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王立平

摘 要:经过五千多年沉淀与洗礼的传统文化,是我国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的根本。小学语文教材与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彰显出民族文化的精髓,使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本文首先阐述了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推广的重要意义,其次分析了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推广策略,以期为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推广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 传统节日 文化认同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6.007

我国传统文化是历史长河中的宝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我国产生了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也不可忽视。目前,传统文化教学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此种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及实用性,不仅可以避免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枯燥,降低学生理解课本知识的难度,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领域积极提倡的新举措,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还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但目前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足,很多教师的思想观念停留在早期阶段,错误地认为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联系较小,实际教学中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讲解,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

一、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中的瑰宝,为小学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生机。首先,由于小学生的思考方式存在较大的变换空间,在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方面还未形成固定模式,他们热切追求一切新鲜事物,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新知识,而小学语文教材彰显着不同程度的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以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世界,从而感受生活的特点与魅力,能够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指明新的方向。其次,小学语文教材的部分知识与我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教师教学这些文化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回顾语文文化的发展历程,对语文知识产生独到的见解,并加深对这些知识的印象,避免学生日后在遇到难点时无法突破。最后,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汉字之美,了解汉字是如何形成的,掌握运用汉字的技巧,深入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内涵,想象诗人创作过程中的心境,这对学生语文学习具有积极意义。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滞后,语文课堂不够积极活跃;部分教师以自身感性经验为主,对经典的过度发挥较为常见,或者曲解了经典的内涵,尤其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者不断增多的情形下,错误解读传统文化、盲目推崇传统文化、不顾时代特征等不良状况屡屡出现,这些问题容易对语文教师带来一定影响,难以通过正确、积极的视角看待优秀传统文化,导致整体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教学不够深入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认为提高学生语文成绩是重中之重,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遇到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时,教师通常只是随口一提,未深入讲解传统文化的由来、发展、价值等,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教师自身文化意识淡薄

现阶段,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思想观念依旧停留在早期阶段,错误地认为只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即可,并未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与语文之间的联系,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知不足,这种淡薄的文化意识导致小学语文的发展举步维艰。同时,部分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为了实现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教师往往以题海战术为主要方式,一味要求学生“刷题”,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文化教学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将对小学语文的学习产生消极态度。

4.教学设计较为单一

从语文文化教学设计的角度分析,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缺乏足够的把握,渗透方式也较为单一。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文化内容仅仅体现在情境导入环节,或者将其融入例题练习中,其他教学环节与文化内容相分离,对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的有机结合带来不利影响。

5.教学中的文化素材不足

目前,诸多小学语文教师未认识到文化素材的重要性,对文化内容的态度不够积极,教师认为文化内容依旧有所欠缺,排布缺乏均衡性,主要是目前教材的文化设置不够理想,与教师的教学需求产生偏差。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的依赖程度较高,教材作为师生获取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其不足和缺失导致传统文化教学无法全面彰显出自身作用。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弘揚策略

1.挖掘教材资源,展示优秀传统文化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小学语文教师如果想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应以课本教材为切入点,加大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力度,并整理相关的文化资源,分析这些文化资源与课本教材是否相关,使文化资源融入恰当之处,引领学生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至今也是一种美谈,该故事刻画了司马光从容冷静、聪明坚定、大智慧的人物形象,彰显出司马光的可贵品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命与物质孰轻孰重。

虽然很多学生对司马光的故事并不陌生,但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中,《司马光》的呈现形式为文言文,此时学生对文章的了解较少,教师应采用深度挖掘的形式,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为学生讲解朗读文言文的技巧、注意事项,如何控制好文言文的朗读节奏等,鼓励学生通过简练的语言阐明文言文描述的故事情境,分享在阅读《司马光》后的心得体会,由此可以深入挖掘教材资源,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特点。

2.通过汉字讲解,引导学生领略文化魅力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学会认识汉字,而汉字处在表意文字的范畴内,起初因义构形,无论是早期的金文,还是甲骨文,均通过物体及意象完成构形。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将汉字的特点作为参考,使其与古诗词教学相融合,利用图像化的汉字使学生联想到古诗词中的一幕幕场景,由此不仅帮助学生体会到汉字之美,也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六年级下册《马诗》的教学中,很多学生难以理解“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句诗,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同学们,这首诗中作者为什么使用“快走”而不是“快跑呢”?此时学生将会针对教师的提问而深思。随后,教师应借助多媒体使学生观看金文中的“走”字,上端位置仿佛是一个人张开手臂挥舞,双腿也大步迈开,下端位置表现人的双脚。当学生看到金文中的“走”字时,可以感受到诗人李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增强学生对故事中心思想的理解。

