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心理学视角下的数字音乐视频研究

文/陈一奔

音乐视频即Music Video,简称为MV。虽然音乐视频在功能上与普通的视频有所区别,但其本质还是影视内容,离不开影视技术。现代的音乐视频多是为宣传歌手形象或是音乐唱片而服务的,后来也逐渐出现了配合宣传电影和电视剧等内容而剪辑成的音乐视频。随着观众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数字媒体技术的显著发展,音乐视频也必不可少地引入了数字技术。为了更好地展现创作者的意图和实现MV价值最大化,各种数字媒体技术在MV中基本上是结合使用的。本文将从传播心理学的视角,分析音乐视频中画面、文本等内容及创作者、受众的表现。

由于MV的音乐、影视双重性质,其从诞生之日起,就与视觉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也因此很多人将其称为“形象化的音乐”。视听内容的结合增加了数字音乐的传播媒介,而数字媒体技术的介入,又通过一种奇观式的面貌带给受众以视觉狂欢。

(一)双重的视觉观感

1975年,双重编码理论的提出者——心理学家Paivio(佩维奥)指出,如果较快地向受试者呈现一系列图片或单词,测试后受试者回忆起的图片数量会远远多于单词数量。由此可见,大脑记忆视觉语言的速度和效果会好于文本内容的记忆。也就是说,长时记忆中的视觉表象系统在刺激大脑的反应中,有其独特的优势。①

在日本的女子团体Perfume(电音香水)2012年发行的单曲《Spring of Life》(生命的春天)中,创作者就将MV主人公的形象定位成机器人少女,在表演中也刻意地增加了动作的机械感,甚至还利用数字技术在人的手臂、脖子上做出了机器骨骼的效果。如果简单地从歌词内容来看,《生命的春天》仅仅表达了向往恋爱的情绪。不过,在增加了MV的内容之后,歌曲就不仅仅局限于爱情了。在MV中我们见不到人的痕迹,整个世界被机器所取代。三位机器人少女不管被植入任何程序都只能“模仿”人类,但只有在增加了“爱”这一情感元素后,才变得“像”人类。

同时,这首歌是由日语演唱的,在影像画面的帮助下,就算是对一个对日语所知甚少的人来说,在脱离了歌词文本以后,依旧能够显而易见地判断出MV的内涵,即情感是人类的核心所在。影视的跨文化能力是文字很难企及的。画面的叙事进一步加强了歌词的文本叙事,利用影视技术的“真实”呈现,能够让受众更深刻地感受到创造者的意图。从听觉上的音乐内容到影视视觉元素的介入,传播媒介的增多也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传播的效果。

(二)陌生的视觉奇观

因为人类天生就有追寻新颖的心理本能,所以他们不断创造新的方法和技术来探索未知。一些数字化音乐视频创造了视听体验的奇观,恰好满足了受众的猎奇。②

其中,一些MV倾向于“概念”表达,强调创作者的想法或是呈现歌曲的整体基调。在MV制作过程中,创作者利用各种色彩控制软件,将MV的影调、色调等进行特殊处理,以期表达特殊情感。③例如,在蔡依林的《I"m Not Yours》(我不是你的)MV中,就将唐传奇《板桥三娘子》的故事和中国志怪小说中的九尾狐妖引入作为MV的拍摄元素,构建了一个存在于神怪世界里的客栈场景,这里有美艳动人的狐妖女人,有吃下带有法力的食物变成驴的男人。这就必然使得MV的拍摄不能从纪录片式的客观记录角度出发。因此,在影像制作中,创作者添加了红色、紫色滤镜弥补了场景拍摄时灯光设置未能完全顾及之处,同时增加了画面的色彩饱和度,将这奇幻空间打造得既富丽堂皇又充满神秘感。

当观众打开这一MV时,便随着场景的变化浸入了这数字技术打造的奇幻世界,也就接受了创作者的概念表达。

由于MV的时间限制,很多内容无法一一铺陈地表达,而艺术表达也要求影视内容不能面面俱到。

(一)符号的概念表达

在MV制作的过程中,许多含义并不是直接具象表达的,而是由互动双方通过象征性的符号来传递意义,而且对于双方来说这些符号并不是直接相通的,其代表的意义可能会有偏差。④

例如,在蔡依林的《怪美的》MV中,就使用了很多符号式的内容来推动剧情的发展。不过这些符号化的内容,很多都是需要对蔡依林有相关认知和经验的人才能感受的。蔡依林的粉丝——卡乐帕,就以自媒体视角制作了一段《〈怪美的〉研究报告》视频。他指出,《怪美的》MV是在蔡依林其他的MV内容及焦点事件的形象基础上构建起来的,这些内容化身成为MV主人公脑海里的一个个小房间及人物(见图1)。符号式的表达将之前经历的种种引入到这个MV之中,创作者在场景铺设中展示了蔡依林曾受争议的事件——口齿不清、身材管理不佳、服装酷似水母和乌贼、地才唯舞独尊演唱会杂技表演,展现了她曾经因身材、穿着、表演等受到的来自大众审美标准的批评和来自网络的攻击。在人物设置中也暗合之前的《大艺术家》《特务J》《我呸》等MV造型,其中,她甚至将“自己”改造成接上双臂的维纳斯,不仅与之前《大艺术家》歌词中“那种美能让维纳斯诞生”形成呼应,也存在着一种力求完美却导致不完美的戏谑和调侃意味。在MV的最后,各种来自各个时间的“蔡依林”形象,面对着自己曾经被伤害、不想面对的过去,达成了内心的和解。

