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规范化管理【五篇】【精选推荐】

规范化管理范文第1篇一、税务干部的分工要考虑合理性与相对平衡性相结合由于工作岗位不同,各项工作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工作的轻与重、工作过程的简单与繁琐、工作强度的大与小以及工作程序的难与简等差别,如果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规范化管理【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规范化管理【五篇】

规范化管理范文第1篇

一、税务干部的分工要考虑合理性与相对平衡性相结合

由于工作岗位不同,各项工作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工作的轻与重、工作过程的简单与繁琐、工作强度的大与小以及工作程序的难与简等差别,如果税务人员的工作量、工作过程和工作强度等因素差别过大,考核的结果就容易产生“多干多错多扣分、少干少错少扣分”的现象。这样的考核不但不能公正、公平和充分地评价每一位同志在某一时期内的工作表现,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造成考核的不合理,不利于规范化管理的推行。因此,在落实人员工作时,要充分分析每项工作的性质和工作岗位的特点,力求分工相对平衡和合理,尽量做到人与事有机结合和相互适应。

二、考核指标设置要尽可能细化、量化

个性考核是考核的重中之重,如果指标设置可操作性不强,过于笼统或者没有硬性的标准,考核时就容易出现人为操作甚至无法进行的现象,导致考核结果只区别在共性部分,不能正确评价各人的工作效果,失去了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意义。在以前的考核中,也曾出现过由于个别同志的个性指标设置不具体、不便操作,使得个性目标部分考核得满分的情况,造成考核片面化。所以,考核指标设置要尽可能具体化和量化,在“工作有明确的方向,检查有明确的目标,考核有明确的依据”的原则下,对能量化指标要尽可能用数字说话,实在无法用数字衡量的,可考虑日常方便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作为考核依据。

三、考核指标设置要充分考虑指标的可行性与挑战性

规范化管理不但是要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要营造一个更有利于税务干部充分发挥潜力的工作氛围。因此,考核指标设置要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增加指标的挑战性。挑战性要求指标要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这样指标才具有充分的激励作用,如果指标设置的难度太大,通过努力还无法实现,会使人丧失工作积极性;
反之,指标不需多大的努力就可达到,那更是违背了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初衷。

四、实施规范化考核要考虑单位的独立性与单位间的关联性

税务部门好比一个拳头,各基层部门好比组成拳头的手指,彼此间既具有独立的、各有所长的功能或职能,又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相互依赖性。税务部门要发挥其整体效能就要求其基层单位必须步伐一致,相互支持和密切配合。但由于各单位所具有的独立性,单位间就可能发生因立场不同而导致的相互推诿、扯皮、监督不得力等现象,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内部消耗。我们在考核中,虽然加强了对选案、检查、审理和执行间的考核监督,但也发现了两个有业务往来的科室对考核中可能被扣分的关联事项,通过私下协商不将该事项纳入考核程序等方法,逃避考核的情况。因此,要发挥部门的整体效能,减少内耗,消除相互推诿、扯皮、信息反馈不畅通等现象,就必须加强对单位间(包括上下级关系和同级关系)的关联事项完成情况的考核。对于整个地税系统而言,我们认为,只有将登记、征收管理、稽查各环节间的关联事项列入规范化管理的考核内容,才能解决各系统间协调不一致、配合不密切等问题,从而逐步形成贯穿全局的纵横交错的良性循环的考核体系。

规范化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 规范化 标准化

一、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

1.对企事业单位的重要性。档案管理工作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以及档案的数字化管理都成为单位进行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步骤。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工作给单位的信息收集做出了巨大贡献,重要的科研资料、关键的经营策略大部分都出自于档案资料之中,档案资料成为企事业单位发展、建设的无形资产。

2.是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来源。在信息时代的带动下,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档案作为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在无形中给予企事业单位各种决策依据。档案的规范化建设才能最大化的发挥档案的重要作用。档案管理过程中,资料收集、整理以及归档等工作都为日后档案资料的查找提供了便利,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成为企事业单位信息来源的动力。

二、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观念落后。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主要以手工管理档案为主,对于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处于抵触的状态之中。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档案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都处于消极的状态,落后的观念意识严重地影响到了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产生了十分消极的作用。

