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的经验启示

文成豪,黄科程

党的十九大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风文明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议题之一。随后,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并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效的先进典型示范村。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善于抓典型,让典型引路和发挥示范作用,历来是我们党重要的工作方法。实践证明,抓什么样的典型,就能体现什么样的导向,就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1]21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于2020年评选出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又于2021年和2022年分别评选出第二批、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这些优秀典型示范村探索乡风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经验对于强化乡村思想政治引领,推进乡村移风易俗,传承优秀乡土文化,倡导优良家风建设,营造文明乡风民风等具有重要启示。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的榜样示范、经验借鉴和价值引领作用,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30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3]新时代选树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宣介其先进做法,借鉴其成功经验,发挥其示范作用,对于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文明程度意义重大。

(一)办好中国乡村事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

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既要塑“形”,又要铸“魂”。乡村振兴只有守住乡风文明这个“魂”,汇聚起强大合力,才能实现乡风正、民风雅、文化盛,进而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文化动力。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在遵循乡村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乡风文明建设内在规律的基础上,有的深挖乡土文化资源,促进文旅融合,从而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业、传统手工艺业等相关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有的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家风家训、古训古约等教化资源的规劝、警示功能,润物无声地指引着农民群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举止,有效促进乡村“三治一体”格局的形成;
有的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体育娱乐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农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充实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
有的利用蕴含于我国农耕文化中“应时、取宜、守则、和谐”[4]等生态伦理认知指导农业生产生活,为生态建设夯实文化根基,大大促进乡村生态宜居。可见,新时代选树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有利于激励其他地区学习先进典型,借鉴成功经验,以乡风文明建设为突破口,带动乡村经济、政治、生态、社会等领域共同发展,激活乡村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活力,进而使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

(二)熔铸中国乡村精神:充分彰显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题中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5]231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从本质上说是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议题是充分发挥文化凝聚民心、教化民众、淳化民风的隐性育人功能,进而引领农民群众的价值取向,规劝农民群众的日常行为,提振农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村民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村民心田,强化村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高扬起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精神旗帜;
利用村规村约、古训古约、家风家教等乡土文化资源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的合理内核,整治乡村天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互相攀比、唯利是图等陋习乱象,大力推崇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公序良俗,选树“好媳妇”“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等典范人物或集体,树立新时代农民群众孝悌合家、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邻里守望、同舟共济等精神标识;
积极传承、保护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农趣十足、农味厚重的文体活动,强化农民群众农业科学技术、职业技能培训、生产管理方略等科学文化教育,提升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情趣,使其朝着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方向迈进。显然,选树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有利于彰显新时代广大农民群众才华与品德兼修、智慧与气质同在的良好精神风貌。

(三)讲好中国乡村故事:提供乡风文明实践中国方案的必然选择

新时代讲好中国乡村故事就是“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6]。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无疑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国人民精神智慧的鲜活样本和故事载体。它们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一方面,宣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并团结人民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取得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中国乡村变化日新月异,农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农民精神风貌焕然一新等奋斗故事;
另一方面,还诠释着中国乡村朝着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全面乡村振兴目标的奋进故事,向世界展现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新时代中国,获得海外其他国家的高度评价和赞誉,有效提高了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正如,尼日利亚《领导力报》网站发刊宣称,“中国农民科学素养的提高为他们的整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乡村经济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7]。再如,英国《金融时报》刊文表示,“越来越多的人会发现,中国乡村是有趣和迷人的地方”[7]。还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言,“中国乡村振兴的经验为更多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中国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也令国际社会为之振奋”[7]。诚然,新时代选树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有利于向世界讲好中国乡村发展故事,贡献乡风文明实践的中国智慧和力量。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理析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的先进事迹,可以将之分成以下类型。

(一)政治引领型:以贯注思想政治为核心,筑牢乡村意识形态根基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新时代坚守乡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的内在要求。一批村庄以党建引领为抓手,通过讲党史、讲政策、讲理论等方式,加强农民群众思想政治引领,深化乡村思想政治阵地建设。例如,吉林省水南村党支部将党报党刊翻译成朝鲜语,积极组建理论宣讲团,并利用当地“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革命历史的红色文化资源,向朝鲜族村民们讲述党的历史、阐释党的会议精神、解读党的惠农政策,着力提升村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巩固党的群众基础[8]。再如,上海市井凌桥村“两委”始终坚持把乡风文明建设与党务村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主题党日等系列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为契机,定期开展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的重要会议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宣讲活动,切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村民头脑,指导生产生活实践[9]。还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尔喀什村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讲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国旗下宣讲、村干部专题讲、“民族团结一家亲”干部入户讲、“访惠聚”工作队多样讲、身边人物鲜活讲、“大小喇叭”常态讲、文艺活动提升讲等多种形式宣讲活动,激发村民建设和谐乡村的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0]。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显然,诸如此类的村级典型以农村基层党建为引领,用优良党风带动政风、民风,凝聚党心、民心,有效地夯实了乡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根基。

