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继续教育学习计划【五篇】【优秀范文】

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做更多更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继续教育学习计划【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继续教育学习计划【五篇】

继续教育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做更多更有益的工作。

二、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进一步激发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更深刻理解新课标理念,把握新时期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不断获取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信息,熟悉所任学科教材内容,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使自己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需要。

三、具体措施: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寒暑假期政治、业务学习。

2、积极参加学部、学科组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

3、听从学校安排,按要求参加区省、市、区组织的业务学习培训。

4、按区教体局和学校继续教育要求,自学规定的继续教育材料,做好自学笔记,撰写学习体会。

继续教育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西部地区;
农村教师;
继续教育;
国培计划

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提出的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发展,关系到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无不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要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必须从教育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农村的教育抓起。西部地区的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中较为落后和薄弱的环节。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偏低,严重制约着当地教育的发展。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成为建设高素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保障和关键所在。

一、西部地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随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颁布,在全国开始了声势浩大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西部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也一直按计划、有步骤、有声有色地开展着,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有所提高,对农村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服务作用,较受教师的欢迎。然而,受西部地区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现状令人担忧。冷静而审慎地分析西部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经费短缺,教师元法履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明确指出:“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地方教育费附加应有一定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培训。”西部农村地区财政基础非常薄弱,很多市县每年财政缺口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按时足额发放教师的基本工资都难以保证,专项拨款进行继续教育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越到基层,落实继续教育的经费越困难。不少农村小学因为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办学困难,教师正常教学用品配置都无法得到落实,如粉笔要按支领取(在城市,老师们习惯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粉笔的使用量很少,可是在农村,黑板加粉笔还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具自己动手制作,还有一些学校无钱用电、用水。特别是“一费制”后,许多学校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负债运转,甚至不得不寅吃卯粮。学校经费紧张,不能报销继续教育费用,教师要外出学习只能自费。农村教师的工资普遍偏低,因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因无力承担学习费用而放弃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在他们看来,参加继续教育是他们享受不到的权利,也是他们难以履行的义务。

2.观念落后,积极性不高。在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市、县一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相当一部分是从县、乡党政领导中提拔的。这些人未从事过教育工作,基本缺乏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与研究,口中常说“教育是第一重要的,我们要大力支持”,但是实际表现出来的却是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冷漠,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支持、不鼓励,甚至以种种借口加以限制。上级规定的有关待遇不能落实,极大地挫伤了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职的中小学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民办、代课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知识功底较差,教育理论知识比较匮乏,知识结构老化,几乎所有理论的培训课听着就晕,同时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把继续教育当作“包袱”。在不少人看来,几十年来,凭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根教鞭、一本课本,照样培育出了大学生。他们从心底排斥新思想、新教法,参加继续教育后,仍我行我素,照常使用老教案、老办法上课。

3.目的不明确,培训效果不理想。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对继续教育的目的认识不足,片面追求完成培训的数量,忽视了培训的质量。主要表现是:(1)课程体系不科学,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2)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对培训教师的资格审查。(3)教育评价流于形式。考试管理松散,多为开卷考试。来不来培训,看不看教材,听不听辅导无所谓,只要按时参“考”、会“抄”便能顺利过关、领证,甚至只要交费,连考试都没有。(4)教师们缺乏正确的引导,往往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一方面,由于投入了时间、金钱和精力,希望培训结束时考试合格,能拿到一个合格证书,取得相应的学分,对评职、晋级有用;
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培训学习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在教学、教育工作中能够马上使用、立马见效且效果显著。(5)中西部地区继续教育普遍存在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不少教师的学历进修学非所教,只图考取文凭容易方便。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一些农村小学,其教师一律是汉语言函授本科学历;
在中学,除部分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为其他专业外,也几乎都是汉语言函授本科学历,甚至有的教师汉语拼音都不会,时用部首查字法,从同一读音中寻找认识的字来推断读音,却拥有汉语言函授本科学历。这样的继续教育表面上看成绩斐然,实际效果令人怀疑,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激发,后劲不足,对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意义不大。

