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非计算机专业论文【五篇】

教师要获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具有很高的威信。一般而言,教师的威信来源于三个方面:学识威信、人格威信和情感威信,而情感威信主要来自于由教师亲和力带来的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和尊敬。因此,提升教师的亲和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非计算机专业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非计算机专业论文【五篇】

非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教师要获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具有很高的威信。一般而言,教师的威信来源于三个方面:学识威信、人格威信和情感威信,而情感威信主要来自于由教师亲和力带来的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和尊敬。因此,提升教师的亲和力,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好感,为后续教学过程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神经语言程序学(Neuro-LinguisticProgramming,简称NLP)的EMBA法则认为:人的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可总结为Emotion—情绪、Mind—思想、Body—身体、Attitude—态度;
思想和身体属于同一系统;
思想和身体是互动的;
我们的思想会经由我们的身体反映出来;
我们的姿态(身体语言)会影响我们的思想;
我们的思想和身体受情绪影响;
改变思想和姿态(身体语言)都可以改变情绪。因此,教师想要提升自己的亲和力,并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改变自己对事件的看法,用积极、平和和包容的心态来面对学生。与其认为他们差,不如相信他们可以学好;
与其放弃希望,不如追求光明。2.上课时,调整自己的身体姿态,面带微笑、身姿挺拔,声音柔和有韵律感。当保持这样的身体姿态时,教师的正面情绪会比较高,更有亲和力。3.用轻拍肩膀、俯身、微笑、注视对方等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关注和欣赏。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学习潜能

高职学生普遍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通常对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自视甚高;
但同时,他们以往的学习经历却往往导致他们的学习挫败感比较严重,自我效能感低下。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得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学习潜能。教育心理学的成就动机理论指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简单重复学过的东西或让学生学习力不能及的东西,学生都不会感兴趣。只有在学习那些“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们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此外,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消除学生的浮躁和畏难心理。通过提问或让学生自己先动手进行上机操作等方法,设置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或上机操作的情况再进行统一讲解或个别指导。对于操作熟练、完成过程有创意或完成结果有设计感的学生,教师可重点进行表扬和鼓励。表扬应真诚具体,要表扬他们付出的努力、思考的创意和作品的优点,避免夸大和空洞,并对他们指出特别注意事项,然后再让这几位学生协助教师对其他学生展开个别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调动起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运用NLP多重隐喻四重奏演讲法和讲台位置心锚,结合案例教学法,提升学生课堂专注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NLP(神经语言程序学)的两位始创者理查德•班德勒(RichardBandler)和约翰•格林德(JohnGrinder)在合作研究了顶尖催眠大师米尔顿•艾瑞克森(MiltonErickson)的催眠疗法、心理治疗大师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Satir)和弗瑞兹•皮尔斯(FritzPerls)的惯用语言技巧后,总结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语言沟通模式,从而开创了NLP的历史。时至今日,NLP已经发展为关于大脑运作、语言模式、人类认知程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意识与行为的一整套学问。由于NLP的语言沟通技巧可以绕过人类的意识防卫而直达潜意识,从而使得自己的观点被对方接受,因而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心理辅导、儿童教育、人际沟通、市场销售、人事管理、团队运作等各领域,并被实践证明确实行之有效。NLP多层隐喻四重奏演讲法是NLP其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演讲法。如图1所示,首先,演讲者通过隐喻故事,层层嵌套(嵌套的层数自定),打开听众的潜意识之门。每一个故事都给出结果,但却在引发结果发生的原因上留下悬念,而这个原因正是演讲者接下来要向听众讲述的观点和内容。在一个或几个故事开启之后,此时,演讲者才讲出希望听众接收到的内容。演讲者此时讲述的内容,要覆盖到四种不同学习模式的听众(Why型、What型、How型和WhatIf型),以便使得这四种不同学习模式的听众都能够接受演讲者的观点。最后,再按照刚才开启隐喻故事的相反顺序逐一结束每一个隐喻故事的悬念。这样,整个演讲过程就构成了一种催眠。由于这个过程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得听众逐渐放下意识防卫,从而逐渐专注于演讲内容,因而演讲者的讲述最终可以很容易被听众的潜意识接收,从而接纳演讲者的观点。因此,演讲者恰当运用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高度融合,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这种社会条件下,计算机基础教育无疑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于通才教育和精英教育,高职教育应更注重操作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特别强调实用性、实践性和先进性。通过对我院及兄弟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和走访,笔者了解到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入学前大都具备一定的上网和简单文字处理能力,但是其实际操作水平与其职业技能要求差距较大;
(2)相当比例的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挫败感严重;
(3)学生学风不浓,纪律观念不强,课堂专注力较差;
(4)课堂教学内容多,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联系不够紧密,网络教学资源不够丰富;
(5)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内容的需求有差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及项目组成员在我院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运用NLP等心理学知识,使用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工具,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探索与实践,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改善。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学习潜能

