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博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目前,我“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初具规模,发展余地十分广阔,除现有陈列需进一步扩充外,还可以增设水产养殖、资源保护、水产加工、渔业后勤、渔民文体……等等专题陈列,关键是要做好本领域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征集、保护、研究、宣传工作,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征集、研究和利用。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称无形的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与上述传统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较,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无型性,原态性和活态性的特征,把它融入到陈列中展示出来,能达到深入到观众的内心深处,满足观众的精神生活的需要,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有的价值。

关键词:渔博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Fishing abundant hall and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Zhao Xingfa

Abstract: At present,I “China Sea fishery Museum” begins to take shape,the development leeway is extremely broad,must further expand besides the existing exhibition,but also may additionally build the aquaculture,the resources conservation,the aquatic product processing,the fishery rear service,the fisherman literary style.The special exhibitions,the key is must complete this domain the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collection,the protection,the research,the propaganda work,especially right and wrong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collection,research and use.Socalled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also called the invisible cultural heritage,is refers to each kind to live the close correlation by the nonmaterial shape existence with the populace,the traditional culture manifestation which the generation succeeds one another.Including oral fable;Tradition performing arts;The folk custom activity and the ritual ceremony celebrate,related nature and universe folk 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practice;Traditional handicraft skill and so on and above tradition manifestation correlation cultural space.Compares with the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th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has does not have the nature,the original state property and the live state property characteristic,integrate it to the exhibition in demonstrated,can achieve penetrates to audience’s heart of hearts,meets audience’s spiritual life needs,achieves th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unique value.

Keywords:The fishing abundant hall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2-0130-03

我是一位普通的渔民,酷爱海洋渔业文化,喜欢收藏已有30来年历史,收藏的渔业文化实物有近现代的船具、船模、网具、助渔导航仪器设备、渔民生活用具、服饰以及各个时期渔业生产票证……等5000余件(套)。1997年在上海文史馆朱龙湛先生的启发帮助下,在家中开辟了一个陈列室,将藏品陈列出来,供大家参观、欣赏,得到社会各界称赞和关注,同时引起政府及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在此基础上,自筹资金筹建“海曙楼”,申报建立私人博物馆,经浙江省文物局批准,于1998年7月18日,舟山市首家私人博物馆“岱山海曙综艺珍藏馆”终于诞生了,并正式对外开放展出,陈列的有舟山海洋渔业文化史展和名人题词,颇受欢迎。这时起我开始步入博物馆行业,对博物馆理念有一定理解:博物馆是社会科学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对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收藏、保护、研究、传播和展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伟大复兴的重大使命。博物馆的“唯我性”是其它机构无法替代的,深感博物馆职责重大和光荣。

我知道博物馆是以收藏为基础。以往我较重视藏品收集,但只视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的征集,而疏忽对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保护和研究。2004年,我服从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配合政府,将自己收藏的舟山海洋渔业文化的史料、实物全部搬迁到昔日大黄鱼故乡——东沙古镇,和东沙镇政府合作建立了全国首家“海洋渔业专题博物馆”——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第一期陈列了我收藏的舟山渔文化实物史料1000余件,其中有清道光年间至当代各个时期的船具、渔具、助渔导航仪器、配件、渔民服饰、生活用具及鱼类、贝类、藻类标本、船模等等。展示了近现代渔业生产的演变和发展史,虽较受观众欢迎,但总觉得还缺少一些什么“东西”,较为枯燥,感染力不强。

