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邓书琴

摘  要:诗歌在我国的语文教育中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几千年来文化的精髓,有着独特的感染力,诗歌是一种宝贵的文学资源,诗歌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让学生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诗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能让人感受到一个经典的画面。目前的教育模式下,并没有使学生完全理解诗歌,真正提升其诗歌鉴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分析

一、朗读诗歌融入情感

对于诗歌的鉴赏,朗诵无疑是评判诗歌鉴赏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因为在学习过程中,音乐与诗歌的本质是极为相似的,诗歌和音乐同样追求韵律美,甚至说诗歌也算是音乐的一种,自古以来,诗歌由人演奏歌唱出来,因此朗诵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感情表达,让学生把诗歌富有感情地朗诵出来,把文字的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让学生在朗诵中间中感受到诗歌带来的美与情感的陶冶。

例如学习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诗时,学生只是浅尝辄止,没有感受到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同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形成和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学习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首诗时,“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欣赏这两句诗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光和色的描述。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到花园看花,却不能进入花园大门,所以在感情上很失望,很失落。但后来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在感情上又遇到了意外的惊喜,这首诗写得十分曲折而富有层次,不但渲染了浓郁的春色,还揭示出了深刻的哲理,告诉人们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沮丧的事情不要气馁,有时会有一些惊喜在等待自己。教师可以让学生慢慢体会诗中的美好意境,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抒情是活跃诗歌中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诗歌,这也说明诗歌的欣赏是要体会诗歌中的美好意境。教师抓住诗人的主要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并融入相关感情,达到所要求的高雅的境界,让学生更好地去享受詩歌所带来的美感与韵律,深刻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使学生产生对诗歌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诵读诗歌体会魅力

在诗歌的鉴赏教学时,教师一般会引导学生进行多遍诵读,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于诗歌的记忆。同样在诵读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指导,唤醒学生对诗歌的生命意识,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感悟,通过诵读加强学生感悟诗歌中所含的优美意境与智慧光芒。

例如当教师描述诗中的意境和场景时,学生会不自觉地体会到诗中所表达的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诗歌中描述的情况,以加深理解。例如学生可以表演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和“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两句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理状态。通过在语文课堂上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加强对诗歌的欣赏,学生可以大胆想象诗歌的意境。这样,就有可能理解“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梅花的数量,理解“应是绿肥红瘦”中肥与瘦的关系,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绿”字的含义。当然还有陈济安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所表达的孤独和无助。诗歌是中国悠久历史中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语言的重要范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璀璨的宝石之一。古典诗词内涵丰富,意义崇高。在网络媒体和社会不良现象不断侵蚀学生心灵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让古典诗歌优美生动的源泉流入学生的心田,激荡他们的心灵,净化学生的思想,使其在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健康成长。

三、欣赏诗歌美好意境

母语学习的基础在小学古诗学习时逐渐奠定,但是很多学生不懂得诗歌的鉴赏技巧,对于诗歌鉴赏的教学也不是很感兴趣,因为诗歌的情感表达晦涩,通篇使用通假字使本来就很难理解的诗歌,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欣赏,感受诗歌的美感。在教授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意境,享受诗歌的思维。

培根说:“读诗使人有精神。”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代表的是生活,是一种精神状态,诗歌的内容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与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虽然有些古诗描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习俗与相去甚远,但它们反映了当时的真实生活。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形成一种感觉,即这些诗歌描绘的是身边的生活,一旦这种感觉形成,他们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欣赏这些诗歌,可以说是初见端倪。教师应尽力将诗歌带出课本,带入课堂,让学生感到诗歌就在他们身边。例如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唱“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欣赏窗外美丽的风景,唱出优美的诗句。当秋天到来的时候,教师带着学生沿着森林小路散步,踩着落叶,听着耳边清脆的树叶声。唱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仅唤起了鸟儿在枝头的鸣叫声,还能引起学生对于秋日萧瑟与凄凉的感受。诗歌中表达的美可以用简单的短语来表达,可以传达一种美丽的心境。因此,结合上面的两个例子,教师应该首先向学生表达诗歌所要描述的背景之美,然后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诗歌,有意识地寻找这种背景之美,以获取诗歌之美。

四、了解诗歌历史背景

根据《辞海》中关于诗歌的注释,可以把诗歌称为结合了情感和语言,使用各种修辞手法,遵循特定的节奏和模式,并代表当时社会面貌的作品。《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毛诗·大序》中写道:“诗者,志之所在也。心中有志,言中有诗。”在南宋时期,杨玉在《沧浪诗话》中也说:“诗是情感的歌唱。”很明显,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和诉说意志的文学体裁。在我国的历史文化当中,诗歌分为许多流派,是作者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处境下完成的创作,因此想了解诗歌真中所含的情感,就必须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或作者的实际境遇。从真实的历史背景出发,带领学生融入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之中去理解诗句,更有利于学生的感悟和理解。例如诗人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从庐山上下来的瀑布的巨大力量。教师可以根据李白诗中所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对诗的风格进行评价,从而从风格上对这首诗进行欣赏。另一个例子是杜甫,他写的诗深入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政治面貌,有非常丰富的社会元素和非常明确的时代和政治导向。这些诗歌的特点是热爱国家和人民,具有伟大的无私精神,这就是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诗圣”。教学《浪淘沙》古诗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对作者刘禹锡的创作背景介绍,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这首古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是在刘禹锡被调到凉州和兰州后写的。在了解了作者的传记后,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诗中所描述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从而更特别地体会到所使用的词语的美丽和宽广。因此,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理解每首诗的意境,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欣赏诗歌。所以说,对于诗歌的理解,背景永远是最重要的,不仅是诗人情感表达的突破口,也是学生理解的重点。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评价策略,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声音美、形象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充分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苏国春. 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研究与探索[J]. 读与写:上,下旬,2015(09):167.

[2] 朱慧.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2019(02):146.

(责任编辑:淳  洁)

猜你喜欢方法分析诗歌教学小学语文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职业·中旬(2016年10期)2016-11-28提升矿业类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办学优势的方法分析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

相关热词搜索: 小学语文 诗歌 探讨