4.内容城市化、理论化,缺乏针对性、实用性。教材城市化取向明显,脱离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培训者选择培训内容,很少考虑教师的需求和教师的职前教育课程设置及水平,导致教学内容与教师之前所学内容叠加,不能真正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并造成教学资源浪费。许多农村学校,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设备落后,没有电脑,不能上网。可是培训的内容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展示的课例是一名城市教师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资源上了一节图文声并茂的优质课。农村与城市的巨大反差,使接受培训的老师难免心生疑问,也难免发出“在学校那样落后的办学条件下,学会了这些又有什么用”的感慨。培训内容还存在过于理论化的问题,缺乏对中小学教育现状、教材、教师需求的研究和把握。在继续教育内容上,农村教师普遍有实用的倾向,他们希望培训内容新颖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的城市化、理论化往往使教师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交了昂贵的培训费,感觉什么都没学到,难免有些抱怨和抵触情绪。

5.工学矛盾突出。工作和学习的矛盾是影响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突出的问题,繁忙的教学工作是制约农村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严重阻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人数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一些山区面积大,生源分散,教学点和教学班多,按编制配备师资,往往是一位教师负责好几门课的教学,甚至是跨年级上课。学校教学人员紧张,根本无法派教师出去进修学习,教师如果想提高自己,只能通过寒暑假或其他业余时间学习。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还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用于继续教育,加上交通的不便和生活的压力,教师们备感疲惫与艰难。特别是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广大农村教师,菲薄的工资难以养家糊口,平日里工作忙,无暇顾及家事已觉对不起家人,假期正是农忙季节,家中有大量的农活等着做,怎好偷懒外出学习。工作和学习的矛盾直接影响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积极性。

6.继续教育的机会不均衡。受经济、文化条件的影响,城市学校的教师无论是参加继续教育的次数、人数还是外出学习的机会,都远多于农村学校的教师。在农村,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城、中心校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比偏远学校的教师多。当城市、县城的教师已经开始对频繁的培训开始腻烦的时候,最需要继续教育的边远山区的教师们则翘首企盼,渴求得到一次走出家门、静心学习的机会。

二、“国培计划”及启示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2009年,中央财政投入50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教育部组织实施的“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其宗旨是“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国培计划”主要包括八大项目:“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援助边境民族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普通高中课改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培训者研修项目”、“中小学体育和艺术教师培训项目”、“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援助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2009年,“国培计划”共计培训45万名中小学教师,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600多个县,几十万所中小学校,其中县及县以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近37万名,占其总数的82%左右。“国培计划”颇具创新性的培训模式和机制,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受到广大教师和各地的高度评价,同时也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1.国家出资,专款专用,重点扶持农村。“国培计划”由中央财政拨款,解决了当地政府财政无力承受的难题。“国培计划”采用科学的项目经费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严格拨款程序和预决算审核,确保专款专用,提高了经费使用效益,有效地杜绝了“雁过拔毛”、“专款挪用”等现象的发生。“国培计划”突出农村,将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落在实处,“国培计划”八大项目的培训对象无一例外地指向农村,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接受高水平部级培训的机会。这样的举措是史无前例的,对农村教师心灵的震撼是无法比拟的。有的教师参加完培训后感慨道:“对我这名农村教师来说,培训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前所未有的。聆听资深教授的讲座,与专家教授近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受益匪浅。”

2.严格审核培训单位资格,完善管理,加强评估,保证质量。科学、严谨的管理是继续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国培计划”的管理方式是一次改革和创新,值得借鉴和推广。一是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国培计划”办下设三个子项目执行办,同时建立了承担院校领导、学科主持专家和项目管理团队分工负责的管理机制。二是健全评审和监管评估机制。项目采取招投标方式,经过公开、公正、严格的申报和答辩程序,确定承办单位。建立项目网络信息管理网站,采取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相结合、实地调研评估与匿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培训质量。

