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背景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分析

贾进博

在新中考的背景下,初中化学课程教学应积极地打造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建构更高效的化学课堂,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建构不尽如人意,很难彰显学科特色,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专注高效化学课堂的建构,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高效的课程学习中全面内化及建构化学知识,助力其获得长远发展。

一、新中考背景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现状

(一)高效课堂流于形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高效课堂构建中最主要的形式,也是学生有效内化并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新中考的背景下,探究更高效的化学课堂已经成为一线教师重点追求的目标及方向,也是引领学生更好学习化学知识的有效途径。然而在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高效课堂的建构存在着“流于形式”的问题,使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有形无实。

一方面,很多教师建构高效课堂时,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或公开课,平时依旧会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时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对相关的化学知识内容展开主动探究,最终影响了对知识的深度内化,也无法建构更完整的知识储备;
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在建构高效课堂时,单纯地追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组织形式,忽视了化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导致这一课堂练习模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紧密联系,无法让高效课堂得到有效建构。学生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导下,会盲目地追求课堂练习内容或相关知识点的解答,反而忽视了对相关知识内涵及知识之间关联性的探究,导致整个课程教学效果十分低下,影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高效课堂缺乏创新

在现阶段的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课程缺乏创新是不可回避的现状,严重阻碍了初中化学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究其根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很多教师受高效课堂实践探究与理论拓展的双重影响,在课堂构建过程中热衷于精品式高效课堂的打造,使整个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和固化,没能体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以及实际学习情况,产生了违和感,不仅无法发挥出高效课堂建构的价值与作用,反而让整个课程教学过于死板、僵硬、缺乏创新,无法从多个方面激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没能体现创造性思维,阻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层次探索。

第二,很多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往往更注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理念的落实,生搬硬套地渗透于化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使整个课程教学既生硬又缺乏活力,无法彰显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探索,无法彰显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难以提升教学质量,最终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高效课堂主体错位

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在建构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依旧以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为主,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产生了矛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受固有教学经验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转变自身的教学模式,而且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并不容易,很容易陷入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泥潭,整个课程教学难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让学生展开自主探寻。

另外,很多教师极易陷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固有教学模式,会缩短课堂讲解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但是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又较少,没能平衡好自身讲课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很难让学生在自身的点拨、归纳及指导下完成自主实践及探索,更无法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影响了高效化学课堂的建构。总的来说,在实际的高效化学课堂建构过程中,很多教师盲目追求实践性,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整个高效课程的建构不能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让学生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实践探索理论知识,反而影响了课堂构建质量,最终难以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新中考背景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加强考试研究,实现高效教学目标

在新中考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在建构高效课堂时,应加强对初中化学学业考试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展开化学检测,而后实施高质量的课程教学模式,坚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地实现高效教学目标。首先,初中化学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及身心发展规律,综合思考化学中考试题,适当地控制题目难度,增强各项化学题型的设计,充分体现新中考的特点。其次,立足于新中考的考试要求实施课程教学,充分发挥新中考的教学导向作用,以此为基准点建构高效的化学课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结合近年来各地区的中考题型可以发现,一些题目的设置难度并不高,而是更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巩固,需要学生准确地理解知识内容,在解题过程中迁移应用,实现创造性的解答。所以教师就应根据中考题型设计的基本方向,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在综合应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以實现有效的问题解答。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为例,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就要根据新中考考核的要求及方向,科学合理地实施课程教学。教师应明白,中考考核的内容不仅是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点,还要将其他知识与质量守恒知识结合在一起,充分彰显学生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及素养。所以在让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落实。

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入相关案例或题型,帮助学生详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易错警示点,如质量守恒定律只能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并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不参与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案例,让学生立足于自己对“质量守恒定律”这一概念的理解,概述相关的易错警示点,从而对这一概念知识进行深度探究。

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原子、分子等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这一环节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串联和迁移,让学生从原子及分子变化的过程得出化学反应的实质,而后根据自己的探究实践总结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等规律入手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此为基准点,学生便实现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全方位认知。