2.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我国的档案管理人员多数不具备专业的素质,单位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安排十分松散。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专业素质的要求十分高,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责任心,要保持严谨、细心的工作态度。但是,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十分艰辛,普遍薪资待遇不高,不能留住科班出身的档案管理人员,导致档案管理系统人员不断流失,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难以进一步发展。

3.档案管理体系不完善。首先,我国的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各项工作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作为约束,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成为一种自发行为,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时效性、规范性,档案带来的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失去了实际的意义。其次,我国的档案管理体系落后。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起步晚,受到经济、文化的制约,档案管理工作仍然滞留在改革开放初期。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档案管理的观念意识十分落后,档案管理体系落后。

三、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对策

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首先,要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丰富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其业务水平。档案管理工作具有时代性,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以更好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其次,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道德水平。档案管理工作因其自身的特点十分的枯燥乏味,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树立责任心,认真负责地做好档案管理的每一项工作。

2.完善档案管理规范。完善档案管理规范,有效提高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效率。首先,建立档案管理规则。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规则,完善的规则有效地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增加档案管理的有序性。采取合理有效的档案管理方式,利用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将档案室管理得井井有条,节约档案管理时间的同时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其次,完善档案管理人员交接工作规定。档案管理人员在离职后档案的交接工作十分重要,事业单位由于档案交接没有完整的规章制度,造成工作的交接不完善、不彻底,许多具有十分重要价值的档案严重地损坏,不能很好地利用,会造成严重的损失。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在离职时做好全面的交接工作,建立完善的交接工作规定,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交接工作,减少交接带来的档案管理问题。

3.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步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更加有利于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首先,投入大量的资金,加强档案室的硬件设备建设,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的设备和程序。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掌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完善档案室的信息化建设。其次,完善档案管理向信息化转变。档案管理通过实现信息化,进一步完善规范化,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不断从传统的管理方式向信息化转变。改变从前的纸质档案管理,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设备,节约档案管理的费用,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灯.如何正确理解档案管理与利用的理论思考[A].贵州省档案学会纪念建党80周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

规范化管理范文第3篇

财务管理是内部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与经营和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但是,受到管理理念以及人员综合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财物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规范性。本文立足实际情况,对提高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财务管理规范化措施,以更好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持续发展。

【关键词】

财务;
财务管理;
规范化

前言

财务管理指的是在一定的经济背景下,不同的经济主体对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财务关系和财务组织活动进行管理。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价值最大化和现金流量最优化,以促进长期、持续、健康发展。通过财务管理,可以实现资本的增值和保值,实现价值和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当前很多的财物管理工作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规范化水平不高。

一、提高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必要性

规范化工作指的是在处理各种社会活动和相关的社会关系时,通过一定的方式,来保证具体的工作行为与相关的规范要求之间高度契合。一般情况下,在建立自身财务管理体系的初级阶段,大多会选择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制定。这一模式下,相应的财务管理体系与自身的贴合程度较高,有利于各项财物工作的开展。但是,也会导致无法得到完善法律维护的情况,不利于发展壮大。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营和发展不断多元化,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日渐复杂化。于是,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来解决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便往往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一些管理活动无法很好的满足一定规范的要求,导致很多问题无法得到妥善的解决。此时,便需要提高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立足经济发展形势,利用规范化的方式对各种问题进行解决,以获得更加全面、规范的效果。具体来看,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开展各项规范化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实际的财物工作中,通过标准化、专业化、系统化以及常态化的方式来开展各项活动,解决各种问题。以保证对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的各种资产和活动以及人员和岗位等予以全面、有效的控制。而通过积极的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则可以有效扭转财务工作发展局面,提高各项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更好的应对各种财务问题,将财务风险降到最小的范围内发展大有裨益。

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措施分析

为了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可以从以下一些方式进行尝试:

(一)规范财务管理制度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也需要相应严格的“规矩”来对实际工作进行指导和约束,以更好的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为此,在提高自身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水平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完善、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利用具体的制度对实际工作进行指导,以进一步做好财务规范化建设,管好、用活各项资金,并保证资金安全,促进各项日常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严格遵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并立足自身经营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经营运行质量为中心,密切观察各项制度的实际应用效果。及时回顾总结,发现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及时的与以完善。并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围绕财务工作的各项具体内容,制定详细、有序的工作流程,对不同的工作环节予以明确。从而实现各项财物工作的有序开展,并促进各种财务信息的不断积累,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内部控制。

