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与诗词音韵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融合实践探究

刘天明

摘 要:古筝和诗词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旨在探讨古筝与诗词音韵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融合实践。通过分析古诗中有关古筝和相关音韵美感的相关素材,提出实践创新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索古筝和诗词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促进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和诗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古筝;
古诗词;
音韵;
高校音乐教学

注:本文系2022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和青年扶持项目)“艺术学在多学科交叉融合下的发展探究”(2022C131)资助。

古筝与诗词音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们有着深厚底蕴,在当代高校音乐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代社会正处于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时期,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再只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使其掌握丰富的音乐知识,更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1]。

一、古筝与诗词音韵在高校音乐教学中

融合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深刻地感受诗词中的人文创作背景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应当加强古筝与诗词音韵的融合,这有助于学生深刻地感受诗词创作时的人文背景。对于学生而言,融合古筝与诗词音韵,能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在学习古筝和诗词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悟到音乐和文学之间的奇妙联系。这也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好地领悟文化精神,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因此,高校应该在音乐教学中重视古筝和诗词的融合,使得学生通过接受音乐教育,更好地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2]。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演奏能力

将古筝和诗词音韵进行融合,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在专业演奏实践中的技巧水平。首先,古筝与诗词音韵的融合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文学精髓,并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学生将更加珍视并了解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将其应用于音乐学习中。其次,中国古筝的声音被誉为“天籁之音”,彈奏古筝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3]。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将古筝与诗词音韵融合,不仅可以更加生动地呈现古筝演奏的优美,还可以让学生在演奏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古筝乐曲的背景与内涵,从而演奏出更加动人的旋律。

(三)有利于学生体会诗词音韵中的意境美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将古筝和诗词音韵进行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词中的意境美,这在教育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古筝弹奏不仅仅是一项技艺,它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

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爱好弹奏古筝,并将乐曲和诗词结合。诗词中出现古筝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唐代诗人常建所作的《高楼夜弹筝》,“高楼百余尺,直上江水平。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山高猿狖急,天静鸿雁鸣。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这首诗“音画结合”,传递出无限的清韵。其将古筝和诗词完美融合,描绘了一个充满音乐美感的空间,诉说着常建的人生追求和审美意趣。诗中描写了奏筝的场景,其在江边高楼上演奏,筝音与自然界中生灵发出的悲凄之声相呼应,让人感到余味悠长。常建将诗词音韵与音乐完美结合,通过一首诗把大家带入音乐的世界,这些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静听筝声,体会诗词中的意境。这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素养,丰富其精神世界,从而增强个人内在的自我感知。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首先,古筝与诗词音韵的融合,可以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古筝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声音蕴涵着浓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够直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内涵和精神意蕴[4]。通过古诗词音韵与古筝演奏的融合表达,学生更能领略诗词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能进一步加深对诗词音韵的理解和感受。

其次,古筝演奏与诗词朗读的融合,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在演奏古筝与诵读诗词时,需要将所学的文化知识融入其中。因此,学生需深刻理解音乐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并挖掘文化中蕴含的情感与意境,从而激发想象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欣赏,提高文化素养[5]。

最后,古筝与诗词音韵融合教学,能够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演奏古筝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音乐表现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演奏技巧,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综合提升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全面地发展成长。

二、古筝与诗词音韵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古筝是传统乐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韵味,既是音乐表演的载体,也是传承文化不可或缺的工具。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可以传递出韵律、语言技巧等内容,是学生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一)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强化古筝教学中的古诗词文化渗透

近年来,高校古筝教学摆脱了往日的陈旧和单一,逐渐开拓了更广阔的领域,尤其是在古诗词文化渗透方面。要进一步挖掘教学资源,加强古诗词文化在古筝教学中的渗透[6]。

第一,在古筝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古诗词的解读。古筝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传达着古代文化精神,而古诗词则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使二者相互交融,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并通过演奏展示其艺术内涵。这样能够更好地将古代文化与现代教学相融合。

第二,促使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在古筝教学中,要不断挖掘和引入新的教学资源,不仅要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还要尽量合理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社会学、哲学、历史学等。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够促进知识的联结,要深度挖掘各领域知识,使其互动融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第三,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教师可以适时采用数字化教学方法,將教学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制作古筝演奏视频,这样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演奏技巧和常见问题。“微课堂”“慕课”等数字化教学平台也是重要的工具,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为灵活地选择学习路径和学习时间。

(二)强化融合诗词音韵的古筝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古筝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珍品,形成了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在现代高校古筝教育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并且在教学中融合诗词音韵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7]。