高职学生普遍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通常对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自视甚高;
但同时,他们以往的学习经历却往往导致他们的学习挫败感比较严重,自我效能感低下。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得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学习潜能。教育心理学的成就动机理论指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简单重复学过的东西或让学生学习力不能及的东西,学生都不会感兴趣。只有在学习那些“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们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此外,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消除学生的浮躁和畏难心理。通过提问或让学生自己先动手进行上机操作等方法,设置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或上机操作的情况再进行统一讲解或个别指导。对于操作熟练、完成过程有创意或完成结果有设计感的学生,教师可重点进行表扬和鼓励。表扬应真诚具体,要表扬他们付出的努力、思考的创意和作品的优点,避免夸大和空洞,并对他们指出特别注意事项,然后再让这几位学生协助教师对其他学生展开个别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调动起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运用NLP多重隐喻四重奏演讲法和讲台位置

心锚,结合案例教学法,提升学生课堂专注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NLP(神经语言程序学)的两位始创者理查德•班德勒(RichardBandler)和约翰•格林德(JohnGrinder)在合作研究了顶尖催眠大师米尔顿•艾瑞克森(MiltonErickson)的催眠疗法、心理治疗大师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Satir)和弗瑞兹•皮尔斯(FritzPerls)的惯用语言技巧后,总结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语言沟通模式,从而开创了NLP的历史。时至今日,NLP已经发展为关于大脑运作、语言模式、人类认知程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意识与行为的一整套学问。由于NLP的语言沟通技巧可以绕过人类的意识防卫而直达潜意识,从而使得自己的观点被对方接受,因而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心理辅导、儿童教育、人际沟通、市场销售、人事管理、团队运作等各领域,并被实践证明确实行之有效。NLP多层隐喻四重奏演讲法是NLP其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演讲法。如图1所示,首先,演讲者通过隐喻故事,层层嵌套(嵌套的层数自定),打开听众的潜意识之门。每一个故事都给出结果,但却在引发结果发生的原因上留下悬念,而这个原因正是演讲者接下来要向听众讲述的观点和内容。在一个或几个故事开启之后,此时,演讲者才讲出希望听众接收到的内容。演讲者此时讲述的内容,要覆盖到四种不同学习模式的听众(Why型、What型、How型和WhatIf型),以便使得这四种不同学习模式的听众都能够接受演讲者的观点。最后,再按照刚才开启隐喻故事的相反顺序逐一结束每一个隐喻故事的悬念。这样,整个演讲过程就构成了一种催眠。由于这个过程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得听众逐渐放下意识防卫,从而逐渐专注于演讲内容,因而演讲者的讲述最终可以很容易被听众的潜意识接收,从而接纳演讲者的观点。因此,演讲者恰当运用这个技巧,可以极大地提升演讲效果。心锚是条件反射的一种形式。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当我们看到、听到、闻到、吃到或触摸到它们时,就会油然兴起各种不同的心情。像这种能刺激产生特别感觉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心锚。心锚的特点在于:在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取用心锚设置时的心理状态。例如:一个人在内心平静的时候,刻意闭目、双手合十,并维持一段时间。此时,就在他的内心建立了一个心锚。以后,当他情绪紧张时,只要闭目、双手合十,就可以立即让他平静、放松下来。教师授课时,就可以利用讲台位置建立心锚。建立的方法是:教师站在讲台或教室里的任一特定位置,然后在这个位置给同学们讲一个令他们感兴趣的故事,但不揭示该故事结果发生的原因,从而留下强烈的悬念。此时,讲台上的这个位置就成为了学生的心锚。一旦教师再次从别处走到这个位置时,学生就会联想到教师在这个位置讲述的故事。此时,教师就可以解除这个故事遗留的悬念。如图2所示,运用NLP多层隐喻四重奏演讲法和讲台位置心锚,再结合案例教学法,就可对学生实施催眠式教学,直达学生的潜意识,因而可显著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力,极大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五、采用微博和微信,结合项目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非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现状, 提出了面向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语言课程新教学体系的构建设想, 分析了以加强语言课程实验环节为特点的新教学体系实现的关键问题, 说明新教学体系建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并阐述了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语言教学探索新教学体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 新教学体系 关键技术 探索

