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历程、逻辑与启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张 凯,李伏清

(湘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一百年光辉历程,铸就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丰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作为一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的政治宣言书,《决议》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出发,把党的历史放到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中去理解与把握。《决议》在序言中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1]“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当下,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困难考验,需要在对初心使命的回溯、解读与展望中,回答好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这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2]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依据时代主题和党的历史任务的实践场域,对初心使命的内涵意蕴进行了接续发展。诞生于时代需要、服务于时代发展的初心使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既凸显所处时代背景的独一无二,也彰显党的价值目标一脉相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致力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出场与救亡图存的客观要求高度契合。鸦片战争后,作为世界最悠久文明之一的中华文明遭受重创。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成为最紧迫的时代任务。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等,尝试不同的“救国良方”,但由于理论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等诸多因素,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落后状态,都没能完成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改变了之前的其他阶级,包括一些政党集团,企图依托少数精英完成社会变革任务的救国方式,而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武器,把组织民众和唤醒民众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重要任务。最终带领人民建立起新中国,结束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的百年屈辱史,结束了中华民族在封建主义统治下没落沉沦的百年衰落史,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致力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成立之初,显现的是一个万象更新又百废待举的局面。这一时期,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在对新中国走向和前途的实践上。关于新中国的走向和前途,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不搞资本主义,这是定了的[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党成立之时,就已经明确树立的坚定信念。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和“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比之于夺取政权的成功,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又一段辉煌。它规定了中国继续前进的方向,“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4]1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起来以后,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还很落后。在此期间,中国人民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创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致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人民富裕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否定了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与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并确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载体来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经历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展开。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坚定的发展信心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在深厚的历史积淀上思考和设计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高高举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推进了以经济发展和体制机制改革为主导的伟大社会革命,开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探索民族复兴之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了中华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形势下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引着中国繁荣发展,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1]。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致力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

在砥砺奋进的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党的初心使命,致力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为人民谋幸福集中体现在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人主动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样态,推进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构建[5],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为人民谋幸福是相一致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分别从“民族”与“人民”两个主体维度的初心使命呈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集中体现了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此外,推进人类文明进步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使命担当。当前,我们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共产党人需要在更加宏大的世界历史谱系中探索初心使命的呈现方式,为破解人类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使命的百年坚守,既是理论自信、历史必然,也是时代自觉,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的有机统一。这四重逻辑深入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在中国由富到强跃升的关键历史时期,深入探讨初心使命的内在逻辑,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提供逻辑支撑。

(一)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理论基础及其思想根基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考察党的初心使命生成的理论基础及其思想根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党的初心使命的内在意蕴和丰富表征。

一是赓续于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使命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系统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论证了无产阶级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的历史必要性与历史必然性,揭示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历史地位,他们认为“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6],这个阶级可以抛弃一切与资产阶级作斗争。并且进一步阐明了无产阶级“为人类求解放”的历史使命,昭示了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政治立场,反映了共产党人在价值追求上的初心使命。而且正是这一历史使命与价值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奋斗。

二是涵养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特定的建党初心使命观念提供了文化涵养。例如:中华文化强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强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潮流与民族复兴的历史潮流在中华大地上汇合,切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民族禀赋,在中国共产党人那里实现了思想品性、精神境界的“共鸣”,升华了思想精神与价值追求,形成特定的建党初心使命观念。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视角来考察初心使命的历史出场,我们能够从更深厚的历史底蕴上把握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文化基因。

三是契合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初心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深刻回答了我们党“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的根本性问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将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扛在肩上。这正是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最高原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独一无二的标志。毛泽东同志曾在论述革命的缘由时指出,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7]。“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理念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的信心与信念。

(二)历史逻辑:在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历史境遇中对标党的初心与使命

以历史的轴线为线索,习近平同志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全部历史贡献,概括为“三个起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他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8]7按照这一线索,将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置于“三个起来”的历史境遇中加以审视,可以清晰地呈现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意蕴发展的历史脉络。