(二)管理资本促进保值增值

日常经营和发展中,涉及到大量的资本。在使用各种资本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成本,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了避免在资金使用方面出现盲目性,并尽可能的降低企业成本,并减少财务风险,需要对资金进行严格的管理。在使用资金之前,要结合整体经济发展形势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稳健的财务方案。并构建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对资金的合法性以及合规性予以严格的审核和密切监督、控制。具体的资金使用过程中,时刻关注资金的使用情况,并利用一定的财务控制手段和财务杠杆,维持适度的负债水平以及现金流量。从而保证资金资本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相应的投资也具备良好的科学性以及收益性等。

(三)重视财务管理的预算工作

在建设初期阶段以及各种项目的开展初期,便需要做好相关的预算工作。在进行预算管理的时候,要结合经营和发展战略,本着科学管理、效益优先的原则,进行明确的权责划分和全面预算以及成本作业等,对各种未来的经济活动予以规划和控制。从而对之后各项经营和发展工作进行科学组织和有序协调,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和不合理支出等情况,有效进行成本控制。另外,也以有效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

(四)构建贴合发展的财务管理队伍

财务管理工作中,提高工作的规范化水平,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队伍。要积极的吸收并培养各种优秀的财物管理人员,打造与发展互相符合的队伍。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对员工进行引导和培训。帮助其提高自我学习的认识水平,及时了解各种最新的财务政策和法规等,并积极学习各种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以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同时,制定一定的制度,引导不同员工之间通力合作。对不同员工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并鼓励不同员工之间在各司其职、精密分工的同时,加强相互交流,实现密切合作。从而齐心协力,做好不同员工以及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交接等工作,更好的保障各项财务活动的顺利、有序开展。

三、结语

财务管理作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发展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规范化的财务理,则为生产和经营以及发展提供准确的预算控制,有效防止各种风险的出现,为发展保驾护航。为此,在经营过程中,要提高对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视水平,并通过有效途径,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作者:柯俊 单位:75660部队

【参考文献】

[1]董玲.加强财务管理,促进事业单位财会工作规范化[J].科技经济市场,2015,(5):99-100.

规范化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考试管理 规范化 完善考试管理对策

考试是对学生整个学期课业的一种检验形式,这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拟定恰当的教学任务。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考试管理存在极大的弊端,考试管理的不规范化导致考试结果参考价值不高。下面主要论述了考试管理规范化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进一步促进考试管理规范化的实现。

一、考试管理现状

从现状分析来看,考试管理存在诸多弊端,这直接导致考试管理规范化难以有效实现,比如考试方法单一、考试内容相对固定、考试时间较为集中等,教师对于考试管理相对比较松散,基本上都是粗放式管理,而且很多学校考试对于课本知识考核居多。从某种意义而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更无法有效判定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学生真实水平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检验,甚至会使学生对考试放松警惕,假设未能有效管理考试,将会对学生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教材内容基本上都是较为固定的知识,如果只是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考核,就无法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延伸,更谈不上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几乎停滞不前。

二、考试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性

考试是每个院校极为重视的教学环节,考试管理的规范化正是现阶段学校需要完善的工作,可谓是意义重大,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考试是教学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这需要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加强学习,课上注意听讲,课后完成作业。除此之外,还需对教师提出的具有创造性的话题进行思考,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且能够有效应用知识。由此可以看出,考试管理规范化是现阶段需要重视及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的一种检验,这样的教学活动开展更具实际参考价值,可以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从中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是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从目前情况分析来看,考试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体现,考试结果是对教师教学的良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由此可以看出,考试管理规范化是势在必行的一项改革措施,这不仅仅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更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最关键的是可以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学校必须有效推行考试规范化管理。