3.创新模式,优化内容,按需施训,突显地方特色。“国培计划”突破原有的培训模式,采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对口支教、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组织实施培训。重视经验交流,注重教师的参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按需施训,量身定制。如“知行中国项目”围绕“班主任的每一天、每次活动、每一学年、每个班级、每个学生及班主任自身的专业成长”设置模块和情景案例。“中西部骨干教师项目”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提升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并明确要求专家团队中中小学一线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不低于50%,省外高水平专家和优秀教师占1/3以上。各承办单位切实贯彻“国培计划”的宗旨,精心组织专家团队,想培训学员之所想,精心设置教学内容,突显地方特色。如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进行“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专题讲座,让学员领略专家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广西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体育资源丰富,南宁沛鸿民族中学特级教师邱蕾的“民族体育课例分析”,激发了学员研究、开发本学区的民族体育项目的热情。近几年气排球在广西蓬勃发展,但是农村教师对气排球技术、竞赛规则不了解,气排球专家刘伟春教授对此进行了详细讲解,并组织学员进行实战练习,引来阵阵掌声和欢笑声。培训结束时,将所有培训内容刻成光盘赠送给每位学员,学员非常开心。许多学员表示:“这是参加过的组织最好、效果最好的一次培训,第一次深切体会到肩上的重任。”

4.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国内的继续教育培训,往往重过程而不重结果,关注的是这次任务的完成,学员们的学习也随着培训结束而结束。“国培计划”的宗旨是“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这就意味着,对于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培训不仅仅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更是一次思想的盛宴,他们接受的不是一次终结性的学习,而是终身教育的思想。作为骨干教师,应当在岗位上发挥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使更多的一线教师受益,扩大培训在更多学校和课堂教学中的影响。“国培计划”搭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平台,一方面紧密了骨干教师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相互交流、探讨,另一方面,拉近了专家与骨干教师间的关系,专家不高高在上、空谈理论,而是贴近农村基础教育实际,由案例说事、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化解了心中一个个难题,崇敬之心油然而生。电话、QQ、邮箱让学习、交流在时间、空间上尽情延展。大批部级优质教师培训资源,也由骨干教师们通过刻录光盘、网络资源下载等方式带回所在教育局、学校,使更多的教师受益,一反过往培训“谁参加、谁受益”的现象。

继续教育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1当前社区继续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当前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主要是为了执业注册或晋升职称。对已晋升或不再晋升职称的人员来说,参加意愿并不积极,继续医学教育的出勤率低,考核合格率也偏低。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整体上表现为意识淡薄、热情不高,处于被动、服从,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只是单纯为完成学分,学习效果不明显[5]。

1.2教学模式传统目前继续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基本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只是机械的记忆知识,不去考虑自己的想法。此方法是取得学分的常用途径,而对其效果则不应轻易下结论。

1.3教学内容单一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的继续医学教育仍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内容与工作联系不够紧密,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需求。

1.4工学矛盾因工作和学习时间易发生冲突,工学矛盾已成为困扰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

2移动继续教育无缝式管理的定义

我中心根据《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科教兴医三年行动计划》的精神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开展了移动无缝式继续教育管理方法,从教育管理环节上进行实践。我中心于2014年建立院内移动OA信息平台,学员可通过手机在OA平台上学习,OA平台上培训通知、各学科继续教育内容、自学考核、培训后反馈、学分统计等。该方法利用院内移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一个与现实衔接的移动学习空间,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建立移动数据管理中心,提高管理的主动性,采用科学、方便的监督方法,实现规范化管理。

3实践规划设计

3.1领导重视是继续医学教育开展的关键中心领导将继续医学教育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成立工作小组,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医务科为管理者,做到年度有计划,年底有总结。从体制上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全方位投入。

3.2规范化管理是继续医学教育开展的保障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制度》等,明确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意义、目标。建立继续医学教育二级管理网,科室负责人作为科内继续医学教育责任人,通过继续教育微信群进行沟通和反馈。科教科通过OA平台的数据管理中心定期对各科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进行监督,对继续医学教育对象的学分进行评定和管理。

3.3加强质控是保证继续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建立个人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学员在OA平台上学习所得学分作为院内学分,科教科及时进行登记、统计,每季度监督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情况。学分验证作为本年度考核合格的条件之一,并作为聘任专业技术职称的必备条件之一。

4具体实践形式

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模式,根据卫生技术人员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多层次、信息化的继续医学教育。

