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决策的企业环境扫描:文献回顾、框架构建与未来展望

刘洪民,刘 平,张世昌,吕海萍

(浙江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企业是环境的产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周围的环境互相作用影响,管理者在进行战略行为选择时需要考虑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1]。环境的不确定性会影响企业创新决策[2],环境扫描作为降低环境不确定性的手段,由AGUILAR[3]首次提出,将其定义为寻找、收集外部环境事件、变化、趋势的相关信息,用于指导企业未来决策及行动。在此基础上,环境扫描被认为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作为组织动态能力的重要贡献者,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研究早期,学者们一般将环境扫描中的环境定位为组织的外部环境,并且普遍认同的环境分类是将组织的外部环境分为任务环境和一般环境。企业高管通常认为,任务环境的重要性高于一般环境[4]。一般情况下上述结论成立,但是对决策者来说,不同环境类别的相对重要性并不是绝对的。不管是任务环境还是一般环境,组织的外部环境对组织战略的制定和决策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内部和外部知识源的结合是企业创新战略成功的关键,自BLUEDORN等[5]指出现有研究几乎局限于外部环境扫描而忽略组织内部环境扫描及两者结合的事实之后,学者们开始广泛关注内部环境扫描,将环境扫描分为2个部分:内部环境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旨在为组织创建早期信号,创造竞争优势[6-7]。

制定合适的环境扫描策略,是企业应对技术、市场等复杂环境变化,采取差异性创新的关键。环境扫描范围、扫描频率、扫描模式等环境扫描策略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但是关于环境扫描整体框架构建的研究有限,呈现出碎片化特征,难以解决日益复杂的战略管理领域问题[8]。本研究基于经典文献的支撑,从企业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创新模式和组织绩效等维度梳理和总结了新世纪以来国内外环境扫描研究领域的重点文献,基于整体战略环境视角,构建面向未来的企业环境扫描研究的整合式框架,提出未来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希望为中国企业的环境扫描及与之对应的创新决策提供知识基础和管理启示。

企业创新战略的选择离不开外部环境,企业只能在环境允许的条件下进行活动[9]。企业家通过环境扫描,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而对企业创新决策进行动态调整,保持企业创新战略对外部环境的最佳适应[10]。外部环境是组织战略决策的驱动力,外部环境中技术和市场的变化会对产品市场定位和规划产生影响[11]。在“环境—行为”范式下,把握外部环境特征,对于实现以最低价格生产产品和服务,推动企业创新这一战略决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外部环境对扫描活动的影响,现有文献主要从环境特征、行业属性、地区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

1.1 外部环境特征分析

管理者感知到的环境特征是组织环境扫描和后续产品开发活动的必要条件[12],一般包括感知环境不确定性、感知环境重要性、感知战略不确定性和感知环境动态性等。感知环境不确定与重要性的结合即感知战略不确定性,它是指关键领域的感知不确定性[13]。感知战略不确定性越高时,则环境扫描的频率越大。现有研究强调感知到的环境不确定性是环境扫描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ROBINSON等[14]基于对定性访谈和辅助数据的分析,认为感知的不确定性类型(状态,效果或响应)是扫描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LUO[15]对我国组织战略和环境特征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企业战略主动性呈显著正相关,当企业感知到环境不确定性较大时,会主动提高环境扫描的深度和广度。反之,也有研究发现,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会抑制扫描行为的发生,MAY等[16]发现俄罗斯企业高管的扫描行为并未受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化率的影响,因为不确定性信息的增加使得企业信息处理成本增加,会导致企业扫描活动减少。VAN UDEN等[17]通过对肯尼亚等东非国家的440家制造业企业进行调查发现,环境活力和非正式竞争等环境特征对东非公司的环境扫描行为有不利影响,而且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环境不确定性对扫描活动的影响可能呈倒U型,先随不确定性增加而增加,到达某一边界之后减少[18]。