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通知》,并在全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时“热门话”。这时我认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新概念,也开阔了自己收藏的视野。这时我渔博馆已自筹资金200万元,新增扩建展厅1000余平方米,对原来陈列进行充实、调整,重新设计布展。内容有海洋资源、渔业捕捞、贝类博览、旧的生产关系、渔民生活习俗、渔业绳结等六部分。在这次布展中,我们比较重视渔业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研究,并努力把它融入到陈列中,如海洋资源陈列,我们研究了海洋环境变化和渔业资源衰退原因,提出了海洋是人类生命的摇篮,它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食品和工业原料,但海洋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历史告诉我们,由于无限止的捕捞和污染,已经致使许多海生物惨遭厄运。这是近年渔业资源衰退主要原因之一,呼吁人们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平衡,已成为我们当今的历史使命;在富饶的舟山渔场的陈列中,我们不单展出了舟山渔场捕获的各种鱼类标本,更重要的是通过展示舟山渔场区域图,标出了舟山渔场主要经济鱼类洄游路线。使观众一目了然获悉舟山渔场的地理位置,它位于北纬29°31′~31°00′,东径121°27′~123°05′,面积5.3万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气候区,受江浙沿岸水流影响,水质肥沃,饵料丰富,为全国近海最大渔场。历史上曾形成春捕小黄鱼、夏捕大黄鱼、秋捕墨鱼、冬捕带鱼四大传统渔汛。渔汛季节,沿海六省一市万余艘渔船,十三万渔民云集于此生产。同时,我们还将舟山渔场各种鱼类按其习性分成四大类,制成图表,如洄游性群体鱼类,是群众主要捕捞对象,生长在沿岸的鱼类是小型渔船捕捞对象,生活在低盐水域的鱼类是个体作业的捕捞对象,栖息在礁石边的鱼类是钓作业主要捕捞对象。使观众对舟山渔场发生兴趣;舟山的水产品质优味美,中外闻名,传统的加工方法,有盐腌、糟醉或晒制。东沙盛产大黄鱼,加工大黄鱼是舟山主要基地。在这里我们不仅采用历史照片,再现昔日加工大黄鱼鲞的大场面,还运用人物木雕形象地展现传统加工大黄鱼鲞的流程:进货、搬运、开膛、取脏、抄盐、落桶、清洗、翻晒、打包、外运等过程。展示了昔日东沙角传统的加工大黄鱼鲞的盛况,反映了东沙角渔业经济之兴盛;在渔业捕捞陈列中,除陈列捕捞工具:船具、网具、助渔导航仪器及各种作业渔船模型外,还采用船、网模型组合成的捕捞场景,展示了钓作业、流网作业、定置网作业(涨网、大捕)作业,对网作业、拖网作业、灯围作业的捕捞方法,使观众如亲临其镜地感受茫茫大海,鱼是怎样被捕获的;在旧的生产关系陈列中,抓住了渔行栈放行头,和冰鲜船借牌收鲜的典型事例,采用场景展现渔行栈与渔民之间的关系:渔民们辛辛苦苦捕获的渔货是大部分落入了渔行栈主的腰包;在渔民风情习俗中,我们仅抓住渔民婚、育、寿、丧、造新船等特殊习俗侧面,采用浮雕加以实物陈列,展示婚俗中“阿姑代拜堂、公鸡伴洞房”;寿庆中婿家挑寿担,家境差的挑四样,高(糕)堂(糖)祝(烛)寿(寿面),家境好的挑八样,除高堂祝寿外,另加玉(肉)堂(寿桃)富(麸)贵(桂圆);婴儿满月,由长者抱着婴儿去海边,放在木盆中,在海水上浮一浮,意祈长大不怕风浪,海损事故,落水丧亡找不到死尸,需请道士招魂,以草人代尸,招魂在晚间潮涨时进行,潮平时结束,第二天出殡安葬,称为潮魂葬;造新船是渔家大事,需择黄道吉日,给大木师傅双倍工资加红包,梁头合拢,需用银元或铜板,放在一块挖洞小木块内,钉在梁头合拢处的水舱内,称为“水魂灵”,新船下海,称木龙赴水(谐音富庶),需二、三十个体强力壮,父母双全的轻壮年徐徐推下海,主人站在船头,向大木师傅和围观分抛馒头,称“木龙赴水抛馒头”。这些风情习俗都与海密切相关,饶有情趣,反映渔民的祈求和希望。

此外,根据陈列的内容要求,还插入一些渔谚、歌谣,使陈列内涵更丰富,如船模陈列,反映舟山渔场渔船来自全国沿海各种船型,便插入民谣《东海渔场满是船》:

东海渔场满是船,灵活如鼠带角船;

船头红红红头船,船头尖尖白底船;

漂漂亮亮打洋船,小钓流网独只船;

闲话难懂福建船,温州还有八桨船;

无桨无橹机帆船,捕捞公司渔轮船;

红旗飘飘高产船,找寻鱼群带头船;

海军开出护洋船,港港管理港监船;

方便往来交通船,马力充足拖驳船;

大船小船都是船,千船万船是一船;

新世纪里第一船。

在渔行放行头中,配上《渔民兄弟犯七煞》:

小门子秤打重八,七扣八折九五园帐另头挖;

帐房先生薄子划,帮凶伙计算盘拨;

长元老板中间刮,渔民兄弟犯七煞。

在反映渔行与渔民的关系中,配上《渔行多得我得少》的渔谚:

抲鱼抲得好,

渔行多得我得少,

一家老少半饥饱;

抲鱼抲得少,

渔行上门来逼债,

连人带船一起买。

在反映昔日渔民生活陈列中,配上渔谚《抲鱼苦》:

吃吃雨淘饭,

困困湿舱板,

裤脚缚草绳,

网纱当背心,

冬天打暴夏涨网,

秋抲大捕呒没空,

抲得鱼虾满舱板,

剩下只有一竹篮,

篙子一甩,上岸讨饭。

在海洋资源保护陈列中,配上了渔民顺口溜《禁止使用电脉冲惊虾仪》:

拖虾事业要兴旺,电脉冲仪不可装,

大虾一触受了伤,小鱼小虾都死光,

渔场棋布拖虾船,电脉冲仪船船装,

拖虾海区全是电,海生动物都杀伤,

为了子孙有鱼吃,电脉冲要取缔掉。

这些渔歌、渔谚、顺口溜等出自渔民的心底呼唤。有悲鸣,也有祈望融入在陈列中,能使内涵丰厚,更具魅力,扣住观众心弦,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展出之后,观众普遍称好。中国海洋大学李永琪教授2005年10月20日参观我渔博馆后,在观众留言簿上这样写道“很高兴参观此馆,很有特色,反映了渔业发展和‘三渔’的变化,深受教育”。

实践加深了我们对博物馆理念的理解:作为一个专题博物馆与综合性博物馆相比。是对本行业或本领域的文物,标本进行收藏、保护、研究、传播和传承的社会服务机构,以自己独有的专业优势,通过对本行业的历史和现实的展现,全面地展示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反映我国传统经济生活,从另一角度诠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加强对本行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也推动了本行业博物馆的自身建设,使其有了更加光明的前景。

目前,我“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初具规模,发展余地十分广阔,除现有陈列需进一步扩充外,还可以增设水产养殖、资源保护、水产加工、渔业后勤、渔民文体……等等专题陈列,关键是要做好本领域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征集、保护、研究、宣传工作,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征集、研究和利用。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称无形的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与上述传统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较,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无型性,原态性和活态性的特征,把它融入到陈列中展示出来,能达到深入到观众的内心深处,满足观众的精神生活的需要,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有的价值。

目前,经政府的重视,我们岱山各有关部门的协作,已挖掘、整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32项,其中与海洋渔业密切相关的有《岱山渔民号子及渔歌小调》、《岱山民间故事》中的“地方传说”和“鱼类故事”《棕缉老龙》、《岱山民间谚语》、《龙灯舞龙》中的“蛟龙戏水”《调马灯》中的“鱼灯”,《花船》、《祭海》、《渔民习俗》、《岱山渔民画》及《大黄鱼鲞制作工艺》等各种海水产品的制作工艺和《渔网制作工艺》、《渔业生产绳结打法》等。其中《岱山渔歌》与《祭海》已申报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努力将这些具有鲜明的海洋渔业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渔博馆的陈列展览之中,其展示的内涵更丰富,建馆立世的意义更深远,社会教育功能更能成倍提高,为我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文化遗产 与非 物质 渔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