4.1每年开展一次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学习及制定年度计划学习《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管理办法》等文件以及中心各项继续医学教育规章制度,制订年度计划。学分要求:Ⅰ类学分5学分,Ⅱ类学分20学分,院内学分10学分。学员通过OA平台自主学习,根据点击及考核授予院内学分,每次0.5学分。目标为继续医学教育普及率100%、中级及以上职称学分验证率合格率95%。

4.2每半年主(承)办一次浦东新区卫生技术培训中心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中心开展适合社区卫生技术人员需求的培训班,请院外专家授课,提高中心医务人员医疗业务水平,同时也加强医院间的学术交流。

4.3每季度一次人文素质培训中心围绕“自身人文素质综合发展”开展多形式的演讲、技能比赛,内容包括个人修养、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提高中心医务人员自身综合素质。

4.4每月一次业务讲座中心每月邀请院外专家教授或院内中高级职称人员开展业务讲座,提高中心卫生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

4.5每周一次业务小讲课结合社区实际需要,采用小班化形式,内容涵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科多个领域,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使用相互循环培训、现场操作教学等方法,通过渗透于日常医疗活动中的交流获取知识,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4.6OA平台自主学习通过OA平台的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学员可自由选择学习板块,板块包括政策类、中医类、全科类、专科类、护理类、预防类、医技类等,学习后进行考核,合格者记入院内学分,通过移动数据管理中心对学习进行督导。

5移动无缝式继续教育管理方法的效果

5.1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质量通过OA平台的移动数据管理中心,可及时了解和掌握学员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情况和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学分完成情况,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质量,保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5.2创造良好的继续医学教育环境借助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该方法为中心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提高了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积极性。卫生技术人员能合理安排和选择学习时间,有针对性地弥补自身医疗知识缺项。个人掌握学习主动权,可有效缓解工学矛盾。至2014年底,达到了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100%的目标,并且中级及以上职称学分验证合格率大于95%。

5.3促进临床、科研工作及学科建设的发展通过移动无缝式继续教育管理方法,提高了中心卫生技术人员的人文素养和业务水平,带动临床医疗工作、科研工作、学科建设的发展。2014年1~9月医疗门诊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2014年立项市级人才1名,立项浦东新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医学人才、社区适宜人才各1名,立项市级课题2项、浦东新区局级课题2项、浦东新区科委课题1项。

继续教育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管理水平以及综合素质迫在眉睫,继续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因此相关部门要重视加强工程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以期相关人员能胜任新时期岗位需求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工程管理人员;
继续教育;
问题;
策略

继续教育一般是针对在职工作人员的再学习、再提高,是对他们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补充、加深的教育方式.而现在要加强工程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还需要针对目前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策略加以改进和强化.

1加强工程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1.1实施继续教育的困难较多

工程管理人员常常工作在设计、筹划和管理的第一线,工作量比较大,任务比较繁重.在学习时间上,会与工作时间出现顶牛现象,这向来是工程管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另外,工程管理人员工作地点分散,针对不同的工程,对工程管理人员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培训起来尤为复杂,不能实行统一培训.还有就是继续教育经费比较困难,政府投入的不多,需要参加继续教育的学员自掏腰包.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工程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1.2继续教育课程安排不合理

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等不好设定一定的标准,因此继续教育学校或者基地不能科学合理的安排继续教育课程,对课程的设置没有足够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规划,还有的把继续教育作为例行工作,重复的没有发展性的去完成.在继续教育实施过程中,只是重视眼前表象,忽视长远影响,无法系统、科学的实现预定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目标.

1.3继续教育的水平较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古板

工程管理人员大多综合素质比较高,有一定的管理和专业知识水平,需要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可是在目前的继续教育过程中,一般的教育水平较低,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没有跟上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体现在课程内容中的管理方法不先进、专业技术没有跟上更新的步伐等,忽视工程管理人员对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而教学还是沿袭以前的教学方式方法,学员只能被动的学习,不可能达到发挥自身的主体性.

