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创新

【摘要】本文按照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教、学、做、用一体化”的原则,结合笔者企业调研和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如何进行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成本会计 》课程教学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着力点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整合运用等方面的创新上做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创新

《成本会计》课程是企业会计岗位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本核算与分析、成本预测及控制、降低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成本会计岗位的支撑课程,本课程在会计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成本会计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涉及复杂的核算程序、诸多方法和大量的计算,特别是同一事项往往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如果教学方式运用不当,学生很容易误入各种方法的机械学习中,顾此失彼,不能把握事项的业务本质,学习不得要领。

最终,他们即便花费很大力气掌握了某种方法,也仅局限于完成作业层面,而不能融会贯通,更不要说实际应用。因此,就本课程而言,以就业为目标,以提高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

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安排是教学活动的得以有效开展,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必要前提。为摸索教学活动如何能真正从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出发,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途径,笔者曾深入企业一线进行了广泛调研,实地了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制造企业)对成本会计岗位工作的需求。按照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着“教、学、做、用”一体化的原则,打破原有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重新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新的课程体系以中、小型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典型工作流程和主要工作任务为依据,按照从单项工作任务到成本核算全过程,从成本信息加工、整理再到信息提供与利用的顺序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尤其是在课程中特别增加了“实战模拟”的教学内容,该部分内容的教学资料由企业的专业人士以真实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内容及相关资料为依据整理提供。

二、根据课情、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选取教学着力点

首先,成本会计工作具有很强的实务操作性,具体的工作内容、方法要受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制约。因此作为岗位的支撑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既要让学生掌握成本核算与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即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工作方法,更要让学生养成职业意识、形成职业的价值观和判断力,能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及方法,具备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以适应未来岗位工作的需求和发展变化。

其次,从学生情况来说,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大专统招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且之前已学过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等课程,对与本课程相关的会计处理知识并不陌生,只不过需要更加细化而已。但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实践经验,对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生产经营特点等知之甚少。因而要学好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确实有很大的难度。除此之外,学生们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基于上述情况,本课程首先应利用多种渠道、资源让学生了解企业,增加他们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感性认识,以便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其次应将教学的着力点从传授知识转移到能力提高上,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整合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发挥教学引领作用

(一)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处理问题的思路。

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问题的思路而不是机械地学习某些方法。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千差万别,如果只是生搬硬套而不会变通就不可能解决实际问题。此时最有效的方式是借助建构主义教学观,利用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日常处理类似事务的办法,让学生自己得出费用分配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受益原则:谁受益谁承担、何时受益何时负担,负担费用的多少应与受益程度成正比。总之,只要解决了共性问题,弄清了事物本身的规律所在,个性问题很容易借助数学运算由学生自己去解决。

(二)实施项目教学法,在“做”中提升实践能力。

基于会计处理方法在其他课程中已学,且成本计算所涉及方法虽然实践性强但理论并不复杂,本课程很适宜采用项目教学法。但要用好此方法,教学中必须注意:第一,要积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融入“工作情境”,以“岗位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其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究,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掌握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及技能,摸索乃至形成工作方法,最终通过“做”来提升实践能力。第二,“工作情景”的设置必须合理,既要有一定的仿真性,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能力的逐步提高。各“工作情景”要精心设计,相互联系、层层深入,其所针对的问题应由浅入深,涉及的任务应由单一到综合。第三,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教师扮演引导者,示范者和合作伙伴的角色。当遇到难题时,教师不是直接告知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必要时以生活中人们处理问题的常识加以提示,让学生理清思路,自己解决问题。并且当问题得以解决,任务完成以后,教师还应不失时机提醒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模式化形成工作方法。

(三)以典型工作方法为平台,拓展实战能力。

鉴于课程所涉及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大多是基于典型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工作方法,与之相比,在实际工作中,制造业的成本核算工作通常更为复杂、灵活。因此,当学生学会了典型工作状态下如何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生产特点、组织形式、管理要求,进行综合的成本核算并编制成本报表进行相关分析后,为了适应未来的岗位工作环境,还应在课程中增加“实战模拟”教学环节。实施上述教学活动后,一方面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在实际工作中,典型工作方法必须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加以变通,进行成本核算时,应分清主次区别对待:主要从细,次要从简;简而有理,细而有用。另一方面,强调无论何种方法都是为完成具体工作所借助的手段,手段必须为目的服务,必须服从企业具体的成本计算与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赵冰枫,《会计师》2011年第02期

相关热词搜索: 成本会计 浅析 课程 创新 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