三、完善考试管理的具体对策

(一)转变教学理念

考试管理首先要从教学理念抓起,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较为落后的传统教学理念,基本教学都是以课本知识为主,对于课外知识的延伸并不到位,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社会发展作为教学依据,努力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相融合,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纸上谈兵”情况的发生,无法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学校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前提,在日常教学中适当增加创新性内容,并且将这部分内容与之后的考试相结合,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增强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二)改革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的选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可以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对于知识点的把握必须准确,需从学生平时知识点着手,这样可以保障考试内容选择的合理性,从另一层面来说,考试内容的选择以三方面为主,分别是基础、创新、原理。教材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部分,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并适当增加原理性内容。知识必须活学活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而且关注对于知识的灵活使用和知识的延伸,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方法非常不科学,学生只有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点。考试管理还需转移重心,以往的考试比较重视学生的记忆力,需要适当考查学生理解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考试内容的设置必须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由此形成创造性思维。改革考试内容需从实际情况着手,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让他们对于知识具有一定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兴趣,勇于探索知识,有效利用所学知识,这样的考试内容改革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完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考试管理规范化的必要措施,因此完善监督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这其中主要是以纪律及制度为依托,尤其对监考人员加大管理力度,杜绝违纪现象的出现。学校应该完善检举制度,从根本上遏制不良之风。除此之外,还需构建完善管理制度,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学校要制定考风考纪措施,还需优化管理制度,并将各项考试规章制度有效推行;
第二,健全考试沟通制度,对于考试违纪行为绝不姑息,一旦发现就必须严肃处理,确保考试结果的公正性,严重者必须追究其责任;
第三,针对违纪行为处罚结果予以公示,学校需通过不同渠道对违纪行为处罚进行传播,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违纪行为的恶劣性和学校的重视度,继而有效遏制考试违纪行为的出现,让更多学生能够通过考试证明自己所学成果,使学生形成自律性,这对于其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是非常重要的。

考试管理规范化是目前学校应该关注及完成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从考试中获取肯定,检验教学能力。本文概述了考试管理规范化的现状和重要性,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进一步促进考试管理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郭小英.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考试规范化管理[J].才智,2016(19).

[2]黄琳芬.对高校学业考试规范化管理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3(31).

[3]李洪亮,王学东,贾少青.CET考试考务管理规范化及作弊防范研究[J].中国考试,2012(09).

规范化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防雷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是一个雷暴活动十分频繁的国家,雷电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国发生雷电灾害13481起。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高层建筑日益增多,每年全国不少地区均有雷击造成人员死亡事故,并常造成停电、停业、通信中断、计算机网络瘫痪、家用电器损坏,人畜伤亡及各种设备损坏事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多的大型先进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因雷击而对我国经济造成的损失也在逐年增加。雷电防护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防雷减灾是安全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现代化意识的重要标志。如何做好防雷规范化管理工作,不仅是防雷主管部门紧迫的任务,更是值得各级政府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规范化管理是防雷工作的关键环节和生命线,只有重视科学管理,不断提高防雷规范化服务水平与管理水平,才能有效的促进防雷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使防雷事业不断跨上新台阶。

对防雷实行规范化管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健全防雷组织机构。首先要成立防雷中心,负责本地区防雷技术服务和指导县市的防雷服务。按照政事企分开的原则,理顺防雷机构设置与职责,解决人员混编问题,加强防雷技术服务机构硬件规范化建设,规范防雷技术服务。其次,建立、健全各级防雷组织机构,明确不同性质机构的工作职责,并严格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不得相互交叉。严格按照机构职责分别出具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防雷装置验收合格证等行政许可文书以及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意见、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等技术服务报告。

第二,制定防雷制度,明确法律责任并严格执行制度。防雷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是促进防雷管理规范化的有效手段。要建立完善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与工作要求,并把抓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落实管理制度相结合。

要从源头上规范和管理防雷,须先从防雷建筑的审批入手。防雷建筑物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首先要实施并联审批,也就是联审联批。这样可以有效杜绝在建筑时产生偷工减料等腐败行为,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或杜绝雷电灾害事故的发生。防雷建筑物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和规范建设防雷装置。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防雷装置也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防雷设施定期检测制度也要建立,以保障防雷设施的有效使用。

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要有详细的处罚规定,用制度的形式明确法律责任,以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保证国家强制性规范能落到实处,促进社会防雷工程从无序化向有序化过渡,规范资质、检测、验收工作秩序。要落实雷电灾害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第三,整合现有资源,推进防雷技术服务提升。