1.4继续教育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参加继续教育的工程管理人员,多数并没有因为参加了继续教育而在本职岗位上有突出表现.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急需复合型管理人才.而继续教育缺少这方面的规划,培养的人才或是专业技术单一,或是管理才能单纯,缺少某些特色需求,对于形成行业文化和提高工程管理整体水平有不利影响.

2关于加强工程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策略和建议

2.1在思想上要足够重视并做出科学的、长远规划

根据《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学习型社会、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紧紧围绕《规划纲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有计划、分领域、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大规模的继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指导精神和要求,重视加强工程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需要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本着为国家培育综合型人才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合力,为工程管理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机会,做出科学的、长远规划.根据工程管理人员的岗位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及时更新专业技术、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创新能力培养等,重视长远规划,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以适应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

2.2成立继续教育专家组和指导小组以确保继续教育的有效性

根据行业特点和发展进步以及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实际需求等,结合继续教育学校或者基地持续健康发展要求,选择一些行业内优秀的企业带头人、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和本专业高级技术管理人才等多方面的专家,成立专家组.而成立继续教育指导小组是为了指导继续教育的中、长期规划,课程设置、实施总体方案以及协调处理一些相关问题等.两者要齐头并进,各司其职,确保继续教育的有效性.

2.3依据岗位需求明确继续教育的教育目的

继续教育是为了使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拓展学员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文化水平不一、专业技术不一、管理能力不一的工程管理人员都有收获、有专长、有创新、有提高,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根据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需要,设置一些必修课程,如计算机、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课程等,还可以根据专业技术的特殊需要,参加一些相关技术培训班等,以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为自己的管理工作增添稳固的技术后缓,尽力实现继续教育目的.

2.4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各项规章制度以提高继续教育管理水平

2.4.1建立健全考勤管理制度,督促学员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学校或者基地要按照《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中“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年脱产或集中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的要求,制定行之有效的班主任岗位责任制,督促班主任重视班级管理,负担起班级里的考勤、安排学员学习和一些班级事务管理等,严格考勤管理制度,采用不定时点名的考勤方法,督促学员减少缺课率,把学员的出勤率以一定的百分比计入最终的学业总分中.制定严格的请假制度,尽量保证出勤率,以确保学员能得到充足的学习时间.

2.4.2要为学员提供适宜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发挥学校或者基地的各方面优势条件,处理好学员的饮食和住宿的基本生活问题,安排好教室、教学工具以及教学所需设备等,以保证正常的上课需求.参加继续教育的学员来自不同地区、工作年限和知识水平也不尽相同,在学业方面如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考试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进度等;
在生活方面如饮食习惯、住宿条件等,会有不同的要求,要倾听不同的声音,不断的改进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实行科学化、民主化的内部管理.从学校到任课教师、班主任要紧密协作,不可忽视微小细节,以确保继续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2.4.3完善奖惩制度,激励争先创优.学校或者基地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根据学员的不同表现,给予实事求是的恰当评价.对于学业成绩优异、出勤率高、重视自身修养、积极参与班级集体生活和管理的学员,要给予奖励;
对于不能保证出勤率、学习目标模糊、想混文凭和资历的,视情节轻重,班主任要与学员沟通,扣除学分直至劝退.在学期末或者毕业前经过层层评选,选出优秀学员、学业优异标兵等,给予表彰.

2.5重视教学管理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2.5.1继续教育得以发展的关键是教师队伍建设.参加继续教育的工程管理人员都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以适应自身岗位不断发展进步的需求.所以教师队伍的水平高低尤为重要,要把这项工作看成是继续教育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来安排.继续教育学校或者基地要建立教师队伍资料库,并且要适时更新,可以采用专兼职相结合,聘用那些实践教学经验丰富、师德高尚的高水平教师或者专业技能突出的工程技术人员开展教学.有条件的学校或者基地还可以聘用著名的专家教授等.每批学员毕业前,针对教师的授课情况、教学效果、师德表现等多方面进行评比,对于那些教学手段能与时俱进、学员学业成绩优异、师德高尚的教师要予以表彰奖励,激励教师投身教育事业,进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2.5.2继续教育实施要有计划,重视教材的选用.继续教育学校或者基地的负责人和教师要深入到学员的主管单位或者工作单位,了解行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听取用人单位的建议,集思广益,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课程设置等.根据各方的实际需要,为继续教育工作持续健康的发展,选用的教材要符合行业发展需要,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达到工程管理人员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科学选用教材.教材内容是当前的新知识、新技能、新信息等,还要保证教材的实用性,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2.5.3更新考核方式,以便体现学员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工作的考核制度和处罚办法等.考题要以测试学员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占多数,题型要多样,严格监管考题.可以采取多套考卷的方式,临考前由主管部门随意确定,当场拆封,密封批卷,遏制滥竽充数和抄袭等现象,确保考核成绩反应学员的真实学业水平.