【本页关键词】省级部级期刊快速发表 学术期刊论文投稿欢迎来稿

【正文】

1、前言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日益广泛, 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是大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 计算机技术与各个专业的结合应用也越来越紧密, 因此目前普通高校几乎所有非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相关的计算机语言课程。计算机语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计算机程序设计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验, 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由于普通高校更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因此如何构建适合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的以加强实验环节为特点的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新教学体系, 使计算机语言基础课程的教学更适合非计算机专业的学习特点,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具备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计算机技术与其专业技术相融合, 使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更适应于社会, 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目前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中普通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软件应用开发脱节的问题, 因此面向非计算机专业探索计算机语言基础课程新教学体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教学现状目前普通高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语言课程主要有C 语言、V isual Basic 语言、V isual FoxP ro 语言、HTML 语言、Java 语言等。在教学计划中目前存在的很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由于教学内容与实际软件应用开发思路的脱节, 语言课程的各个实验教学内容离散而缺乏相关性, 实验内容过于重视知识点的验证, 而忽略各个实验之间知识点的运用衔接, 学生面对难记的语法和复杂的算法常提出学习这些计算机语言有何用的困惑, 比如V isual FoxP ro 语言或V isualBasic 语言的教学, 如果能以开发一个完整的数据管理软件为主线作为教学指导, 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掌握如何运用计算机语言作为开发工具实现实际需求软件的开发, 从而了解软件开发的完整思路及开发流程, 而且这种教学内容与方式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由于目前普通高校的师生比现状, 在计算机语言课的实验教学过程中, 往往一位教师需要指导六、七十位学生上机, 教师对学生实验过程监控及实验效果的了解缺少必要的手段, 尽管教师每次实验课都预先安排了实验内容, 但最后教师指导的经常是几个爱提问的学生, 有些学生因为无法独立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而失去学习兴趣, 最后上交的上机作业常出现很多拷贝现象。教学中这种过程监控不够的现状影响了实验教学环节的实验效果, 影响了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质量。三是非计算机专业语言课的考核方式仍处于侧重卷面的语法考核而忽略编程综合能力的测试, 因此开发出合理的语言课实验考核系统, 体现淡化语法, 重视编程能力训练的计算机语言课教学观念。

3、新教学体系结构设想针对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语言课程目前存在的这三方面问题, 提出构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语言课新教学体系结构的设想, 通过对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探讨高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监控手段、实验效果评价体系和教学考核系统; 探索开发辅助学生进行实验过程的实验教学软件及教师对学生实验效果的分析系统的可行性; 构建较为完善的、适合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目标的新教学体系, 解决目前计算机语言课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新体系结构的探索对实现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由理论型向实际应用型的转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4、新教学体系的关键问题针对目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语言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体系应包括: 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监控手段、实验效果评价体系和教学考核系统等主要研究内容。4. 1 新教学体系结构图构建较为完善的、适合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目标的实验教学体系, 是保证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计算机语言课程新教学体系结构构想如图1 所示。4. 2 新教学体系构建的关键问题及具体任务4. 2. 1 新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解决的问题(一) 理清理论教学主线、明确实验内容针对这种多年来普遍存在于计算机语言课教学环节的老观念提出改变的新思路: 即通过对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整合, 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体系, 提出以实际需求为目的, 完整的项目软件开发为教学主线,验证型实验为辅设计型实验为主的实验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实验的积极性;(二) 强化实验环节管理建设实验教学网站, 开发与实验教学内容同步的辅助学生进行实验过程的实验教学软件, 实行网络化管理, 给学生更大的实践训练自由度, 解决目前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语言教学师生比现状下的学生实验教学指导问题;(三) 合_______理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针对目前计算机语言课程中实验教学过程缺乏对学生上机实验效果及时、合理监控的教学状况, 提出构建教学效果的课程考核系统和实验效果分析系统, 统一规范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基本任务, 改变实验教学中学生普遍拷贝作业、教师实验教学较理论教学随意性大、影响实验环节发挥其在语言课程中有效作用的现状, 提高非计算机专业语言课程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4. 2. 2 新教学体系构建的具体任务(一)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制定通过深入研究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设计出以实际需求为目的, 完整的项目开发为主线, 验证型实验为辅, 设计型实验为主的计算机语言实验教学内容, 并编写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及实验教材。(二) 配合理论教学内容的实验教学软件开发使大部分学生能在实验教学软件的辅助下, 以团队形式有效地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设计型实验内容。(三) 实验效果评价系统的构建由于计算机语言的多样性, 正确及时地上传实验结果及反馈教师评价会存在一些困难, 选择合适、快速的上传方式及教师批阅评价方式也是新教学体系构建要研究的关键问题。(四) 课程教学考核系统设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新教学体系下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考核系统应淡化语法, 而突出编程能力测试为考核重点。

