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建筑艺术鉴赏论文【五篇】【精选推荐】

高中《美术鉴赏》是以美术理论、美术史、美术基础知识、美术文化为主要讲授内容的,和相关技能的介绍,属于理论课。以往的美术鉴赏课的课堂模式单调呆板,很多美术教师感慨,鉴赏课难,难于上青天。自从有了计算机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建筑艺术鉴赏论文【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建筑艺术鉴赏论文【五篇】

建筑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术鉴赏 多媒体 创新 实践

高中《美术鉴赏》是以美术理论、美术史、美术基础知识、美术文化为主要讲授内容的,和相关技能的介绍,属于理论课。以往的美术鉴赏课的课堂模式单调呆板,很多美术教师感慨,鉴赏课难,难于上青天。自从有了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网络收集各种图片、文本、视频录像等资源进行编辑处理,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使我们的美术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形象生动。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引入多媒体的优势分析

(一)为美术课创设理想的视觉条件和环境

多媒体技术能为美术课创设理想的视觉条件和环境,能营造出美的氛围,引起学生美的情绪反映,激发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绘画的艺术语言是指为形象地揭示绘画的内容而使用的造型手段和艺术手法的总和,它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文字、音乐作品中的节奏韵律同样丰富多彩,包括形体与结构、透视与空间、明暗与光影、色彩与色调、肌理与质感。所有的精彩与经典都是无法直接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说得清楚的,必须通过视觉感官和内心体验来完成鉴赏过程,多媒体技术能够将这些精彩与经典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欣赏品味绘画的艺术语言。

(二)将听觉艺术引入美术课堂

多媒体教学除了视觉上的优势外,它还能将听觉艺术(音乐)融入到美术欣赏中来,使美术与音乐、影像、文字、语言等完美地结合,创设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在欣赏过程中达到共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美的感受,达到最佳的欣赏效果。

(三)为美术欣赏课提供大量的开放性的信息资源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广和深入,美术课程资源不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必将拓展到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等领域,美术欣赏的教学也不例外,因而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大量的美术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信息化资源),并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达到信手拈来的效果,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要达到这种要求,传统手段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利用多媒体电脑系统的网络功能,就能在课堂中打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快速获取美术教学资源,让教师和学生驰骋于古今中外,在美的知识长河中倘徉。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立体欣赏

在进行建筑欣赏时,教科书上的照片不能进行立体的欣赏,难以满足建筑欣赏的特点和要求。运用多媒体技术可让学生欣赏到高质量的三维互动全景数字的建筑照片,全方位地欣赏到建筑的内部、外部结构和周边环境的美,达到身临其境的欣赏效果。欣赏建筑艺术,我们不但可以用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形态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感显示,让建筑物不同角度地旋转起来,让学生欣赏到建筑物的多个侧面;
也可以设置一条观赏路线,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可以跨越桥梁,穿过街道,欣赏周边的建筑外形,也可以按设置路线浏览一座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陈设等。这样,学生就会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引入多媒体的创新与实践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能充分利用其灵活多样、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创设可视可感的审美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下,愉快地学习,轻松地领悟。如在《陶瓷、青铜器艺术》这些课中,我就通过网络资源把博物馆直接搬进课堂,让学生足不出户也能去河南博物院、世博会、秦始皇博物馆观光旅游,身临其境,亲自感受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的重点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教师可以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图像、音像的编辑播放都紧扣学习主题,研究课题,围绕重点内容、重点问题进行,这样就能提高课堂效率。如在讲授《商周青铜器艺术》时,要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变化,重点欣赏商代青铜器的艺术成就,感受商代青铜器纹饰的狰狞美,以及商代的鬼神观念和礼仪等级意识。我就上网收集一些清晰度高的青铜器图片,进行编辑剪接、局部放大等,再设计成根据图片辨别礼仪等级题,将局部放大的商代青铜器纹样组合,了解纹样的设计原理,再让学生进行局部纹样的临摹或创作“兽首组合”以及“兽首含人头”。以及结合央视的《鉴宝》栏目剪辑播放有关“青铜器”的“鉴宝”,让学生也参与到几张青铜器图片的“鉴宝”活动,我们的美术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了,小组间人人争着参与,发表个人见解,总有理由说出“青铜器”体现的历史、政治、美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我们的教师就通过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我们的课堂一改过去教师一言堂,学生睡觉课的老大难问题。