图1 MV主人公脑中的记忆片场

(二)完整的叙事空间

20世纪1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马克斯·韦特海默在《移动知觉的实验研究》一文中记录了关于“似动现象”的实验研究成果。他也因此成为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学派的创始人。格式塔心理学主张追求整体的结构观,即“完形”。该学派在西方审美心理学的研究中十分有影响力,尤其在视觉艺术领域有相当的应用,为电影艺术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⑤

在数字时代,MV的表现力大大增强。这使得一些MV不再是简单的舞蹈呈现,而更能展现故事性,成为微电影式的MV。其中,镜头组接在此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从MV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其在诞生之初就与明星形象的构建密不可分。作为音乐内容的衍生物,MV将明星偶像与受众更好地联系了起来。

(一)印象的一致性

心理学研究中有“印象管理”这一概念,也被称作为印象整饰,指的是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这是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1959年)一书中提及的,他指出,人类的社会互动就如同一个戏剧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相应的角色,在社会活动中,人们常常会去避免呈现出与现今社会状况相悖的形象,以期望别人积极看待自己的努力,而弱化消极的评价。⑥

迈克尔·杰克逊被称为是现代音乐视频的开创者,他在《Beat it》(避开)的MV中将黑帮斗殴转换成舞蹈动作,用一种戏剧性的方式传达了反暴力的思想。而在同专辑的另一首歌曲MV《Thriller》(颤栗)中,就更大胆地利用特效化妆技术,让迈克尔·杰克逊与“僵尸”共同舞了一曲。通过MV中与简单剧情相结合的舞蹈表演,将机械舞技术和自己独创的太空步动作等一一展现。这些舞蹈内容的呈现,也让他成为名副其实的流行天王和世界舞王。其明星本人的形象与MV传递的形象保持了一个统一性,给受众传递了一个舞王的印象。

此外,2018年在网络上风行的“人设”一词也印证了这一观点。纵观娱乐圈发展,“人设”的包装其实早有实施。如2003—2008年,王心凌隶属Avex(爱贝克思)台湾公司旗下,期间发行《爱你》《Honey》(甜蜜)、《睫毛弯弯》等歌曲及MV,均是以甜蜜的歌声及欢快的舞步为主要亮点。虽然其后期转投环球音乐公司,并尝试许多不同风格的音乐路线。但是,通过对全平台的内容信息抓取并综合整理网友观点得出,“青春”“幸福”“可爱”依旧是王心凌最主要的形象标签(见图2)。

图2 百度知识图谱王心凌的网友印象(2021年6月24日数据)

对于选秀歌手来说,其个人特色更是鲜明。例如酷酷的李宇春(2005年超级女声冠军)、有态度的尚雯婕(2006年超级女声冠军)、火星弟弟华晨宇(2013年快乐男声冠军)以及特色唱腔的张碧晨(中国好声音第三季冠军)等,不仅以其明显的风格在歌唱节目中夺得桂冠,更在之后的发展中展现了个人魅力,收获了一众粉丝。这些特色在歌手的MV中也有很鲜明地展现,比如华晨宇的《蜉蝣》就以动作的倒放、数字抠像技术,来展现人物的受困和对自由的向往。影片中仅有华晨宇单人出镜,以人物动作的反复来展现内心世界的纠缠,叙事稍显混乱但同时具有个人思考,与华晨宇自出道以来的“火星弟弟”形象十分贴合。

(二)明星的幻象性

2007年,“虚拟歌姬”初音未来诞生。在日本,每年都会有其相关的音乐活动或纪念活动。此外,在美国、泰国以及我国的一些城市,也举办过初音未来演唱会。可以说,初音未来把明星的幻象发挥到了极致。作为非真人偶像,初音未来脱离于“大葱”的本体,从形象构建到音乐创作、舞台表演,完全依赖于数字媒体技术,呈现出“艺术+技术”的特色。而日本的女子团体Perfume(电音香水)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初音未来有点类似。如果说初音未来是媒介技术在现实空间中构建出的虚拟偶像的话,Perfume则将这些技术应用于真人身上,打通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呈现出亦真亦幻的特征。