(二)移风易俗型:以革除恶习陋习为靶心,促进乡村不断改俗迁风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部分乡村存在的天价彩礼、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盛行的现象,指出:“要在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之间划出一条线,告诉群众什么是提倡的,什么是反对的”[5]254。一批村庄大力摒弃恶习陋习,推崇公序良俗,促进乡村改俗迁风,既提升了乡村文明程度,又促进了乡村治理有效,成为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例如,四川省万年村创设乡风文明“道德超市”,围绕身边模范、好人好事、建言献策、志愿服务、户厕改造、垃圾分类、庭院建设等方面进行加减分,村民根据“道德积分”折算兑换超市商品,极大地调动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有效促进村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使乡村“小超市”引领乡风“大文明”[8]。再如,湖北省三海村以“人情风气”为突破口,用“新规定”树立导向,用“新思想”宣传教育,用“新风尚”促进治理,让村民认识到好面子、讲排场、比阔绰的不良影响,红白喜事事前报备,红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新风尚在村里蔚然成风,有力地刹住村里的“送礼风”,减轻村民的“人情债”[9]。还如,河北省田寨村把婚俗改革作为转变党风、改变民风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树起一面旗帜、形成一套制度、建好一支队伍、打造一个平台、评出一批典型、建设一批阵地、举行一次集体婚礼、搞好一个活动的“八个一”模式助推新时代移风易俗工作,真正让喜事新办的“零彩礼”婚姻观走向家庭、深入人心[10]。诚然,诸如此类的村级典型打造新时代推动移风易俗、加强社会治理的新样板,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生根。

(三)文化传承型:以弘扬乡土文化为中心,推动乡村文化事业发展

中华优秀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民族和地区流传至今的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勾勒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画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5]252一批村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深入挖掘村内乡土文化资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育德,彰显农耕文明、游牧文明等乡土文化的深沉魅力。例如,安徽省桃源村利用南宋词人张孝祥历史名人文化资源,革命烈士张定榆、徐树桃、杨光金以及当代抗洪英雄王能珍等红色文化资源,唤醒村民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激发村民内心的家国情怀和英雄情怀[8]。再如,陕西省冯家营村盘活安塞腰鼓、农民画、剪纸等特色文化资源,举办独具黄土风情特色的乡村春晚,不仅有效地促进乡村旅游业兴起与发展,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文化基因[8]。还如,浙江省大陈村围绕“幸福乡村·文化大陈”的目标定位,深入挖掘村内优秀的古村落、古祠堂、古城墙、村歌民歌等文化资源,组建村威风锣鼓队、女子腰鼓队、民间座唱班等民间文艺团体,还根据村传统节日十月初十“老佛节”守正创新推出“大陈麻糍文化节”,并成功举办“庆丰收·迎小康”中国村歌大赛总决赛及颁奖仪式,彰显了大陈村歌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9]。可见,诸如此类的村级典型通过有机结合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与现代流行文化元素,走出了一条文化赋能的乡村振兴道路。这不仅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在新时代大放异彩,还有效推动了乡村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四)家风建设型:以传承家规家训为重心,加强乡村优良家风建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千家万户的家风是整个社会风气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家风引领人向上向善,不良的家风却会败坏社会风气,贻害无穷。”[11]25优良家风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家族文明得以延续传承的“传家宝”。一批村庄充分发挥牌匾楹联、家规家训等文化资源的教化功能,以“优良家风建设”促“乡风文明建设”。例如,云南省淑基村深入挖掘窦氏家风的“根”与“魂”,大力弘扬“孝、悌、忠、信”等传统美德,广泛开展“道德讲堂”“我们的节日”“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窦氏优良家风的浸染作用,走出一条“师礼传家、与人为善、敬业守纪”的文明乡风新路子[9]。还如,山西省雷家坡村以“德孝文化”立村,用“德孝文化”滋养家风、改变村风,在全村范围内征集优良家风家训,举办悬挂家风家训牌匾、陪送家风家训牌匾嫁妆等系列活动,使“德为先,勤为本,善作魂,和为贵”“以德立身,用心做人”等家风家训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得到村民的认同和践行[8]。家风正则万事兴。显然,诸如此类的村级典型用优良家风、家规、家训引领村民立业、修身、治家、处世,有效彰显了优良家风滋润人心、规范行为、凝聚力量的积极作用。

