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安徽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改革路径探究

邱战鹏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安徽省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推进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健身休闲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产业总规模累计突破95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40%,产业体系逐步健全,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数据来源:安徽省体育局公开数据整理图1

另外,安徽省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居民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健康安徽”发展战略收效明显。截至2019年底,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1.8平方米,城乡居民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1.25%,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6.2%,全省共有体育社会组织3099个,会员达到200.3万人;
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点,全省全民健身站点已达到每万人4.1个[1]。

“十四五”时期,安徽省健身休闲产业如何紧抓“健康中国”战略发展机遇,以供给侧改革为着力点,突破健身休闲产业的短板与不足,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效率,加快安徽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步伐,加快实现“全面健身、健康安徽”,这些正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内容。

(一)健身休闲产业的内涵

健身休闲产业是体育与休闲产业融合所形成的新业态,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与新趋势。为了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国家对体育产业的范畴在不断调整与完善。在狭义层面上,健身休闲产业仅指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由2008年的1个大类、1个中类、1个小类(休闲健身活动),扩充到2015年的1个大类、3个中类(休闲健身活动、体育文化活动、其他休闲健身活动)、4个小类,再次调整为2019年的1个大类、3个中类(运动休闲活动、群众体育活动、其他体育休闲活动 )、4个小类[2]。广义层面上,健身休闲产业以体育运动为载体,包括体育器材装备制造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休闲业。在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格局中,体育器材装备制造是基石,体育竞赛表演业是引擎,体育+健身休闲业是核心。其中,体育+健身休闲业是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能,更是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健身休闲产业的特征

1.大众参与性: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是实现健康中国与全面小康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与抓手。健身休闲产业中,大众的消费模式应从观赏型向参与型转变,从零星参与向深度体验转型。

2.产业融合性:从产业内部结构看,健身休闲产业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交集;
从产业外部结构看,健身休闲产业是体育产业与休闲产业的交融。推动健身休闲产业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注重与其他产业的交融。

3.运动项目主导性:发展健身休闲产业,要正确处理好健身休闲运动项目与场地建设、装备制造的关系。场地装备是基石,运动项目才是灵魂。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产业,要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度挖掘与创新健身休闲运动项目。开发运动项目要注重传统性与时尚性相结合,既要面向国际化,又要走特色化、地域化、民族化道路。

(一)总体目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重点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3]”既去旧、又育新,既减少无效供给、又扩大有效供给”[4]。

安徽省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总体目标是以“全民健身、健康安徽“为根本发展理念,以供给侧改革为着力点,提高政策、资源、资本、技术、人力等全要素配置效率,降低健身休闲产业的无效供给,重点突破健身休闲产业的短板与不足,创造新的增长点,挖掘长期增长潜力,推动健身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思路

1.多元体育+产业融合模式,是丰富供给内容的关键环节。“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健身休闲产业在“民间民俗”为核心的全民健身活动、体育+旅游休闲服务业,体育竞赛表演休闲活动,以及体育用品制造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初步形成“政策导向、赛事驱动、示范引领、区域协作”的良性发展局面。但是体育+教育、体育+养老等产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速度较缓慢。“十四五”期间,安徽省要加快补齐“体育+教育、养老”等业态短板。当然,“补短板不是简单增加投资,而是切实从满足需要出发,增加有效供给”[5],旨在搭建“结构优化、层次分明、项目多元、各具特色”的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格局。

2.提升政府信息化服务水平,是优化供给主体格局的基本前提。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效益优先”的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主体格局中[6],安徽省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各利益相关方应始终秉承“共建、共商、共享、共赢”的合作理念与机制,逐步形成“瞄准市场,统一目标,各司其职,服务到位”的供给主体格局。其中,安徽省政府应联合安徽体育总局、安徽统计总局、高校等部门,应建立健全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统计口径与指标,及时向社会公开披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总量、规模等信息,完善政务发布平台、信息交互平台、展览展示平台和资源交易平台[7],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数据资源服务健身休闲产业,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及时发布、信息畅通、数据共享、决策科学”信息化沟通机制。

3.壮大法治融资人才保障力度,是改善供给环境的重要内容。体育健身休闲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在产业发展环境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法治环境、人才支撑、融资环境,以及消费环境,全方位提升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供给环境。

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重,需要各利益主体分工协作,树立持久发展理念。安徽省要充分利用“健康中国”的战略机遇,不断优化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主体格局,一方面重点发展体育+旅游、体育+教育、体育+养老等产业融合新业态,逐步实现“多元化、有特色”的产业供给内容;
一方面要努力构建“法治营商、人才充裕、融资便利、积极消费”的产业供给环境,推动安徽健身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以打造精品赛事为着力点,重点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示范带头作用

目前,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要不断优化“政策导向,赛事驱动,示范引领、区域协作”的良性发展局面。

