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五篇】【优秀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的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流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五篇】

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215-01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的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流信心,逐步引导学生练习和体验,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对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的几点看法,在此和大家交流分享。

一、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

孔老夫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之学者,兴趣为先。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理动因,是形成创新动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潜在动力,学生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主动地去探索,也只有当学生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才会学得更好。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同样如此,也需要培养学生说的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如实的根据小学生的爱好、性格等各方面特点,充分的结合教学内容,积极的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口语兴趣,引导学生变“苦说”为“乐说”,变“要我说”为“我要说”,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口语兴趣的方式方法有许多,教学中,教师善于利用周围的一切,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样的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使学生想说、能说、会说、善说。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插图,插图以简单的图画形式,教学中,我们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插图来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口语交际课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那些插图,使学生充分理解插图所要表达出的情境。然后,我们可从此情境入手,引导学生讨论图画中的人物、情境等内容,学生纷纷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的口语兴趣得到激发,积极性得到调动,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现如今的很多小学生,他们作文会写得很好,但是要他口头陈述,很多都无从下口。在这些学生中,多数是紧张不敢说,一部分则是“哑巴”式的语文,对口语表达没有信心。大胆地说话,这是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初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大胆地、轻松地、无顾虑地说话,以逐渐养成说话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口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口语,激发学生口语兴趣的同时,我们还有意识的去极的指导学生学习口语,引导学生会说、敢说,培养学生的口语信心,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为此,教学中,教师要多以鼓励为主,不应盲目的打击学生,逐步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随意地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事,即使学生说错了,也应该鼓励、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例如,学习了《诚实的孩子》一文后,为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培养学生知错就改,诚实不说谎的品质,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列宁不小心打碎了花瓶能主动向姑妈承认错误的故事,让学生大胆发言,参与故事的讲述过程,培养学生敢于开口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这样,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会积极的参与,信心得到增强,口语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三、引导学生积极互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学生的口语能力要想提高,光靠单方面的练习是不行的,需要多引导学生互动。口语交际要在双向互动上下工夫,运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 其中,在动态的交际中反复训练、体会,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所以它决定了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但也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放任自流, 让学生随便怎样说就怎样说,如不注意引导或者引导不当,有时不但达不到活动的目的,甚至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口语的时,要注重从多方面的引导入手,采取多形式的交流方式,引导学生互动,强化学生的口语能力。例如,教学《伸出我们的双手》时,我让学生分组协作,充分讨论“如果我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该怎 么办呢”这个问题。学生将实际生活中各自遇到的情况展示出来,议一议,演一演,评一评,评议出最好的做法,然后再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就能使学生从小就有一颗爱心,乐于助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有效的避免了传统机械式的枯燥训练,有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四、联系生活,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生活是知识的源头,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归宿,特别是语文口语,学生只有真正的运用于生活,形成最终的交际能力,我们的教学才是成功的。因此,在小学口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的同时,我们还应充分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的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其实践,去有意识的学习和提高。为此,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的视角从课本中延伸出去,利用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为学生营造更多的口语交际情景。或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生活,到生活中去练习,去捕捉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参与交际,从而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总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语文口语教学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总结教学经验,积极的探究教学策略,不断的创新教学途径,让学生真正成为一名愿说、能说、会说、会听、敢说的“小口才家”。

参考文献:

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学法;
问题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尚小,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因此教学中存在的难度较大,特别是对于语文学习,很多学生既觉得困难,也提不起兴趣,因此,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就成为教学者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深刻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感情

小学语文课文主要是以趣味性为主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的制约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引进课文创设的情境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情感教学科研很巧妙地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教师对课文首先有一个深刻的解读过程,在感情上和作者达成共识,然后在教学中和实际生活结合,引导学生准备把握文章感情,使得学生在感情上也可以达到共鸣,就可以增加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发挥语言优势,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语言沟通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语言优势,教师通过让学生诵读文章的形式实现,比如,课文中有涉及几个人物关系时,分别指定几个学生扮演课文任务,并指派旁白,在诵读之前,教师进行指导,告诉学生要注意人物特点,把握诵读时候的感情,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己体会就可以很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对于语文教学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三、创设情感情境,引发学生共鸣

