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韦再寿

〔摘    要〕  培养核心素养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课堂教学需要朝着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等方向转型,通过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不仅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可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学习知识以及掌握技能。本文围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结合笔者教学工作实践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0-0136-03

如今,小学数学教学越发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旨在让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掌握知识与技能,还要形成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这样学生才能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在追求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应搞清楚什么是核心素养以及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小学阶段数学核心素养进行了阐释,涉及面较广,包括创新意识、应用意识、模型意识、数据意识、符号意识、推理意识以及空间观念、几何直观、运算能力、量感、数感。核心素养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等进行了全面整合,体现出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非常重视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数学眼光、数学思维以及数学语言,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数学能够渗透于学生生活,因此,具有深刻性、普适性的应用价值。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探索数学知识本质

学生具备了主动积极的探索意识与学习意识,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中,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提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强调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也就是为学生提供可以促进他们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本质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求知欲望,积极思考,通过自己的探究、合作探究以及教师的引导,慢慢拨开迷雾,看到数学知识本质,对其加深印象。

(二)有利于完善学生数学认知结构

数学知识逻辑性较强,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要想让农村小学生学好数学,就应该引导他们学会用整体的眼光认识知识。虽然“双减”政策已全面实施,但是小学生仍会有一定的学习压力,特别是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学习压力更大。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不完善,学习就会产生挫败感,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困难长期折磨学生,其自信心就会降低,学习效果必定大打折扣。核心素养强调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让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学习;
同时,培养学生用整体的眼光看待数学知识,认清知识的关联性、结构性、整体性,让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学习成效自然而然就会提升。

三、以高质量教学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核心素养为指引,小学数学教学就会促进学生探索本质以及完善结构,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涉及面广,笔者结合内涵内容以及相关研究资料,将其合理归纳为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并从这三个方面,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一)善用生活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数学眼光

对小学生而言,数学眼光包括创新意识、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量感以及数感。在现实世界中,学生可以用数学眼光发现和看待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等,逐渐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以及想象力;
同时,结合自身知识、经验等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主动探究,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由此可见,数学知识的魅力、活力、价值等,要在具体的情境之中才会被发现、体现。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为其创设生活情境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逐渐形成数学眼光,进而实现核心素养培养与发展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相关知识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分数,能够了解“幾分之一”的含义;
同时,要求学生可以将分数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实,教学目标已经指明要培养学生形成数学眼光,所以教学应该为其提供更加真实的情境。在教学初期,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分数学习方面与实际生活之间构建联系,可以创设“分生日蛋糕”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围绕熟悉的生活问题,层层深入了解分数。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对分数知识产生探索欲望。教师可以用语言引导学生,询问大家:“生日聚会上,父母为你准备了生日蛋糕,假若要将蛋糕分给你的同桌,怎么分两个人才能拿到一样多的蛋糕呢?”一些有生活经验、性格外向的学生争先恐后给出答案,即:可以从蛋糕的中间平分切下去,和同桌一人一半,而且分量一样。教师于是顺势引出“二分之一”的概念,而且不需要再进行更多讲解,学生已经能够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