5、结束语目前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语言课程现有的教学模式中, 把实验教学看成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在重视素质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今天,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重要环节。教学实验室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环境,也是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环境。探索以加强实验以环节为特点的适合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新教学体系, 对提高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质量, 使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有很大的必要性。

【文章来源】/article/91/7906.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
省级、部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非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河南高校 非计算机专业 教师 计算机能力 模型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首先需要培养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目前,河南高校教师队伍,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队伍计算机应用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缺乏通过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针对河南省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的因计算机能力不足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的问题,本文开展了河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计算机能力模型研究。首先,通过调查统计,从基础、教学和科研三方面归纳出当前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类。其次,针对归纳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类,给出满足需求所需的计算机能力类。最后,建立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类与计算机能力类之间的映射关系。研究成果为相关部门制定高校教师计算机能力培训计划,提高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提供理论支持。

1 非计算机专业教师计算机能力需求类

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主要工作包括教学和科研两部分。因此,我们将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类概括为:基础类、教学类和科研类。每个计算机能力需求类包括若干个计算机能力需求点。经调研、统计及分析,基础类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点包括:系统安装、系统维护、安全防护和搜索引擎。教学类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点包括:制作课件、制作教案、制作试卷、制作微课、统计成绩和信息系统。科研类的计算机能力需求点包括:获取文献、设计实验、论文排版和投稿系统。三个需求类如图1所示。

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以及搜索引擎的使用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一项基本计算机技能,是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本保障。制作课件、制作教案、制作试卷、制作微课、统计成绩和使用教学信息系统是日常教学工作必须的计算机能力。获取文献、设计实验、论文排版和熟练使用投稿系统是进行科研研究的必备计算机技能。获取文献主要指利用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EI全文数据库等获取所需文献的能力,设计实验主要利用Matlab、Network Simulator等软件完成实验设计及验证的能力。论文排版主要指利用Word、WPS、Latex等软件完成论文排版的能力。

2 非计算机专业教师计算机能力类

经调研、统计及分析,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计算机能力类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安装、操作系统维护与优化、360安全卫士使用、360杀毒的使用、百度搜索引擎、Word软件的使用、Excel软件的使用、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PhotoShop软件的使用、Visio软件的使用、教学信息系统的使用、Latex软件的使用、微课制作、数据库检索、Matlab软件的使用、投稿系统的使用等十六个计算机能力类,每个计算机能力类包括的计算机能力点具体如下:

(1)操作系统安装包括:磁盘分区、系统安装、驱动安装;

(2)操作系统维护与优化包括:系统备份、系统恢复、系统修复、磁盘碎片整理、磁盘清理、内存优化、编辑注册表、修改注册表、导入导出注册表、备份注册表、恢复注册表;

(3)360安全卫士使用包括:查杀木马、清理插件、修复漏洞、电脑体检、软件管家;

(4)360杀毒的使用包括:快速扫描、全盘扫描、自定义扫描、宏病毒扫描、弹窗拦截、软件净化、上网加速、垃圾清理;

(5)百度搜索引擎包括:简单搜索、联合搜索、精确匹配、消除无关性、并行搜索、相关检索、百度快照、新闻搜索、音乐搜索、图片搜索、视频搜索、百度地图、学术搜索;

(6)Word软件的使用包括:文字编辑、文字排版、艺术字、图片插入、边框底纹、页面设置、表格处理、图文混排、格式编辑、页眉页脚、分页符、分节符、脚注、打印;

(7)Excel软件的使用包括:单元格管理、图表、汇总统计、工作表管理、筛选、排序、公式、函数、打印;

(8)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包括:文本编辑、绘图、数据图表、高级文本格式、幻灯片放映、母版设计、模板设计、配色技巧;

(9)PhotoShop软件的使用:选择工具、填充色彩工具、路径工具、渲染工具、图层、图层混合模式、图像色彩调整、图像模式、图层风格、图层蒙版、通道、路径、滤镜;

(10)Visio软件的使用包括:框图、流程图、网站图、网络拓扑图等;

(11)教学信息系统的使用包括:教务管理系统、Sakai(赛课)网络教学平台等;

(12)Latex软件的使用包括:基本排版流程、文本排版、列表环境、文档结构、表格排版、图片排版、字体设置、段落对齐、页面布局、目录格式、数学公式排版、图形绘制、演示文稿;

(13)微课制作包括:Visio、草料二维码、问道网、金数据、maka、手机互动大师ih5、初页、思维导图、微弹幕、易企秀;

(14)数据库检索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平台、EI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等;