在电音香水的MV和现场表演中,常拥有着奇观式的内容。她们连续十年在日本红白歌会上,展示了与其他艺人完全不同的奇幻舞台,营造出超后现代的视觉体验,让更多的观众记住了她们。正如期待视野理论所展现的那样,受众在进行接受的过程之前,会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和审美情趣,对接受对象提前设置既定期望值。当进行一次新的艺术欣赏实践时,会受到“期待视野”的制约,但同时又会修正和拓展原有的“期待视野”。虽然这一理论诞生于文学的研究领域,但在其他艺术审美过程中也深有体现。对于电音香水的观赏而言,其技术运用往往是超前、大胆的,技术的新奇和表演的新意往往会突破接受者既有的“期待视野”,构建起不同以往的审美体验。⑦

在作品《TOKYO GIRL》(东京女孩)中也有这样类似的体现。2017年2月15日发行的MV中,三位表演者登上了虚拟的东京“电音香水”塔,在塔顶进行了一场声光舞的表演,而整个东京的光均汇聚于此。整个MV运用了许多大全景、航拍镜头,舞台和东京的夜景完美结合。不过,MV中的“电音香水”塔是由电脑技术合成的,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在2017年跨年夜举办的第68届NHK(日本放送协会)红白歌会上,电音香水表演了这首歌。与MV不同的是,这次她们来到了东京涩谷真实的高楼楼顶,配合着LED灯光,模拟MV内容进行了一次表演,让整个东京成为了她们真正的舞台。从虚拟走向现实的转变,从视觉效果到真实环境的冲击,又一次地刷新了观众的期待视野。

(三)粉丝的满足感

MV不仅仅是传播产物,也是粉丝经济的消费品。MV作为一种商品,其拍摄不仅是为了创作者的艺术表达,也是为了满足观看者的需求。从使用与满足理论来看,受众选择某种媒介往往是有目的的,通常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普通观众观看MV时,原始的动机多是消遣娱乐。这种视听结合的MV内容,在风格上或抒情或酷炫,能满足不同观众对于放松和愉悦的需求。而对于粉丝来说,这种需求便又有了进一步提升,不仅满足于简单的愉悦,而更注重审美。粉丝可以通过MV的呈现,观赏到明星偶像的高颜值、精湛表演、酷炫舞姿等,这是简单的音乐内容难以表现的。此外,绚丽的场景设置、精妙的镜头组接,也为观众带来了审美上的享受。

在明星效应中,“准社会交往”的概念常常被提及。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霍顿和沃尔于1956年发表的论文《大众传播和准社会交往:远距离亲密行为的考察》中提出的。这一概念指出,受众在持续性观看电视时,会萌发出与屏幕中人物之间的一种虚拟想象的人际交往行为,这一行为与真实的社会交往关系类似,但同时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因此被称作“准社会交往”。而明星作为典型的大众媒介人物,经常成为“准社会交往”的主要对象。在追星过程中,一些粉丝偶有产生“迷恋”(在情感上对明星偶像极为依赖,容易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完全认同”(对所喜欢的明星的言论和行为给予无条件的支持)等心理,患上“偶像崇拜综合症”。⑧MV的呈现也为粉丝提供了一个情绪输出的空间,通过对哔哩哔哩平台“蔡徐坤情报局”发布的《Wait Wait Wait》(等等等)、《YOUNG》(年轻)MV的弹幕分析,“喜欢”“爱”“帅”成了最关键的三个词。MV中明星偶像的酷炫展现,也进一步加深了粉丝的“准社会交往”现象。

数字音乐视频的表达对于加强明星偶像与粉丝的互动有较好的实践效果,但MV不应只面向粉丝群体的内部传播,而要辅助音乐内容进行大众传播。从实践来看,MV可以一定程度上凭借视听结合的手段增强音乐内容的传播效果,尤其在跨文化传播中,会让意义的表达更加通畅,更好地诠释音乐内容本身。同时,也要注意MV中隐喻式的符号能否与受众的知识经验相互匹配。酷炫的视觉效果是形式,但MV内容不能仅限于视觉本身,更要有其一定的意义存在。⑨

注释:

①闫岩:《双重编码理论及其传播学应用》,《国际新闻界》2013年第10期。

②⑦王炎、刘秀梅:《数字奇观电影:视觉狂欢的审美体验》,《当代电影》2019第3期。

③朱翔、孙淑佳、刘宏波:《数字技术在影视广告后期制作中的运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第11期。

④刘豆豆:《符号互动理论:对品牌象征性消费和情感性依恋的解读》,《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S2期。

⑤宗世英:《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视觉素养培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⑥张安琪:《新媒介视野下的粉丝文化与认同》,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⑧方建移:《传播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80-81页。

⑨刘京林:《大众传播心理学》,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00-201页。

猜你喜欢受众内容音乐内容回顾温故知新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乐府新声(2021年1期)2021-05-21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新闻前哨(2016年1期)2016-12-01主要内容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音乐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6期)2016-09-05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声屏世界(2014年6期)2014-02-28音乐数位时尚·环球生活(2009年8期)2009-11-19秋夜的音乐中学生英语高中综合天地(2008年10期)2008-12-22

相关热词搜索: 视角 心理学 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