随后,教师借助生活情境继续提问:“蛋糕分好之后,又来了两个小伙伴,又该怎么分呢?”学生可以自由回答,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是否在积极思考。通过模拟生活情境,让课堂教学少了枯燥感,学生产生兴趣之后会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中,加深对分数含义的印象。整个过程中,生活与知识密切结合,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培养其数感、量感以及创新意识、符号意识等,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巧设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包括推理意识、运算能力。随着我国在基础教育中逐步推广核心素养理念,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深度学习等教学活动。有的数学教师认为,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应该完全放手任由学生发现和探索,这样他们的推理与运算能力才能自由发展。从理论上讲,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但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部分学生即使在教师引导下也学得比较困难,倘若完全放手,是否具有可行性,还有待商榷。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依然应扮演好启发者、引导者的角色,而提问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引导手段。结合学情、教学内容设计启发性问题,让学生能够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自主探索,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以教学“多边形的面积”相关知识为例,这部分知识主要涉及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仅凭讲解知识,学生往往难以实现深度理解与灵活应用的目标,所以应该提出启发性问题让学生推理与运算。教学三角形面积知识时,教师鼓励学生用准备好的纸张,剪出锐角三角形,要求两个三角形大致一样;
同时,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大家尝试将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一拼,会得到什么图形呢?”学生亲手实践,得到结论:将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在一起可以成为平行四边形;
同时,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所以能够推理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以此为基础,教师继续提问:“要获得三角形面积,大家知道如何计算吗?可以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s=ah进行推导吗?”利用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层层递进,不仅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可以让学生亲身实践推理,并验证结论;
同时,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思考,不偏离目标,可以实现内化知识的目标。后续,让学生根据所学公式进行计算,对学生的运算能力加以训练,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数学思维的帮助下,学生可以结合已经具备的知识与经验,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探索与揭示,进而合乎逻辑地推理出结论,获得新知识;
同时,利用新知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又可以对运算思维与运算能力进行训练,最终形成理性精神与思维品质,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非常有利。

运算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它是形成数学思维的关键要素。对此,小学数学教师也要引起重视,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使其能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生认为比较难的数学计算主要是混合四则运算。混合四则运算涉及相关基础运算技能,需要遵循数学运算规则,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解题步骤,为学生提供适量的计算题进行训练。具体的运算规则是:同级运算,按照顺序,从左向右依次计算;
异级运算,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为了强化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以为学生出示一道易错题:440+(480÷2-16)。很多学生习惯了小括号之中只有一步的计算题,所以在遇到这类题目时,往往就会习惯性地只算一步便去掉括号,也就是出现“440+(480÷2-16)=440+240-16=664”的错误计算。以易错题引导学生仔细思考,然后明确正确的计算是:440+(480÷2-16)=440+(240-16)=440+224=664,虽然答案都是一样的,但是必须让学生明白计算规则并严格按照顺序计算,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从而提升其运算能力,并逐渐形成数学思维。

(三)合理构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数学语言

小学阶段的数学语言包括模型意识、数据意识、应用意识。在核心素养指引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数学语言,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还要使其能够善于应用,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学习数学知识,必然涉及理论建模,知识会凝集成一种方法、一个概念、一个公式、一条定理,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使其掌握数学规律,便可以让他们慢慢能用数学语言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

比如,在“运算定律”的教学中涉及“乘法运算定律”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定律,并能够通过不同方式对乘法运算定律加以表示,实现正确应用的目标。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构建思维模型,即:初步感知—大胆猜想—举例验证—概括应用。以“乘法分配律”为例,首先,为学生出示(2+6)×15与2×15+6×15两个算式。学生计算之后发现答案是一样的,此时他们形成了初步感知。其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算式,鼓勵他们对“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两个数分别乘以一个数的和”进行大胆猜想。接着,让学生举例验证猜想,例如(3+5)×16和3×16+5×16,(12+4)×5和3×12×5+4×5等。最后,进入概括应用环节,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得到结论(a+b)×c=a×c+b×c。利用思维模型,让学生经历感知、猜想、验证、概括等过程,其模型意识、数据意识、应用意识均能够实现发展。再通过得到的数学定律,可以解决更多相似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形成数学语言。借助数学语言,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科学情境等进行精准、简约的描述,构建普适数学模型,用数据分析,形成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从而解决问题,强化应用意识。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眼光、数学思维以及数学语言。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主动积极探索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做到多元化、精准化,高效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秀清.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讨[J].智力,2023(3):111-114.

[2]吴春梅.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谈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小学生(下旬刊),2023(1):97-99.

[3]郑世琴.试论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小学生(上旬刊),2023(1):136-138.

[4]王一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智力,2023(1):116-119

猜你喜欢培养核心素养策略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2020年2期)2020-04-21我说你做讲策略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2019年9期)2019-10-08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1+1”微群阅读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向着“人”的方向迈进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

相关热词搜索: 素养 落实 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