然后,教师强化学生的题型训练,为其设计相应的质量守恒定律应用题,如“推断某反应物、生成物的组成元素”“推断化学方程式中的未知化学式及化学式前系数”“解释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变化”“密闭容器中化学反应的相关数据问题”等,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解题过程中解析其中涉及的知识点。第一个应用涉及的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的知识;
第二个应用涉及的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数目不变的知识;
第三个应用涉及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的知识。

如上,教师立足于新中考背景,为学生设计了多元化的学习活动,整个课程学习始终紧扣高效教学的目标,综合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及素养,让整个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依托學科特点,打造学科化教学模式

在新中考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在建构高效课堂时,就应该明白落脚点在于学科化特色鲜明的高效课堂构建。换言之,整个高效课堂的构建应充分彰显学科的特点,一方面要确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模式与化学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有机融合;
另一方面,要实现高效课堂建构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之间的有机融合,这样所展开的课堂建构才更合理,更能彰显个性化的特色,驱动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化学知识学习。所以教师在建构高效课堂时一定要充分凸显化学学科探究性的特征,尝试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巧妙地突破学习重难点,以实现高质量的化学课程学习。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为例,在教学《氧气》时,教师应明确与“氧气”相关的教学目标包括氧气概念及性质的探究以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了解与化学相关的基础知识,把握核心的基础知识点;
二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从中了解氧气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加深对氧气化学性质的认知。教学方法的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了化学学科的探究性特色,能够让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发展思维以及学习能力。

随后,在学生进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指导和提示,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以深化其科学探究意识及理性思维,完成对于氧气相关知识点的有效归纳及理解。在讲解完相关知识后,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当堂训练,让学生描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整个过程及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回忆自己展开实验操作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概念性知识的掌握,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双重提升。完成本节课教学后,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推送相关微课视频,积极地延展学生的第二课堂,通过在线虚拟实验的方式,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实现新媒体技术与高效课堂的有机融合,积极打造学科化的教学模式。

(三)丰富评价模式,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性

建构高效化学课堂时,为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对知识的多元化探究,初中化学教师应丰富教学评价模式,立足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构建一个全面的评价机制,公平、公正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不能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而是要关注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变化及生成过程,以此为基准点实施的评价才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及价值,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为例,在教学《分子和原子》时,教师要立足于教材相关知识,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对学生进行评定。一方面,教师可以立足于核心素养目标设计具体的评价标准:第一,学生是否能够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是否能够用自己的话语阐述分子的基本性质;
第二,学生是否能够用分子的基本性质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三,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观察去感知微观世界中的分子和原子,是否能够立足于分子和原子发散思维,形成微观想象能力;
第四,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的方法来对实验中所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新课讲授过程综合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第一,证实猜想,建立微粒观。学生是否通过已有知识过渡到了化学新知识;
第二,设疑过渡,引导思考。学生是否得出了微粒体积很小的性质,观察扫描隧道显微镜下微粒间黑色填充物或黑色边框之后,是否得出了这些物质是什么;
第三,实验探究“分子间隔”及“分子运动现象”。学生是否通过实验直观感受到了不同物态物质间微粒间隔的大小,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是否积极主动。

如上,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了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整个课堂教学更加彰显“高效”的特色,有利于对学生起到带动作用,促进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深入探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三学年是初中学期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里,学生面临着各种压力,并且将接触一门全新的学科——化学。为了更好地平衡学生复习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教师应立足于新中考的背景,科学合理地建构高效的化学课堂,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及有效思考,突破化学学习困境。因此,教师应立足于现阶段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建构的现状,采取对应的解决对策,如加强考试研究,实现高效教学目标;
依托学科特点,打造学科化教学模式;
丰富评价模式,充分彰显学生主体性等,让学生在高效的化学课堂中汲取知识、深化感悟、加强建构,从而在后续的解题实践中迁移应用化学知识,融会贯通,更好地面对中考的挑战。

猜你喜欢中考建构化学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21年12期)2021-12-31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9期)2021-01-04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18年11期)2019-01-31建构游戏玩不够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2016年12期)2017-05-24奇妙的化学科技知识动漫(2017年5期)2017-05-11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17年10期)2017-04-23奇妙的化学科技知识动漫(2017年4期)2017-04-15奇妙的化学科技知识动漫(2017年2期)2017-02-06奇妙的化学科技知识动漫(2016年10期)2016-10-18

相关热词搜索: 高效 中考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