长期以来,防雷业务技术服务多采用手工方式进行,存在工作流程随意性大,检测业务技术资料没有电子档案,工作效率低问题,不适应防雷事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存在不重视防雷技术产品的包装,只重视检测收费,不重视规范技术服务报告的制作,技术报告简单不统一,甚至还有用手工填写报告等;
还存在检测报告不经过严格校审,出具的报告前后矛盾,甚至错用专业名词等问题。以上问题引起客户的不满和投诉,影响防雷减灾工作的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另外,防雷技术评价所涉及的内容,没有技术规范做依据,所要求施工中或设计中应达到的技术标准,没有地方或国家标准,技术评价内容不统一、不规范。

要规范防雷服务,提升防雷服务水平。开展防雷技术服务回访活动,把防雷技术服务工作的客户满意率计入个人岗位职责的考核内容。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各类项目的收费做到收费公开透明、公平合理。所有新建项目、雷评项目的办理与计费都实行办理责任制。在服务过程中遇到客户单位对项目计费不理解、不清楚时,要耐心地做好收费标准的解释工作,使每个项目的办理都得到客户单位的满意。要规范和培育市场,打破地区垄断。要按照服务合同开展防雷技术服务、明确收费项目和标准、规范减免收费,规范防雷技术服务收费行为。各级防雷技术服务机构要加强指导和协助农村、基层社区、学校等完善防雷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加强雷电监测网和雷电灾害预报预警能力的建设。加强雷电监测业务流程、技术和管理规定的制定和完善。加强雷电监测的设备、数据格式等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部门内外监测数据的共享、汇交工作。充分开发利用雷电定位仪、多参数雷达卫星遥测遥感和常规气象探测资料,发展雷电诊断分析预警技术方法,建立综合雷电信息处理和预警平台及其业务流程,制作和0-2小时雷电活动发生概率、重点区域雷电危险度等级、雷电活动区域移动趋势预警产品。建立雷电天气潜势预报业务,制作和0-12小时内的雷电天气落区及发生概率预报。分析研究雷电高影响行业和部门的需求,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和可视化技术,制作雷电预报预警服务产品。

第五,要加强雷电业务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大气雷电机理和成灾机制研究以及预警和防护技术研究,着力提升雷电探测资料的综合应用能力。

比如结合当地实际,建立便于操作的防雷技术服务规范化管理系统,主要管理建筑物年度检测资料、易燃易爆场站的检测资料、电子信息系统场所防雷检测资料、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施工图审查及随工检测、竣工检测资料等。系统数据可共享,并能随时添加更新数据,还能根据工作实际,随时添加更新数据,真正实现信息综合共享,满足防雷装置安全检测、防雷工程技术评价(防雷设计图纸审查)、新建建筑物随工检测和竣工检测等工作流程要求。

还可以开发雷电数值模式产品释用技术和其他预警方法,建立有效的雷电灾害临近预报预警技术系统,发展雷电防护技术、标准规范以及防护装置检测技术;
加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能力建设,形成一支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

第六,进一步加强防雷监督检查,推进防雷工作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确保防雷相关工作的依法、有序进行。根据防雷检测工作的实际,比如可以又气象局采取下列举措:告知廉政承诺、实行挂牌上岗、外出检测登记、电话廉政回访及现场廉政回访等,并明确防雷检测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规定,公布服务投诉电话,自觉接受服务用户和社会群众的监督,强化对防雷检测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依法加大防雷执法检查力度,积极组织进行防雷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严禁防雷技术服务机构和防雷企业的人员参与防雷行政执法。省(区、市)气象主管机构要严格按照有关法规规定开展防雷装置检测和防雷工程专业资质认定工作,要认真履行审查职责,杜绝假造注册资金、提供虚假证明、编造虚假业绩等违法行为。

综上所述,防雷管理规范化首先要制度化,标准化,要规范制度,严格责任,推进防雷技术服务提升,还要加强雷电监测网和雷电灾害预报预警能力的建设,积极提升雷电业务科技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加强防雷监督检查,确保防雷管理实现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晓东 李松如 冯旭宇 邵程远.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业务系统设计与实现.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08期

相关热词搜索: 规范化管理 五篇 规范化管理【五篇】 规范化管理(精选5篇) 规范化管理的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