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共(马)执政策略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探析

【摘 要】印共(马)是印度比较有实力的政党之一,其领导的左翼阵线曾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等地长期执政。他们具有较强的开拓性,许多政策受到了人民的接受和认可,受到了世界各地的关注和好评。但是在2009年的选战失败后,人们开始认识到那些政策也有很多局限性。对他们的政策进行这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并吸取教训。

【关键词】印共(马);执政策略;进步性;局限性

谈到印共(马)就不能不提到印度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印度国内的印度共产党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也参加了世界范围内反对资本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1962年,印共总书记高士去世,加上当时激烈的的共产党国际大论战,以及当时发生的中印边境冲突,使得印共内部已有的两派路线之争激烈化,1964年4月,印度共产党在全国会议上出现意见分裂。当年10月31日至11月7日,以党的总书记南布迪里巴德等为首的一派单独在加尔各答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选举孙达拉雅为总书记,更改党的名称为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即印共(马)。

一、印共(马)执政策略的进步性

印度共产党分裂时,印共的力量要超过印共(马),但是随后印共的威信不断地降低,而印共(马)则成为印度最大的左翼力量。分裂前,印共也有过执政的经历,但是由于其他党派的不满,迫使其丧失了一次宝贵的机会。不过,在1977年这一历史又一次改变,胜利的天平倒向了印共(马)的一方,他们领导的左翼阵线在喀拉拉邦、西孟加拉邦和特里普拉邦的选战中获胜,从此他们有了比较长久的执政地域,开辟了体制内参与政府治理的新篇章,而且在当地长达三十年的选举中立于不败之地。之所以有这些成绩,主要是他们坚持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其策略的进步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1.恢复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展社会福利增强了印共(马)执政的合法性和连续性,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团结。毛泽东认为:“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作为上层建筑,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为提高人民生活服务的。”1977年印共(马)领导的左翼联盟执掌西孟加拉的政权后,第一次邦内阁会议就决定采取释放政治犯、撤销不实指控等措施缓解恐怖气氛,争取营造民主的社会氛围。印共(马)十大指出党的当前和长远目标是扩大民主,并在宪法中增加新的条款,以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任何执政党或政府的侵犯。经过努力,人民合法权利得以恢复和保障,社会秩序日益稳定。印共(马)转变了对群众运动的态度,与以往执政者不同,左翼阵线竭力维护工人群众的利益。再者就是对潘查雅特制度的改进和保持。印共(马)在执政过程中比较关注民生问题,积极的改善社会福利,兴办学校等公共事业,促进社会平等与和谐。在西孟加拉,“政府还为接受初等和中等教育的学生建造了240个简易旅馆,目前7200名学生生活在这些旅馆中,并且有11万贱民学生和8万民土著民学生得到政府的奖学金”。

2.积极推进工业化,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转型。在印度共产党(马)取得部分地区的政权后,他们意识到社会的发展需要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因此,他们为了促进工业化,加强并改进了公有经济,鼓励并扶持小型企业的发展,利用国内外资本进行投资。在生产领域解决后,便努力解决劳资纠纷。特别是在解决这一方面时,印共(马)努力与工会进行合作,改善工人待遇,加强疏导,抑制工人的激进行为。他们努力通过采取协商和解政策处理劳资纠纷。特别是在90年代末,印共(马)深刻的体会到了印度本地工业的落后,开始不断的引进外资推动了当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通过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印共(马)不断的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和认可,在当地打下了很不错的执政根基。然而,政策必须紧跟时代变化的步伐,设计初期就要给后续政策的连续提供可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变革比较快而且剧烈,如果处理不当,其政策就会出现局限性。

二、印共(马)执政策略的局限性

2009年12月,印度全国进行了第十五届的人民院大选。但是这一次,共产党阵营却遭到了很大的失败。共产党突然间失色,国会议席大幅萎缩。这说明,印共(马)在执政策略上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印共(马)过分依靠农民,其推动土改和农村的民主化过多的照顾了贫下阶层的利益,没有考虑到后续政策转型的需要——从农业社会转移到工业社会。印度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庞大的国家,农业必成为一个共产党关注的重点。而且是否满足农民的利益关系到一个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牢固。因此,印共(马)予以其高度的重视,但却做的太多无法自拔。

2.印共(马)保障人民社会权利和福利方面也走的太远。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本来就有限,而政府为了推行潘查雅特制度和社会福利,其财政的支出大幅度的提升,以致他在发展经济方面就会显得软弱无力。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政府的福利不能轻易地释放,否则覆水难收,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导致政府的执行力下降。因此,印共(马)应该考虑在一些暂时不能够做到完备的事情上少花费财力。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凡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展开才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长久之道,当然社会民主和社会福利也要推进,不过要量力而行。

3.印共(马)的工业政策不符合当地的社会形势。印共(马)对经济的全球化持否定态度,对世界经济的参与不够投入。再加上印度整个国家的工业严重依赖进口,印度自己的民族企业起步和发展的空间很小,且相对落后。所以,印度工业的发展必须要适应当地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以公有制来推动。印共(马)需要转变态度,依靠政府的有力领导,积极参与世界竞争,将一些事关国家命脉的生产部门纳入到国有化的体系当中,通过财政支持,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这样就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以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否则就会引起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而且还可能导致农业被过分剥削,引起社会的不满,降低执政党的合法性。

三、启示

印共(马)从分裂至今走过了一段轰轰烈烈的路程。由于他们同样是“摸着石头过河”,而且政策具有极强的探索性,因此他们的兴衰经历和是非功过对我们有着很大借鉴意义。

1.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巩固工农联盟。一方面,中国与印度一样,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民所占的比例也很大。农民问题的解决对于中国巩固执政之基和社会的稳定关系重大。印共(马)对农业和农民问题的重视,使得他们拥有了最广泛的人民支持。另一方面,对农业的重视不能超过国力所能。在推动城市化的过程中,三农问题的突出是必然的现象。因此,处理时不能过于追求完美。要承认这一问题的曲折性。给予的太多容易形成管制困境,增加政府的负担,从而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谐。

2.推动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是中国民主化的最重要的两个课题。党内民主有助于防止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使党保持优良的作风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社会民主是中国民主化的重要内容。整个社会的民主化,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平等和谐,特别是有助于巩固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印共(马)在推动社会的民主化方面有着不错的成绩,但是由于印度本身应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其自治制度的优越性难以体现出来。而中国在民主化方面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3.走群众路线,建设服务性政府,重视民生。共产党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取得执政的合法性。印共(马)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比较好的联系,在其执政的区域内,当地群众已经形成了有事情就找党员的习惯,这对于建立和维持共产党的威信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经济,不少的地方集权过度,许多政策严重的脱离群众,不利于建立党和政府与群众的优良关系。当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以后,就需要实现共产党与其领导下的政府的转型,建设一个服务性的党和政府,走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这样才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更坚定稳健的走下去。

参考文献:

[1]李明斌,张淑兰译,李绍明校.印度共产党(马)纲领[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4):65-85.

[2]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653.

[3]官进胜.印度共产党(马)在西孟加拉的执政经验[J].党建,2007(6).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194.

[5]陈云.陈云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279.

相关热词搜索: 探析 局限性 执政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