总之,上述分类例举的部分示范村只是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的缩影,且有的优秀典型示范村在政治引领、移风易俗、文化传承、家风建设等方面均有着突出表现。它们探索乡风文明建设实践的先进事迹扎根于广袤无垠的中国大地,成“型”于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是激励其他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标杆和鲜活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善于学典型”[1]218,且“最关键的是要学精神、学品质、学方法”[1]218。新时代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积累了许多值得总结和借鉴的成功经验,对于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一)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5]261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的成功法宝之一在于它们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乡风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党建引领、文化加持的新路子,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因此,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应从以下方面花心思。

一要加强党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农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农村基层党组织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12],以院坝会、讲习所、评议会等为契机,组织农民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重要讲话精神,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了解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三农”政策。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农村宣讲党的重要会议精神,开展“五史”教育大讲堂,使广大农民群众强化“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明确“两个确立”,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及妇女节、劳动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农民丰收节等纪念节日,开展“我与中国梦”“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等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崇尚社会公德,严守个人私德,防止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民粹主义思潮等不良社会思潮对农民群众的思想侵袭,坚守农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

二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之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坚强后盾。一方面,强化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尽快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工作本领硬的农民群众吸纳到党组织中来,入党指标要向返乡创业新农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产业经营致富能人、农村新乡贤等倾斜,锻造一支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队伍。另一方面,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广大农村党员学习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中众多党员身先垂范参与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庭院美化、文化传承等实践活动,争做新时代移风易俗的“领头雁”,生态宜居的“排头兵”和文化传承的“领头羊”等。以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为抓手,打造一批村级党建特色品牌,号召党员深入乡村田间地头、大街小巷等地方,用“接地气”的朴素话语宣讲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把广大农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为乡风文明建设凝聚起磅礴之力。

(二)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必须彰显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的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独特精神标识,又是人民群众乡愁、乡音记忆的重要依托。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的成功秘诀之二在于它们充分挖掘本村的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并结合现代文艺元素守正创新、推陈出新,不断赋予其更为鲜活、灵动、丰富的时代内涵,展现出其经久不衰的深沉魅力和历久弥新的旺盛生命力。因而,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应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和提升产业文化价值中彰显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的魅力。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13]新时代熠熠生辉、内涵丰富、类型多样的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是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一方面,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根据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就地取材的原则,挖掘好、传承好、利用好和保护好本区域内的乡土文化资源,盘活古农事景观、古村庄村落、古建筑遗迹等文化遗产,结合现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数字技术等信息技术,融入现代优秀文创元素,打造别具一格的文创品牌、文创产品、文创旅游等,发展并壮大颇具特色和风格的文创村镇、文创产业园、文创产业群,为乡风文明建设夯实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提升乡村产业文化价值。遵循乡村自身发展的自然和社会规律,避免乡村产业机械照搬、千篇一律式发展,充分体现不同乡村的农事文化、节庆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婚嫁文化、丧葬文化等村民生活样态,注重保留烟火气息、乡土味道和乡村风貌,重现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诗意田园风光,留住农民群众记忆中的乡情、乡愁和乡音,进而不断为乡村产业充实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

二要在强化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人居文化涵养中彰显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的魅力。乡土文化孕育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天人合一”生态思想植根于乡土农耕文化,是古代先民对“究天人之际”哲学命题的积极回应,其倡导的与自然和谐共处、与万物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可为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文化涵养的涓涓细流。据此,应引导农民群众领悟儒家“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14],道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15]等生态思想精华,强化村民生态文明教育,增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引导农民群众在农耕劳作中,不过度开垦,不滥伐森林,不焚烧秸秆,少使用化肥,不捕食野味等,切实保护好乡村的良田、绿水、青山、蓝天。引导农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环境保护行动,多使用太阳能、沼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改善乡村异味刺鼻、粪迹斑驳、尘土飞扬等恶劣生活环境;
切实加强庭院建设,门前屋后栽花种草,整齐有序摆放农具,主动拆除私搭乱建,合理点缀装饰房屋,凸显不同庭院的建筑技巧、艺术风格和文化品位,用“庭院美化”带动“乡村美化”,提升人居环境的文化内涵。