2.6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探索继续教育新方式

继续教育学校或者基地的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专业需求的特殊性等不同需要,制作相关多媒体视频课件,上传到教学平台,以满足学员的特殊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对于有些不能离职的学员可以采用网络平台展开教学,要制定严格的学时、学分和考试制度,以保证教学效果.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和微信、教学平台的优势,形成教师在线答疑、成立学习小组开展研讨学习等方式,使学员获得更多提高自己的机会,从而提高学员学业水平.

2.7各级政府需高度重视对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

继续教育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投入,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行业的特殊需求,来提升工程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大经费投入是继续教育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而继续教育是实现终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因此对继续教育要有中、长期规划,增加教育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加强相关网络建设,出台更多相关的扶持政策,使工程管理人员得到更多更好的继续教育机会.

3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继续教育也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单一性向多样性不断发展转变.加强工程管理人员继续教育,要求政府、继续教育学校或者基地、用人单位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深化改革,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继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单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J].继续教育,2014(03):16-18.

〔2〕马静文,谷增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云服务平台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0):184-188.

〔3〕杨玉枫.新形势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3(11):96-97.

〔4〕王建.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转型与推进策略[J].教育研究,2013(09):95-101.

〔5〕王俊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模式探讨[J/OL].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12).

继续教育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一、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党和国家重大的战略决策。早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就明确了终身教育在教育法律中的地位;
1999年国务院转发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2010年我国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的改革目标;
2001年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确定“逐步形成大众化、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
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都表明党和国家已经把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新世纪国家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师培训模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促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进而提高起到了全面的推动作用。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教师的性质与工作职责要求教师必须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和示范者。但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化程度和综合素质仍然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尤其是分布在农村和边远山区的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育思想和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同时,教师培训机构尤其是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培训功能单一,师资力量不足,培训内容方式和手段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适应新时期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经济和交通等原因,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信息闭塞,视野狭窄,观念落后,知识陈旧,难以接受继续教育尤其是高水平的培训。面临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问题更突出,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教师培训的手段和途径。

构建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的目标,必须转变传统培训观念,改革培训手段和方法,创新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培训的新模式,建立起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载体的开放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体系,形成不断提高教师素质的动力机制,并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和服务,对振兴我国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

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网络管理与教学平台,为打破时空限制、缓解工学矛盾、节省培训费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更新培训模式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技术手段。它集成了硬件环境、操作系统、教学模块和管理模块于一体,为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提供了远程教学、互动交流、综合评价、网络考试、结果统计等全方位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功能,实现学员从注册、到学习、讨论交流、辅导、考试全过程的网络化。

(一)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平台的层级架构与功能模块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网络教学与管理体系的建设,应适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组织与管理体系,并与现行师资培训工作的任务分工相一致,通过逐级安装远程培训教学与管理系统(培训平台),构建省、设区市、县、中小学校(含幼儿园和职业高中)四级远程培训平台。远程培训平台的层级架构见图

省级培训平台建在省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各地市、县(区)教师培训机构分别建立设区市、县(区)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平台;
省、地、县级培训平台按其师资培训的任务分工各自负责所在地域内的师资培训远程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校级培训平台是远程培训网络体系中的基层平台,是师资培训对象一中小学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过程中进行资源学习、对教师继续教育学籍管理进行直接监控和提供教师继续教育结果数据的基础平台。