(15)Matlab软件的使用包括:基本语法、常用函数、图形绘制、工具箱等;

(16)投稿系统的使用包括:计算机工程投稿系统、通信学报投稿系统等。

3 需求类到能力类的映射关系

需求类到能力类的映射关系指非计算机专业教师三个计算机能力需求类及计算机能力需求点到计算机能力类及能力点之间的映射关系,如图2-图4所示。图2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计算机能力的基础类到计算机能力类及计算机能力点的映射。图3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计算机能力的教学类到计算机能力类及计算机能力点的映射。图4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计算机能力的科研类到计算机能力类及计算机能力点的映射。

图2为河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基础需求类与计算机能力类之间的映射关系。有图可知,系统安装需求点需要操作系统安装和百度搜索引擎计算机能力类来支撑。系统维护需求点映射到操作系统维护和优化及百度搜索引擎两个计算机能力类。安全防护需求点映射到使用360安全卫士、使用360杀毒和百度搜索引擎三个计算机能力类。搜索引擎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一个计算机能力类。

图3为河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需求类与计算机能力类之间的映射关系。有图可知,制作课件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使用Excel软件和使用PowerPoint软件三个计算机能力类。制作教案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使用Excel软件和使用Word软件三个能力类。制作试卷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使用Word软件两个计算机能力类。制作微课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微课制作两个计算机能力类。统计成绩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使用Excel软两个计算机能力类。信息系统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使用教学信息系统两个计算机能力类。

图4为河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科研需求类与计算机能力类之间的映射关系。有图可知,获取文献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数据库检索两个计算机能力类。设计实验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使用Matlab软件两个计算机能力类。论文排版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使用Word软件和使用Latex软件三个计算机能力类。投稿系统需求点映射到百度搜索引擎和使用投稿系统两个计算机能力类。

需要特别指出的有两点:

(2)每个计算机能力类都包括若干个计算机能力点,并没有在映射图中体现,如:百度搜索引擎能力类包括:简单搜索、联合搜索、精确匹配、消除无关性、并行搜索、相关检索、百度快照、新闻搜索、音乐搜索、图片搜索、视频搜索、百度地图、学术搜索等能力点;

(2)每个需求点都以百度搜索引擎作为一个计算机能力支撑类,由此可见,搜索引擎的使用是河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一项核心计算机能力类。

4 结语

本文所建立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计算机能力模型是一个开放的能力模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该模型可以不断的完善和扩充。比如人员科研扩展到学生、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实验室人员等,计算机能力也不止于报告中提出的16个计算机能力类。

参考文献

[1]霍占强,米爱中.河南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方案研究[J]. 电子世界,2014(18):443-444.

[2]霍占强,耿玲玲.如何在当前阶段做好河南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电子制作,2014(12):113-114.

[3]孔娟.河南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中的计算机应用现状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9):191-192.

作者简介

王志衡(1983-),男,河南省新郑市人。博士学位,现为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图像处理、创新方法。

高昂,现为郑州成功财经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

作者单位

非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面对成人教育多层次、多类别的特点,在定位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时,无论是计算机专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都要在瞄准市场需求的同时更现实、更具体一些。有必要以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企业单位在实际用人时对计算机的应用情况为向导来定位,以便帮助学员竞争就业岗位。随着年代不同,计算机的应用表现在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岗位不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有必要随之变化。例如,在实际应用计算机方面,某一时间段的工作岗位在多数普通企业可能有:事务处理、数据处理、系统维护(网站建设和维护)、文字录人编排、硬件销售、软件销售、收发信息:在少数一些专业企业里有系统设计、硬件设计(空调的控制设计等)、软件设计、平面图形处理、动画处理、某些专业设计(广告设计等)、硬件销售、软件销售、更高层次的系统维护等。可以看到,这些工作岗位是有层次的。成人教育在相应时间段里有必要瞄准适合自己的层次来开设课程。

由于学生来源的地域相对集中、就业的地域也相对集中,这一点实际上已经决定了成人教育只能选择面向普通企业里的计算机应用岗位这一层来开设计算机教学课程。因为在特定区域环境里与计算机相关的相对专业的企业的数量有限,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成教学生去参与竞争仅有的那些专业企业的就业岗位不现实。面向普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岗位来定位计算机教学目标,那么无论是计算机类专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课程.都要求强调侧重于培养动手能力,减少理论性。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可以通过适当选择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课程(如《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内容来实现:对于计算机类的各专业,就要从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的设置上来实现。