三要在搭建乡村文化实践平台和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中彰显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的魅力。乡风文明建设是为广大农民群众建设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社会风气良好的美好生活家园。因此,要为农民群众搭好乡村文化实践平台,使其能够在业余文化生活中“登台唱戏”。首先,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乡村民风民俗、村史陈列展览馆以及村民文体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并支持乡村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携手联合开展村史志修编工作以及村文物保护研究工作等。加快“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2]44,畅通城乡文化资源流动渠道,大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为广大农民群众吸纳乡土文化养分,滋养精神世界搭建平台。其次,组织农民群众广泛开展文体活动。深入开展全民科普、全民阅读进乡村活动,提升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大力开展乐器演奏、书画展览、武术瑜伽、乡村春晚、广场舞等体现农耕文化、富含农事趣味的文体活动,举办以茶艺展示、厨艺比拼、手工编织、插秧比赛等为主题的趣味运动会,开展舞龙舞狮、杂耍竞技、逛庙会、猜灯谜等形式多样的乡村民风民俗艺术节,培育其艺术鉴赏、音乐鉴赏等高雅情趣,切实回应亿万农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期盼。最后,大力发掘培育乡土文化本土人才。组建乡村腰鼓队、绣娘队、舞蹈队、歌唱队、绘画班等文艺分队,引导农民群众增强乡土文化认同、强化乡土文化自信,热爱乡土文化事业,积极传承民歌民谣、剪纸年画、腰鼓戏曲、竹帘竹编、民族体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推动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进城市、出国门,在“乡村振兴国际交流合作”[16]中彰显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必须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能为乡村社会治理注入强大的文化基因,而乡村治理有效又是衡量乡村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的成功法宝之三在于他们通过不断深化乡村自治、法治和德治实践,进而将乡风文明建设与乡村社会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极大地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因此,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应从以下方面做文章。

一要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全面加强广大农民群众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中心的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理事会、村民议事会、老年人协会等乡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强化村民民主权利和政治参与意识,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规范村级选举流程,引导村民主动、合理、有序地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依法打击村级选举中存在的行贿拉票、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等失范行为。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集体经济收入分配、村办学校、村建道路、宅基地征收方案等重大村务的讨论与决策,集中村民民意,反映村民民智,维护好村民的合法权益。引导村民依据国家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结合本村实际参与治安整治、护林防火、人居环境、垃圾分类等村民自治章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引导村民通过村务公开栏、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加强对村财务收支、宅基地审批、强农惠农资金、养老保险等重大事项和村委会及村干部行为的监督,使村委会和村干部真正成为全心全意为村民着想、为村民办事的“贴心人”,进而激发村民参与自治实践的内在活力。

二要强化乡村法治建设。基于互联网覆盖乡村的现实,依托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通过直播、录播等形式,结合具体案例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先行”“宪法进农村”等系列普法活动,加大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普法教育力度,强化其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并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普惠性服务。大力开展平安家庭、平安乡村、平安街道等创建活动,强化“一村一辅警”“一村一消防”等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持续开展乡村农场牧场鱼塘、果蔬花卉基地等防盗隐患治理,打通乡村治安的“最后一公里”。深入开展乡村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依法打击乡村宗族、宗派、恶霸、村霸等黑恶势力,依法制裁乡村贩卖毒品、卖淫赌博、虐待老人、欺辱妇女、拐卖儿童、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三要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深入挖掘村规民约、牌匾楹联、家风家训、祠堂牌坊、民风民俗等乡风教化资源中凝聚的道德共识和行为规范,建立健全村民道德感悟、道德示范、道德实践的德治激励约束机制,依托道德评议会、道德理事会等组织,大力开展群众说事、乡贤论理、榜上亮德等活动,充实乡村文明新风的内涵。大力开展农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自荐、评选和表彰“最美家庭”“文明家庭”“书香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典范家庭,“好儿女”“好公婆”“好儿媳”“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最美乡村警察”等典范人物,充分发挥致富能人、社会达人、文化名人等新乡贤的榜样示范和价值引领作用,广泛宣传其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其崇高精神,用身边人的嘉言懿行带动群众,垂范乡里。