各级培训平台的功能模块均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1、基本模块。包括:网络课程资源模块、教研资源模块、考核评价系统、学员管理、辅导教师管理、学习服务系统、辅导备课系统、论坛模块、发证(学分)管理、信息、邮件模块、平台管理工具。

2、扩展模块。包括:网络考试系统、在线课堂模块、课程开发工具、继续教育管理统计系统等。

各级培训网络平台等级(容量)的选择是根据该平台所承担的网上培训人员的数量确定的。平台等级根据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分布情况,初步分为1000、10000、20000和20000以上共四个容量等级,以供各级培训机构选用。

(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的建立

在建立四级远程培训平台架构的同时,在各级远程培训平台上,或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网络系统中安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管理平台)。该系统是一套独立的继续教育行政管理网络系统,可为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情况,并可支持各种数据的查询和统计。

按照现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组织管理体系,通过管理平台将各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平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上而下、相互连通、分工明确、统一管理的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教学组织与管理的网络体系。

管理平台可以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直接安装在培训机构的网络环境中;
也可以安装在教育行政部门自己的网络环境中,培训机构通过在培训平台中增加继续教育管理统计系统软件,与管理平台连通,可方便地将远程培训的评价结果和学员的学习情况,传送到继续教育管理系统。教育行政部门通过网络完成培训成绩记录,学分管理,教师资格管理等操作。管理平台中统计信息或数据的生成可以通过培训平台中的统计系统软件自动生成和传输。

各级管理平台的教育行政管理员通过各自的身份识别编码,可以登录本级管理系统,并在其所辖权限范围内,增加或修改管理信息或数据。行政管理员权限示意图如下。

(三)教师继续教育各级培训平台的任务分工

1、省级培训平台:重点承担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部分全员必修课程的培训以及辅导教师、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2、地市级培训平台:重点承担县级骨干教师培训、部分全员必修课程的培训;

3、县(区)级培训平台:重点面向所辖县(区)中小学开展教师全员学科培训;

4、校级培训平台:重点开展本校的校本培训和

教研活动。

(四)培训平台与管理平台间的关系

各级培训平台与管理网络平台建立后,培训机构除可以利用培训平台直接开展教师培训教学与组织业务外,各级培训平台间还可按照统一的资源分类方法进行网络资源和统计数据传输。同时,上一级管理平台具有对同级培训平台和下一级管理平台所管理的学校和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情况的统计结果进行行监控的职能,从而形成远程培训的网络体系。各级培训平台与管理平台的关系如图三所示。

委托培训、培训结果反馈是继续教育管理平台与远程培训平台间的基本关系,各级行政管理者负责将下列信息委托到培训单位:参培单位(包含统一继续教育编号)、教师基本信息、培训内容、学时、学分管理、课程编号、培训单位、委托单位、培训类型等。

当培训结束,培训单位将本次培训的结果反馈到继续管理平台,内容包括:教师编号、培训课程、学时、评价结果(表)、学分、成绩、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培训单位等。

两个平台既独立运行又相互关联,远程管理平台提供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块,为两个平台数据对接提供了保障。

一般情况下,各级培训平台之间并不存在上下级关系,而是按照现行继续教育管理体系的任务分工,各自负责自己所辖区域的教师培训工作,或者接受其他地区或下属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承担受托的培训工作。从远程培训的教学组织功能上说,各级培训平台的性质是一样的,相互间是完全独立的。但由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具有隶属关系,而培训平台又隶属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尤其在各级培训机构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承担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时,各级培训平台之间(实际上是上下级培训机构之间)有时也存在上级培训平台对下级培训平台的监督、指导和委托关系。这种职能分工使各级培训平台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业务管理关系,但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或隶属关系。也就是说,各级培训平台的建立并不改变现行教师继续教育组织管理体制和分工。

三、利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实施教师继续教育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建立的同时,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任务要求,即时开展各个学科的远程培训工作。

远程培训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应由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培训课程。培训过程按下述方法和要求进行。

(一)培训的组织

按照现行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任务分工要求,各级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可以实现从培训任务下达,到培训过程组织、考核评价、统计结果上报全过程的网络化管理与控制。基本组织(业务)流程如下。