(三)体验文化,激感

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设备精心组织好教学,可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从而体验民族文化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建立并完善“独立人格”的人文素养。如在《民间美术》一课中,观看中国民间美术作品,了解中国民俗文化,学习一些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是民间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将收集的泥塑的录像剪辑加工,通过播放,向学生展现我国民间泥塑文化艺术,有时呈现北方泥人张的作品,有时呈现南方惠山泥人的作品,有时将作品定格,有时将作品局部放大,有时反复播放不同时期的泥人作品,有时还把工艺大师的捏塑过程来个局部特写,让学生不断地观察讨论,学生了解了泥塑的悠久历史也为民族文化感到骄傲。

(四)网络中鉴赏美术

建筑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美术鉴赏;
教学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55

一、 高职类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课程的意义

美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它是人们用视觉欣赏美术作品时的一种心理体验和精神活动,是一个物我互动的过程。

现代社会,我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我们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及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我们的目标是理论够用,注重实践,属于能力为本的教育,是为学生面向未来和市场就业和创业做准备的教育,但如果从辩证的角度看,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向前迈进,人类文明也包括艺术在内,所以高职院校开设《美术鉴赏》课程对于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美术鉴赏》教学方法研究

1、教给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要素

不论是美术类还是非美术类专业的学生,我个人认为教授美术鉴赏课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教给学生美术鉴赏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一件美术作品是由哪些构成要素组成的。通常,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离不开好的内容和主题,但美术作品作为造型艺术,其艺术表达语言即点、线、面、明暗、色彩、构图以及形式美规律更是组成画面内容的骨架和血肉。美术作为视觉艺术,它有自己的视觉传达语言,画面中精美的构图、具有生命力的灵动线条,明快的色彩都能给观者带来美得享受。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形式美法则去分析美术作品,运用美术的语言要素即点、线、面等挖掘作品的内涵和本质,发现其中点的变化、线的节奏、色彩的律动,让学生先抛开画面中具象的事物,品味这些抽象艺术语言组合在一起所带来的美的感受,掌握了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及形式美法则,学生也就学会了如何来鉴赏一副美术作品,也能体会一副好的美术作品必定是视觉艺术语言按照科学的法则来进行搭配组合,在此基础上加上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想要表达的社会意义,这样学生们就不难掌握鉴赏美术作品的要领了。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形象思维比逻辑思维能力强,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富于创造激情。在讲授美术鉴赏之教堂建筑章节中,我将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的水、风、光教堂三部曲作为讲解的重点,意在告诉同学们教堂建筑并非只是人们脑海中的高大直立,也并非是玫瑰玻璃彩绘窗户及十字架的结合。教堂建筑的意义旨在能够给人带来内心的宁静、带来与上帝平等对话的场所。在介绍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时,我利用网络查找资源,课堂上给同学们播放了著名歌手梁静茹的《崇拜》MV,这支MV是在日本水之教堂拍摄的,所以在欣赏好听歌曲的同时同学们看到了视频中水之教堂这座建筑并非高大尖耸,通过清晰的画面也看到了水之教堂的建筑用料,理解了为何安藤忠雄有"清水混凝土诗人"的美誉,理解了安藤忠雄的教堂设计是建筑几何形体与大自然元素相结合的,运用大自然中的光影、水、风及清水混凝土材料作为建筑的墙面图案和主要建筑用料。这样也从东西方文化对比的角度来讲解不同国度对于教堂建筑的理解。班里一个学生也受到这节课的启发得来灵感,借用《崇拜》这支MV拍了一部校园励志微电影。