1.政策导向作用要强。近年来,安徽省先后出台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加快发展体育旅游等实施意见,重点规划建设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重大、特色项目,加快了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进程。今后,政府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体育旅游健身休闲业产品审批、服务标准、市场监管、消费模式、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制度实施机制[8],围绕体育旅游精品路线、体育小镇等重点扶持对象,不断完善旅游休闲场地设施建设,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与认可度。

2.赛事驱动力度要大。安徽省以承办国际、国家级重大赛事活动为突破口,以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自行车、汽车、登山等户外徒步运动项目品牌赛事为重点,通过赛事活动带动体育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今后,要积极培育发展安徽自主品牌体育赛事的特色化、精品化。一要将原有自主赛项进一步精品化。在原有马拉松、江淮骑行、黄山登山、龙舟大赛、亳州健身气功大赛等基础上,进一步将赛项开设持续化、精品化。

二要继续开创特色化的新赛项。打造品牌的关键就在于开创新品类。安徽体育赛项的自主化、品牌化之路是昙花一现,还是花开不败,关键在于赛项的精品化、创新化,不断推出新赛类,新赛法,增强赛事驱动作用,推动安徽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示范引领效果要好。目前,安徽省已初步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体育旅游景区、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汽车露营地、体育特色小镇和体育生态公园。

2017年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宣城市徽行古道景区)、国家级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中国黄山(黟县)国际山地车节)获批,2018年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黄山奇瑞房车营地)成功获批,2020年安徽省省级体育旅游产业基地新增20个,共有40个。今后,要不断加强各示范项目的建设,通过示范项目的引领与带头,提升体育+旅游健身休闲业的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是在拉动投资、促进产业融合及拉动体育消费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正向效应。

4.区域协作程度要深。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协作会是长三角地区科学发展、一体化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平台,秉承“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2012年正式成立。2014年上海体育学院、安徽省体育局先后加入协作框架,最终形成了”三省一市一院”的稳定合作格局。在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协作会发布的2019年度长三角地区最佳体育旅游项目中,安徽省12个项目入选。其中,包含5个长三角最佳体育旅游目的地、4个最佳体育旅游线路,以及3个最佳汽车运动营地[9]。今后,安徽省要紧抓区域协作机遇,提升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质量,促进区域体育消费提档升级,助力长三角打造全国体育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总之,安徽省搭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各类平台,适时设立安徽体育产业发展基金,引导支持社会资本进入体育旅游产业,加快培育体育品牌赛事活动和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景区),将体育旅游产业作为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重要突破口,高质量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打造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促进体育旅游成为安徽省健身休闲产业内涵提升、外延扩大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加速推动健身休闲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以青少年体质强健工程为突破口,优先发展体育+教育健身休闲业

近年来,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原因众多,有学校体育课程资源被挤压、挤占;
社会对运动价值理解的错位与扭曲;
家庭父母对孩子的运动锻炼习惯养成的缺位;
青少年个人学业压力大,业余运动时间少,运动技能的缺乏,娱乐方式电子化,饮食习惯快餐化;
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关注度不足,相关管理政策不到位,等等。

青少年体质强健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进程。青少年体质强健工程,需要国家、学校、社会、家庭等全方位地、积极地、长期地参与其中,逐步走出一条“政府引导、学校主导、社会参与、家庭协同”的安徽省青少年体质强健的体育+教育的建设之路。

1.政府引导。安徽省政府、教育厅、体育局等行政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每年安徽省校园青少年体质测试的数据,并及时形成统计报告,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定期向社会公布,以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关心与重视。重点部署《安徽省青少年体质强健2021-2025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青少年体质强健工程的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重点,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加快推动安徽省青少年体质强健工作的进程,争取到2030年实现目标,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要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

2.学校主导。

高校、中小学作为安徽省青少年体质强健工程建设的中坚力量,要在体育课程的育人平台上,妥善处理好“健康教育、技能教育、素质教育”的关系。

一要夯实体育课程的平台阵地。要在“育人为本”的理念下,重新定位与拓展体育课程的价值与功用,重新设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健康教育为主,技能教育为辅,优化调整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实施优质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节体育课的运动密度要达到75%以上,运动强度达到心律140~160次/分钟[10]。利用体育社会资源,壮大体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在增强青少年体质强健过程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要建设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安徽省中小学可以利用当地高校、体校、企业等优秀教练员师资力量,加快建设青少年校园体育俱乐部,丰富校园体育活动,逐步实现青少年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我成长”的校园运动圈。

3.社会参与。近年来,安徽省“全民健身”运动会,一直以“健身性、娱乐性、非竞技性、参与性”为特色,是安徽省体育文化综合展现的平台。随着五届的连续举办,“全民健身意识”逐步深入人心。今后安徽省“全民健身”运动会不仅要继续办,而且要深入地办、全面地办。一方面,每届运动会可以适当增加青少年参与的人数量、项目种类,或是每2~3年举办一次“安徽省青少年健身运动会”,通过在安徽省16个地级市轮回的举办,将“健康安徽”的战略在青少年群体中由“新闻媒体上看”转变为“身临其境看”,从“有所耳闻”转变为“参与其中”,不断提升“健康安徽”在全社会的影响力、认可度。