1.2 行业属性分析

环境扫描涉及行业属性分析的研究呈现多样的行业分布性和复杂性。除传统的行业企业属性外,越来越多国家的环境扫描实践开始关注公共医疗、国家安全等社会领域。POURMOHAMMADI等[19]通过研究环境扫描阶段特征,为伊朗公立医院提供战略指导,使医院能够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DOBBINS[20]扫描了农场经营业的社会环境和行业环境,发现农场管理者只有完成环境需求和农场供给之间的匹配,才能促进农场发展。此外,SAIDA等[21]通过对八家马来西亚五星级酒店的深入访谈发现,环境信息的感知存在较大的行业差异,行业类型会影响环境扫描的内容。也有相关研究不区分具体行业,仅考虑制造业和服务业2大类,其环境扫描行为具有明显差异。就人际扫描模式和非人际扫描模式而言,制造业企业更加重视非人际模式而服务业企业更加重视人际模式,这与两者之间的战略复杂性息息相关[22]。

1.3 地域分布分析

地域分布的环境扫描研究一直存在“融合与分歧”的观点,即使是同一行业,地域差异也会导致环境扫描行为的差异。WU等[23]通过分析中国和东欧酒店经理的环境扫描活动与跨国公司业务业务扩张战略的关系,对跨国酒店的商业拓展现象给予解释。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社会环境相当稳定,经济和技术环境为中性,相比之下,东欧除了生态环境被评为中性外,其他4个方面都不稳定,其中政治环境最不稳定。东欧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导致环境扫描频率提高,商业拓展成本增加,从而使得中国的跨国酒店数量和计划数量均高于东欧。环境扫描信息源的利用也存在跨国差异。SAWYERR等[24]对比研究了香港和尼日利亚企业经理人的环境扫描行为,发现信息源的使用及扫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BARRON等[25]通过调查英国、法国、瑞典的企业经理人员在欧元危机时期如何扫描政治环境,发现英法两国环境扫描情报来源不同,英国最频繁地使用政府信息来源,且比起法国,英国及瑞典更加重视商业协会情报来源。

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一方面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内部组织与能力制约,通过内外环境因素整体分析,有利于对企业战略选择和创新决策进行全面理解[26]。MILES等[27]认为内部环境扫描结果可以发挥筛选外部环境扫描范围的作用,内部环境同时还是组织与外部环境互动的决定因素。学者们主要从组织的基本特征、高层管理者、组织能力等方面展开内部环境扫描的阐述。

2.1 组织基本特征对环境扫描策略的影响

组织基本特征涉及组织规模、组织类型、组织资源特征等关键要素。就组织规模与环境扫描频率及范围的关系而言,中小企业环境扫描频率研究存在差异。例如HAMBRICK[28]认为中小企业由于在财务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上的相对弱势,在对待外部环境的变化时,更加倾向选择视而不见,很少对相关变化作出回应,因此中小企业很少进行环境扫描活动。而SMELTZER等[29]认为由于中小企业风险承受能力低,对环境变动感知明显,即使在相对稳定情况下,他们对任务环境的扫描也是定期稳定的。就中小企业环境扫描的范围而言,FATOKI[30]研究南非微型企业环境扫描的频率,发现微型企业更加重视扫描任务环境,而一般环境的扫描受到限制。扫描系统健全与否和组织规模大小并无直接相关,大中小微型企业都能开发健全的扫描系统[31]。小企业的环境扫描同样有回报,对于在正式环境扫描活动上分配较少资源的小型公司,维护个人信息网络是一个很好的选择[32]。

企业类型对环境扫描行为产生影响,如WU等发现,特许经营公司没有一个正式的环境扫描系统,而在合资企业和通过管理协议扩张的公司中,有一半正式审视了商业环境,有正式的环境扫描系统,全资公司则有四分之三对商业环境进行了正式审视,拥有正式的扫描系统。投资者类型也会影响企业环境扫描,BOH等[33]研究发现,企业投资者提高了组织的环境扫描能力,进而提高了企业的创新绩效。反之,家族企业涉及对外合作活动较少,家庭投资者广泛的投资经验和对家族企业的控制导向降低了环境扫描获取外部知识这一途径的重要性,削弱了组织的环境扫描能力。