小学生相对其他阶段的学生来说,贪玩的特点还比较突出,以往的教学中一直是控制学生“想玩”的念头,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这就造成部分学生对课堂失去了兴趣,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正好可以把握学生贪玩的这个特点,在课文讲解的时候运用情感情境的创设来增加学生的兴趣,由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发挥,对课文内容进行情境再现,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增加生活例子,这样一来,不仅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经过自身的实际体验,对于课文的思想感情也会把握得更加准确,语文课堂也不再是枯燥的了。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应该引起每一位教师的重视,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时候,可以深刻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感情;
发挥语言优势,激发学生情感;
创设情感情境,引发学生共鸣等情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语言能力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活动是借助语言材料进行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反映其思维发展的状况。语言表达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表达情感的重要沟通手段。随着现代社会人们交往合作的增多,语言表达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知识和才能的一个方面,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水平往往标志着思维的水平。皮亚杰理论认为:“思维的结构越精密,就越需要语言来完成这种精密,细致的工作。”可见,语言发展水平如何是鉴别学生智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期是发展口语的最佳期。抓紧这个时期发展语言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将受益终身。因此,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克服只重视传授知识而不重视发展语言的缺点,从小学开始诱导学生敢说、乐说、会说。

一、语言训练的现状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在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不少值得忧思的现象,其中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语言训练的削弱。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些教师重视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等阅读形式,语言训练内容越来越少。我们很难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写字,也很难看到老师切出大块时间进行默读、复述、背诵等训练。即使有这样的训练,也因为过于强调自主而使得训练不到位;
过于强调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缺乏表达的规范性;
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的反馈,忽略语言的形式,且经常得不到时间的保证;
教学时逐渐淡化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语言能力训练探究

1.弱化汉语语法知识,强化综合语言训练。

语言是由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组成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和构成规律。蒋仲仁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规律并运用于语言实践。”也就是说,把现代汉语研究成果用于语言学习,以期掌握语言规律,在实践中运用并提高语言学习效率。小学阶段是基础语言训练阶段,主要是读准字音,写清字形,辨析字义,组完整句,说普通话。引入哪些语法知识,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是教材编写者应研究的问题。对于母语学习的学生来讲,口语和书面语没有太大的区别,在自然口语的学习中,语法知识已经渗透其中,语法的学习不能代替语言的学习,教学中过多地学习孤立的语法知识有害无益。在具体操作中,语法点的选择,应以量少为宜,以规律性强、有助于提高语言能力为前提,可以选择与学生的语言水平、语感程度相适应的语法知识,以便被学生理解接受并尽快转化为能力,运用到语言实践中,真正发挥用语法修正语言并使之规范的作用,从而提高语感的敏锐程度和语言能力。在小学阶段,逻辑性强的关联词语组成的复句知识,如条件、假设复句,脱离上下文的析句,关联词语的填充等,与学生感性阅读为主的知识储备不相适应,成为教学难点。因此教材编写中应弱化汉语知识,大力加强以课文为凭借的综合语言的训练,多读多写,这是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

2.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训练要科学化。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叶圣陶先生论述了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听说读写并重,口语是书面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是小学语文教学界的共识。因此,教材编制应根据学生的语言发展特点,建立科学的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训练系列。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学前具有自然口语基础,在学龄阶段,应进一步训练连贯口语和独白口语,尽快完成对话语向独白语的过渡,口头语向书面语过渡。可以适当减少图画,提高说话要求,给学生以发挥创造的机会,有效提高语言能力。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发展已由自我为中心言语特点向社会化言语转向,应当适量减少复述和呆板的对话样式,加强语言随机性和创造性的训练,安排社会交际活动、生活内容的言语训练,围绕中心议题独立发言,培养在一定的语境中应用语言的能力。在读写训练中,读写知识、能力训练点的安排要有科学性,确定学生必要的读写能力训练系列及数量,安排上要少而精。还要注意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训练中渗透方法,体现训练的全过程。同时,要注重语言的表达训练。优质的语言训练,可以把积累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并运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3.注重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语言的积累。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渠道。只要我们抓住契机,就可让学生感受到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及准确、精当,并通过造句、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内化这些语言,积累下来。语文教学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必须立足文本,让学生多读、多背文本的语言,增强语言的丰富性,认识更多的语言现象。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上,还要凭借文本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语言表达的方法、思路和文章的结构特点等。也就是说,还要站在写作的角度来指导学生阅读,在阅读中学习写作。事实上,我们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

4.提供场合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语言。

学生积累了丰富词汇、多种句式后,若没有机会运用这些词汇与句式,他们就看不到学习语文的用处,高涨的学习热情就会随之下降。教师应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助推器,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应用语言文字的场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验到学习的甜美、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供新的兴奋源,把学生推向新的学习高峰。提供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和方式方法随处可见:口头作文、即兴演讲、陈述事由、应用写作、组织讨论或辩论、开主题班会、提倡文明会话、命题作文等,只要广大教师把它当做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留意日常生活和教学的具体细节,挖掘更多可利用的机会与场合,把平日不起眼的机会变废为宝,充分加以利用,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就会提到一个新的水平,语文教学也就上了新的台阶,教学目的也就日益接近。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应以比较新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且能贴近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与精神世界。教师应运用多种策略,让学生不觉得是在进行枯燥的训练,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贺玲.小学语文的语言训练及其改革.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10.