中华民族在“站起来”阶段,开创了民族复兴的历史前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围绕着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展开。具体的目标指向是推动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摆脱民生凋敝和发展困顿的状况。后来,围绕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围绕着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实行现代化而开展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的伟大飞跃。

中华民族在“富起来”阶段,走上了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在“富起来”阶段,通过拨乱反正和启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推进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一个又一个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使得中国从“解决温饱问题”“奔小康”起步,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踏上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进程。“富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8]6。

中华民族在走向“强起来”阶段,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新时代的开创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由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的转变。“强起来”是全方位发展、综合实力强大的表征。第一,实现从“片面现代性”向“全面现代性”的发展,走向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9]。第二,可以有效防控民族复兴路上的矛盾冲突与风险挑战,形成良好的发展秩序,牢牢把握实现民族复兴的主动权。第三,能够从整体性上凝聚起社会上的各种力量,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增强人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第四,实现由“富起来”阶段赶上时代潮流到新时代引领时代潮流,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行稳致远。

(三)实践逻辑:顺应党情、国情、世情深刻变化的时代要求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要求随着党情国情世情的变化而变化,通过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党情国情世情,不断破解时代之问、回应现实挑战。

于党情而言,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斗争推向纵深,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取得长足进步。然而,党依然面临复杂的执政环境。要统筹推进“四个伟大”,经受住“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必须居安思危,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能否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能否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抵御“围猎”风险,能否在改革开放征程上秉持“守正出新”,是时代留给中国共产党的一道全新课题,也是检验我们党新时代坚守初心使命的重要试金石。

于国情而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充满探索性、创新性的伟大事业。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与历史实践的时代见证。由于是史无前例的,这一探索过程必然是艰巨的、复杂的、长期的。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迈进的历史节点上推进各项事业科学有序发展,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需要有使命引领;
在有效防范与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与挑战需要党的使命担当。

于世情而言,是应对世界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迫切需求。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政治经济深刻调整,尤其是近年来逆全球化、保守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对全球治理体系及国际协调能力产生很大伤害。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更是导致逆全球化的暗流涌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抱着所谓“修昔底德陷阱”思维,全方位“围追堵截”中国。中国如何在“围追堵截”中突围,考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智慧。重要的一点,是要对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作用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更加宏大的世界历史谱系中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呈现方式,在“强党”“强国”“强军”治理实践中全面“强起来”。

(四)价值逻辑:既立足民族发展,又聚焦世界视域的价值关照

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既立足民族发展,又聚焦世界视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价值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的核心价值取向。

其一,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随着实践阶段的转换、实践深度的提升,我们党对现代化这一战略目标进行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调整。从党的七大明确提出“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10],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从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三步走”战略,到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强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4]15,系统谋划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贯穿的都是实现现代化的初心与使命。

其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1]。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世界意蕴和崇高价值。“我们的时代”正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提到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时代。而且,随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人类交往的民族性越来越向世界性转变,同时也推动着“虚假的共同体”向“自由人联合体”的演进。在这一历史延展过程中,从“环球同此凉热”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性眼光、开放性心态观照世界发展。进入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促进人类“普遍交往”、破解全球性治理难题与提高人类“共同性”利益的中国方案。这一中国方案力求“在共同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成果。”[11]

其三,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是践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伟大尝试。《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2]。无论是从思想的蓝图还是行动的演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追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传人,继承着马克思、恩格斯未竟的事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了属于那个时期的伟大成就,促进了中国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中所遵循的原则、所实施的制度、所颁布的政策等,都是基于实现广大无产者和劳动人民自由全面发展展开的,是践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伟大尝试与现实体现。

“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13]从这个角度而言,探究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进程与内在逻辑的意义就在于增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主体自觉,并从中获得经验启示。