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培训规划或计划委托培训单位发文布置培训工作

培训机构:安装培训平台制定培训方案配置网络课程和资源配置辅导教师制定评价策略组织下级培训机构培训者培训

学校:安装培训平台(或在参训的网络平台上设置虚拟空间)-->配置网络课程和资源-->组织教师参加培训

参训教师:接受培训(报名、学习、作业、交流等)考试

培训机构:培训结果统计上报

参训教师通过网络接受培训时,根据培训任务不同而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上进行学习。例如,骨干教师和培训者直接在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的网络平台(省级或市级)上学习;
全员培训、学科培训和校本培训的教师则直接在县级或校级网络平台上学习。

(二)教师继续教育编号

为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需要,对中小学教师实行统一的教师继续教育编号,作为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身份识别。

(三)培训教学组织

培训教学的组织根据具体的培训课程确定。对于每一门课程,按照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具体编制教学组织方案或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一般包括目的、课程名称、培训对象、培训目标、教学内容、重点内容、学习方式、讲员组织、培训周期、学时、考评办法、教学安排等。

远程培训教学组织的主要环节包括:确定培训课程、编制培训计划、制定评价策略、组织并培训辅导教师队伍、网上教学安排、布置作业与批改、组织专题论坛、组织在线直播课堂、组织面授讲座(必要时)、论文布置与批改、辅导教师对学员评价、组织考试(网上或网下)等。

(四)学习过程

参训教师需要通过统一编码的教师继续教育编号登陆后才能上网,参加培训或查询其参加继续教育的结果。上网接受培训和学习过程包括上网注册、选择课程、课程学习、参加网上讨论、在线课堂(或面授班)、完成作业、考试等环节。具体流程如图四。

(五)考核与评价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的建立,从技术上突破了对教师培训如何进行考核评价的难题。也是针对教师培训的特点,将过程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相结合制定考评策略的一次创新。网络系统可以根据制定的考评策略对学员的学习过程和考核结果进行自动纪录,并最终自动生成考评结果。

考评策略主要指标包括:上网学习时间、提交作业情况、参加论坛情况、辅导教师评价、论文成绩、考试成绩等。系统同时还支持自定义评价,培训机构可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任意增加评价指标。

考评策略根据不同的课程和培训的目标要求而定。通过选择具体的考评指标并确定具体值,再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设定权重后,系统将自动生成评价策略并对这种评价策略进行唯一编号。教务管理员可根据需要通过操作评价策略的编号将评价策略应用于某一班级或个人。

(六)资源建设

远程培训网络资源的建设采取统一组织和自行开发相结合的办法。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资金,由省级培训机构负责在全国范围内购置或组织开发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免费提供给各级培训机构,为提高远程培训质量提供资源保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培训机构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需要,自行组织或开发自己的培训资源,以满足不同方式、不同内容和适应地方特色的远程培训的需要。

为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的管理,便于对教师参加培训课程的学分确认和查询,对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实行统一编码。各级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须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门评审确认后,方可进行课程编码,并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目录。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机构组织的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并经考评合格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将教师参加该课程的培训结果计入继续教育学分。

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的特点与优势

平台在设计上采用了分布式结构,分级式管理,可以满足大规模培训的需要,其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具有开放、灵活的评价系统,过程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相结合,能按需设置评价策略;
2、完善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培训结果实行网络传输,行政管理与控制自动化;
3、多级的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结构,形成覆盖全省的远程培训网络;
4、支持多级资源建设和传输;
5、多样化的资源呈现形式和学习形式,适应不同技术条件下开展全员培训的需要;
6、同样适合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需要,是教学实践的资源交流平台。

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的优势表现在:1、可根据培训单位情况逐步设立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
2、支持校本培训与研修;
3、有效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节省上级节点建设费用;
4、大大降低学员的网络消耗费用;
5、紧密结合评价体系,为教育行政部门服务,管理简单,统计方便;
6、充分利用网络辅导教师资源。

相关热词搜索: 继续教育 学习计划 五篇 继续教育学习计划【五篇】 继续教育学习计划(精选5篇) 继续教育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