3、深度挖掘艺术品及艺术家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在《美术鉴赏中外艺术名家》这个章节中,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古今中外名师名家的生平和代表作有更多的认知和理解,笔者翻阅大量书籍资料,上网查找影像资料,图文像三位一体教学。例如介绍唐伯虎的生平及代表作时,通过课堂提问,同学们都异口同声的说他是风流倜傥的江南四大才子之首,随后我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唐伯虎点秋香》这部影片中唐寅作画的片段,将唐伯虎文武双全,风流倜傥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同学们看的津津有味之时话锋一转开始介绍唐伯虎在29岁时所遭遇的人生变故及后半生对人对事对社会的灰心失望,从而引出唐伯虎后期《秋风纨扇图》、《农训图》等代表作,同学们在了解了唐伯虎遭遇人生重大变故的基础上也能够深刻的理解其后期作品中所表达的愤恨以及对社会的不满。还有介绍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时,首先从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入手,先解释下这首词中对于洛水女神的描述,然后给同学们播放当下很火热的电视剧《甄嬛传》中惊鸿舞的片段,让同学们在歌曲中感受曹植笔下女神的绝世美貌,在同学们聚精会神之际开始讲解顾恺之将文字转化成图案的伟大画作《洛神赋图》,这种PPT图片、视频短片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刺激到了学生的兴奋点,但要注意的是视频短片的播放时间不宜占用课堂时间过长。

4、从一般层次到较高层次运用比较法教学

建筑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3篇

一、利用艺术眼光欣赏作品,培养鉴赏能力

学生在学习美术时首先要具有一双能够欣赏美和观察美的眼睛,只有发现了美,学生才能够形成对美的感悟和体会,进而分析美和鉴赏美,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在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利用艺术眼光来欣赏作品,看到作品的精神和本质,进而可以了解艺术品美在哪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真正美的艺术品是所有人都喜爱的,也是可以通过观察和欣赏明确美在哪里的。例如在学习《风格多样的建筑》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建筑,如故宫、长城、布达拉宫、泰姬陵、狮身人面像、悉尼歌剧院等,通过具体的建筑来加强学生的认知度,使学生在观看中可以了解建筑的涵义,范围,类型以及基本的艺术特征。学生通过对具体建筑的观看和欣赏会在欣赏中了解建筑艺术,进而品味建筑艺术,通过观察和分析树立正确高雅的审美观,无形中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建筑艺术的价值。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观看和鉴赏才能够形成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这样的认识才是最直观,最具体,也是最真实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潜能时,要多引导学生利用艺术眼光来欣赏作品,鉴赏作品,在潜移默化中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使学生对艺术产生兴趣,主动地探究艺术,提高艺术修养。

二、鼓励学生探究作品内涵,提升文化素养

通过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会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人才都有着综合艺术修养,例如古代的才子都精通琴棋书画,宋代的文人常常在诗画间游弋。外国的居里夫人的钢琴弹得是无与伦比,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拉得也是引人入胜……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创作背景的探究,以及对作品内涵的分析会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可以提高审美观,精通艺术。例如在学习《写意山水画》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游春图》让学生来欣赏和探究。学生通过观看会了解作品采用了勾线填色、重彩青绿法,通过进一步探究学生会了解,这种绘画方法一变六朝墨勾色晕法,开创了青绿山水画法的先河。欣赏中学生会逐步地对艺术作品形成了解,完善认识,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情况,通过鉴赏和倾听的方式来讲评山水画的内容与艺术美。学生会看到这些艺术作品都是中国传统人文主义思想的反应,通过鉴赏和观看学生会体会到其中蕴藏的内涵和艺术特色。通过学生逐步地欣赏和探究,学生会感受到山水画的意境美,在欣赏中逐步产生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的情感,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艺术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学生艺术内涵增强的同时,文化修养也在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师生相互交流切磋艺术,提高形象思维

培根说:“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写作可以造就一个准确的人”,在这里可以补充一句,绘画可以培养一名富有想象力的人。美术学习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要美术教学中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地进行绘画和创作,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可以在绘画中得到提高和锻炼,进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完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要通过恰当的交流来完善学生的认识,教师参与到交流中会确保学生思考方向的正确性,帮助学生站到更高的角度来分析和探究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例如在学习《长大后的我》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来讨论如何绘制“长大后的我”,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理想和观点,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人物的特征,使学生学会合理布局画面的结构,通过细节来展现出不同职业人物的特征。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憧憬自己未来的样子。教师的帮助会促进学生形成形象思维,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职业,掌握绘画技巧和绘画知识。