组织资源特征,如组织冗余会影响环境扫描的频率与范围。有价值的外部资源的存在不能表明外部新颖思想和知识向组织的转移是自发或无压力的过程[34]。GENTILE-LÜDECKE等[35]认为企业必须拥有合格的资源,且此资源必须具有专业化水平,以识别和管理环境扫描获取的外部知识。广泛的环境扫描会产生较高的协调成本,在资源有限的公司中,协调成本的增加可能会降低公司的创新能力,而企业的财务冗余让高强度的环境扫描具有财务上的可行性。李宁娟和高山行[36]认为未吸收冗余和企业环境扫描正相关,环境扫描在未吸收冗余和探索式创新中起到中介作用。除此之外,企业定位也会对环境扫描行为产生影响。例如,以创业为导向的公司积极主动、风险承受力强、创新性强,倾向于寻找和识别外部机会或威胁[37]。

2.2 高层管理者对环境扫描策略的影响

企业环境扫描与其绩效息息相关,了解高层管理人员如何塑造这一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HAMBRICK和MASON[38]提出高阶理论,强调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价值观与感知会影响其战略决策过程。企业高管是企业活动的核心决策者[39],企业高管的感知、态度、认识等企业家精神影响甚至决定了企业环境扫描活动。具有强烈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倾向于连续定期的环境扫描,能及时感知环境的变化和准确捕捉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获得更多关于潜在顾客需求和新兴市场的信息,对企业外部宏微观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响应,并采取一系列高效对策[40]。

高管的目标取向和受教育水平会影响公司的环境扫描[41]。具体而言,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目标定向(寻求知识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或表现更好以向公司证明其目标定向(试图证明自己对其他人的作用)的高管人员比其他企业高管人员具有更强的环境扫描能力。ZNAIDI和GHERIB[42]等研究表明,高管的受教育水平对环境扫描实践(所需信息类型、使用信息源、信息收集方法、信息传播方法、信息分析方法、信息管理形式)有显著影响。CHEBO等[43]主张企业高管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制定有效的环境扫描计划,通过审视外部和内部环境,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来推进当前的战略实施流程。管理人员对环境扫描力度越大,则战略流程问题解释越好。

高管的个人主观感知影响环境扫描的强度。根据角色认同理论[44],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定位会影响其行为方式,这种心理暗示促使企业家采取与其角色和地位匹配的选择和判断。企业家个人地位感知影响企业家风险感知水平,自身地位感知低的企业家相对缺乏安全感,对外部环境风险感知明显,主观上会放大外部环境风险为企业带来的不利结果,作为风险规避者,会增加环境扫描的频率以降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企业家通过环境扫描感知的外部环境风险信息是企业进行创新决策的基础,其中个人地位感知动态调节外部风险感知和创新投入水平之间的关系[45]。此外,GARCA-CARBONELL[46]等通过研究高管在危机期间通过环境扫描以诊断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证实环境扫描不仅需要在程序上具有合理性,直觉同样发挥作用,高管团队需要补充合理的过程并配置一组混合的能力来评估不同的问题维度,例如好感,紧迫性和影响力。

2.3 组织能力与环境扫描的双向作用

组织能力包括组织的动态能力、吸收能力、团队创造力、知识整合能力和战略灵活性等,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战略决策的匹配程度是衡量组织能力的关键性指标。

动态能力是组织能力的重要体现[47]。环境扫描是企业组织过程的一部分,对组织动态能力提升过程最直观的表征为感知,以抓取和重新配置资源,应对内外部问题[48]。王萍和沈涛[49]认为环境扫描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从而对企业的创新决策具有积极作用,企业应该提高环境扫描频率,扩大环境扫描范围,培养动态能力,发挥其在环境扫描和创新绩效中的中介作用。

吸收能力被定义为评估、吸收和利用新知识的动态组织能力[50]。环境扫描收集的信息、趋势,落实到组织产出的过程,依赖组织的吸收能力。CURADO等[51]的研究表明,对于从事复杂问题并创造新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团队,吸收能力与团队创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具有较高的吸收能力的团队,能够利用其他单位的新知识来帮助他们开展创新活动。ALIASGHAR等[52]利用172个伊朗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检验吸收能力在环境扫描与组织流程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发现当公司合理利用外部知识吸收能力时,不仅能够有效管理环境扫描,而且能够最大化信息转化效果。即吸收能力强的企业能够及时准确的消化吸收环境扫描收集的有效信息,并且转化为实际成果,且在跨界环境扫描上表现更佳。同时,环境扫描也是一种组织学习过程,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吸收能力[53]。