3.借助传统节日,推动学生增强文化认同

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关键性要素,不仅展现出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热爱祖国的情感,也表达了相应的生活习俗及文化特征。所以,为了使传统文化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提高人們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度,小学语文教师应摒弃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融入传统节日文化,侧重于对传统节日的讲解,各个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习惯都具有差异性,而且都具有独特的背景故事。如每年端午节都要吃粽子、摘艾草、赛龙舟,主要是为了纪念屈原;每年中秋节都要吃月饼、赏月,月饼和月亮都象征着团圆。为学生教授令其熟悉的传统节日时,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沉浸在学习中。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清明》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多媒体为切入点,将相应的诵读视频展示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跟随视频一起诵读,告知学生清明节除了是一个节气外,也属于传统节日。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朗诵这首古诗,并借助工具书想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对课文的内涵产生明确认知。最后,教师应进行提问:同学们,有谁知道清明节这天人们为什么要扫墓、献花?很多同学都回答表达自己对逝者的思念,教师可以介绍清明节所蕴含的弘扬先人品格、纪念先烈的文化内涵,确保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更加强烈。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属于一项积极措施,能够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避免学生的文化认同过于薄弱。

4.借助阅读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是多样化的,其中之一为阅读教学,由于教材收录的作品都是知名作家的代表作,学生对这些代表作的理解通常较为片面,因此应以不同视角来解析文本。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对文本解析具有关键性作用,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小学语文教师应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多角度分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征等产生深入了解,从而更加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例如,在《北京的春节》教学中,该文的单元主题是“民风民俗”。还未正式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布置了解北京春节风俗习惯的任务,告知学生可以通过书籍、互联网等途径查阅北京春节与其他地区春节的差异性,鼓励学生开启探索传统文化的大门。

首先,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搜集与春节相关的诗词、文章、童谣等,确保学生直接了解到春节传统文化。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歌谣充满了好奇心,所以在教学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春节的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逐渐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当学生阅读完《北京的春节》之后,教师提问:“同学们,有谁知道北京春节都要买哪些东西?”“正月初一北京的城内城外会举办哪些活动?”“多数铺户在哪天开张?”随后学生带着问题继续细读课文,最后总结了北京春节要购买杂拌儿、爆竹、风筝、空竹、口琴等,正月初一北京的城内城外会举办庙会,多数铺户的开张时间是正月初六。

其次,应通过朗读的方式重新认识民俗文化,作者在文中也提到了腊八节、除夕、元宵节,在讲解腊八节这一片段时,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说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阐明原因,有些学生最喜欢:“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当询问原因时,学生回答因为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蒜比喻成翡翠,十分生动形象,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这个语句了解到春节吃饺子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除夕是我国的重大节日,当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后,教师继续提问:“通过哪些语句人们能够了解到北京春节热闹的景象?”学生们纷纷回答,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必定”“万不得已”等词汇,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注重传统文化,注重家人之间的情感,感悟到优秀传统文化与人们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5.依托古诗教学,突出优秀传统文化

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古诗教学属于重要组成部分,古诗的描绘独具特色,不仅具有优美的语言,还具有美妙的意境,开展古诗教学是提高学生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避免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模糊。为了使学生在理解古诗词内涵、中心思想的过程中更加顺利,教师应将教学情境的创设提到日程上,以情境为核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作者描绘的古诗情景中。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清乐平·村居》的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情境创设当作教学的第一步骤,鼓励学生与生动的教学情境融为一体,深刻体会古诗词的情感内涵,了解具体的主旨,深入感受诗句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存在契合度,着重为学生讲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在此类教学方式的帮助下,可以降低学生掌握古诗词内优秀传统文化的难度,使学生对古诗词内涵的了解更加深入,不仅可以使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也帮助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教育领域的推动。因此,在日后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出发点,使两者呈现有机结合的状态,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体现出相应的文化内容,积极营造活跃的文化课堂氛围,在阅读、写作等诸多环节体现出文化教学,避免学生对小学语文产生厌烦情绪。此外,教师应摒弃薄弱的文化意识,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学习传统文化教学的知识,将这些知识运用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王月芳《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究》,《新课程》2021年第28期。

[2] 王维《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21年第2期。

[3] 芝世珍、刘银霞《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推广策略》,《文学教育》2021年第3期。

[4] 施晓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策略》,《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年第5期。

[5] 吴婉卿《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推广策略》,《新课程》2021年第22期。

[6] 张锦云《“文化自信”视阈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10期。

猜你喜欢教师应传统语文“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辽宁教育·管理版(2022年6期)2022-06-29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语文天地·高中版(2017年12期)2018-03-03教师应如“水”黑龙江教育·中学(2018年11期)2018-02-02少年力斗传统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我的语文书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09年11期)2009-12-07语文知识连连看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5期)2009-06-08语文妙脆角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5期)2009-06-08语文知识连连看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4期)2009-05-11清明节的传统中学生英语·中考指导版(2008年4期)2008-12-19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中学理科·综合版(2008年1期)2008-04-21

相关热词搜索: 中华 探究 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