四、建立个性施展才华舞台,挖掘创新能力想象力

建筑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艺术教学;
审美;
实践

艺术教学需要在一个和谐、优美的环境中进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验教学中的美。但是实际艺术教学中,并没有将艺术教学中的审美体现出来。针对这点,本文从感受与鉴赏教学到知识与技能教学对艺术教学中的审美实践进行了分析。

一、 感受与鉴赏教学

(一) 感受与鉴赏教学的目标

感受与鉴赏是一切艺术审美获得的最主要途径。感受与鉴赏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的艺术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艺术必须是美感的表达。但是美并不是天生就存在的,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网络中都不会有现成的美等着艺术家来提取。只有当人们感到神秘时,艺术家才能关注其美在哪里,对其美进行研究,将其融汇到实践中来创造新的艺术。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从对美的形态的直接感受开始的。因此,引导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就是感受和鉴赏教学的目的,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美的洞察和鉴赏,而且还能够促进他们发现美和创造美。艺术感受与鉴赏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专业的艺术鉴赏能力,而不在于通过让学生掌握较深的艺术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技巧。当然在感受与鉴赏教学中艺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是学生艺术鉴赏水平提高的基础,但是在传授这些知识时,教师要适可而止,切不可让大量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取代了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

(二) 感受与鉴赏内容的标准

艺术鉴赏是不应该有固定标准的,因为每个人的喜爱是不同的,每个人享受美的方式也是不同的。那么针对艺术作品而言,每个作品都具有其他作品所没有的特点,这个特点往往就是它的美的所在,当然这个美不会是每个人都能够欣赏的,但是如果这个美得到人们的欣赏,那它是美不胜收的。另外,对于审美经验而言,对每一件艺术品的赏析都要求欣赏者完全的自我陶醉,把全部注意力和情绪都放到作品去,这时候便不应该有标准的束缚,因为它可能会破坏这件艺术品独特的美的获得。但是教师在选择艺术作品时,却必须采取某种标准。由于教育本身的限制,因此,它既要考虑到个性的发展,又要考虑到内容的普遍适用性。教师在选择艺术作品时要能够在教学中供学生鉴赏的艺术,而不是应用于艺术批评的标准,那是艺术家的事。标准的确立并不是绝对的,过于严谨的,它也只是提供一个大概。

教师在选取艺术作品时应该根据以下原则来进行:(1)所选取的艺术材料必须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不能高于学生的水平,但也不能太低。意见艺术品的外表对于学生的审美投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时应注意学生的实际水平外,还要选择能给学生视觉刺激的作品。(2)所选取的艺术品要能对材料加以完善的利用,以达到艺术的审美感人的目的。这样的艺术作品不仅能迅速给学生以震撼力,而且还可以从多方面给学生以审美的启迪。(3)选取能对材料加以独特运用的艺术,也就是选择有独特性和新颖性的艺术。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的艺术,能够将审美对象个性特质的艺术突出出来,可以让学生的审美注意达到较高的程度。

二、 知识与技能教学

(一) 知识与技能教学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定位,我们认为应避免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是认为艺术主要倚仗于高超的知识与技能,所以艺术教学主要就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而另一种则全然否定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既然主要是情感和体验的抒发,知识与技能并不重要,所以艺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可有可无。知识与技能教学的目标,应该在两者之间协调。(1)知识与技能教学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基本的从事艺术活动的能力。任何活动都以具有一定能力为条件,满足艺术需要、进行艺术活动的基本条件就是艺术活动的能力。艺术的表现与创造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离不开的。成功的艺术教学对学生审美意识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2)知识与技能教学的目标又不能过于停留在其自身,它是与艺术情意美感的表达相融合相一致。