团队创造力和知识整合能力也是组织能力的重要体现。MEN等[54]使用96个团队样本,检验环境扫描对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外部环境扫描与团队创造力呈正相关,由吸收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介导,其中环境活力调节环境扫描和吸收能力及知识整合能力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强化了环境扫描对团队创造力发挥的积极作用。此外,战略灵活性作为一种组织能力,被D’AVENI等[55]与环境扫描联系起来,认为战略灵活性等于环境扫描精度、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统一。其中扫描精度是获取和利用组织在其当前和未来环境知识的能力,灵活性是将障碍对势头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的能力,适应性是组织自我转变提高态势效能的能力。在企业创新决策的整个过程中,环境扫描并不是孤立的组织行为,与组织的综合能力息息相关。

知识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通过环境扫描,完成知识搜索,获取互补性知识,是创新方案形成的必要条件[56]。创新背景下,环境扫描是指公司为收集有关环境信息,为更好的创新打下基础而开展的相关活动[57]。环境扫描的频率越高,对环境的了解程度就越高,定期环境扫描使公司能够保持对消费者偏好变化的警觉性和敏感性,从而更容易识别和利用创新机会[58]。环境扫描在各种形式的创新模式中都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社会知识流动性增强,技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穿过企业边界,在企业内部和外部进行流动和重新组合,比起传统意义上的封闭式创新,开放式创新作为一种从外部获取知识和想法,以刺激创新决策并提高创新绩效的创新范式[59],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广泛的环境扫描帮助企业完成知识更新,获取互补性知识而促进企业开放式创新,其主要限制是其通过环境扫描识别外部环境需求的能力[60]。通过环境扫描获得的特定信息的有效性和相关性直接影响企业开放式创新,进而对新产品的开发进度产生影响[61]。按照创新程度的不同,创新可以分为渐进性创新、突破性创新、颠覆性创新等不同模式。不同创新模式均通过环境扫描的作用直接影响企业创新决策,进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3.1 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

渐进式创新不改变原有技术轨迹,仅对产品或工艺流程进行迭代改进。TORRES等[62]使用来自无锡国际科学园公司的调查数据,发现大多数进行渐进性创新的被调查公司会受到许多限制,而外部知识搜索的深度会显著影响其创新绩效,从而调节了创新障碍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与渐进式创新不同,突破性创新导致产品的主要性能等主要指标发生巨大跃迁,甚至导致产业重新洗牌。LAURSEN等[63]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在产品不同生命周期,环境扫描重点不同,提出在产品研发初期,关键知识来源于少数知识源,应该重点扫描领先用户、供应商或大学等,有效获取少数知识源,帮助企业建立知识分享和开发体系。在突破性主导设计完成后,为打破专注单一领域环境扫描带来的思维惯性,需要广泛的搜集多元领域的异质性知识,通过知识排列重组打破思维惯性,形成突破性创新[64]。王舒阳等[65]基于206家中国企业数据检验发现,环境扫描完成的知识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通过匹配不同的产品创新策略,均正向促进突破性创新,其中,模块创新策略增强了搜索深度的促进作用,架构创新策略增强了搜索宽度的促进作用,如图1所示。