二、教学环节的配置 1.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配置。

非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非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收集、录人、整理、管理在校学习时和今后工作中的信息资料,教会学生用计算机去完成各种工作任务,教会学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简单的软、硬件维护。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课程:非计算机专业通常开设的计算机教学课程有:(1)计算机文化基础;(2)一门编程语言;(3)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应用软件(CAD、财务软件、工程量计算软件、统计软件等),并通过它们的教学来完成预定的目标。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内容设置: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课程配置是成熟的、合理的,需要关心的是所开设的课程在具体实施时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和落实方面。实际上,不管是普通教育还是成人教育,非计算机专业都是通过类似的几门课程来形成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人教育更有必要切合自己的特点来进行,更有必要强调技能性,有必要把这些课程作为学员的一项专门技能来培养,有必要加大培养力度。与普通教育相比,有必要用更多的课堂教学学时和实践环节来充实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养,成人教育学院的学生学习基础通常不如普通教育的学生,同样的课程必须配置更多的学时数。有必要做此设想:即使学员依所学专业暂时没有就业,凭着计算机应用技能也能谋求到饭碗。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确实能增加就业机会,更何况无论对什么专业,计算机应用技能本身就是一项考核内容。这种设想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的教学过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通过《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的教学实施,使学生能从人门到精通计算机的应用技能,因而像《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就至少要包括需要用到的一切知识,比如熟悉常用的计算机英语词汇,学会装配调试计算机硬件,安装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硬件软件的操作、维护,熟悉常用的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熟悉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应用软件的应用人门知识。随着时代的不同,具体内容还需要相应地变更。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环节: 《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牵涉到理论讲解和应用操作的介绍等方面,一般都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等环节相结合来完成。实际进行时,有时是在实验教学中介绍理论知识,有时是在理论教学中完成实验演示(因为在讲授这计算机类课程时大多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讲课的过程也是实际操作的过程)。教学环节的配置是成熟的,成功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具体年代,要约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考核知识点。计算机领域与其他知识领域有明显的不同,其知识更新快,有时是时代性的更新,如果不及时跟进并相应地变更教学内容和考核知识点,会劳而无功,这一点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上表现最突出。所以即使是同名教材也要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考核知识点,以实现双向促进:促进教师接受和引进新内容,促进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考核: 真正能够起到促进作用的似乎是设定一个完善而有效的考核体系,包括命题、考试、阅卷的过程控制和命题水准设定。命题水准的设定是最重要的,它有时代性。对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有必要以全国等级考试的二级水准为参考来设定命题水准,但是不能以等级考试为唯一参考,因为等级考试的大纲和内容都常常滞后。有必要建立起学员是有层次的,但对同一学历层次的要求是相同的、水准是一致的,考核标准是统一的这种认识,可以以不同的基础进校,但必须通过相同的考核、达到要求的水平才能毕业。

说到考核时,顺便提一句,有必要将对教师的考核与对学生的考核明显分开,各自单独进行:对教师强调面向过程,而对学生强调面向目标,尽量将学生的通过率与教师的教学考核分开,以便从实质上保证对学生的考核的有效性。有资料介绍,许多学校在对考核结果评价时,不是以绝对考分为标准,而是以相对名次为标准,同一级别考试中居于后30%的考生无论考分多少都有可能被视为不合格,要求必须重修。这样做实质上已经将对教师的考核和对学生的考核区分开来了,促使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在完成教学任务上(控制所设定的教学过程,要求完成必须的过程)。#p#分页标题#e# 2.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配置。

前面曾经提到,由学生来源的地域相对集中、就业的地域也相对集中这一点决定了成人教育只能选择面向普通企业里的计算机应用岗位来开设计算机教学课程这样的立足点,即使是计算机类专业也如此,现在来分析在计算机类专业如何实现这一点。总的来说可以通过教学课程的取舍、对教学水平的定位和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来实现。关于教学水平,可以参照全国等级考试的三级和四级的有关要求。但是,一切要以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向导进行规划。虽然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课程建设委员会给出了众多适合理、工科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方案,但是每一个学校必须有自己的办学目标和方向,必须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同时也有自己的现实基础。各校有必要根据本地企事业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课程建设委员推荐的开课目录中的课程进行取舍,以便集中精力把对就业岗位有直接贡献的课程重点强调、突出出来。可以看到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课程大同小异,尤其是专业技术基础课。事实上,由于计算机所覆盖的知识面宽,这些知识之间彼此紧密联系,相互嵌套,只要在计算机领域,不管是哪不方向上应用计算机都需要具备相似的基础知识。受成人教育各种特点的限制,有必要大胆地在这些课程中取舍或侧重,重点突出直接对就业技能有影响的几门核心课程。比如信息管理专业,可以不开设操作系统、汇编语言、接口技术这些课程或减少其学时数,而将省出的时间和力量放在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和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等课程上,其中又重点突出计算机文化基础、数据库技术等方面,而计算机应用专业则把重点放在网上应用程序(交互式网页的制作)上,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专门技能或专业技能,决不能面面俱到。这种设想似乎在各个专业都应该受到重视,通过学时数的分配来具体实现。顺便指出,在上述所列课程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或先后次序,图中大体上表达了这种关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遵循这种先后关系丁以便保证各课程之间能够相互支持,提高教学效果。图中位于下面的课程通常是位于上面的课程的基础或先行课程,如果颠倒了这样的顺序就会于教学不利,不论教还是学都将事倍功半,在安排教学计划时这一点值得特别住意。图中虽同为《常用软件》这个课程名称、但是在不同的专业里有不一同的具体内容。