4.家庭协同。家庭作为青少年重要的生活场所。父母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陪伴者,作为“全民健康”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一方面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饮食习惯、娱乐方式、学习习惯,一方面更要带头树立“健康运动”的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孩子树立终生“健康运动”的良好习惯。

(三)以老年人健身健康为切入点,积极发展体育+养老健身休闲业

众所周知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近年来,中国老年人口比例严重超标。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图2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图3

安徽省要加快树立“政府引导、社区主导、协会组织、社会支持”的体育养老产业发展思路,逐步建立健全“文化先行、制度保障、市场参与、人才保障”的体育养老产业发展格局,走出一条符合实际、富有特色的安徽体育+养老健身休闲业发展之路。

1.文化先行。积极营造健康体育养老产业文化。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老年人体育养老模式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各种媒体,开辟老年人体育健身专题、专栏,积极宣传、倡导在全社会形成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有利于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的良好氛围。要鼓励、支持形式多样的老年人体育题材文艺创作,推广老年人体育文化。

2.制度保障。体育养老,本质上是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兴业态。新业态的壮大与发展,离不开积极的政策、制度的规范与保障。比如,广场舞的兴起,不仅丰富了中老年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是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一个亮点。只要加以适当的引导与支持,组织社会开展比赛,组织广场舞队伍巡演,广场舞活动就是健身休闲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3.社区主导。社区是休闲体育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的主阵地。有条件的社区可成立体育健身休闲养老组织机构,结合社区的特色与特点,针对体育养老的问题开展专门调研,制定出台社区体育养老试点办法;
社区要充分利用全民健身日、重阳节等节假日,按照“重在参与、就地就近、科学健康”的原则,经常组织开展老年人健身活动、健身运动会,突出健身性与趣味性,保证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常态化与连续性。总之,要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各项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在体育养老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逐步形成“有组织、有场地、有活动”的社区体育养老模式。

4.市场参与。体育养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这个资源配置最佳手段的参与。首先,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鼓励体育养老产业市场的开发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转变,加大体育养老产业的开放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体育养老机构,优化体育养老产业的主体格局[11]。其次,要注重体育养老产品、服务项目的特色化与品牌化。要深挖安徽省各地市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紧密结合当地的民俗特色,创新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养老品牌活动。

(四)不断优化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供给环境

1.加快完善法治环境。自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但是此后近30年间,国家未再出台或修订涉及体育产业的全国性法律。

目前健身休闲产业处于定位模糊、层阶不清、组织松散、体系不健全的法律范畴,再加上健身休闲产业属于交叉型复合产业,涉及教育、文化旅游、卫生、工业和信息化等多个部门,在制度政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衔接、沟通上,都容易产生许多问题和矛盾,这些都必须依靠法律的力量才能得到有效规范和化解[12]。因此,国家应在《全民健身条例》《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体育事业十四五规划》等各部门出台的法规政策的基础上,积极修订完善《体育法》,或出台《健身休闲产业促进法》等法规,切实依靠法律的力量来保障健身休闲产业的高效运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身休闲权益。

2.夯实人才储备资源。一要政府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健身休闲产业研究项目库,提供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决策咨询支持。二要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重点培养健身休闲产业经营管理、品牌策划与推广、一线服务的体育专业人才,壮大体育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三要积极鼓励并搭建皖籍退役运动员的创业孵化平台,鼓励退役运动员接受再就业培训,从事健身休闲产业相关工作

3.创建高效融资环境。政府层面,可设立健身休闲产业扶持资金或者产业发展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给予补助,重点支持市场前景较好,经济效益较高和社会影响力较大的项目。金融机构层面,可围绕健身休闲产业发展重点与重心,创新金融服务,增加适合中小微健身休闲企业的信贷品种。社会资本层面,可与政府开展多种合作模式,积极参与健身休闲产业发展。

4.营造积极的消费环境。一要积极发挥“全民健身,健康安徽”战略的导向作用,充分利用全民健身场馆设施的支撑作用,激发农村与城镇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引导居民树立健身休闲消费观念,养成乐于消费,善于消费的体育消费习惯,强健身体的同时,拥有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二要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完善安徽体育健身网络平台建设,提升健身休闲服务的信息化、便捷化,培育现代体育消费方式的土壤,满足社会新生代的新型体育消费需求。

猜你喜欢健康中国安徽省供给成长相册少儿画王(3-6岁)(2022年6期)2022-07-19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家教世界(2021年7期)2021-03-23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家教世界(2021年5期)2021-03-11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家教世界(2021年2期)2021-03-03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四川党的建设(2016年6期)2016-12-28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群众(2016年10期)2016-10-14“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瞭望东方周刊(2016年33期)2016-09-08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军营文化天地(2016年10期)2016-06-15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相关热词搜索: 安徽 探究 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