图1 环境扫描方式与突破性创新的关系

3.2 颠覆性创新

颠覆性创新最早由CHRISTENSEN[66]基于颠覆性技术的发展而提出,不同于持续性创新,颠覆性创新不是对现有产品性能的提升,而是重新定义产品技术轨迹,提供简单、便捷、廉价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利基市场的需求。一旦该新产品在利基市场确立地位,它将逐步蚕食主流市场,不断完善主流市场客户看重的性能和服务,最终代替现有产品,完成对在位企业的颠覆。一些学者提出把公司环境扫描及创新者背景调查作为战略管理的重要环节,即重视企业内外部环境扫描对颠覆性创新的作用[67]。DENNING[68]认为,环境扫描的原因在于社会资本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网络。例如,如果没有产业价值链参与者的支持,一家公司,尤其是一个行业的初创企业或新进入者就无法将一项新的创新或颠覆性技术商业化[69]。环境在启用或者限制创新中起着关键作用[67]。一方面,企业环境中技术、法律或者社会环境的高程度不确定性,迫使在位企业追求颠覆性创新,并取得成功[70]。譬如,奇虎360颠覆了整个互联网安全领域的格局,它通过强大的环境扫描系统,完备的搜索技术收集用户投诉的相关消息,以了解用户对产品的不满,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改进和微创新,推翻了原有的运营规则和原始行业的竞争环境,以满足潜在消费者或市场的需求,随后不断的微观创新为该行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71]。另一方面,企业环境中高度的社会凝聚力可能迫使企业忽视创新趋势,尤其是颠覆性创新。比如,日本没有经历过CHRISTENSEN所研究的硬盘驱动器的颠覆性破坏,主要原因是日本的文化和法规并不鼓励企业家精神和相关的市场破坏[72]。

颠覆性创新依赖技术重组和改进,依赖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及客户需求的了解,企业通过环境扫描搜集外部信息、知识、技术的能力对本土制造企业能否成功实现颠覆性创新有着重要作用[73]。杨桂菊等[74]基于小米公司完成颠覆性创新的案例,研究发现环境扫描是本土制造业企业实施颠覆性创新的重要驱动因素,通过对同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跨行业创新经验等知识信息的搜索,完成对客户需求和外部机会的感知,实现本土制造业企业运营模式、服务设计、市场地位的颠覆性创新,其中机会能力(包括机会开发、机会感知)是本土制造企业通过环境扫描实现颠覆性创新的核心能力。LIYANAGE等[75]通过全面的环境扫描广泛地审视了围绕颠覆性技术驱动的共享按需移动解决方案的技术、社会和经济影响,解释了共享经济与一些成熟和新兴的技术的融合加快共享交通(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的发展和公共交通领域的颠覆性创新现象。虽然将环境扫描和颠覆性创新结合的研究有限,但是各行各业将环境扫描和颠覆性技术结合,完成颠覆性创新的成功案例一定程度说明环境扫描在企业颠覆性创新中的作用,企业通过环境扫描实施的技术监控活动直接影响其识别颠覆性技术机会的能力,进而对企业的创新决策和绩效产生重要作用,因此构建与颠覆性技术演变轨迹相契合的环境扫描和技术监控体系至关重要[76]。

3.3 非技术类创新

新形式的非技术类创新开始在企业经营中广泛出现,例如环境创新、服务创新、非研发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环境创新是一种具有知识和环境保护双重溢出效应的创新模型,被认为是应对环境挑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77]。它确保企业可以履行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责任,并同时改善其财务绩效[78]。除ALBAREDA[79]等发现环境扫描促进了环境创新之外,LIAO[80]同时还检验了社会资本与环境创新之间环境扫描的调节作用,发现环境扫描对结构资本及关系资本与环境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积极调整。频繁和广泛的环境扫描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捕捉市场趋势,并增强其对现有网络链接的理解,从而识别和利用创新机会。随着环境扫描的发展,企业将从外部世界获得更多有关技术创新和产品改进的信息和知识优势,从而减少环境创新活动所涉及的不确定性。此外,以往的经验可以有效地促进环境创新的实践,而高质量的关系网络有助于环境创新。

服务创新是对服务系统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改变的动态过程。张海军[81]发现企业通过环境扫描,完成信息跨界搜索,这种信息的跨界搜索,为企业提供异质性知识资源,从而促进了企业创新知识的获得,有效打破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知识惯性和知识缺口的限制,通过发挥知识整合能力的调节作用,可以促进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DUAN等[82]通过对218家英国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实证研究,表明环境扫描是英航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关键推动力。创新不仅是通过企业内部系统化的研发活动完成研发创新,还是通过利用企业现存知识或者直接从外部获取创新源的非研发创新。李敏[40]研究发现通过环境扫描,完成技术、市场、政策和管理知识的跨界搜索,能够显著促进中小制造企业开展非研发创新活动。邵月婷等[83]基于认知视角,分析环境扫描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关系,发现跨行业扫描与扫描努力度均显著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性。

