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MB模型的社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作用效果评价

李宁,宋晔,王霞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病人群逐年增加,已成为社区人群的常见心血管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冠脉)发生硬化、狭窄、阻塞等造成机体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心脏骤停[1,2]。大多数冠心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居家康复,但其日常行为管理欠缺,不利于疾病康复。此时,以社区为基础的规范康复干预则占据重要地位。信息-动机-行为(IMB)模型的理念认为,影响行为改变的因素主要包括信息、动机、行为技巧这三部分内容,通过传导有利的健康信息,激发患者的动机,并通过客观正确的行为技巧,可引导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近年来,以IMB模型为基础的干预方案在临床多种疾病中应用,均取得了较好成效[3,4]。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社区冠心病患者基于IMB模型的干预方法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于西安某社区招募的9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5];
②居住在本社区,既往心血管事件发生≥1年,经社区医师评定为低危患者;
③认知、读写、表达能力正常,可正常沟通;
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未能有效控制的心律失常、高血压等;
②急性心血管事件病情尚未稳定的患者;
③肢体功能障碍;
④合并对躯体功能有影响的重大疾病;
⑤合并精神疾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冠心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采用冠心病相关知识评定调查表[6],该量表共包含52个条目,共计8个维度,其中1~3条评价冠心病的概念,4~11条评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12~17条评价冠心病的诱发因素,18~22条评价冠心病的临床表现,23~27条评价冠心病的专科检查,28~31条评价冠心病的治疗方法,32~41条评价冠心病的药物知识情况,42~52条评价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内容。每个条目分别评价“同意”、“不同意”、“不知道”,其中“同意”记录1分,“不同意”及“不知道”均不计分,第19、21、28、42条问题为反向计分;
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相关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越好。

1.3 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社区干预,社区每周开展1次冠心病疾病知识的相关讲座,每次约45 min,讲座结束后解答患者疑问,日常通过电话、微信、社区就诊咨询。观察组采用基于IMB模型的社区干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①成立干预小组: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医师、社区康复师及社区服务人员组成,小组成员均了解冠心病相关知识及IMB模型的应用理论;
②信息干预:根据冠心病相关知识评定调查表评分结果,明确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知识宣教,并向患者详细介绍日常饮食、服药管理等;
③动机干预:评估不同患者对疾病治疗、运动训练的依从性等,分析其性格特点、心理需求、情绪等,由专业的康复师进行针对性干预,对于不良行为及认知及时纠正,树立正确的康复动机;
④行为干预:冠心病的康复重点在于运动训练,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案,对于日常有运动习惯的患者,运动中需注意时间、强度、频率等,避免运动强度过大;
对于日常无运动习惯的患者,可根据自身意愿,从低强度、低频率的运动开始(如散步、健身操、健身器械等),再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⑤干预频率:每周进行2~3次一对一的访谈及相关干预,每次约45 min。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

1.4 观察指标①冠心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记录两组干预前后冠心病相关知识评定调查表分值的变化。②自我效能感: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7]评价,量表总共10条问题,均采用4级评分法,分别记1、2、3、4分,得分之和除以10即为总分数,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强。③自我管理行为: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8]评分进行评价,包括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情绪认知管理这3个维度,共27个条目,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好。④运动依从性:评价内容包括十分依从、一般依从以及不依从;
其中十分依从指患者能积极配合康复运动训练内容,一般依从指患者对康复运动训练配合度一般,能完成部分内容,不依从指患者不配合康复运动训练。总依从率=(十分依从+一般依从)/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6.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干预前后冠心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GSES对比比较干预后,两组冠心病相关知识评定调查表分值、GSES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2 两组干预前后CSMS评分对比干预后,两组CSMS量表各条目及总分均较干预前增加,且观察组CSMS量表中,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情绪认知管理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CSMS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对运动依从性比较观察组十分依从23例、一般依从19例、不依从4例,总依从率为91.30%(42/46),对照组十分依从16例、一般依从17例、不依从13例,总依从率为71.74%(33/46),观察组对运动的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冠心病作为社区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运动能力及社会功能,导致其生存质量低下[9,10]。冠心病的治疗是长期过程,正确的行为管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11],若不引起重视,再入院风险仍较高。

报道显示,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有效的社区健康教育,有助于加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继而有效预防、控制疾病,改善其生活质量[12,13]。IMB主要是围绕着“信息、动机、行为”这三方面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干预,该理念认为,信息是改变行为的基础,动机是行为改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行为技巧是实施预防行为中关键的技能及自我效能,对患者此方面进行共同干预,可明显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14]。研究显示,IMB模型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行为,进一步有效控制血糖。另有报道显示,基于IMB模型下的干预,能提高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的疗效,改善服药依从性和功能锻炼依从性,总体结局令人满意。

本研究中发现,纳入患者的冠心病相关知识评定调查表总分较低,从各维度评分结果来看,冠心病概念的评分较低,其次是临床表现、专科检查、治疗方法等,分析原因与疾病宣教不足等有关。本研究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IMB模型干预方案。结果显示,使用基于IMB模型的干预方法的患者,冠心病相关知识评定调查表分数明显提高,同时GSES评分、CSMS评分明显升高,分析原因为:①根据不同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给予针对性的疾病宣教,提供自我效能感;
②有效的动机干预可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强化日常自我管理意识,继发其参与心脏康复训练,自觉开展有益的健康行为;
③运动训练是冠心病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患者对运动的依从性,加强日常行为管理;
④IMB模型注重个体化、针对性,为患者提供一对一的解决方案,有利于总体结局的改善。另有研究显示,IMB模型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半年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在改善患者预后中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中患者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考虑纳入的均为低危患者,总体干预时间较短,今后应持续观察该方法对患者远期病情恢复的作用。

综上所述,社区冠心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较差,采用IMB模型的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积极改善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行为、运动依从性,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依从性冠心病康复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21年4期)2021-08-21茶、汁、饮治疗冠心病基层中医药(2020年10期)2020-11-27警惕冠心病智慧健康(2019年36期)2020-01-14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年11期)2017-05-17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6年9期)2016-04-28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3期)2016-01-14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4期)2015-03-11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23期)2014-03-01

相关热词搜索: 冠心病 干预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