分配合理的教学学时数: 在取舍出需要开设的一系列课程之后,除了要合理安排先后次序,还要分配合理的教学学时数。许多课程,虽然课程名称是相同的,但是当其在不同的专业方向时,其所起的作用不同、重要程度不同,要求的教学深度不同、范围也不同,由此要求我们分配的学时数也应不同。具体的教学学时分配受诸多因素影响,我们将单独撰文介绍。

在教学环节中突出动手部分: 在取舍出相对核心的课程后,根据所能得到的教学学时设置教学环节成了制约因素。

计算机类课程,或者任何课程,都由理论教学和实践两个大的环节完成,在计算机领域,实践环节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一个人有没有实践经验或者是否外行,立马就能知道,不像别的专业可以有缓冲的时间。以竞争就业岗位举例来说,别的专业有没有实践经验,要在被聘用之后一段时间才表现出来,而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在聘用之前就会被发现有没有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要让学生在就业竞争中顺利,培养动手能力是关键,必须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时时处处面向培养动手能力来思考,这是产生本文的原因。

可以从课间实验、课程设计和实习等方面来强化实践环节。具体哪些课程需要课间实验和课程设计,需要多少学时,或者由任课教师提出,或者由专家组提出。要在事前提出,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切实进行。组织专家组设置动手环节的细节似乎会更好。

设定合适的考核机制:可以考虑成人教育学院内部结业考核和全国等级考核相互配合的机制进行考核。院内考核说明学过哪些课程和得到多少学分,等级考核说明达到的有权威性的等级认证级别(对计算机类专业要求至少三级以上),似乎不能只顾其一。计算机领域的发展速度事实上超前于统一考试大纲的制定,如果偏重于等级考试,会造成学生不能适应现实中对实际动手能力的需求,如果仅仅偏重于校内的结业考试,又于学生获取权威认证不利,有必要在其中协调。

三、结束语 无论如何强调计算机类课程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都不过分,因为计算机的应用是极其现实和具体的,没有掩饰和缓冲的余地,而且计算机领域本身的迅速发展还要求计算机应用者们必须适应和跟进,这些对学校里类似课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配置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成人教育有自己的特性,更受到挑战,资源是有限的,在对资源进行分配时必须以培养动手能力为指导思想。

非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学现状;
分析与建议;
探析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3-0563-03

国外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做了大量研究,通过建立相关的标准,实行统一规划,规范管理。比如,2000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联合有关团体制定了《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详细规范了师生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的基本构成和要求;

2005年美国教育部颁布《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迈向美国教育的黄金时代:因特网、法律和当代学生变革展望》,提出今后发展教育技术的七项行动建议;
2010年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正式了题为《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学习》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围绕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主要发展目标和建议。这些文件对美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一体化促进作用。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教育部高教司1997年的《加强非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首次确立了计算机基础课的地位;
2006的“白皮书”,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11条建议;
2009年出版《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书,提出和构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验体系。这些文件为推动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新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现状和学生需求,在“如何提高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水平”的问题上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1 数据调研及分析

通过对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大学等新疆5所高校不同年级的750余名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研了解到当前新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并在学生学习方式、计算机课程考核方式、教学方式等方面广泛征求了各专业大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论文针对不同族别的学生作了调查,他们最早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各不相同,30%的学生小学就开始学习计算机,36%的学生初中开始学习计算机,23%的学生高中才学计算机,11%的学生大学才学计算机。由于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各异,进入大学后他们的计算机水平也都参差不齐,27%的学生水平较低,67%的学生水平一般,只有6%的学生水平较高。

新疆属于边疆地区,教育资源比较薄弱,为了解学生族别与其接受计算机普及性教育的起点是否有关联,本了相关的数据分析,如图1所示:不同族别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时间起点差异不是太大,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小学就学习计算机的学生都在30%-40%之间,中学开始学习计算机的学生达60%左右,只有10%左右的学生大学才接触计算机。可见新疆不同族别学生之间的计算机普及教育较为公平。