(二) 在审美需要中激发求知欲

知识技能与审美意蕴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个成正比的关系,也就是说,所拥有的知识越多,越能够较好的理解艺术的审美内涵。艺术家们往往不断磨练技艺,但是教学毕竟是教学,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心,使他们能够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但是如果长期进行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往往又将艺术的美感丢弃,这将是艺术教学的大忌。现在学生所学的艺术知识是为了以后实际生活服务的。在实际生活中,人人都有享受艺术的需要,因此在教育中万万不能阻断这一需求。艺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为了艺术鉴赏和创造的需要服务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来自于学生内心的这种需要很少,基本上来自教师的灌输,从导致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死记的知识,而不是艺术性的,这样的教学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也使学生感到厌烦,失去了主动学生的欲望。在呼唤自由感性的艺术世界里,首先给予理性的知识和训练,这样很有可能使学生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压制,导致学生在欣赏和表现艺术时只对既定的规则进行关注,却不懂得用所学的技能来表现内心的感性世界。总而言之,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首先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兴趣基础上,这样他们产生更深入接触艺术的需要后,能够将其灵活地运用到学习中。在整堂课上,充满感性的艺术本身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知识与技能的目的之一是能够将学生引入艺术境界。

目前,高校已经越来越开始重视艺术教学,艺术教学中的审美价值也被人们逐渐注重起来,现有的艺术教学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主要从感受与鉴赏教学以及知识与技能教学这两个方面来对体现审美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南溟. 无边界的美术学院:来自“教学的力量”论坛中的一种见解[J].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8, (02) .

[2] 许江. 当代艺术教育刍谈[J].美术观察, 2001,(09) .

[3] 高名潞,王明贤,史建,王南溟,祝晓峰,徐甜甜. 建筑与当代艺术论坛 中国当代文化视野下的越界与交叉[J]. 时代建筑, 2008, (01) .

建筑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
审美能力;
高职;
美术;
实践

艺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审美教育。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获得审美认知,加深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认识;
通过艺术鉴赏,可以获得审美教育,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心灵上的启迪;
通过艺术欣赏与创作活动,可以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审美。社会发展给学生的审美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之外,审美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而艺术教育恰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这里,以高职学院美术教育实践研究为例,谈谈当前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1 高职院校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近年来,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高职学院的学生以专业技能学习为主,强调实践性与应用性,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补充。学生渴求艺术知识,但面对就业压力,学历的偏见等让学生的学习重心几乎都在专业知识上面,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对艺术审美的教育,再加上外在的诸多因素影响着学生们的审美观。所以,通过艺术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已成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面临的重要任铡

高职学院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对于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高职学院应该有自己的艺术审美教育特色和适应性。并且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文化的繁荣,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也在发生改变,对高职学院的大学生艺术审美教育功能的时代性,艺术教育手段的先进性,艺术审美教育的生活实践性,以及艺术课程设置的规范性等这些方面都需要与时俱进。

2 公共艺术教育是审美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

目前,大学生艺术审美教育的途径主要来自于公共艺术课程教育、社团活动、讲座、网络教育、艺术活动、展览等多方面。公共艺术课程教育是学生提升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2.1 公共艺术课程内容的丰富与完善

2006年,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公共艺术课程成为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指导方案也成为许多专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的参考,各院校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软硬环境和特色开设了各门类的艺术选修课程。我院具有二级美术美院,学校充分利用了美术教学资源这一优势开设了丰富多样的艺术选修课程。比如陶艺课、装饰画、书法、漆饰、广告鉴赏、舞蹈艺术鉴赏与基本练习、食全食美、欧洲文化鉴赏、卡通泥塑、茶艺品制作与烧制、健与美、瑜伽、形象设计、国标舞、西方文化鉴赏、摄影、西方民俗文化鉴赏等,充分发挥了具有艺术类专业的综合院校的优势。学生根据教师上报的选修课程名单,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需求自主选课。

时代在发展,美术作品的材料与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的内容也在与时俱进。相比传统的美术史论欣赏类课程,在公共艺术课程的选择上学生们更愿意选择沙画、陶艺、衍纸艺术等有创新、有挑战的新的艺术形式。教学方式上,学生们也更喜欢老师互动式的教学而非灌输式的教学。这也对教学内容和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丰富和完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内容,实现学生对美的感知,实现鉴赏和创造能力的更好培养。

