支撑

(16)加强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建设,着力提升服务主导产业的技术保障能力。加快推进省级食品质检中心建设,规划建设省铝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煤矿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煤矿安全仪表检测检定中心,着力提升服务我市集群产业快速发展的技术保障能力,有效降低企业的检验检测成本和研发成本,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促进产业集聚。

(17)加强合作,提升检测覆盖能力。积极加强与高校、科院院所、县(区)工业园区企业实验室的检验检测合作,壮大检验检测实力,努力形成促进产业发展的技术覆盖能力。

(六)坚持“规范高效”,着力改进工作作风

(18)推行人性化执法。坚持“教育为主、重在纠违、苗头预警、轻违告诫”的合法、合情、合理原则,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对非主观故意、情节轻微的且不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行政违法行为的企业,以教育指导、整改提高为主,实行“首错不罚”;
对于屡次、故意、严重违反质量法律法规的行为和食品、特种设备安全违法行为予以严肃查处。坚持阳光执法,严格实行执法人员身份、处罚程序、处罚依据、处罚的决定、行政相对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公开。

(19)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完善并落实服务承诺制,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预约上门服务以及服务“跟踪单”等工作制度,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实行生产许可证审查项目前置服务,对申报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在进行正常审查程序之前,对企业进行免费的先行服务和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预警服务。对各种许可证到期需要换证的企业实行6个月前提醒、3个月前督促的服务措施,确保企业有效生产。

(20)规范检验检测行为。严格按照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检验检测工作,检验合格的样品除因检验需要造成破坏或损耗之外,在检验工作结束且对于检验结果无异议后一个季度内必须返还被抽检单位。规范检验检测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收费许可项目,凡国家和省规定的收费许可项目,一律执行下限收费标准。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服务“转型发展攻坚年”活动,是全市质监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际举措,是贯彻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认真履职的有效抓手。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提高认识,着力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效能意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认真按照市局党组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计划,严格责任分工,保证各项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二)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各单位、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真正把功夫下到推进工作落实上。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要带着感情、带着诚心,为企业办好实事,让企业得到更多更好的实惠,在服务中,力求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对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立即解决,对需要多个科室共同解决的问题,要积极协调,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三)加强服务,提高效能。工作中要着力强化“所有人员都是服务人员,所有工作都是为企为民服务”的服务理念,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一流服务、给予最大支持。

相关热词搜索: 工作经验 督导 品牌 品牌督导工作经验总结【五篇】 品牌督导工作经验总结(精选5篇) 品牌督导的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