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诗歌 教学方法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从小学阶段,学生就开始接触中国文学中的精华――诗歌。但是,由于这些诗歌的创作年代久远,语言的运用也和现代汉语有差别,怎样培养学生的诗歌学习兴趣,增氧学生的诗词修养,就是小学语文教师在现阶段正在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于这个问题也总结了几点建议,组织成文。

一、利用点滴时间对学生进行古诗教学

通常在学生早读的前几分钟,安排学生背诵一首诗词,首先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环节尽快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其次,早上学生的记忆力比较好,好没有受到其他事物的干扰,记忆的效果比较明显。利用早上的黄金时间段,利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一首新的古诗,既不会让学生感觉到压力,又让学生尽快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确实是一种一举多得的做法。

而且对于诗词的选择也要尽量的选择一些有经典性的篇目,通常我会选择唐诗宋词三百首中的篇目和一些主要诗人的重要作品,比如李白、杜甫、李商隐等等的诗词,还有李煜和李清照的诗词,而且在最初的阶段,对于诗词的选择往往是比较容易理解而语言韵律也相对比较优美的诗词,用来提升学生对于诗词朗读和背诵的兴趣。

二、古诗学习要有一定的目标性

具体说来,这个目标性就是指为学生规定古诗背诵的任务,而且要求学生按质按量完成,不能只求数量而不求甚解,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的老师虽然也为学生制定背诵的任务,但是缺少监督性,背过的篇目不检查,也不复查,因此很多学生虽然背了很多的诗词,但是记忆效果往往不高,这也是一个需要注意,并且要加以避免的主要问题。

比如,上面说的我们要求学生每天背诵一首古诗,但是,并不是说今天背过的就再也不检查,而是要定期对学生的记忆效果进行一个评估。这个评估即使对上一阶段学习的总结,也是加强重复记忆,让背过的诗词在头脑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以七天为一个周期,每周的周一要总结上一周的背诵情况,以督促学生复习背诵为目的,还要进行一些相关的测试,不仅要涉及到默写,还要设计关于诗词含义和中心思想。然后再以两个或者三个星期为另一个阶段,深化复习的内容,这样不停地向前"倒带",就能很好的督促学生对于已经学过的诗词进行一个总结和不停复习,最终将诗歌记牢。

而且这种背诵的任务还要落实在笔头上,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下来一遍比单纯的朗读记忆加深效果更加的明显。而且将诗词写下来也是培养学生的书写水平的一个主要的方法。老师定期抽查学生的诗词背诵作业也在无形中加强了对于学生诗词学习的监督作用。

三、引起学生的课堂兴趣

老调长谈的一句话就是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这句话应用在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正确,如果老师可以引发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兴趣,那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能更加顺利的完成,课堂的氛围也会非常的积极和活跃。如果老师缺乏必要的教学手段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学生的听课效果不佳,教师的教课过程也会痛苦万分。因此,精心的设置课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主要的课堂教学策略。对于古诗的教学来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就是,诗词的写作往往都有一个"背景",以讲故事的形式将这个写作背景讲给学生,不仅可以增加学习的乐趣,而且还是一种文化知识积累有效方法。

比如,在学习《静夜思》的过程中,我就向学生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作者的相关写作背景,一是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再者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的思想感情:李白《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四、保持课堂学习兴趣

在学习的开始阶段调动学生的兴趣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课堂学习不是几分钟而是四十分钟,怎样在这四十分钟内保持住学生的兴趣,才是对于教师的一个重要的考验。

为了坚持不断的的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利用诗歌的内容或者诗歌营造的情境来做文章。

比如在学习孟郊的《慈母吟》时,我首先让学生集体将诗歌朗读了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诗歌的大意,当然这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从题目学生对于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就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就是对于母亲慈爱的一种歌颂。然后根据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诗歌内涵,我提问学生在自己的诗歌积累中还有没有类似歌颂亲情的作品。学生会想起王维的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背诵这首诗歌。

针对这个主要的诗歌中心我还会提到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中亲人的思念和牵挂。然后让学生将这首诗和《慈母吟》一起进行背诵记忆。

总之,小学语文诗歌的教学就是要求我们充分的小学生对于诗歌学习的兴趣和利用学生的记忆特点,合理的运用教学的手段,穿心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诗歌的记忆效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单永贵.浅谈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0(9).

[2]邵侠.视听觉媒体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魅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8).