(一)把初心使命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在关联中加以把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4]习近平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8]17-18。这“两个大局”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是新时代中国发展面临的最重大的时代背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百年大发展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大变局为复兴全局创造了重要的外部条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契机,中国在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之中,与世界深度互动、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影响力与话语权;
复兴全局是大变局的重要推动力量,推动着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的重新建构。

在准确把握“两个大局”的联动关系后,还要正确看待与对待我国发展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两个大局”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既定格局,不是一成不变、固定僵化的,而是可以在精心运筹之下,主动塑造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通过布势、运势和造势,形成“两个大局”中的有利变局。使之朝着促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我们越是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面对的形势就会越复杂,面临的任务就会越艰巨。鉴于此,我们必须主动作为、顺势而为,抓住“两个大局”提供的发展空间,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创造“两个大局”的有利态势,切实解决“两个大局”进程中的重大矛盾,发挥统筹“两个大局”的制度优势。

(二)把初心使命置于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有机统一中加以诠释

将初心使命置于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有机统一中加以诠释,是中国共产党开启初心使命的正确方式。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体现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历史使命与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如果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放弃了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它就必然改变党的性质,失去先进性,失去正确的政治方向。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要经过共产党人持续的、漫长的努力。

实践证明,共产主义并不是“幸福的空头支票”,它“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15]。它的最终实现需要摒弃束之高阁的、空洞的、口号式的夸夸其谈,需要在一往无前的、笃定的、脚踏实地的现实运动中的点滴积累中与接续奋斗中不断实现。作为共同理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是“现实的运动”,中国社会已经完成的和正在进行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形态和现实形态。当代中国一切的理论建设、实践探索与制度安排都是致力于改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相符合的“现存状况”。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晰时代课题、统一全党思想、汇聚全民力量,通过设定阶段性目标,一步一步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

(三)把初心使命置于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协同推进中加以牢记

中国共产党在提高自我认知、革除自我积弊、淬炼自我意志中匹配为时代的社会革命领导者、时代先锋与民族脊梁。这两者的内在逻辑关联就是党的自我革命历程同时就是推进社会革命的历程。党的初心使命天然地嵌入到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演进的价值牵引力,这就使党通过自我革命获得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精神动能。初心使命的践行,本质上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完成来保证。从延安时期开展整风运动,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再到新时代开展全面从严治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自我革命”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写进《决议》,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一直是我们党不断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关键。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赶考”远未结束,并且告诫全党在成就面前更需要有“愈大愈惧,愈强愈恐”的态度。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在关键节点上,就越要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不同于资产阶级社会中的政权,也不同于苏联共产党——苏共曾以“冰火两重天”的历史境遇生动诠释了“学习榜样”与“反面教员”的双重角色。中国共产党是有能力破解历史周期率的,破解之道就在于进行“自我革命”,将不断推动自我革命作为一项“永恒课题”来抓,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四)把初心使命置于理论建设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中加以坚守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既需要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把初心使命始终贯穿于党的理论创新之中;
也需要高度重视实践探索和实践创新,把初心使命当成是精神信仰、改造思想的武器,引领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未来。

一方面,把初心使命充分地体现在党的理论创新与指导思想之中,是全党始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前提。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每一阶段的理论创新成果都是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主题的具体理论形态,每一阶段的理论创新成果都贯穿着党的初心使命。《决议》指出,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1]。这一思想属于新时代、引领新时代、开创新时代,是新时代的时代坐标和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1]。

另一方面,需要把初心使命充分地体现在党的实践探索与实践创新之中。在新时代,主动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要求,在迎来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前进道路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继续沿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昂首阔步走下去,解决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同民族复兴步调相协同推进的现实议题,“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8]14。

《决议》深刻阐明了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一百年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领导中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前进、在时代潮流中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需要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

猜你喜欢中华民族初心中国共产党《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2021年9期)2021-09-27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永远的初心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11-17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论“不忘初心”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华人时刊(2018年17期)2018-12-07

相关热词搜索: 初心 共产党人 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