2.2 公共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

高职学院学生的培养主要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但学生的审美品位、艺术修养会不仅是个人素养的体现,也会促进其专业的发展。如我院食品专业,制作的作品中也存在视觉美的艺术,对美术中色彩、造型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专业产品制作中创造出美的作品来。这也就要求学生在选修艺术课程的时候结合专业去选择,促进其专业的发展。

2.3 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与创新

科技的发展,教学的发展,对艺术教育的广泛普及,艺术审美教育资源与教学条件、手段都在发生变化,艺术审美教育的深入与持续应与时俱进。因此,对艺术审美教育课程的研究要结合时展,无论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还是教育手段方法上都应具有创新意识。

学校主要以艺术选修课的形式完成艺术审美教育。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要结合学校自身的硬件与软件建设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最大力度地推进艺术审美教育课程的发展与改革。

积极创建校内校外实践活动。做到课堂教学与组织参观当地博物馆、美术作品展览等艺术活动相结合,与组织文艺活动、美术大赛等活动结合。支持建设各种艺术社团,支持社团组织艺术活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另外,网络发达的今天,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艺术交流与教学探讨。

3 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与审美能力培养

艺术审美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在课程教育中使学生获得艺术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将正确的审美观和行为规范传递给学生,使其健康的发展。

3.1 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

艺术教育是提高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对美的认识与感受,提升学生们的艺术鉴赏力,并达到具有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绘画、雕塑、工艺和各种建筑艺术的欣赏课程都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审美感受能力。欣赏者从建筑《流水别墅》中感受建筑与环境的相互交融的视觉美感;
从中国画《清明上河图》让了解了北宋时期的城市生活的面貌,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与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从雕塑《大卫》中看到了大卫形象的崇高优美与智慧;
从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看到了列宾对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的同情;
在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美术作品欣赏中,增加对美术作品材料的感知以及对美术作品表现形式的理解,不断获取审美感知经验,提升对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在艺术作品欣赏中感受美与丑、善与恶,获得视觉的美感和心灵的净化,这一切来自于审美色感受能力。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加深对艺术作品的表现语言的理解,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标准,得到美的熏陶。审美能力的提高也包含了审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在对美术课程的学习中,掌握其艺术特征,深刻理解艺术的美,并将这种认识提升到审美的表现与创造能力。也就是在生活中(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学习中,能够具有按照美的规律表现美、创造美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能力,这是审美能力培养的最高阶段。

3.2 美术实践性研究

这里美术实践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在美术实践中掌握艺术规律提升审美修养。美术教育包含审美鉴赏类如中国画鉴赏、服饰鉴赏、中外美术史欣赏、西方建筑赏析等;
艺术理论如美术史论、美学概论等;
技能实践类如陶艺制作、沙画艺术、装饰画表现等。通过美术实践教学,让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美术表现技巧与形式美感,在实践体验中加强对美的认识与体会。

二是审美能力对实践生活的指导。这里包含着教育观念的认识改进。艺术审美教育不单单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运用艺术思维进行生活实践。艺术审美教育既能够赋予学生精神给养,又要做到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美术一些艺术课程与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如服饰文化、家居文化等。艺术审美教育也担负着认识与创造美的任务。通过艺术教育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并将学到的一些审美方面的感知与能力运用到生活中,指导生活实践,同实际生活相联系,践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比如服装设计鉴赏,不仅提高了对服装设计的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学会衣着搭配,提升形象美感。

4 结语

加强高职院校的艺术审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前高职学院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另外,在艺术教学过程中还需不断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规律,切实为培养出具有良好审美素养并且懂专业技术的当代技能型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席勒(德).审美教育书简[M].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李泽厚.美的历程[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相关热词搜索: 建筑艺术 鉴赏 论文 建筑艺术鉴赏论文【五篇】 建筑艺术鉴赏论文(精选5篇) 建筑艺术鉴赏论文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