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本;
法律;
口语交际;
习作;
开放练习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47-01

教育的目的是伴随着时代的需要而不断更新的,目前来说,经济及其社会的迅速变革对人才的教育目标发生了根本变化:学校教育不能只盯着知识的获得及累积,学习也不只是对结论的死记硬背或具备一点读写、计算能力。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高素质、高起点的,他们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也曾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语文作为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课时分配比例大,更应该注意渗透法制教育。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1.利用文本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

文本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利用文本内容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必须充分探索并利用小学语文课中的有利的教育资源,创设情境,及时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制教育。例如:在教学《去年的树》时,提前指导学生速读、细读相结合地阅读课文,然后借助问题创造思考的机会,让学生探究:"你认为伐木人的做法对吗?谁为鸟儿负责?"在同学们讨论激烈时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通过想象体会鸟儿与树亲密、和谐的美好生活以及朋友离别的依依惜别情境,再经过对话感受鸟儿与朋友的离别之苦,助由文本前后的比较,完全感受朋友间的诚信以及环境保护的严重性,借机灵巧的透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使同学们了解法律,加强意识。在给学生讲解《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时,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引导,一是让其了解地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地球的美丽与奉献,二是要让学生知道地球母亲也有其脆弱的一面,需要人类的细心保护,如果毫无节制的向地球索取,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最后表示"我们该如何进行地球保护?"的问题进行探讨,由此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六、十九等条例:所有单位及个人都应具备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利对于污染及破坏环境的单位、个人实行揭发与控诉;
开展自然资源,务必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最后总结:珍爱地球,善待地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都可以与法律联系在一起。比如,《丝绸之路》匹配《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草原》匹配《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如果在教学时有足够的耐心、细心、用心,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识点都可以与现实生活的法律法规相联系。

2.在语言交流里贯穿法制教育

口语是交流的关键,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通过语言交流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够引发思考,加深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认知。口语交际使学生更易由表及里的认识事物,更易形成强烈的心理意识。在激发学生发言积方面,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挥各种切身想象,如把自己当成动物或植物或自然现象,模拟这些生物在实际中是如何生存的,并以它们的眼睛观察世界,使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这在教授六年级上册第一组的教授时就可以尝试。同时还可以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如今由于电脑的普及,很多青少年缺少自控能力,过度痴迷于网络,为了索要钱上网,他们甚至对父母进行威胁。含辛茹苦的父母,所得到的却是这样的结果。教育者适当指导学生探讨:
如何可以抚平泪水涟涟的父母心灵的创伤。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上网不学习的不对,报答父母就是要好好学习,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避免因为年幼无知走上犯罪的道路。

3.在习作中渗透法制教育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学生要写好文章就需要许多来自生活中的素材。这些素材许多都是与 实际生活中的法制史相关的,那么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就可引进这些法律知识,写进自己的作文中。比如: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法律知识来组织语言,写案例说明与论文时,以法律条文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来做为基础。在国内教育法当中就有明确规定,老师应公平对待每个同学,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不能带有色眼光对待学生不能对学生的人格及尊严上进行羞辱,不得对学生有人身伤害即体罚。利用启发诱导、自主探究等教学方式,是国家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极力倡导的,依据这一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钻研其中"应当"、"不得"、"鼓励"等在文中的意义及用法,进而获得写说明文的用词必须客观、严谨,并思考遣词造句的方法。最后,可指导学生写一些有关的法律方面的应用文,如如何写诉状等。通过写作一样的可让学生学到法律知识。

4.开放练习,巧妙渗透

开发必要练习题拥有多样性和显著的层次性,不只能稳固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而且在解答的过程中会出现极强的探究性。

有必要加入开放性练习题,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应用法律意识和能力,在教学《去年的树》这一课时,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练习题,当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对砍树人和大树以及鸟有什么想法?同学们热烈讨论:对砍树的人说:"如果不是你这样滥砍滥伐,小鸟也至于和朋友走散,你不能继续再砍了。"对砍树的人说:"你再乱砍树木,就会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 对小鸟说:"你的品德特别优秀,诚实守信,使我受到了感动,你是我学习的榜样。"对大树说:"你别伤心,你看你的好朋友小鸟飞回来看啦!" 经过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拓宽和延伸,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习环境保护法。

总之,在对他们法制教育中,不光要向他们讲授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概念,因此在教学这个主阵地上渗入法制教育内容就显得格外重要。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当在日常的教学中开动思想,积极探究,渗入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涵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根底。在进行语文教育时将法制教育掺入,训练同学们良好学习与生活的习惯,提升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以及法制理念,让其成为学、知、守、用等法律的合格公民,未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创建人以及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恩琴.对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回顾[J].考试周刊.2013,(23)

相关热词搜索: 中小学 语文教学论文 五篇 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五篇】 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5篇) 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