为了解接触计算机时间的早晚对学生在大学阶段学完计算机课之后的计算机水平是否有影响,本了对应分析。如图2所示,从小学到高中来看,接触计算机时间越早,大学阶段计算机越容易达到一般的水平,但是要达到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却并不受接触计算机时间早晚的影响。而大学才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无论要达到哪种计算机水平都会受到较大影响。

2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教与学都在理论与实践上脱节

本次调研了解到,在教学中理论课与上机实验课的时间分配方面,7.5%的学生认为理论课太少,实验课太多;
51.6%的学生认为理论课太多,实验课太少;
只有40.9%的学生认为理论课与实验课时间分配合理。在学生作业方面, 62%的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与现实生活不相关,38%的学生认为作业与现实生活相关。分析数据可见,新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理论课与上机实验课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学生作业存在理论与生活实践联系少的问题。

2.2 课程考核标准不统一

本次调研中当被问及“你所学计算机课的考核方式是什么”的时候,30%的学生回答是上机进行CCT考试;
46%的学生回答是理论考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
4%的学生回答是仅进行理论考试;
20%的学生回答是平时成绩加期末上机考试。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各高校对计算机课程考核的差异性可见一斑。对于计算机课程考核没有标准统一的要求,形式各异的考核结果不具有参考价值,不但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可能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几点建议

3.1 充分利用有利条件

本文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看法作了统计,认为即使非计算机专业也有必要开计算机课的学生达到95%;
而图3也显示,即使不喜欢计算机课的学生,也有82.79%的人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开设此课。可见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都很重视计算机课,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

3.2同步学习,异步练习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应该尽量实行同步学习,异步练习。老师讲课时学生统一探究学习,激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取长补短。教师布置课堂练习或者课后作业时分层次布置,在达到最低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于计算机水平不同的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争取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都有进步,都能学有所获。

3.2.2 为学生营造不同的学习氛围

为了解计算机水平不同的学生各自喜欢怎样的学习群体,本了相关调查统计。如图4所示,计算机水平不同的几类学生选择一个人自学的均不到10%,选择全班同学一起学习的学生也都只占10%左右;
计算机水平一般和水平较低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在老师的辅导下学习;
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更愿意选择兴趣相同的几个人讨论学习。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有老师辅导的情况下学习或者与兴趣相同的几个人一起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练习时间,并积极辅导和引导学生规范练习。课堂之外适当组建几个兴趣小组,让那些对计算机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分组探讨,相互督促学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进一步挖掘他们的潜力。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学习需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3教与学都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这里所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从三方面考虑。第一,教师在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时间分配上要尽量合理。既要花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又需要分配合理的时间让学生上机操作,让学生消化吸收所学的理论知识。第二,理论要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所以,课堂教学时老师应尽量多用案例教学法,而在给学生布置练习作业时,将生活中涉及到的计算机应用实践贯穿到作业中,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增强学习的信心和热情。第三,不但要以理论指导实践,还要用实践来检验教学效果。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并用实践来检验自己是否真正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

3.4计算机考核标准统一化,方式多样化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是一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性、系统性教育课,涉及知识点多,注重基础教育和实践。根据该课程特点,需要检验学生是否达到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性目标,所以理论考核是必须的;
作为应用基础课需要检验学生能否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所以上机考核也是必须的;
作为计算机文化的系统性教育课,要考核的知识点较多,在短时间内既要考理论又要考实践能力,很难做到公正有效的考核,所以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来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的真实水平。总之,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但一定要有统一的标准来规范考核过程,不但要在理论上进行考核,还要在实践上考核;
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考核,还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考核。

4 结束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是大学生今后工作生活中必备的基本技能,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正在蓬勃发展,新的系统与软件不断更新换代,所以在学习本课程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现有的软件如何使用,重点还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以便他们能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是计算机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要求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能满足新时代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晓华,刘树娴.新疆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1(3):75-76.

[2] 龙映宏.浅议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6):4479-4480.

[3] 朱雪莲.新生计算机水平及分层试点教学调研与分析——以新疆艺术学院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2(9):42-44.

[4] 郭键,董萍萍,辛向丽. 国内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对比探究[J]计算机教育,2010(9):42-46.

[5] 王晓勇,方跃峰,肖四友,梁越.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11(7):39-42.

相关热词搜索: 计算机专业 论文 五篇 非计算机专业论文【五篇】 非计算机专业论文(精选5篇) 非计算机相关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