3.4 创新能力特征

部分研究从网络嵌入性、商业分析、文化特征、模仿等特殊角度阐述环境扫描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网络嵌入性被定义为企业与外部经济主体的联结强度、密切程度及网络位置,吴松强等[84]依据224份江苏省先进制造业集群企业数据,运用“网络嵌入性—知识搜索—企业创新能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嵌入性和环境扫描能力越强,企业创新能力越强。网络嵌入性提高对环境扫描起促进作用,利用型知识环境扫描在网络嵌入性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大数据时代商业分析的进步为组织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通过环境扫描,获取商业分析所必需的信息,完善的商业分析结果促使公司开发或改进产品和服务。DUAN等[82]以吸收能力理论作为指导理论模型,建立了涵盖商业分析,环境扫描,数据驱动的文化,创新(新产品的新颖性和意义)以及竞争优势等6方面的研究模型,调查发现商业分析可以直接改善环境扫描,进而有助于增强公司的创新能力,而数据驱动型文化能够加强环境扫描与产品创新之间的联系。模仿与创新相得益彰,WU等[85]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外部环境扫描程度影响模仿与创新的互补关系,解释了中国利用仿冒和创新的协同效应,将自身从模仿者转变为全球市场的创新者这一现象。

优秀的绩效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环境扫描作为识别环境信号的雷达,有助于制定兼容的策略,以恰当的方式指导组织,从而对组织绩效做出贡献[86]。环境扫描作为战略决策方法,不仅有助于测试企业自身的创新水平,而且能作为业务增长的工具,为企业生产发展建立不同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4.1 环境扫描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

环境扫描识别威胁和可能影响绩效或危及组织可持续性绩效的机会,以帮助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87]。DAFT等[88]认为企业越频繁广泛地进行环境扫描,企业组织绩效越好。微型企业更加重视扫描任务环境,且环境扫描的频率与其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YOO等[89]通过考察112家韩国技术型中小企业,发现在新产品开发成功与环境扫描的信息来源存在相关性,注重客户、竞争对手、技术等任务环境扫描对产品创新的及时性和创造性有积极影响,即任务环境扫描帮助企业成功开发新产品。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鼓励酒店经营者通过对所有保持业务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的内外部因素进行环境扫描,以维持和提高组织绩效[90]。李宁娟等[91]基于303家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研究发现环境扫描与新产品绩效正相关,探索式创新在两者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创新独占能力正向调节探索式创新和新产品绩效之间的关系,且增强探索式创新的中介作用,存在被调节的中介效应。俞峰等[92]从理论和实证上考察了全球性环境扫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其中区域市场化程度和企业政治关联及政府人才计划均正向调节环境扫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该研究解释了中国企业在既缺乏竞争性的内部研发能力,外部知识产权保护又弱化条件下仍能产生创新成果的悖论。

4.2 环境扫描对企业绩效的非线性影响

现有研究对于环境扫描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存在线性和非线性影响的争议,虽然大多数学者发现环境扫描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但是由于扫描、界定、整合和使用外部知识均需要耗费大量资源,部分学者经研究发现环境扫描和创新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93]。ENKEL等[94]认为,尽管将客户融入创新流程即将成为最佳实践,但是过于重视任务环境扫描中获得的客户信息可能会降低新产品创新成功机率,因为客户的想法主要具有零散性、经验性(倾向于提供熟悉产品的经验性想法),与创新活动要求的新颖性不匹配。李宁娟等[95]基于404家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环境扫描和利用式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但两者的“倒U形”关系不能被战略柔性显著调节。WANG等[96]研究发现环境扫描和绿色创新之间呈“倒U形”关系,而资源编排能力作为一种动态能力,不仅是衡量企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还能够调节环境扫描和绿色创新之间的“倒U形”关系。

