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重点和对策研究

摘 要:在实习、就业、升学的重要时期,高校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对高校毕业生党建提出了诸多挑战。以组织观念教育、党风廉洁教育、创先争优实践、基层组织建设、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关系转接为重点,剖析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的方向。探索以实时动态管理、搭建服务载体、创新教育方式等举措,实现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党员的科学管理。

关键词: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6--02

一、引言

历经三年锤炼和发展,高校毕业生党员在高校学生党员的比例达到顶峰。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党员个体而言,持续的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品质是党员的基本义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学生干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服务毕业生,也在校学习生涯赋予毕业生党员的神圣使命。对于学校基层党建而言,高校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水平直接体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水平和质量,开展好高校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可为稳定有序的开展全校的毕业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对于国家社会公众而言,高校毕业生党员是高校毕业生的佼佼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直接体现了执政党党员的质量和高等教育的水平,其理想信念、服务能力、党性修养更是衡量高校毕业生德才兼备的重要标志。

面临着实习、就业、升学的多种人生抉择,高校毕业生党员的群体流动性增强、个体发展特征鲜明,这对毕业生学生党员的常态化学习、持续性组织教育、创先争优服务、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毕业生党员存在组织观念差、作风意识弱、模范意识淡等问题,这都极大影响了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以及高校基层党建水平。因此,有必要以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问题科学分析教育管理的重点,以不断加强高校毕业生党建工作,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党员永葆党员的先进性,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栋梁之才。

二、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重点

1. 组织观念教育

毕业生党员在最后一年的学习任务和人生规划包括:修完规定学分、参加毕业实习、撰写毕业论文、准备升学就业。一方面,事务性的工作耗费了毕业生的很多精力,造成在参加组织学习、定期参加党员奉献活动、参加创先争优实践、定期向党组织回报思想状况等方面的工作或多或少会出现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等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完成学习任务和人生规划可能会长时间的远离党组织所在地,毕业生党员与所在党组织空间分离的现实,也造成毕业生党员无法按时全勤参加组织生活。这就需要加强毕业生党员的纪律观念教育,保证毕业生党员切实参与到常态化的学习教育活动和创先争优实践,确保其有组织有纪律。

2. 党风廉洁教育

在全球化市场经济背景下,许多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扭曲了许多即将走上工岗位毕业生党员的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可能影响毕业生党员的人生信条。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大学最后学习阶段,正是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高校党委和党务工作者必须重视高校毕业生党员的作风建设,使其坚持正确的思想方向,逐渐养成廉洁奉公、为国为民的价值信念。更重要的是,高校毕业生党员即将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其行为作风和廉洁姿态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在高校毕业生党员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常态持续强化廉洁教育,使之形成廉洁自律的秉性不可忽视。

3. 创先争优实践

在毕业生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旨在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新近的氛围,加强毕业生党员对创先争优精神的认同,带动广大毕业生在实习、就业、升学中追求卓越,不断进步。高校有必要科学设计毕业生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其在毕业阶段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成长为充满活力、团结奋进、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时代青年。同时,为解决毕业生党员在毕业阶段出现的理想信念模糊、廉洁奉公精神淡化、集体组织观念薄弱等问题,需要毕业生党员以学生党支部为战斗堡垒,在创先争优实践活动中强化毕业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将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毕业之际面临的实际问题。

4. 基层组织建设

针对毕业生党员的流动性问题,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适时探索在毕业生党员集中实习单位成立流动党支部,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力争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是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吸引力、号召力重要举措。同时,为保证在校期间的毕业生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科学适当的开展。高校有必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调研毕业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切实为提升毕业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提供制度保证,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开创和谐的毕业生基层党建工作局面保驾护航。

5. 理想信念教育

临近毕业之际,毕业生党员在理想信念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功利主义思潮、享乐主义、甚至出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淡薄。所以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党员的朝气、热情和创新精神,发自内心的投入到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之中,并通过科学理论入耳、入脑、入心、入行的反复学习,保持思想的纯洁性和信仰的坚定。高校也需要引导毕业生党员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把握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转变,将科学文化知识和共产主义信念,从心中带到工作中。同时,培养一批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青年马克思想主义者,带领更多青年学生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也是毕业生党员创先争优实践重要使命。

6. 组织关系转接

由于种种原因,个别毕业生党员毕业后的组织关系接转中出现组织管理乏力、主观随意性大的可能,造成开出介绍信后的“口袋党员”教育管理缺失。在毕业生预备党员档案转到人才交流中心或所在单位,需要如期转正时,培养人考察、转正申请材料准备等成为一个症结。同时,毕业生党员由于组织意识淡漠,开出的介绍信因超期而无法被用人单位党组织接收也是常见的问题。而粗心大意将介绍信丢失,返回学校补办等手续也存在极大的不便。毕业生党员的组织意识淡薄、基层党务工作管理之间联系不对称、毕业生党员教育不足都是造成组织关系转接出现问题的原因,对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

1. 以人为本,创新教育方式,开展毕业生党员灵活性教育实践

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可在坚持组织原则的前提下,将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现场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提前做好毕业生党员年度专题教育规划,利用在校学习、集中实习、按时论文答辩等时间节点要求毕业生党员全员按时、准时参加党支部大会、民主生活会、创先争优活动等组织生活。同时,构建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平台,及时发布教育学习内容,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动态监督、检查、指导流动毕业生党员的学习情况,实现点到面的毕业生党员教育,力争做到全员、全勤、全域的常态化开展毕业生党员教育。

2. 务实创新,搭建服务载体,丰富毕业生党员开放式服务平台

做好毕业生党员的服务工作,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应主动做好沟通联系,坚持群众路线,根据毕业生党员的需要,为毕业生党员提供开放式服务。一方面,利用毕业生党员在校时间,主动开展前瞻性服务,指定专人负责将毕业生党员参加面试、实习等需要的证明材料提前准备好,方便毕业生党员的学习工作。另一方面,建立一对一的学生党员互助服务平台。按照组织原则,将在校生党员与毕业生党员结对帮扶,突破时空限制建立实时跟踪服务,便于流动毕业生党员的及时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实现基层党组织服务人性化。

3. 科学规划,实时动态管理,完善毕业生党员系统化管理体系

根据时间节点将毕业生党员的管理工作分为在校学习、校外实习、离校之前、离校之后四个管理模块,根据组织原则和时政要点科学规划不同节点的毕业生党员管理工作重点。常态化持续性的做好毕业生党员在校学习时的教育管理,教育毕业生党员增强党性观念,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动态做好毕业生党员实习中的教育管理,探索建立学校党组织和用人单位党组织双向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离校之前的时间,按时集中为毕业生党员办理转正、组织关系转接等工作,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就离校之后的党员教育管理做好部署,保持党员教育学习的延续性和持续性,实现毕业生党员的系统化科学

管理。

参考文献:

[1]蔡亮,周明,何敏.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31-33.

[2]邵文均,李峤.加强和改进高校毕业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1):65-67.

[3]邱素琴. 建立毕业生党员培养链的实践探索——基于提高党员初始质量的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3(6):30-33.

相关热词搜索: 新时期 高校毕业生 教育管理 党员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