在古筝教学中,科学进行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方法。古筝与其他乐器相比,演奏技巧较为丰富复杂,而其艺术价值也正源自此。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古筝音乐的魅力,理解其艺术内涵,同时提升自身技艺技能,提高创新与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法包括:首先,技法表达专项练习,使学生进行指法、音准、音色等方面的基础训练,为后续演奏打下基础;
其次,使学生进行模仿和跟奏,从而培养其复调弹奏能力;
最后,组织学生进行演奏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发挥,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例如,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中有这样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其中,“水光潋滟”形容江面泛起的微波,其可以对照微微起伏的琴音;
“山色空蒙”被用来形容山脉被云雾笼罩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塑造出了朦胧的自然美感。以其为参照进行古筝演绎,可以展现出一种静观空灵的意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提高其情感表达能力。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其为内容的朗诵在古筝伴奏下,更加能够展现出田园风光的恬静、自然和静谧,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追求自然、内心平静的理念。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古筝演奏,表达自己对这些诗词作品内涵和创作背景的理解和感悟[8]。

(三)加强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在古筝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在古筝教学中加强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能够为高校古筝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提高学生古筝演奏能力。

第一,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古筝教学资源。通过古筝演奏人工智能评分系统、虚拟练习室等工具,学生能够获得更加系统、深入的指导和训练。人工智能评分系统不仅可以给学生的演奏评分,还可以对学生表演时的指法、音准、音色等指标进行分析,并根据问题提供一系列可行的改进建议。虚拟练习室则可以模拟真实的演奏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演奏,提高技能[9]。这些技术配合专业教师指导,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科学的古筝指导,更好地提高音乐表现力。例如,学生用古筝演奏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如何表达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并应用到指法上,从而提高演奏效果。

第二,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为课堂教学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式。例如,基于现有的视频会议和网络互动技术,可以为远程课程提供实时、能够互动的教学工具,让师生可以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情况下,完成古筝专业课程。同时,这些技术还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多样化、创新化思维方式和活动的产生。将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融入古筝教学,并配合专业教师指导,不仅可以丰富古筝教育的形式,提升教育教学的普及性、可行性和效果,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古筝实践演奏能力和技巧,推动古筝音乐的发展和创新。

(四)构建多平台模式,促进古筝舞台演奏实践发展

对于当前高校古筝教学而言,应更加重视“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构建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多元化古筝舞台演奏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古筝、诗词元素相结合的演奏平台,以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增强其文化自信心,提升其综合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10]。该平台中有多种形式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古诗词朗诵、作曲选秀、演奏比赛、音乐沙龙和艺术展览等,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学习和交流互动机会[11]。

在该平台的建设中,可依托各类媒体形式(如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等)以及实体场所(如校园音乐厅、艺术展览馆等),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学习和交流互动机会。在音乐厅举办古筝乐团表演,以及古诗词朗诵等文化活动,以展示学生在音乐舞台演奏时的风采和文化素养;
在网络平台举办音乐比赛和作曲作品选秀,通过大学生自主创作和表演乐曲等方式,表现和提升其音乐和文化素养;
在艺术展览馆举办古乐器和相关文物的展览,为学生提供感性体验和更好的学习环境。

三、结语

当前,在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中,将古筝与诗词音韵融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音乐素养,还有助于促进古筝文化和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未来,要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注重实践环节的建设和与国内院校及平台的交流合作,培养更多以古筝为实践主体,能够进行传统文化融合创新的专业人才,为中国音乐事业的繁荣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白娟.OBE教育理念在高校古筝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评鉴,2023(2):110-114.

[2]刘畅.浅论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中国古典诗词[J].艺术教育,2021(7):68-71.

[3]李奕兰.高校古筝教学的新生态:技法与文化教育并重[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6):135-138.

[4]管乐,戎京晶.古诗词歌曲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价值体现[J].当代音乐,2020(9):33-35.

[5]马媛媛.高校古筝教学中古筝演奏与赏析的心理境因分析[J].北方音乐,2020(11):164-165.

[6]李亚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教学与实践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273-275.

[7]谢子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审美内涵探究[J].名作欣赏,2022(24):94-96.

[8]汪敏.“诗”与“歌”融汇:姜嘉锵古诗词歌曲演唱艺术分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21(4):167-170.

[9]杨能华.古诗词歌曲《关雎》的审美特征与演唱分析[J].今古文创,2021(24):96-97.

[10]韩学周.国乐赏析[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21:247.

[11]畅东云.中国古诗词声乐教学的艺术魅力[J].大众文艺,2019(4):201-202.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猜你喜欢高校音乐教学音韵古筝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小读者(2020年4期)2020-06-16第一次弹古筝小布老虎(2017年1期)2017-07-18古筝宝藏(2017年2期)2017-03-20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北方文学·中旬(2017年1期)2017-03-15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戏剧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研究戏剧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戏剧之家(2016年18期)2016-10-27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戏剧之家(2016年14期)2016-08-02我的古筝之旅学生天地(2016年26期)2016-06-15诵读古诗词 体验音韵美——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公民与法治(2016年11期)2016-05-17

相关热词搜索: 音韵 古筝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