4.3 环境扫描在企业绩效提升中的中介作用

众多研究将环境扫描作为中介,动态调节组织行为与组织绩效,例如,CHEBO等[43]将环境扫描作为调节因子,把战略过程和小企业成长联系起来,认为企业通过环境扫描可以了解环境中的趋势事件,从而使得战略过程维度(包括参与战略决策、形成战略的模式以及从战略上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被强化,以影响企业的成长。SUN[97]等把IT能力和环境扫描定义为动态能力,研究动态能力作为中介,在企业定位和组织绩效关系中的作用,发现企业利用环境扫描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对客户和竞争对手的了解,而且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取得更好的业绩。部分研究通过供应链集成和供应链响应来研究环境扫描对运营绩效的影响,高管利用环境扫描的中介作用,促进供应链响应并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获得运营优势[98]。

5.1 研究总结

通过文献回顾与梳理总结,可以看出,环境扫描作为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其研究触角涉及到企业战略管理、技术管理、图书情报等众多学派的广泛关注。基于战略管理的视角,直接作用于创新决策,跨学科的环境扫描研究从环境特征、行业分布、地域分布等企业外部环境,组织特征、高管团队、组织能力、组织绩效等内部环境进行了多重维度分析,并遵循环境分析、创新模式选择、组织绩效影响等内在逻辑进行了多重主题的探讨。就研究重点来看,国外研究重视经济和社会效应并进,在聚焦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同时,医疗、社会领域的研究也比较普遍。国内研究则主要集中在环境扫描对企业的影响分析,着重环境扫描的经济效应;
就研究方法来看,国外关于环境扫描的实证研究较多,大多集中在对某个行业的环境扫描分析研究,且比较重视高管团队、战略导向、资源编排能力、战略柔性等的调节作用,倾向于对环境扫描进行综合分析。国内环境扫描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理论说明、概念解释与现状综述方面,有关环境扫描的实证研究数量有限,中国情境下的环境扫描的实证研究成果更是欠缺;
就研究内容来看,总体上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扫描的影响因素、环境扫描与企业绩效以及环境扫描的中介作用等方面,很少有研究进行综合设计和整合,这也验证了前面我们所提到的目前关于环境扫描的研究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

5.2 整合式研究框架构建

本研究从战略管理视角出发,以企业环境扫描需求为出发点,贯穿环境扫描信息收集分析和企业创新决策的全流程,构建了企业环境扫描整合式研究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企业环境扫描整合式研究框架

图2遵循了环境扫描的基本原理,即环境扫描的目的是为解决问题提供创新决策建议,为识别外部环境机遇与威胁、内部优势与劣势提供证据支撑。环境扫描的需求和范围、信息收集、信息分析、形成分析报告等单次环境扫描步骤贯穿整个环境扫描流程和创新决策全过程中。在整个企业环境扫描整合式框架中,环境扫描策略和创新模式选择等实施过程是核心体现,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开放式创新背景下,环境扫描的信息源须同时注重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扫描的统一,把握内外部环境相关特征对环境扫描的影响,帮助企业制定适宜的环境扫描策略,选择适宜的创新模式,为组织的创新决策奠定基础,提升组织绩效。整个环境扫描流程应该是闭环的有机统一,企业创新决策和环境扫描是一个动态交互适应的过程,通过环境扫描提升创新决策的科学性,创新决策的实施和组织绩效的提升进一步促进环境扫描效率的提高。

环境扫描活动最早起源并应用于企业,随着企业环境扫描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逐步深入,环境扫描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推动商业和公共部门组织的战略规划和决策实施过程。在对环境扫描已有研究成果梳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我国企业面临的环境复杂性,基于企业战略管理及创新决策的视角,提出以下未来环境扫描应关注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

6.1 加强环境扫描体系的整合性研究

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环境扫描重点和频率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环境扫描活动并不是以线性形式转换,而是以多种扫描方式并行运作。企业需要持续性地将环境扫描活动与其创新决策进行动态有机耦合,使企业适时依据技术、市场等最新演变趋势对创新资源进行动态再分配,进而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作用。未来环境扫描的研究重点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更应该根据本研究所提出的整合式研究框架,把内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企业环境扫描活动与创新决策纳入一个体系内,形成内在机理、行为特征和因素关联的研究逻辑,分析三者之间的内在深层关系,并注重理论评述、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等多方法的综合运用。