(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优良家风的重要作用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千万家庭构成社会文明和谐、民族发展进步、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支点,千万家庭的良好家风支撑起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良好风气。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的制胜法宝之四在于它们充分发挥优良家风的价值引领作用,以家风带民风,用家风促乡风。因此,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应从以下方面动脑筋。

一要以“尊老爱幼、爱老慈幼”的优良家风强化“长幼亲情”。充分运用“哀哀父母,生我劬劳”[1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8]等家庭伦理智慧强化家庭建设,使长辈疼爱晚辈,晚辈敬重长辈的家庭风尚交相辉映。一方面,要让老人老有所依。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传承尊老、敬老、爱老等优良传统,广泛开展“九九重阳、关爱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探索乡村互助式养老模式,不仅给予老人吃穿用度、求医问药等物质照料,更要予以老人嘘寒问暖、关心关爱等精神陪伴和人文关怀,使老人特别是乡村留守、失能、孤寡老人能够颐养天年、安度晚年,共享天伦之乐。另一方面,要让子女幼有所养。利用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等历史典故,促进农民群众领悟并践行“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的深刻意蕴。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子女沟通技巧、智慧父母课堂等家庭教育培训活动,根据子女生理、心理成长规律,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争做表率,帮助子女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促使子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导子女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会子女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促进子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要以“男女平等、鸾凤和鸣”的优良家风深化“夫妻爱情”。大力开展社会性别教育、婚恋讲堂、婚育指导讲座等贴近农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系列主题活动,促使农民群众领悟“夫妻本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家庭伦理意蕴,强化夫妻之间的责任与担当精神、权利与义务意识,发展“夫妻合作型家务劳动模式”[19],消除“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男主外,女主内”“大男子主义”“女人头发长,见识短”等传统性别规制,营造促进男女平等、关爱农村妇女、反对性别歧视、打击家庭暴力等良好风尚。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吸纳耕读传家、孝悌和家、勤俭持家、不攀不比、克勤克俭等“治家”伦理智慧,并发挥广大农村妇女耐心细致、吃苦耐劳、贤良淑德、蕙质兰心等独特性别优势,发挥农村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11]5,教导她们为丈夫吹好艰苦奋斗“耳边风”,说好勤劳俭朴“枕畔语”,引导丈夫远离吃喝嫖赌、游手好闲、歪门邪道等恶习陋习,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携手共创家庭美好未来,进而使家庭文明的小和谐带动乡风文明大和谐。

三要以“邻里团结、亲族友邻”的优良家风强化“兄妹友情”。中国基层乡土社会是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熟人”社会,街坊邻里、家族同住、世代同堂等现象习以为常,由此而积淀形成的家族传统、家规家训、家风家教不仅对后世具有规范、教化、警示功能,也会对当地乡风民风的形成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新时代应充分挖掘本区域内独有的家训、家规、家法等家风文化资源,建设家风家训文化长廊、文化墙、文化馆等,开展“家风家训文化艺术节”,同时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学习孔子家训、朱子家训、严氏家训等著名家风历史文化资源,深刻领悟兄友弟恭、同盘而食、邻里守望、同舟共济、出入相友等伦理精神,消解族人邻里因公用耕地、公共设施、蝇头之利等鸡毛蒜皮之事而斤斤计较、攻击谩骂、大打出手的不良现象,构建起和谐包容、互相谦让、互帮互助、互惠互利、共建共享的友爱关系。

总之,新时代大力宣传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经验的交流互鉴、融会贯通和推广应用,激励各地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久久为功的科学态度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进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基固本、凝心铸魂。

猜你喜欢乡风家风村级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公民与法治(2023年1期)2023-03-31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乡风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0年8期)2020-12-06勤劳节俭传家风公民与法治(2020年15期)2020-09-25谁为村级产业“接生”?当代陕西(2019年17期)2019-10-08厚植勤劳脱贫的乡风家风红土地(2018年11期)2018-12-19家风伴我成长创新作文(小学版)(2018年16期)2018-11-30文明乡风聚人心人大建设(2018年4期)2018-06-26村级审计亟待加强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幽默好家风(二)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16年9期)2016-11-09

相关热词搜索: 新时代 村级 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