6.2 中国情境下企业环境扫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现有环境扫描研究主要基于欧美企业的技术、市场、制度、政策等环境背景,运用中国企业基于中国现实情境进行的实证研究较少,支撑中国企业创新决策的实践也远远不够。我国企业环境扫描活动和创新决策之间“分离化”现象严重,无法为创新决策动态优化提供有效支撑。作为后发国家,在具有巨大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中,企业如何通过跨越技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去拥抱不确定性?如何识别并捕捉政策、技术、市场等不同类型的机会窗口,实现弯道超车的超越追赶?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高度的战略定力,实现新科技时代的非线性成长?以服务组织战略规划或决策为目标的环境扫描任重道远,未来中国情境下全球视野的企业环境扫描体系的建立,环境扫描与创新决策机制的适应性应是重点研究方向。

6.3 颠覆性技术环境下的企业环境扫描活动研究

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为颠覆性技术涌现创造了新的机遇,推进颠覆性创新已成为企业重塑竞争格局的重要手段。颠覆性技术变化情形下,企业追求研发投入的最佳时刻点和最优规模是不现实的,企业创新的成功率与其对先前一系列创新决策动态修正的轨迹密切相关,孤立地对环境扫描活动本身的研究并没有实际意义,企业环境扫描及与之独特匹配的创新决策决定其能否及时辨识和把握“机会窗口”的能力。将创新决策的关键任务转向决策过程的前端,环境扫描和颠覆性创新的融合是研究趋势,企业环境扫描活动与颠覆性技术环境变化之间的匹配关系研究亟待加强[99]。

6.4 提升大数据下环境扫描的技术预见能力研究

大数据的海量异质性源自客观对象的复杂性,从而产生了不同颗粒度和表现形式的数据。一方面,大数据可以反映客观对象不同维度的信息,通过大数据的扫描分析,企业更容易把握创新和商业环境变化的趋势,识别潜在的危机。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企业也更加容易捕捉到一些传统数据所不能反映的“微弱”信号,从而增强对环境的敏感性和技术预见能力。借助大数据进行环境扫描和全景监测,进而提升预见能力是数字经济下对环境扫描研究的新要求,亚马逊等部分领先企业已经在实践领域有了初步的应用,期待学术界加快对数字社会时代环境扫描研究的对象域和方法域的了解,运用大数据、算法等打造环境扫描研究与创新决策支持的新手段,为企业提升预见能力带来新契机。

6.5 适应创新生态系统范式的环境扫描网络构建研究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世界经济尚未有效恢复,国际局部地区冲突升级,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高度动荡,给组织的环境扫描带来了严峻挑战。伴随创新过程的复杂性增加,基于异质性要素协同与创新网络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成为创新范式演进的新方向。未来企业的竞争本质上将是创新生态系统的竞争,外部资源的高效链接和协同共生已日益成为企业提升整体效率和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100],适应创新生态系统范式的转变,如何构建高效协同、跨界融合的环境扫描网络并实现对创新生态系统的环境监测,以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及共生的创新生态系统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挑战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6.6 解决环境扫描“全”与“快”矛盾的新手段研究

环境扫描实施与组织绩效提升二者正面效应的关键是解决求全与求快的矛盾,实质上也是解决环境扫描成本与收益平衡的问题,这也是克服环境扫描范围和频率局限性的关键。环境是决定企业收益增长的重要因素这一点无容置疑,环境扫描方案须时刻把握信息的动态变化以更好的配合企业的战略行为,如何做到既对常规环境的监测,又对非常规和核心信息保持警惕和敏感状态?未来环境扫描发展方向应该考虑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术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智能专家系统、文本挖掘、文献计量等工具提升信息获取分析的效率,发展高效扫描,形成多功能和灵活行动的能力。

猜你喜欢外部环境环境研究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年3期)2022-05-23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中老年保健(2021年12期)2021-08-24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辽金历史与考古(2021年0期)2021-07-29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1期)2021-06-09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中国生殖健康(2020年6期)2020-02-01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9年4期)2019-05-21环境中国生殖健康(2019年11期)2019-01-07乡愁情怀还是美梦难现:乡村民宿经营风险感知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年12期)2017-01-17小组合作学习中潜能生帮扶方法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29期)2016-12-05

相关热词搜索: 展望 文献 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